① 如何从容应对网络暴力可以从这八个方面入手
1、理智应对不回骂
2、强大内心不理睬
3、汲取建议可取性
4、提升自我反击
5、树立目标不被影响
6、汲取身边正能量
7、出去走走,减轻压力
8、多和朋友聊天
② 17.4%青少年遭受过网络暴力,我们在遇到网络暴力的时候该怎么办
专家表示17.4%青少年遭受过网络暴力的伤害,我们遭遇到网络暴力的时候应该这样做:
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网络暴力其实就是人们在互联网账号上发布的具有侮辱、伤害、煽动或者不符合事实的各种文字视频等信息,这种暴力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严重的还会导致被网暴的对象出现抑郁、轻生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遭遇到网暴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被负面言论等影响自己的心情,保持情绪方面的平稳,避免自己钻牛角尖。
③ 当我们遇到网络暴力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遇到网络暴力时,一定要保留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现在社会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并且网民之间互相交流也没有任何障碍,所以经常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吵,有一些偏激的网友,甚至会进行身体以及言语上的攻击,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要与对方发生冲突,而是要保存好证据向相关人员进行举报,情节严重者还会受到严重处罚。
1.遇到网络暴力第一时间保留证据。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应当做合法的公民不仅要在现实生活中礼貌待人,在网络上也应该约束自己,虽然自己仅仅只说了简单的一句话,但是会对别人造成很长一段时间的影响。
④ 姜十七短剧向网络暴力说不,在生活中遇到网络暴力应该怎么做
这段时间姜十七短剧向网络暴力说不收获了一大波热搜,其原因我认为是由于互联网的发达,身为普通人的网民也很有可能因为自己不经意的言语而遭受到网络暴力,大家都深有感受。那么,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网络暴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网络暴力的伤害。
三、必要时候聘请专业律师援助。
如果网络暴力发酵得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到了被害人的精神和正常生活,那么在收集保留相关证据之后,被害人可以申请向专业律师咨询维权,必要的时候给施暴者发律师函给予警告,或者要求对方停止不恰当言语攻击等。
综上所述,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自己首先要有正面的立场, 一定要对自己保持信心,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同时尽可能客观公正地收集施暴者的施暴证据,根据事件的大小考虑是否聘请专业律师援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维权的同时减少对自己的伤害。在生活中你有遭遇过网络暴力吗?遭遇网络暴力后你是如何处理的?欢迎评论区和大家交流经验。
⑤ 如何面对网络暴力
首先,预防自身遭受网络欺凌,我们可以:
谨慎发表言论网络空间虽然只存在于小小的电子设备里,但却是一个很大的公共场合。我们在网上发表的任何言论,都有可能被数以千计,甚至更多的人浏览。而且,这些言论一旦发表,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删除”键来彻底删除。比如,我们即兴在网上发表了一些言论,事后对此感到后悔并删除了相关信息,但这些言论很可能已被他人浏览和转发。因此,在网上发表言论前,我们要多加考虑,想想如果在离线和他人面对面的时候,自己还会不会说类似的话,分享类似的信息?万一相关的内容以后被公开,自己是否会后悔?
小心分享信息我们在网上分享的任何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年龄、地址、学校及个人照片等,也都有可能被传播。例如,在一些网站注册账户提供了个人信息后,这些信息可能会被网站在一些情况下使用或分享给其他人。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会被看到的人存储、转发。因此,在分享个人信息时,我们可以仔细看看是否每项信息都必须提供,认真阅读网站的隐私政策,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会如何被使用,并对个人账户进行隐私设置,限定哪些人才能浏览自己的全部个人信息,以免个人信息被滥用。此外,我们可以告知自己的朋友,在转发我们的个人信息或照片前应该征求我们的同意。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规避一些遭遇网络欺凌的风险。
其次,谨防自己助长网络欺凌或是欺凌他人,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有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好玩”,或者“其他人也这么做了”,又或者是因为别的事情感到生气想要发泄,我们可能会想要在网络上恶意对待别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想:
对方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如果是在离线的公共场合,我们是否还会这样做?这样做会对自己、他人以及网络上的“公共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我们希望其他人尊重我们,那么在网上发表言论时,我们应当做到不攻击、侮辱、诽谤他人,不制造和传播有关他人的不实信息,比如通过制作图片来侮辱和诽谤他人,或传播此类信息。同时,如果对方是我们认识的人,在转发他/她的个人信息或照片前,我们应征得他/她的同意。这样做,可以尽量避免我们无心地欺凌了他人或是助长了网络欺凌。
接下来,正确应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网络)欺凌,我们可以:
拒绝“以暴制暴”有的时候,我们在网上或是离线的场景里,和他人因种种原因产生了矛盾,可能导致我们出于愤怒在网上攻击对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想:
自己有哪些选择?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在网上欺凌对方,那么矛盾可能会愈演愈烈,而我们冲动之下发表的言论也可能会被对方或其他人传播或转而用来欺凌我们自身。同时,一味发泄愤怒并不能帮助我们积极地解决问题,有时反而会裹挟我们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言行。面对和他人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应当保持冷静与自信,理性应对。
