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学习密码学!
给你介绍几本书吧。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
作 者:旋奈尔(Schneier B.)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1-1 ISBN:711107588
简 介:本书真实系统地介绍了密码学及该领域全面的参考文献。全书共分四个部分,首先定义了密码学的多个术语,介绍了密码学的发展及背景,描述了密码学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协议,详细讨论了密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如DES、IDEA、RSA、DSA等10多个算法以及多个应用实例,并提供了算法的源代码清单。全书内容广博权威,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自出版以来,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赞誉,是致力于密码学研究的专业及非专业人员一...更多>
原 价:¥49.0蔚蓝价:¥38.2 购买|收藏
应用密码学
作 者:杨义先/钮心忻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756351065
简 介:信息安全的核心是密码,而应用密码学则是信息安全应用领域所有人员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本书对密码学基础、数据加密标准(DES)、高级数据加密标准(AES)、典型分组加密算法、RSA密码的软硬件实现、高速加密卡、序列密码乱源、序列密码设计、序列密码强度评估等加密知识和数字签名基础、代理签名、PKI、WPKI系统口令认证、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密钥管理等认证知识以及电子支付概论、电...更多>
原 价:¥29.0蔚蓝价:¥27.3 购买|收藏
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二版)
作 者:斯廷森//冯登国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750538465
简 介:密码学的研究与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不可否 认,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密码学的研究与发展。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成立了密 码学学会,这些学会定期举办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了密码学的研究与应用。国内 外已出版了大量有关密码学的书籍,其理论研究也相对比较成熟,在很多观点上已达成共识 。Douglas R. Stinson所着的《密码学原理与实践...更多>
原 价:¥34.0蔚蓝价:¥28.9 购买|收藏
网络安全基础应用与标准(第二版)
作 者:张英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5-1 ISBN:750832269
简 介:本书的目标是为网络安全的应用和标准提供一个实用的综述;重点放在Internet和公司网络中广泛使用的应用及标准,尤其是Internet标准。 本书按照以下三部分进行组织: 第一部分"密码学":简要地叙述了密码学算法以及基于网络安全应用的协议,包括加密hash函数、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 第二部分"网络安全应用":讲述了重要的网络安全工具和应用,包括Kerberos、X....更多>
原 价:¥32.0蔚蓝价:¥27.2 购买|收藏
应用密码学手册: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
作 者:胡磊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6-1 ISBN:712101339
简 介:本书是目前最优秀的密码学书籍之一。全书包含15章,内容覆盖了近20 年来密码学发展的所有主要成就。除了通常密码学书籍都会讲到的对称密码、杂凑函数、公钥密码和签名、身份识别和密钥建立协议等内容外,本书首先提供了密码学的概貌,中间有三章专门讲述了公钥密码学的数学基础,最后两章给出了密码实现技巧和专利、标准等细节。这些内容对研究者和工程师们都是十分有用的。全书提供了丰富的密码学技术细节,包括200多个算...更多>
原 价:¥89.0蔚蓝价:¥71.2 购买|收藏
计算机网络安全(大学本科计算机 专业应用型)
作 者:顾巧论铁杠春福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9-1 ISBN:730209139
简 介:本书阐述了网络所涉及的安全问题,还通过实例、实训来增强读者的理解及动手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物理与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通信安全、Web安全、数据安全、病毒及其预防、黑客攻击与防范、防火墙技术及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本书不仅适合应用型大学本科学生使用,同时也适合于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读者。...更多>
