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互联网idc行业遇到什么风险和挑战
挑战 #1:数据泄露那为人所知的影响
看起来无穷无尽不断登上新闻头条的数据泄露事件,让公司企业,包括高管和董事管理层,都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的恐惧。
去年,《Tripwire》调查中82%的受访者认为自家公司会遭遇数据泄露。ISACA和RSA的联合调查也表明,78%的董事会如今对计算机安全十分在意。
这种高度关注,部分是由于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估计,计算机犯罪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4450亿美元。很不幸,随着公司企业处理和存储更多的信息,随着网络犯罪愈加流行且影响越来越大,这个数字也会水涨船高。
网络犯罪在频度、影响和复杂性上持续升级,公司企业无论规模和产业,均受其威胁。一起数据泄露或网络入侵事件,就可以致使公司企业损失客户、利润和信誉,遭遇运营持续性的伤害和数据完整性质疑。对某些公司而言,这些损失的程度可以从惨痛到完全不可恢复。
挑战 #2:技术缺口
引发数据泄露损失上升的驱动因素之一,就是持续升温的信息安全技术缺口问题。
上文提及的ISACA/RSA调查中,52.44%的受访者觉得自家公司员工中只有不到1/4是称职的。这些受访者同时指出,安全实践者理解业务的能力是最大的技术缺口。
该问题给公司企业带来了很严重的风险。如果安全实践者不能完全理解他们业务的本质,安全和业务负责人就无法看清每个资产在支持公司使命方面所起的作用。这意味着他们领会不到保护每个资产的相关业务重要性,而这将会影响到他们减少威胁缓解风险的能力。
而且,尽管业务纯熟的专业人士如今或许炙手可热,也掩盖不了信息安全从业者人数不足这个简单而残酷的事实。2014年的一项调查估测,全球安全专业人士岗位需求425万个,但只有225万名从业者活跃在这一领域。
挑战 #3:终端爆炸式增长
挑战 #4:数字-物理融合终端数量
在所有经济领域增殖,包括金融服务、零售、饮食、工业、电力、油/气、汽车、运输和公用事业公司。这些公司有责任维护关键国家基础设施,比如运输系统、电站和电力输送系统、耐用消费品,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和配送设施。也就是说,对他们终端的任何威胁,都有可能摧毁经济或造成破坏,包括对市民的物理伤害。
网络安全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种:
黑客攻击。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黑客会试图破坏网络安全,例如通过恶意软件、社工攻击等方式,窃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网络系统。
网络犯罪。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网络犯罪分子会通过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例如诈骗、色情活动、恐怖主义活动等,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网络安全法规不健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网络安全法规可能不能满足当前网络安全的需求,导致网络安全漏洞较多,容易受到外部攻击。
应对网络安全挑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应该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让大家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避免受到网络安全威胁的影响。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应该完善现有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规范网络行为,使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健康。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建立网络安全应急机制。应该建立网络安全应急机制,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防止网络安全威胁扩大。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的日常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处理安全事件,有效预防网络安全威胁的发生。
建立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包括安全审计、安全报警等,以有效预防网络安全威胁的发生。
推广网络安全技术。应该推广网络安全相关的技术,比如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以提高网络安全的水平。
㈢ 面对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应该怎样使用互联网
面对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结合实际谈谈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和心得:
如今,互联网在社会上越来越普及,网络道德与礼貌也日益重要。网络虽是虚拟世界,但仍要讲究道德与礼貌。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相互交往时都很注意讲文明、讲礼貌,愿意展示自己有文化、有修养、有良好品行的美好形象。
在虚拟社会中,人们交往互不谋面,可能交往的双方永远不知道对方是谁。这样,是不是就可以不讲礼貌,可以信口开河、脏话连篇呢?不能!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般都是书面语言进行,所以谦和的态度、礼貌的语言、相互的尊重就显得更加重要,它会使人感到温暖亲切,能自然地拉近双方的距离,消除陌生感,从而使交往的双方友善地进行沟通。
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会帮你在网友间架起友好交往的桥梁。
如果开口骂人,说脏话,只会使大家厌恶,觉得你没修养。这种人在社会上和网络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据《楚天都市报》报道,荆州市有两个中学生聊天,其中一个说脏话,另一个便将他拖进“黑名单”里。那个骂人的便用“珊瑚虫”版QQ查到对方所在的网吧、机号,约上几个同学,找到他,把他活活打死了。后来被法院抓到,被判了刑。
