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1
控制情绪
遇到不和谐的言论时,要保持冷静,因为情绪激动时容易乱说话,反而会成为对方继续攻击你的把柄。
B. 如何面对网络暴力
首先,预防自身遭受网络欺凌,我们可以:
谨慎发表言论网络空间虽然只存在于小小的电子设备里,但却是一个很大的公共场合。我们在网上发表的任何言论,都有可能被数以千计,甚至更多的人浏览。而且,这些言论一旦发表,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删除”键来彻底删除。比如,我们即兴在网上发表了一些言论,事后对此感到后悔并删除了相关信息,但这些言论很可能已被他人浏览和转发。因此,在网上发表言论前,我们要多加考虑,想想如果在离线和他人面对面的时候,自己还会不会说类似的话,分享类似的信息?万一相关的内容以后被公开,自己是否会后悔?
小心分享信息我们在网上分享的任何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年龄、地址、学校及个人照片等,也都有可能被传播。例如,在一些网站注册账户提供了个人信息后,这些信息可能会被网站在一些情况下使用或分享给其他人。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会被看到的人存储、转发。因此,在分享个人信息时,我们可以仔细看看是否每项信息都必须提供,认真阅读网站的隐私政策,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会如何被使用,并对个人账户进行隐私设置,限定哪些人才能浏览自己的全部个人信息,以免个人信息被滥用。此外,我们可以告知自己的朋友,在转发我们的个人信息或照片前应该征求我们的同意。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规避一些遭遇网络欺凌的风险。
其次,谨防自己助长网络欺凌或是欺凌他人,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有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好玩”,或者“其他人也这么做了”,又或者是因为别的事情感到生气想要发泄,我们可能会想要在网络上恶意对待别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想:
对方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如果是在离线的公共场合,我们是否还会这样做?这样做会对自己、他人以及网络上的“公共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我们希望其他人尊重我们,那么在网上发表言论时,我们应当做到不攻击、侮辱、诽谤他人,不制造和传播有关他人的不实信息,比如通过制作图片来侮辱和诽谤他人,或传播此类信息。同时,如果对方是我们认识的人,在转发他/她的个人信息或照片前,我们应征得他/她的同意。这样做,可以尽量避免我们无心地欺凌了他人或是助长了网络欺凌。
接下来,正确应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网络)欺凌,我们可以:
拒绝“以暴制暴”有的时候,我们在网上或是离线的场景里,和他人因种种原因产生了矛盾,可能导致我们出于愤怒在网上攻击对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想:
自己有哪些选择?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在网上欺凌对方,那么矛盾可能会愈演愈烈,而我们冲动之下发表的言论也可能会被对方或其他人传播或转而用来欺凌我们自身。同时,一味发泄愤怒并不能帮助我们积极地解决问题,有时反而会裹挟我们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言行。面对和他人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应当保持冷静与自信,理性应对。
同理,如果矛盾的源头就是因为对方先在网络上攻击我们,我们遭遇了网络欺凌,也不应当选择 “以暴制暴”,去欺凌对方。
及时寻求帮助我们应当谨记,遭遇网络欺凌并不是自己的错。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他人可能是出于一些不同的原因,比如从众或是发泄情绪,从而攻击我们。对于一些刻薄或侮辱性的恶言恶语,最佳的回应是不作回应,冷处理可能会让对方自觉没趣。如果对方仍然继续,我们可以要求对方立刻停止。多数网络平台或手机运营商都设置了屏蔽功能和不良信息举报的渠道,必要时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功能和渠道,阻止接受对方的信息,或要求平台禁言对方、删除相应信息等。如果觉得情况超出了自己的控制,我们应当牢记及时告诉自己信任的朋友及成年人,比如父母和老师,共同商量对策。
同时,一些极端的网络欺凌已经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比如人身威胁、敲诈、性侵等,我们也应该在成年人的协助下,保留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进一步的干预。
最后,制止网络欺凌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可以积极给予支持。
如果我们目睹了网络欺凌,当然不要因为“其他人都这样做”,就加入转发相应内容。同时,我们可以对遭受欺凌的人予以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应对,举报相关行为,或向自己身边的人求助。如果网络欺凌是从线下生活中的矛盾和欺凌发展而来的,遭受欺凌或实施欺凌的人碰巧是我们的朋友或同学,我们也可以告知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在线下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必要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向相关平台或运营商举报,寻求干预。
C. 网络暴力的危害与应对方法
网络暴力防治对策
(一)推行网络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并非一个新兴概念,事实上,早已有国家提出并推行这一制度。当前国内的某些网站也开始尝试自主实行实名制,然而却颇受质疑。争论的焦点归纳而言就是,个人信息的安保、民意反馈的限制、全面监管难度以及基层网吧对于上网身份核对把控的严格度。
第一是对于“网络实名制”的准确理解问题。有的人误以为网络实名制就是必须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应用真实姓名,而实际并非如此。这一想法应当归属于“前台实名”的种类,但应用更为广泛的一种模式是“后台实名”,即网民可以自定义自身的网络虚拟世界用户名,但是网络技术后台可以查阅到该用户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信息,这与写作中的笔名有所类似,但与其不同的是还附带了技术和法律限制。这是为了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确保只有在合理合法手段的背景下,个人信息才能被查阅。