原 价:¥24.0蔚蓝价:¥19.2 购买|收藏
计算机安全
作 者:华蓓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12-1 ISBN:711511811
简 介:这是一本侧重从技术的角度上讲授计算机安全(computer security)的教科书。全书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介绍了身份识别和认证、访问控制、安全模型,以及安全内核;第二部分“实践”,介绍了Unix和Windows NT安全、安全问题所在,以及安全评估;第三部分“分布式系统”,介绍了分布式系统安全、Web站点安全、密码学,以及网络...更多>
原 价:¥32.0蔚蓝价:¥27.2 购买|收藏
http://www.welan.com/c1025_2
http://www.phei.com.cn/bookshop/bookinfo.asp?bookcode=TP84650&booktype=main
http://www.china-pub.com/computers/common/info.asp?id=6951
转自:http://..com/question/16136339.html?md=3
2. 网络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通常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实际上也可以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将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共享资源为目的,利用通信手段把地域上相对分散的若干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并在协议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在于资源共享,通信网络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途径,因此,计算机网络是安全的,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也必须是安全的,应该能为网络用户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下文中,网络安全既指计算机网络安全,又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
安全的基本含义: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即客体不担心其正常状态受到影响。可以把网络安全定义为:一个网络系统不受任何威胁与侵害,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要使网络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首先要保证网络的硬件、软件能正常运行,然后要保证数据信息交换的安全。从前面两节可以看到,由于资源共享的滥用,导致了网络的安全问题。因此网络安全的技术途径就是要实行有限制的共享。
(2)网络安全和密码学的术语扩展阅读:
主要问题
1、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黑客(Hacker)经常会侵入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窃取机密数据和盗用特权,或破坏重要数据,或使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直至瘫痪。
2、Internet的数据传输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这些协议缺乏使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不被窃取的安全措施。
3、Internet上的通信业务多数使用Unix操作系统来支持,Unix操作系统中明显存在的安全脆弱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安全服务。
4、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电子信息,还没有像传统的邮件通信那样进行信封保护和签字盖章。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否真实,内容是否被改动,以及是否泄露等,在应用层支持的服务协议中是凭着君子协定来维系的。
5、电子邮件存在着被拆看、误投和伪造的可能性。使用电子邮件来传输重要机密信息会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6、计算机病毒通过Internet的传播给上网用户带来极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数据和文件丢失。在网络上传播病毒可以通过公共匿名FTP文件传送、也可以通过邮件和邮件的附加文件传播。
3. 密码学GF(2)什么意思,具体一点。谢谢!
密码学GF(2)的意思是研究密码变化的客观规律,应用于编制密码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称为编码学;应用于破译密码以获取通信情报的,称为破译学,总称密码学。电报最早是由美国的摩尔斯在1844年发明的,故也被叫做摩尔斯电码。
