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怎样培养自己的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指的是人的基本素养中的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也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规范及道德修养等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2010年全国两会上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积极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素养,在2010年全国两会提案中政协委员建议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全面培养未成年人与信息化时代相符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能力,建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现有中小学网络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道德规范。
2. 我们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
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养水平
2、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层次
3、坚决同不道德的
网络行为作斗争
3. 大学生如何提高网络文明素质
争做网络道德规范榜样。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争做网络文明使者。我们要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我们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正确处理好上网与工作、学习、生活的关系,自觉以工作、学习为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身素质,怡情怡趣,张弛有度,反对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反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
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促进网络安全可信;人类最珍贵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思想与言论自由,但是并不意味着任何信息的发布都可以不受约束。要坚持客观、公正、自由,发表客观、真实的信息,拒绝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4. 家长怎样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应培养五种能力。
01
价值判断能力
价值判断力是一种个人立场,主要包括个人的道德水平和对网络安全信息的价值判断。每个网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三观”越正确,网络安全立场越清晰明确,越能更正确去判断网络信息属性,更好地掌握网络安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过程。网络素养高的人能够更正确更有效地运用和调动自己的立场。
02
自我保护能力
过度的网络信息可能会对人们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应该通过主动的干预,使网民免受网络信息泛滥的负面影响。在当前网络水军泛滥、商业炒作无处不在的背景之下,这种自我保护性的网络素养教育,可以有效避免网民对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
03
内容辨识能力
网络信息有好有坏,强调培养公众的分辨力,培养公众注意分辨网络信息文化所呈现出的优与劣,进行网络信息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网络素养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网民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识别网络文化的优劣,具有较好地选择和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04
批判解读能力
在意识形态偏见和商业利益竞争、国际政治经济利益博弈的复杂多元格局之下,网络信息的生产方式乃是迎合与满足控制舆论、说服公众之需要,因此网民要对各种网络信息诉求具有批判性解读能力,网络素养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增加人们对网络安全使用的理解力——网络信息传播是如何运作、如何组织、如何生产意义、如何说服公众和引导舆论的。网络安全素养不仅体现为对网络上传达信息的有效理解,更体现为对网络信息安全背后的说服意图的更好理解。
05
参与创造能力
网络技术是一种赋权和释放的技术,每个人的私权利被侵犯的同时,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需要教育网民在穿透网络信息的迷障,不被网络信息所左右的情境下,创造性地参与到公共事物的讨论和革新之中,提高他们对公共领域的积极参与和对公共事务的对话能力。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他们成为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
5. 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1、立场要正确。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场犹如看风景的角度,所处位置的不同,看到的结果自然有区别。对于接触到的网络信息,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确看待。
2、认知须理性。当看到一些群体性事件信息和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时,我们理应做到谨慎对待。不能仅凭一知半解,仅凭个人喜好就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切忌网络跟风,避免被一些别有居心的人所利用。自己需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每接触到一条网络信息,首先就要在内心问问自己,这信息是否真实?产生的原因?对自身有什么借鉴?目前,网络监管还不是很完善,这就要靠网民自己提升自我网络素质,承担起网络责任,做一名拥有网络道德的网民。
3、吸收应有度。正所谓过犹不及,每一条网络信息都可能真?可能假?可能有价值?可能没有价值?如何才能以有限的精力去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网络信息。首先,要有针对性。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才去搜集什么信息。其次,要有选择性。并不是搜集到的每一条信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在吸收网络信息时,理应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总结经验,交流经验,最终指导实践。
6. 如何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一、积极进取,提高班主任的“网络素质”
网络作为新生事物往往让老班主任望而却步,因此大多数班主任对学生上网问题避而不谈,怕讲错会引起学生笑话;
或缺乏对网络的认识,坚决反对学生上网,称上网和玩电子游戏机一样只会消磨时光。
这是两个极端的做法,都不可取。
班主任应该具备以下“网络素质”。
1.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
首先要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青年教师,打字、windows操作、利用电脑备课是必修之课。
其次,要了解一些网络术语,如域名、虚拟社区、搜索引擎、防火墙等等。
积极参加电脑等级考试,也是促使自己掌握电脑知识的一种途径。
2.学会上网获取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对教育、艺术、游戏、聊天等网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将自己或学生有关的网站点收入收藏夹。
3. 学会利用网络搜集教育资料,如教育新闻、教育论文、心理咨询资料等等,这些都有助于班主任的工作。
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会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题,才有发言权,才能与学生交流。