同理,如果矛盾的源头就是因为对方先在网络上攻击我们,我们遭遇了网络欺凌,也不应当选择 “以暴制暴”,去欺凌对方。
及时寻求帮助我们应当谨记,遭遇网络欺凌并不是自己的错。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他人可能是出于一些不同的原因,比如从众或是发泄情绪,从而攻击我们。对于一些刻薄或侮辱性的恶言恶语,最佳的回应是不作回应,冷处理可能会让对方自觉没趣。如果对方仍然继续,我们可以要求对方立刻停止。多数网络平台或手机运营商都设置了屏蔽功能和不良信息举报的渠道,必要时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功能和渠道,阻止接受对方的信息,或要求平台禁言对方、删除相应信息等。如果觉得情况超出了自己的控制,我们应当牢记及时告诉自己信任的朋友及成年人,比如父母和老师,共同商量对策。
同时,一些极端的网络欺凌已经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比如人身威胁、敲诈、性侵等,我们也应该在成年人的协助下,保留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进一步的干预。
最后,制止网络欺凌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可以积极给予支持。
如果我们目睹了网络欺凌,当然不要因为“其他人都这样做”,就加入转发相应内容。同时,我们可以对遭受欺凌的人予以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应对,举报相关行为,或向自己身边的人求助。如果网络欺凌是从线下生活中的矛盾和欺凌发展而来的,遭受欺凌或实施欺凌的人碰巧是我们的朋友或同学,我们也可以告知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在线下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必要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向相关平台或运营商举报,寻求干预。
⑥ 在面对网络暴力的时候,我们能做些什么
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多的网友,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在面对这些是非的时候,就有少数人会用极端的方法,比如说网络暴力他人。网络暴力,可以使用的是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形式对特定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群体进行的有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的行为,躲在网络背后的人,用这种严重影响网络风气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被网络暴力的对象,还使得其他人也效仿,实在是不应该。在面对网络暴力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最后,如果我们作为网络参与者,在面对网络暴力的时候,不仅仅要做到明确什么是“网络暴力”、不传播、不发表,还要做到遇到网络暴力的时候,要依法举报,不让这样的恶性行为危害到更多的人。应该学会怎么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避免这样不负责任的信心再次传播,对特定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群体进行伤害。文明上网,遵守规则,是每一位网民的责任。
⑦ 人们该如何制止网暴者
如何有效制止网暴者
近日。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去世的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其背后带来的是人们对网络暴力的思考和讨论。
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社交网络越来越紧密地将人们连接在一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网络暴力问题。无责任的恶语相向或是道德绑架使不少人在网络面前怯而止步。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网络暴力?
一、 犯罪成本低、打击力度轻。一方面,网络暴力犯罪成本低,大多数情况下相关平台和机构都不过是以封号、罚款论处,达不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员身份信息难以核实,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落实难度大,打击力度轻,整治效果差。
二、 跟风热潮和猎奇心理。前有微博、微信,后有全民抖音。面对互联网技术发展,人人可做新闻报道者,身边发生的事随手一拍,附加简单说明便可引来无数关注,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往往引发跟风热潮,导致一传十,十传百,还有的甚至断章取义、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从而让事件恶化发酵。
网络暴力往往杀人无形,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面对网络暴力,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制止网暴者呢
⑧ 怎么正确面对网络暴力
要学会心态平和,不要让对方的愤怒伤害自己,又不认识他们,没必要在意。
⑨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从前我一直以为网络暴力和普通人无关,受到网络暴力的要么是公众人物,要么是主动把自己置身于舆论中,我原以为网络暴力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近些年不断披露的普通人被人肉的事件却让我惊觉,原来网络早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暴力就在我们身边。
你可能会因为公交车不让座而被而遭受网络暴力,可能因为插队遭受网络暴力,甚至莫名其妙被卷入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的参与者或许只占上网人数很少的比例,但因其基数巨大,这个“很少比例”的体量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网络上掀起的狂风暴雨会比现实生活中放大几十倍、上百倍,一个人遭受了网络暴力, 就如同过街老鼠般无处遁形,他的一切个人信息、生活详情都会在一夜之间传遍整个网络,身上好像全方位无死角地安了百八十个摄像头,那样的生活,谁能忍受?