它由两种基本信号和不同的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 .",读" 的 "(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答 "(Da)。间隔时间:滴,1t;答,3t;滴答间,1t;字母间,3t;字间,5t。
(3)网络安全和密码学的术语扩展阅读:
着名的密码学者Ron Rivest解释道:“密码学是关于如何在敌人存在的环境中通讯”,自工程学的角度,这相当于密码学与纯数学的异同。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等相关议题,如认证、访问控制的核心。密码学的首要目的是隐藏信息的涵义,并不是隐藏信息的存在。
密码学也促进了计算机科学,特别是在于电脑与网络安全所使用的技术,如访问控制与信息的机密性。密码学已被应用在日常生活:包括自动柜员机的芯片卡、电脑使用者存取密码、电子商务等等。
密码作为通信双方按约定的法则进行信息特殊变换的一种重要保密手段。依照这些法则,变明文为密文,称为加密变换;变密文为明文,称为脱密变换。密码在早期仅对文字或数码进行加、脱密变换,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语音、图像、数据等都可实施加、脱密变换。
4. 经典的网络安全技术
互联网上的新技术一旦出现,黑客就必须立刻学习,并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这项技术,这里所说的掌握并不是一般的了解,而是阅读有关的“协议”(rfc)、深入了解此技术的机理,否则一旦停止学习,那么依靠他以前掌握的内容,并不能维持他的“黑客身份”超过一年。
黑客的种类和行为
以我的理解,“黑客”大体上应该分为“正”、“邪”两类,正派黑客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系统管理员找出系统中的漏洞并加以完善,而邪派黑客则是通过各种黑客技能对系统进行攻击、入侵或者做其他一些有害于网络的事情,因为邪派黑客所从事的事情违背了《黑客守则》,所以他们真正的名字叫“骇客”(Cracker)而非“黑客”(Hacker),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听说的“黑客”(Cacker)和“红客”(Hacker)。黑客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学习技术:
互联网上的新技术一旦出现,黑客就必须立刻学习,并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这项技术,这里所说的掌握并不是一般的了解,而是阅读有关的“协议”(rfc)、深入了解此技术的机理,否则一旦停止学习,那么依靠他以前掌握的内容,并不能维持他的“黑客身份”超过一年。
初级黑客要学习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没有基础,所以学习起来要接触非常多的基本内容,然而今天的互联网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的信息,这就需要初级学习者进行选择:太深的内容可能会给学习带来困难;太“花哨”的内容又对学习黑客没有用处。所以初学者不能贪多,应该尽量寻找一本书和自己的完整教材、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
二、伪装自己:
黑客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服务器记录下来,所以黑客必须伪装自己使得对方无法辨别其真实身份,这需要有熟练的技巧,用来伪装自己的IP地址、使用跳板逃避跟踪、清理记录扰乱对方线索、巧妙躲开防火墙等。
伪装是需要非常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实现的,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成的上“大成境界”了,也就是说初学者不可能用短时间学会伪装,所以我并不鼓励初学者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对网络进行攻击,否则一旦自己的行迹败露,最终害的害是自己。
三、发现漏洞:
漏洞对黑客来说是最重要的信息,黑客要经常学习别人发现的漏洞,并努力自己寻找未知漏洞,并从海量的漏洞中寻找有价值的、可被利用的漏洞进行试验,当然他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漏洞进行破坏或着修补上这个漏洞。
黑客对寻找漏洞的执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的口号说“打破权威”,从一次又一次的黑客实践中,黑客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印证了这一点——世界上没有“不存在漏洞”的程序。在黑客眼中,所谓的“天衣无缝”不过是“没有找到”而已。
四、利用漏洞:
对于正派黑客来说,漏洞要被修补;对于邪派黑客来说,漏洞要用来搞破坏。而他们的基本前提是“利用漏洞”,黑客利用漏洞可以做下面的事情:
1、获得系统信息:有些漏洞可以泄漏系统信息,暴露敏感资料,从而进一步入侵系统;
2、入侵系统:通过漏洞进入系统内部,或取得服务器上的内部资料、或完全掌管服务器;
3、寻找下一个目标:一个胜利意味着下一个目标的出现,黑客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掌管的服务器作为工具,寻找并入侵下一个系统;
黑客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就真正踏上学习黑客的道路了,首先要介绍的是作为一名初级黑客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习这可以通过这一节的阅读了解到黑客并不神秘,而且学习起来很容易上手。为了保证初学者对黑客的兴趣,所以本书采取了循环式进度,也就是说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是独立、全面的,学习者只有完整的学习过一章的内容,才能够进而学习下一章的内容。