二、社会、家庭、学校齐配合,还给青少年网络上的一片“净土”。
顺德市政府在整顿电子游戏机室方面已经加大力度,目前,顺德市的电子游戏机室已由几百家减少到50多家,而且,都在电子游戏机室里,张贴“非节假日不接待中小学生”的字样。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网,象雨后春荀,纷纷开业。
个人认为,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应规范网的经营行为,安装能够过滤网络色情与暴力的防火墙软件等。
其次,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特别是让家长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一般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好电脑,几千块钱掏出来买台电脑,都是毫无怨言。
但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网络知识缺乏了解,或是由于工作繁忙的关系,对孩子在家电脑的使用,缺乏监控。
班主任应该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们介绍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学校或者安排一部分家长回校,听一下电脑课,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学习电脑的情况,提高家长的网络认识,才能有效地引导的子女正确对待上网。
7. 培养学生的正确网络素养。
大家请看上图,一个150年前的医生,经过时光隧道来到了现代,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先进的医疗手段、高科技的医疗器材、完善的医疗体系,是这个150年前的人,万万也想不到。即使当时最有名的医生,他也无法胜任现在的医生工作。其实不要说150年前了,就是70年前,相对于我国建国前的医疗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是我们再来看看150年前的一位教师,他如果坐上了时光隧道,穿越来到我们的学校,看到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间教室,教学形式还是教师讲,孩子听,他是不是觉得这种形式很熟悉?他能驾轻就熟,依然能够教书育人。
今天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余胜泉教授讲解的关于《互联网时代的认知与学习》,听后的感受就是震耳欲聋,醍醐灌顶。150年过去,科技高速发展,社会不断前进,人也在不断的变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可是教育却从未改变,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
目前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知识大爆炸,知识与数据成为一个核心的资源。如果我们的教育,还是简单的停留在读、写、背诵这样的事情上,你觉得能教出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一代新人吗?一个学生再背,他能背得过网络、谷歌吧?一个人的知识再熟练,他提取知识的速度会超过搜索引擎吗?互联网时代,我们就要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教学,同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科学素养。
什么是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是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来定位、组织、理解、估价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网络素养是一种适应,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网络相关能力的综合体现。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素养能力呢?
首先是观念变革。 就是不仅不要排斥手机和电脑,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和电脑。
有很多教师和家长为了防止学生玩游戏,上网,于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坚决杜绝孩子用手机、上网。事实上,我们必须掌握新的学习工具,我们无法逃避信息时代。我们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自我导向学习。但是我们,在老师和学生远远还没有为今天的,需要做好准备,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未来的学习方式就是孩子带着电脑上学,人人拥有电脑将成为事实。从观念上彻底改变传统的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是方法变革。 我们要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
基于兴趣的原因,学生对手机的搜索能力掌握得比较好的,可是搜索出来的信息都是我们所需要的,都是有用的吗?学会正确的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要具备以下两点。一是要学会理性的判断,所收集来的信息是否对学习有用,是否是正确的信息?二是要从道德方面来处理信息,我们搜集来的信息是否都是健康、正能量的信息,而非黄、赌、毒、广告、诈骗等垃圾信息。这都是需要孩子在学习中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搜集能力的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搜索能和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信息时代,没有人永远是老师,也没有人永远是学生,所有的人都要不停的学习。我们都曾看过这样一个现象,在手机的一些小软件的使用上,学生反倒能够教会老师,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了。
最后是阶段性的变革。 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就开始教会学生,全球交流、搜索信息。
手机再也不是成人的专属品,现在使用手机越来越低龄化。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在这种全新的形式,为孩子们开辟了与世界交流的一扇大门。所以,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学会全球交流、搜集信息。这种教学形式越早试行越好,因为能力越早形成越好。杜威说,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会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口。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教师总是墨守成规,积弊难改,那么你的未来将会被取代。同样道理,学生如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那么即使他长大了,也不能够成才,也将被淘汰。因此越早开发学生的网络素养,对他正确的网络素养的形成,越产生积极有利的作用。
达芬奇在他的《进化论》说,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能够活下来,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够生存下去。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更适应未来的发展,能够生存得更好,请给他一个部手机,一个网络吧!因为他们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就是土生土长的网络时代的新宠儿。不仅他们未来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与网络息息相关,就连他们今后的生活方式,都是与网络息息相关的。
我们都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什么他能够成功?原因很简单:因势利导。找到了治水的根本方式,不是堵,而是疏导。在教育上,我们也要做大禹,对孩子的网络素养要进行疏导,而不是堵这样才能够教育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
8. 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并且越来也受到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是否会争取运用网络,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成为了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呢?