第二是民意反馈受限的问题。首先应该正视的一点是,真实的民意所向并不畏惧公开表达,实名制恰恰能够预防借由民意达到不法目的的情况出现。目前国内已有关于政府职能履行和官员贪腐的民意监管反馈渠道,但进一步完善来说,还可以建立非实名的网络举报论坛,以保障舆论监督的质量和举报主体的安全,这一构想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相关法规而言,都是可以实现的。第三,网络实名制的监管问题,就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实现监管的难度并不大,譬如通过技术手段将上网门槛调整为实名制申请,否则无法进行浏览之外的网络活动。
(二)实施有效监督机制
对于网络暴力问题,有的学者错估了其严重性,导致出现了一种当前立法已经足以应对网络暴力问题的论调。事实上,网络暴力的法律约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方式也并不只局限在如何进行暴力发生后的救济。而是应当建成一套完善的预防网络暴力、控制其暴力行为和暴力行为后救济的法律体系。由此纵观当前的国内立法,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落脚点都在于暴力行为后救济上,对于预防和控制的法规设置尚属空白。解决问题的最优模式应当是进行足够的预防和事态控制,而非在发生后进行补救。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不得不承认,网络暴力的预防离不开公民道德培养。网络暴力的产生来源一般是心理问题,常常是日常生活中的消极情绪累积而导致的。因此,必须要开展道德,特别是网络道德的针对性教育,全面提升我国公民素质水平。
第一,必须要打造符合科学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网络道德教育不是机械化的生搬硬套道德理念,而是应当结合网络实际现状和社会环境,进行针对性的道德评判,以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第二,综合社会各界力量,推行全面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存在,因此,社会必须要形成较为良好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网络法制环境和道德氛围,助力网络道德教育。
第三,打造网络教育社区。网络虚拟世界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暴力的本质就是一种个人依附于群体进行情绪宣泄的后果,消极情绪的集合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效果,因此,个体乃至群体的理性意识提升是对于网络暴力进行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这对于网民自身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
D.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从前我一直以为网络暴力和普通人无关,受到网络暴力的要么是公众人物,要么是主动把自己置身于舆论中,我原以为网络暴力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近些年不断披露的普通人被人肉的事件却让我惊觉,原来网络早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暴力就在我们身边。
你可能会因为公交车不让座而被而遭受网络暴力,可能因为插队遭受网络暴力,甚至莫名其妙被卷入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的参与者或许只占上网人数很少的比例,但因其基数巨大,这个“很少比例”的体量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网络上掀起的狂风暴雨会比现实生活中放大几十倍、上百倍,一个人遭受了网络暴力, 就如同过街老鼠般无处遁形,他的一切个人信息、生活详情都会在一夜之间传遍整个网络,身上好像全方位无死角地安了百八十个摄像头,那样的生活,谁能忍受?
现实生活中被诽谤,被诋毁,可以去解释,可以跟造谣者对质,但面对网络这个强大而又无形的对手,被碾压者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六岁的林妙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唱成名,成为国民宠儿,当爆出真唱者另有其人后,林妙可又在一夜之间遭到了广大网友的唾弃。虽然组委会一再澄清,六岁的林妙可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亢奋的群众根本不关心真相,他们自诩正义,一心想剥掉林妙可从天而降的荣誉,在林妙可成长的过程中,网络暴力也一直如影随形,她甜甜地笑,被人讽刺无脑,她参加公益活动,被人嘲讽作秀,她拍广告,被人恶意P图,她高考,有无数双幸灾乐祸的眼睛盯等她落榜。她只是一个无辜的被选中的女孩,却为她无法左右的事情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巨大压力。
和英国的少女汉娜比起来,林妙可的遭受可算小巫见大巫。汉娜因多年的湿疹困扰及由此而引发的抑郁症,在网站贴出照片,发布求助信息。不料,随后几个月中的回帖中竟充斥了“丑女”“肥婆”“喝漂白水吧”“得癌症去”和“去死吧可怜的家伙”等评论和字样,持续的恶毒谩骂和人身攻击最终令这名14岁女孩不堪其辱,精神崩溃而上吊自尽。
老话说,人有腿,话无踪。意思是,话一旦说出去之后就不知其所踪,不知会走到哪里。现在,借助先进的网络传播,话简直插上了光速翅膀,一夜之间,可以传遍大江南北。铺天盖地的舆论,整个世界的恶意,谁能抵挡得住?网络暴力往往是单方发起,事情的真相如何,无从探究。
网络暴力是一匹狂暴的野马,一旦放出,任何人都无力羁绊,网络暴力也是一把双刃剑,杀敌1万,自损8000,血溅三尺时有发生。2018年,四川的安医生在泳池与一名未成年男孩发生冲撞,引发冲突。男孩父母因不满公安部门处罚结果,将事情上网披露,医生、公务员、未成年……一系列关键词点燃了网友的怒火,事情迅速发酵,义愤填膺的网友人肉了安医生的工作单位、老公、孩子、双方父母详细信息,有专程到工作单位辱骂她的,有在路上劈头怒骂的,有上门威胁的……安医生不堪巨大的心理恐慌和压力,一周后自杀身亡。安医生的丈夫悲愤之下,把消息发到网上,质问人血馒头吃够了没有。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网络暴力反过头来,浩浩荡荡地扑向了男孩的家人,男孩的姓名、学校、男孩家人的姓名、工作地址……都被披露,男孩无法上学,被迫躲起来,男孩的父母不敢出门,因为他们替上百万网友承担了逼死人的罪名。