一、了解一定量的英文:
二、学会基本软件的使用:
这里所说的基本软件是指两个内容:一个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电脑常用命令,例如ftp、ping、net等;另一方面还要学会有关黑客工具的使用,这主要包括端口扫描器、漏洞扫描器、信息截获工具和密码破解工具等。因为这些软件品种多,功能各不相同,所以本书在后面将会介绍几款流行的软件使用方法,学习者在掌握其基本原理以后,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也可以在“第二部分”中找到有关软件的开发指南,编写自己的黑客工具。
三、初步了解网络协议和工作原理:
所谓“初步了解”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弄明白网络的工作原理,因为协议涉及的知识多且复杂,所以如果在一开始就进行深入研究,势必会大大挫伤学习积极性。在这里我建议学习者初步了解有关tcp/ip协议,尤其是浏览网页的时候网络是如何传递信息、客户端浏览器如何申请“握手信息”、服务器端如何“应答握手信息”并“接受请求”等内容,此部分内容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具体介绍。
四、熟悉几种流行的编程语言和脚本:
同上面所述一样,这里也不要求学习者进行深入学习,只要能够看懂有关语言、知道程序执行结果就可以了。建议学习者初步学习C语言、asp和cgi脚本语言,另外对于htm超文本语言和php、java等做基本了解,主要学习这些语言中的“变量”和“数组”部分,因为语言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所以只要熟练掌握其中一们,其他语言也可以一脉相同,建议学习C语言和htm超文本语言。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之网络安全术语解释
一、协议:
网络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场所,所有接入网络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物理连设备行信息交换,这种物理设备包括最常见的电缆、光缆、无线WAP和微波等,但是单纯拥有这些物理设备并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这就好像人类的身体不能缺少大脑的支配一样,信息交换还要具备软件环境,这种“软件环境”是人类实现规定好的一些规则,被称作“协议”,有了协议,不同的电脑可以遵照相同的协议使用物理设备,并且不会造成相互之间的“不理解”。
这种协议很类似于“摩尔斯电码”,简单的一点一横,经过排列可以有万般变化,但是假如没有“对照表”,谁也无法理解一分杂乱无章的电码所表述的内容是什么。电脑也是一样,它们通过各种预先规定的协议完成不同的使命,例如RFC1459协议可以实现IRC服务器与客户端电脑的通信。因此无论是黑客还是网络管理员,都必须通过学习协议达到了解网络运作机理的目的。
每一个协议都是经过多年修改延续使用至今的,新产生的协议也大多是在基层协议基础上建立的,因而协议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机制,黑客很难发现协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直接入手进行网络攻击。但是对于某些新型协议,因为出现时间短、考虑欠周到,也可能会因安全问题而被黑客利用。
二、服务器与客户端:
最简单的网络服务形式是:若干台电脑做为客户端,使用一台电脑当作服务器,每一个客户端都具有向服务器提出请求的能力,而后由服务器应答并完成请求的动作,最后服务器会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电脑。这样的协议很多。例如我们平时接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网站服务器、聊天室服务器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另外还有一种连接方式,它不需要服务器的支持,而是直接将两个客户端电脑进行连接,也就是说每一台电脑都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端,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功能,对等的完成连接和信息交换工作。例如DCC传输协议即属于此种类型。
从此看出,客户端和服务器分别是各种协议中规定的请求申请电脑和应答电脑。作为一般的上网用户,都是操作着自己的电脑(客户端),别且向网络服务器发出常规请求完成诸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动作的,而对于黑客来说则是通过自己的电脑(客户端)对其他电脑(有可能是客户端,也有可能是服务器)进行攻击,以达到入侵、破坏、窃取信息的目的。
三、系统与系统环境:
电脑要运作必须安装操作系统,如今流行的操作系统主要由UNIX、Linux、Mac、BSD、Windows2000、Windows95/98/Me、Windows NT等,这些操作系统各自独立运行,它们有自己的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等机制,在网络上,这些不同的操作系统既可以作为服务器、也可以作为客户端被使用者操作,它们之间通过“协议”来完成信息的交换工作。