现实生活中被诽谤,被诋毁,可以去解释,可以跟造谣者对质,但面对网络这个强大而又无形的对手,被碾压者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六岁的林妙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唱成名,成为国民宠儿,当爆出真唱者另有其人后,林妙可又在一夜之间遭到了广大网友的唾弃。虽然组委会一再澄清,六岁的林妙可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亢奋的群众根本不关心真相,他们自诩正义,一心想剥掉林妙可从天而降的荣誉,在林妙可成长的过程中,网络暴力也一直如影随形,她甜甜地笑,被人讽刺无脑,她参加公益活动,被人嘲讽作秀,她拍广告,被人恶意P图,她高考,有无数双幸灾乐祸的眼睛盯等她落榜。她只是一个无辜的被选中的女孩,却为她无法左右的事情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巨大压力。
和英国的少女汉娜比起来,林妙可的遭受可算小巫见大巫。汉娜因多年的湿疹困扰及由此而引发的抑郁症,在网站贴出照片,发布求助信息。不料,随后几个月中的回帖中竟充斥了“丑女”“肥婆”“喝漂白水吧”“得癌症去”和“去死吧可怜的家伙”等评论和字样,持续的恶毒谩骂和人身攻击最终令这名14岁女孩不堪其辱,精神崩溃而上吊自尽。
老话说,人有腿,话无踪。意思是,话一旦说出去之后就不知其所踪,不知会走到哪里。现在,借助先进的网络传播,话简直插上了光速翅膀,一夜之间,可以传遍大江南北。铺天盖地的舆论,整个世界的恶意,谁能抵挡得住?网络暴力往往是单方发起,事情的真相如何,无从探究。
网络暴力是一匹狂暴的野马,一旦放出,任何人都无力羁绊,网络暴力也是一把双刃剑,杀敌1万,自损8000,血溅三尺时有发生。2018年,四川的安医生在泳池与一名未成年男孩发生冲撞,引发冲突。男孩父母因不满公安部门处罚结果,将事情上网披露,医生、公务员、未成年……一系列关键词点燃了网友的怒火,事情迅速发酵,义愤填膺的网友人肉了安医生的工作单位、老公、孩子、双方父母详细信息,有专程到工作单位辱骂她的,有在路上劈头怒骂的,有上门威胁的……安医生不堪巨大的心理恐慌和压力,一周后自杀身亡。安医生的丈夫悲愤之下,把消息发到网上,质问人血馒头吃够了没有。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网络暴力反过头来,浩浩荡荡地扑向了男孩的家人,男孩的姓名、学校、男孩家人的姓名、工作地址……都被披露,男孩无法上学,被迫躲起来,男孩的父母不敢出门,因为他们替上百万网友承担了逼死人的罪名。
这些惊涛骇浪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我真的好害怕网络暴力有一天会突然砸到我的头上。我不敢闯红灯,不敢插队,不敢占座,不敢与人争吵……我也在思考,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能做什么?作为吃瓜群众,我们能做的就是冷静判断,不信谣,不传谣。如果网络暴力降临到自己身上,我们成了网络暴力的当事人,只好像个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不看,不听,然后报警,联系媒体发声,寻找心理医生支持。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么多。
⑩ 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该怎么办呢?
置之不理。
网络上的喷子很多,而且喷的特别狠。这些喷子喷起来从不计后果,只图自己痛快。因为这些喷子,我们伤心难过的话就太不值得了。
前一段时间,我把自己写的一些东西发在了网上。在评论区我就遇到了这么一位,他在评论区写到:你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就这还有脸拿出来写,真是丢人现眼。看到这段文字,我真的是很生气。
可能自己写的很是一般,甚至错误百出,入不了人家的法眼,但是面对这样的评语,我觉得还是有些太狠了。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虽然我在网上发一些东西,也做好了被骂的准备,但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直接,这么暴力。因为这一句话,在以后的好多天,我的情绪都特别的低落。
不过,后来我也想开了。你骂你的,我写我的。既然这个世界有白天,就肯定会有黑夜。有说你好的,就肯定有说你坏的。世界是辩证的,不必太在乎别人的说法。
众口铄金也罢,人言可畏也好,只要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别人是说不死你的。
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不怕流言蜚语和恶意诽谤的。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面前不说人。
网络暴力无处不在,防不胜防,除非我们放弃网络,这样想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再仔细想想,那些稍微有些名气的人,那个没挨过骂?即便是神,都做不到,我们又何必强求呢?
发表意见是别人的权利,如何选择却是自己的能力。
一千人看你,就有一千个看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对则听之,错则不理,不必较真。
跟网络喷子生气,那是真傻!
气坏了自己,乐坏了他人,不是傻还是什么。
一进网络深似海,既然咱敢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就不怕喷子们喷,因为公道自在人心。
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心中无鬼,就不必在乎。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在网络上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寻找快乐,绝不是为了寻找不自在。所以,在面对网络暴力时,我们可以选择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把心放大,啥事儿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