讲道德,不仅仅涉及到不讲脏话,还必须言而有信。如果瞎回帖子,会让别人信以为真,做错事,害人害己。
另外,由于我们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阅历少,经验不足,在网络这个缤繁世界游历时,一定要注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起“安全防火墙”,以抵御不良信息对我们的影响。标明限制信息的,如果自己处在限制区域内,一定不能进入。
再举个例子,我的几个同学在网上发现了一个打打杀杀的,叫什么《闪客快打》的游戏,打开时明明显示着“本游戏含暴力因素,未满18岁禁止进入”,但他们却固执地闯进去玩起来。由于玩多了,他们一看见同学就想冲上去打上几拳或踢上几腿,学习也直线下滑。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儿呀!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不看未成年人不适宜的信息,不玩不适宜未成人的游戏。
上网必须用自己注册的账号和密码,未经允许绝对不能盗用他人的账号和密码,加“好友”时要经过对方的允许与验证。别人在输入账号和密码时,要自觉回避,不能偷看,这是一种基本的美德。
别人制作的网页、动画,撰写的文字等都是制作人的知识产权,是受国家保护的,未经允许绝对不能转载,署上自己的名字。
再谈谈安全问题。目前网上有不少骗子,利用儿童的轻信和好奇心约会儿童到某地会合。这样的事儿即使你认识对方,也必须和家长商量,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易将个人资料发布在网上。
好了!愿大家合理安排时间,在网上无忧无虑,安全地畅游!
㈣ 我国网络空间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哪些
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1、网络空间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基础资源受制于人。由于国际互联网发源于美国,美国利用先发优势掌控了国际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基础资源,形成了对全球各国互联网发展的把控和威慑。以发挥互联网运行总控作用的根域名服务器为例,它犹如互联网运行“心脏”,美国政府掌控了全球13台根域名服务器中的10台。
2、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应用自主可控水平低。路由器、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软硬件是互联网运行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关系着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价值发挥。
3、全球网络信息产业发展都是建立在美国公司定义的技术框架之上,美国在该领域形成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其在网络空间拓展和自由行动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我国等其他国家的网络信息产业都是建立在美国的产业基础之上,犹如玻璃瓶一样透明,又犹如摩天大厦缺少根基一样不牢固。
4、成为了全球各类网络公害的最主要的受害国之一。“斯诺登事件”揭露了美国政府直接利用9大互联网公司服务器收集信息的事实,中国、俄罗斯、德国等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成为美国庞大网络监控计划的受害者。
5、网络空间战略防御和有效威慑能力薄弱。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战略,是各国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围绕网络主权国家之间的争夺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加快构建网络空间作战部队,提高网络空间战略威慑能力。
㈤ 中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全球信息化的条件下,保障信息 安全已经成为对敌斗争的重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战场之一。境内外"三股势力":
1、针对中国信息网络安全的情报攻击越来越猖獗;
2、针对中国政治安全发动的信息网络舆论攻击越来越疯狂;
3、针对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趋增多;
4、针对中国青少年群体的信息网络"毒害"日趋严重;
5、针对中国政治安全的IT企业商业纠纷政治化倾向日趋明显,给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及社会和谐稳定造成极大威胁甚至严重危害。
健全信息化法治,坚持依法打击和防范是国际上通行的策略。为此,中国必须加快信息法治建设,依法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坚持把依法保障信息安全纳入维护国家安全之中,依法遏制"三股势力"向信息化领域的蔓延,坚 持从保障信息安全的国际法治建设方面谋划国际合作,不断提高依法应对信息化条件下反分裂斗争的法治能力。
㈥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着外国技术破坏以及国内违法破坏干预的挑战。
㈦ 无锡互联网新增的网络安全挑战有哪些
无锡互联网新增的网络安全挑战如下:
1、虚拟化技术加快了网络开放化和服务化进程,传统基于实体隔离的安全边界划分方式不再适用。虚拟环境下,管理控制功能高度集中、资源共享、大量采用开源软件,被攻击引入安全漏洞的风险加大。
2、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边缘网络基础设施暴露在不安全的物理环境中,边缘计算平台中的应用容易引发用户和业务的敏感信息泄露。
3、网络切片在共享的资源上实现逻辑隔离,没有采取适当的安全隔离机制和措施,会带来安全风险。
4、网络能力开放将用户信息、网络数据和业务数据等从网络运营商内部的封闭平台中开放出来,数据泄露的风险加大。
㈧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有哪些
(一)网络系统存在漏洞,软硬件设备不健全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安全监管不力
(三)网络空间技术有待提升,创新能力不足
(四)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话语体系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