四、IP地址和端口:
我们上网,可能会同时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进行语音聊天……如此多的网络服务项目,都是通过不同的协议完成的,然而网络如此之大,我们的电脑怎么能够找到服务项目所需要的电脑?如何在一台电脑上同时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呢?这里就要介绍到IP地址了。
每一台上网的电脑都具有独一无二的IP地址,这个地址类似于生活中人们的家庭地址,通过网络路由器等多种物理设备(无需初级学习者理解),网络可以完成从一个电脑到另一个电脑之间的信息交换工作,因为他们的IP地址不同,所以不会出现找不到目标的混乱局面。但是黑客可以通过特殊的方法伪造自己电脑的IP地址,这样当服务器接受到黑客电脑(伪IP地址)的请求后,服务器会将应答信息传送到伪IP地址上,从而造成网络的混乱。当然,黑客也可以根据IP地址轻易的找到任何上网者或服务器,进而对他们进行攻击(想想现实中的入室抢劫),因而如今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如何隐藏自己IP地址》的文章。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上面提到的第二个问题:一台电脑上为什么能同时使用多种网络服务。这好像北京城有八个城门一样,不同的协议体现在不同的网络服务上,而不同的网络服务则会在客户端电脑上开辟不同的端口(城门)来完成它的信息传送工作。当然,如果一台网络服务器同时开放了多种网络服务,那么它也要开放多个不同的端口(城门)来接纳不同的客户端请求。
网络上经常听到的“后门”就是这个意思,黑客通过特殊机能在服务器上开辟了一个网络服务,这个服务可以用来专门完成黑客的目的,那么服务器上就会被打开一个新的端口来完成这种服务,因为这个端口是供黑客使用的,因而轻易不会被一般上网用户和网络管理员发现,即“隐藏的端口”,故“后门”。
每一台电脑都可以打开65535个端口,因而理论上我们可以开发出至少65535种不同的网络服务,然而实际上这个数字非常大,网络经常用到的服务协议不过几十个,例如浏览网页客户端和服务端都使用的是80号端口,进行IRC聊天则在服务端使用6667端口、客户端使用1026端口等。
常用黑客软件用途分类
一、防范:
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涉及的一类软件,例如防火墙、查病毒软件、系统进程监视器、端口管理程序等都属于此类软件。这类软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脑使用者的安全和个人隐私,不被黑客破坏。网络服务器对于此类软件的需要也是十分重视的,如日志分析软件、系统入侵软件等可以帮助管理员维护服务器并对入侵系统的黑客进行追踪。
二、信息搜集:
信息搜集软件种类比较多,包括端口扫描、漏洞扫描、弱口令扫描等扫描类软件;还有监听、截获信息包等间谍类软件,其大多数属于亦正亦邪的软件,也就是说无论正派黑客、邪派黑客、系统管理员还是一般的电脑使用者,都可以使用者类软件完成各自不同的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黑客使用者类软件的频率更高,因为他们需要依靠此类软件对服务器进行全方位的扫描,获得尽可能多的关于服务器的信息,在对服务器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进行黑客动作。
三、木马与蠕虫:
这是两种类型的软件,不过他们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都具有病毒的隐藏性和破坏性,另外此类软件还可以由拥有控制权的人进行操作,或由事先精心设计的程序完成一定的工作。当然这类软件也可以被系统管理员利用,当作远程管理服务器的工具。
四、洪水:
所谓“洪水”即信息垃圾炸弹,通过大量的垃圾请求可以导致目标服务器负载超负荷而崩溃,近年来网络上又开始流行DOS分散式攻击,简单地说也可以将其归入此类软件中。洪水软件还可以用作邮件炸弹或者聊天式炸弹,这些都是经过简化并由网络安全爱好者程序化的“傻瓜式”软件,也就是本书一开始指责的“伪黑客”手中经常使用的软件。
五、密码破解:
网络安全得以保证的最实用方法是依靠各种加密算法的密码系统,黑客也许可以很容易获得一份暗文密码文件,但是如果没有加密算法,它仍然无法获得真正的密码,因此使用密码破解类软件势在必行,利用电脑的高速计算能力,此类软件可以用密码字典或者穷举等方式还原经过加密的暗文。
六、欺骗:
如果希望获得上面提到的明文密码,黑客需要对暗文进行加密算法还原,但如果是一个复杂的密码,破解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但如果让知道密码的人直接告诉黑客密码的原型,是不是更加方便?欺骗类软件就是为了完成这个目的而设计的。
七、伪装:
网络上进行的各种操作都会被ISP、服务器记录下来,如果没有经过很好的伪装就进行黑客动作,很容易就会被反跟踪技术追查到黑客的所在,所以伪装自己的IP地址、身份是黑客非常重要的一节必修课,但是伪装技术需要高深的网络知识,一开始没有坚实的基础就要用到这一类软件了。
学习黑客的基本环境
一、操作系统的选择:
我们经常听说黑客酷爱Linux系统,这是因为Linux相对Windows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操作方式,更加强大的功能。例如对于IP地址的伪造工作,利用Linux系统编写特殊的IP头信息可以轻松完成,然而在Windows系统下却几乎不可能做到。但是Linux也有它不足的一面,这个系统的命令庞杂、操作复杂,并不适合初学者使用,而且对于个人学习者,并没有过多的人会放弃“舒适”的Windows、放弃精彩的电脑 游戏 和便捷的操作方式,去全心投入黑客学习中。而且对于初学黑客的学习者来说,大多数网络知识都可以在Windows系统中学习,相对Linux系统,Windows平台下的黑客软件也并不在少数,另外通过安装程序包,Windows系统中也可以调试一定量的程序,因此初步学习黑客没有必要从Linux入手。