培养正确的思维观念。
我们利用网络学习,一定要培养自己正确的思维观念,多看到网络积极的一个方面,千万不要沉迷于一些不良的爱好中,否则,网络消极的一面同样可以将一个人毁掉。
做到网络和现实的统一。
对于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不管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境遇,都应该掌握一个唯一的尺度,不能因为自己在网络上,没人知道现实的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
使用文明的用语。
在互联网上,我们也是需要经常与人沟通的,在这里面,我们应该要求自己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不能随意说脏话,更不能随意侮辱别人,给他人造成伤害。
杜绝网络暴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杜绝网上的暴力行为,特别是在一些论坛或者贴吧中,不要发布不良信息,不要煽动不良情绪,更不能随意暴露别人的隐私,拒绝网络暴力。
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如果我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那么,应该可以让自己的能力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则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导致大学生意志消沉,不会有所作为。
注重日常道德修养。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在平时多锻炼,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日常道德水平低下,则在互联网上也不会有太好的表现,道德素质的修炼在于平时,而不是临阵磨枪。
不要试图利用网络犯罪。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上不是实名制的,所以,给一些坏人以可乘之机,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或者是敲诈,要清楚的认识到,只要做了违法的事情,是早晚都会有被发现的一天。
9. 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提升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结合当前网络安全及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从社会、高校、学生等方面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立体化模式。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做法:
(一) 拓展交流合作,建立高校与政府安全部门网络安全治理联动机制。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既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同时亦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大学生群体网络安全的监测与治理,不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社会、政府的事情,所以在高校网络安全治理活动中,政府和高校两个主体间的朴素协调和配合是维护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稳定,有效治理网络环境的关键因素。
通过加强高校与政府安全部门网络安全的合作,打破高校和政府网络安全监测与治理的界限。以“社会共有、权利共享、和平共处、价值共创”为理性法则,以实现网络安全治理的跨界合作。完善政府和高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政府、高校间共享网络安全有关资源,高校邀请政府有关安全部门向大学生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案例,高校可以向有关部门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鼓励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建立网络安全治理智库、研究基地等建设,发挥在高校网络安全治理中咨政建言、安全防范等作用。深化高校与网信、公安等部门网络安全的监管与联动,加强联合研判机制,提升快速处置能力,形成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合力。
(二)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高校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常态化保障机制。针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精练的问题,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培养方面的投入、周密组织,科学规划。从顶层设计入手,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制度管理,整合校内有关资源,设立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中心,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指导和协调全校网络安全教育资源,对全校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进行统一谋划,制定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责任制、课程制考评考核办法。高校也要整合全校的教育资源,组建一批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学团队,通过设立网络安全教育专项研究相关研究课题,产出一批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有份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 创新内容方法,切实提高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开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要避免形式单一、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教育教学方法,要及时更新、丰富教育内容。高校开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实例、贴近实践的原则,对网络中出现的或因互联网而产生的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安全事件、意识形态、暴力犯罪等,经过精选后结合教育的艺术和方法呈现给学生,做到课堂教学有血有肉。要拓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资源与途径,通过引入和制作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资源共享课等,利用线上和线下,课上和课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课程资源,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
(四)强化宣传教育,营造网络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与氛围。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制定出台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考核评定办法,实施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宣传教育,通过讲座、体验式宣传、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好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日、宣传月,以图片、影像等形式举办“大学生网络安全文化节”“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优秀作品展”,利用学校校报、广播、两微一端等宣传载体宣传网络安全素养知识。发挥学生社团的优势,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辩论赛,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常识、法律知识,以生活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安全问题的防范与处理能力。与网信、公安、司法等部门合作建立校外网络安全教育基地,让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既能引进来,又能走出去。
10. 网络素养如何培养和提高
网络素养的概念包含了5个层级:
层级Ⅰ:工具层级。即是对基础互联网工具的使用,包括了搜索引擎(了解搜索引擎功能、搜索技巧等)、信息管理工具(管理信息来源、选择合适信息源等)和个人管理工具(信息导图、知识管理等)三个方面。
层级Ⅱ:识别层级。即在能够使用基础工具的基础上,对信息有分辨和识别的能力,且具备互联网责任。
层级Ⅲ:参与层级。即能够在互联网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同时,学会分享和连接更多人。这一层级分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人方面:具有互联网分享精神,并且学会在互联网世界中保护自己的信息。社会层面:链接他人。
层级Ⅳ:协作层级。即在与更多人发生联系与交互之后,产生更进一步的行动和创造。如参与一次互联网社区的共建。
层级Ⅴ:智慧网络人。已经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且能在虚拟和现实的交互中利用互联网来解决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未来信息时代每一个人的竞争力所在。
这要看看楼主所说的培养和提高从哪个层级和环节入手。
第一个层级:学会基本工具的使用即可。
第二个层级:面对大量的信息,应该通过不断的对比验证,建立自己的可信信息源。
第三个层级:参与到网络社区的良性共建中。
第四个层级: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开源社区,如github。
第五个层级:综合运用前面的技能,称为智慧网络人。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