这些惊涛骇浪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我真的好害怕网络暴力有一天会突然砸到我的头上。我不敢闯红灯,不敢插队,不敢占座,不敢与人争吵……我也在思考,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能做什么?作为吃瓜群众,我们能做的就是冷静判断,不信谣,不传谣。如果网络暴力降临到自己身上,我们成了网络暴力的当事人,只好像个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不看,不听,然后报警,联系媒体发声,寻找心理医生支持。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么多。
E. 自己被网络暴力包围,该怎样去应对呢
就我个人而言,自己被网络暴力所包围,那么该怎样去应付呢?我的答案是:第一,不需要去应对,远离那些网络中攻击你,批判你的人,这些人都是吃饱了没事做,刻薄刁钻的人,第二,别人用怎样的方式回击你,你也用怎样的方式回击过去,毕竟每个人都是有脾气的,第三,用强大的内心来面对那些网络暴力你的人,一旦你内心变得强大,哪怕被人说得都么厉害,也是白搭。
三、要锻炼出一颗强大的内心,不被网络暴力所动
网络暴力一旦包围你,充斥着你的时候,你的内心甚至精神状态都会变得薄弱,因为这就是外界的压力导致你产生这种现象,而一旦当你内心变得强大时,你就不会有这种反应了,甚至这些网络暴力对你来说都是浮云,都是白搭的,一定要将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所以,以上这三点就是当你被网络暴力时,最佳最完美的应对和解决方法,这几点是一定能够帮到你的。
F. 网络暴力危害大,我们该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存在是有一定必然性的,在这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过的都不是很如意,社会中也有许多不平等的事情出现,贫富差距大加上中国人本身就有仇富的情节,种种的事情压抑在心中,而在网络上又不需要实名认证,就成为了现在人们不负责任发泄的一个窗口!
一般来说面对网络暴力有这几种解决方法。不理他、和他辩论。我们来看看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我们应该要注意自己的网络言行,首先自己不要带节奏,不要说脏话谩骂别人,不要做一些越界的事。不要妄图评价他人。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不论是好的评论还是诋毁你的评论,你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自己
G. 脱口秀演员杨笠网上遭人身威胁,演员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办
演员在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应该选择采取正确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可以让法律或者是警方的介入来让自己的安全得到保护。
我觉得不管是做任何事情,首先是要让自己的权益是安全的,受到人身威胁的时候要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不管是演员还是普通人在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都要合法的应用法律的形式。而且法律也要真正的去严惩这些人,让他们明白网络不是自己想发表什么就可以发表的,要学会文明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杜绝这样类型的发生,才能够还网络一个文明的环境。
H. 遇到网络暴力,要如何处理
此处说说法律上的解决方法。遇到网络暴力后,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第一,保存网络暴力的证据。遇到网络暴力后,应该第一时间收集保存证据,有利于后续的举报和诉讼行为,可以委托律师协助收集和保全证据。必要的时候进行公证证据保全,更容易得到认可。
第二,对行为人的账号拉黑,对于可以自行删除的评论先删除,如果不可以删除的,向平台举报。减少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第三,如果网络暴力行为已经构成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第四,除了向公安机关报案外,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互联网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第五,根据收集的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遇到网络暴力后,可以及时委托律师帮助维权,律师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坏人之所以猖狂,是因为好人的沉默。面对网络暴力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I. 网络暴力的危害和应对的方法
1、网络暴力侵犯了当事人的权益。
网络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
网络暴力混淆真假,在网络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下,原本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
2、网络暴力影响网民的道德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
那么,面对如此的网络暴力,我们有哪些解决方式呢?网络暴力的解决方式如下:
(1)收集网络暴力的证据。
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
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2)向相关部门报案。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
(3)委托律师维权。
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4)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
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J.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何应对无休止的网络暴力
应对网络暴力,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这时候你说什么那些暴力者也不会停止对你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