本书使用的平台WindowsME,因为对于个人用户来说,NT或者2000多少有些苛刻——系统配置要求太高;然而使用95或者98又缺少某些必要的功能——NET、TELNET命令不完善。但是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测试漏洞,从远程服务器出发,所以也不是非要WindowsME操作系统进行学习,对于少数系统版本之间的差异,学习者可以和我联系获得相应系统的学习方法。
二、需要的常用软件:
如果你的系统是WindowsME,那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没有必要安装过多的额外软件,因为我们接触的黑客知识依靠系统提供给我们的命令和内置软件就足可以完成了!除了基本的操作系统以外,学习者还需要安装各类扫描器,之后下载一个比较优秀的木马软件、一个监听类软件,除此以外别无它求。如果有必要,读者可以自行安装本文上述软件,然后学习其用法,但是我要告诉你,对于各类炸弹、还有网络上各式各样的黑客软件,在学习完本书后,你都可以自己制作、自己开发,根本没有必要使用他人编写的软件。
对于扫描器和监听软件,我给出以下建议,并且在本书的后面还会对这几个软件进行详细介绍:
这三个软件都是免费的,而且功能异常强大。像xscanner是国产软件,他集成了多种扫描功能于一身,并且同时支持控制台和图形界面两种操作方式,另外提供了详细的漏洞使用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具备了这两个工具,学习黑客已经绰绰有余了。
三、额外的工具:
如果可以安装下面的工具,将会对学习黑客有莫大的帮助,当然下面的软件主要是学习额外内容并为“第二部分”学习作铺垫用的,所以没有也不会妨碍本书的学习。
1、后台服务器:
拥有某些网络应用的后台服务程序,可以将自己的电脑设置成一个小型服务器,用来学习相应的网络应用,从“内部”了解其运作机理,这将会大大提高自己对服务器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能够在激活服务器的时候;监测自己服务器上的数据,如果有其他黑客来攻击,则可以清晰的记录下对方的攻击过程,从而学习到更多的黑客攻击方法。对于本书而言,主要介绍网站的Perl和asp等脚本语言漏洞,所以可以安装一个IIS或者HTTPD。然后在安装ActivePerl,使自己的服务器具备编译cgi和pl脚本的能力。使用自己的服务器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节省大量的上网时间,将学习、寻找漏洞的过程放到自己的电脑上,既节省了金钱、有不会对网络构成威胁,一举两得。
2、C语言编译平台:
今后在学习黑客的路途中,将会遇到很多“属于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网络上的其他人可能不会注意,所以无法找到相应的程序,这个时候学习者就要自己动手开发有关的工具了,所以安装一个Borland C++将会非常便捷,通过这个编译器,学习者既可以学习C语言,也能够修改本书后面列出的一些小程序,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具库
5. 密码学的专业术语
密钥:分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
明文:没有进行加密,能够直接代表原文含义的信息。
密文:经过加密处理处理之后,隐藏原文含义的信息。
加密:将明文转换成密文的实施过程。
解密:将密文转换成明文的实施过程。
密码算法:密码系统采用的加密方法和解密方法,随着基于数学密码技术的发展,加密方法一般称为加密算法,解密方法一般称为解密算法。
直到现代以前,密码学几乎专指加密(encryption)算法:将普通信息(明文,plaintext)转换成难以理解的资料(密文,ciphertext)的过程;解密(decryption)算法则是其相反的过程:由密文转换回明文;加解密包含了这两种算法,一般加密即同时指称加密(encrypt或encipher)与解密(decrypt或decipher)的技术。
加解密的具体运作由两部分决定:一个是算法,另一个是密钥。密钥是一个用于加解密算法的秘密参数,通常只有通讯者拥有。历史上,密钥通常未经认证或完整性测试而被直接使用在密码机上。
密码协议(cryptographic protocol)是使用密码技术的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 protocol)。近代密码学者多认为除了传统上的加解密算法,密码协议也一样重要,两者为密码学研究的两大课题。在英文中,cryptography和cryptology都可代表密码学,前者又称密码术。但更严谨地说,前者(cryptography)指密码技术的使用,而后者(cryptology)指研究密码的学科,包含密码术与密码分析。密码分析(cryptanalysis)是研究如何破解密码学的学科。但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都称密码学(英文通常称cryptography),而不具体区分其含义。
口语上,编码(code)常意指加密或隐藏信息的各种方法。然而,在密码学中,编码有更特定的意义:它意指以码字(code word)取代特定的明文。例如,以‘苹果派’(apple pie)替换‘拂晓攻击’(attack at dawn)。编码已经不再被使用在严谨的密码学,它在信息论或通讯原理上有更明确的意义。
在汉语口语中,电脑系统或网络使用的个人帐户口令(password)也常被以密码代称,虽然口令亦属密码学研究的范围,但学术上口令与密码学中所称的钥匙(key)并不相同,即使两者间常有密切的关连。
6. 求计算机网络专业术语!
ISO七层结构是基础,这个扎实以后学东西,都有理解的基础没畏惧,而且同理的东西可以同理去思考,解决问题。毕竟有很多相似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但对于很多学习这个东西的学生来说,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所以没实践也是不行的
7.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安全目标
1.1.1 机密性
1.1.2 完整性
1.1.3 可用性
1.2 攻击
1.2.1 威胁机密性的攻击
1.2.2 威胁完整性的攻击
1.2.3 威胁可用性的攻击
1.2.4 被动攻击与主动攻击
1.3 服务和机制
1.3.1 安全服务
1.3.2 安全机制
1.3.3 服务和机制之间的关系
1.4 技术
1.4.1 密码术
1.4.2 密写术
1.5 本书的其余部分
第Ⅰ部分 对称密钥加密
第Ⅱ部分 非对称密钥加密
第Ⅲ部分 完整性、验证和密钥管理
第Ⅳ部分 网络安全
1.6 推荐阅读
1.7 关键术语
1.8 概要
1.9 习题集
第Ⅰ部分 对称密钥加密
第2章 密码数学 第Ⅰ部分:模算法、同余和矩阵
2.1 整数算法
2.1.1 整数集
2.1.2 二进制运算
2.1.3 整数除法
2.1.4 整除性
2.1.5 线性丢番图方程
2.2 模运算
2.2.1 模算符
2.2.2 余集:Zn
2.2.3 同余
2.2.4 在集合Zn当中的运算
2.2.5 逆
2.2.6 加法表和乘法表
2.2.7 加法集和乘法集的不同
2.2.8 另外两个集合
2.3 矩阵
2.3.1 定义
2.3.2 运算和关系
2.3.3 行列式
2.3.4 逆
2.3.5 剩余阵
2.4 线性同余
2.4.1 单变量线性方程
2.4.2 线性方程组
2.5 推荐阅读
2.6 关键术语
2.7 概要
2.8 习题集
第3章 传统对称密钥密码
3.1 导言
3.1.1 Kerckhoff原理
3.1.2 密码分析
3.1.3 传统密码的分类
3.2 代换密码
3.2.1 单码代换密码
3.2.2 多码代换密码
3.3 换位密码
3.3.1 无密钥换位密码
3.3.2 有密钥的换位密码
3.3.3 把两种方法组合起来
3.4 流密码和分组密码
3.4.1 流密码
3.4.2 分组密码
3.4.3 组合
3.5 推荐阅读
3.6关键术语
3.7 概要
3.8 习题集
第4章 密码数学 第Ⅱ部分:代数结构
4.1 代数结构
4.1.1 群
4.1.2 环
4.1.3 域
4.1.4 小结
4.2 GF(2n)域
4.2.1 多项式
4.2.2 运用一个生成器
4.2.3 小结
4.3 推荐阅读
4.4 关键术语
4.5 概要
4.6 习题集
第5章 现代对称密钥密码
5.1 现代分组密码
5.1.1 代换与换位
5.1.2 作为置换群的分组密码
5.1.3 现代分组密码的成分
5.1.4 换字盒
5.1.5 乘积密码
5.1.6 两类乘积密码
5.1.7 关于分组密码的攻击
5.2 现代流密码
5.2.1 同步流密码
5.2.2 异步流密码
5.3 推荐阅读
5.4 关键术语
5.5 概要
5.6 习题集
第6章 数据加密标准(DES)
6.1 导言
6.1.1 数据加密标准(DES)简史
6.1.2 概观
6.2 DES的结构
6.2.1 初始置换和最终置换
6.2.2 轮
6.2.3 密码和反向密码
6.2.4 示例
6.3 DES分析
6.3.1 性质
6.3.2 设计标准
6.3.3 DES的缺陷
6.4 多重 DES
6.4.1 双重DES
6.4.2 三重DES
6.5 DES的安全性
6.5.1 蛮力攻击
6.5.2 差分密码分析
6.5.3 线性密码分析
6.6 推荐阅读
6.7 关键术语
6.8 概要
6.9 习题集
第7章 高级加密标准(AES)
7.1 导言
7.1.1 高级加密标准(AES)简史
7.1.2 标准
7.1.3 轮
7.1.4 数据单位
7.1.5 每一个轮的结构
7.2 转换
7.2.1 代换
7.2.2 置换
7.2.3 混合
7.2.4 密钥加
7.3 密钥扩展
7.3.1 在AES-128中的密钥扩展
7.3.2 AES-192和AES-256中的密钥扩展
7.3.3 密钥扩展分析
7.4 密码
7.4.1 源设计
7.4.2 选择性设计
7.5 示例
7.6 AES的分析
7.6.1 安全性
7.6.2 可执行性
7.6.3 复杂性和费用
7.7 推荐阅读
7.8 关键术语
7.9 概要
7.10 习题集
第8章 应用现代对称密钥密码的加密
8.1 现代分组密码的应用
8.1.1 电子密码本模式
8.1.2 密码分组链接(CBC)模式
8.1.3 密码反馈(CFB)模式
8.1.4 输出反馈(OFB)模式
8.1.5 计数器(CTR)模式
8.2 流密码的应用
8.2.1 RC4
8.2.2 A5/1
8.3 其他问题
8.3.1 密钥管理
8.3.2 密钥生成
8.4 推荐阅读
8.5 关键术语
8.6 概要
8.7 习题集
第Ⅱ部分 非对称密钥加密
第9章 密码数学 第Ⅲ部分:素数及其相关的同余方程
9.1 素数
9.1.1 定义
9.1.2 素数的基数
9.1.3 素性检验
9.1.4 Euler Phi-(欧拉?(n))函数
9.1.5 Fermat(费尔马)小定理
9.1.6 Euler定理
9.1.7 生成素数
9.2 素性测试
9.2.1 确定性算法
9.2.2概率算法
9.2.3 推荐的素性检验
9.3 因数分解
9.3.1 算术基本定理
9.3.2 因数分解方法
9.3.3 Fermat方法 248
9.3.4 Pollard p – 1方法
9.3.5 Pollard rho方法
9.3.6 更有效的方法
9.4 中国剩余定理
9.5 二次同余
9.5.1 二次同余模一个素数
9.5.2 二次同余模一个复合数
9.6 指数与对数
9.6.1 指数
9.6.2 对数
9.7 推荐阅读
9.8 关键术语
9.9 概要
9.10 习题集
第10章 非对称密钥密码学
10.1 导言
10.1.1 密钥
10.1.2 一般概念
10.1.3 双方的需要
10.1.4 单向暗门函数
10.1.5 背包密码系统
10.2 RSA密码系统
10.2.1 简介
10.2.2 过程
10.2.3 一些普通的例子
10.2.4 针对RSA的攻击
10.2.5 建议
10.2.6 最优非对称加密填充(OAEP)
10.2.7 应用
10.3 RABIN密码系统
10.3.1 过程
10.3.2 Rabin系统的安全性
10.4 ELGAMAL密码系统
10.4.1 ElGamal密码系统
10.4.2 过程
10.4.3 证明
10.4.4 分析
10.4.5 ElGamal的安全性
10.4.6 应用
10.5 椭圆曲线密码系统
10.5.1 基于实数的椭圆曲线
10.5.2 基于GF( p)的椭圆曲线
10.5.3 基于GF(2n)的椭圆曲线
10.5.4 模拟ElGamal的椭圆曲线加密系统
10.6 推荐阅读
10.7 关键术语
10.8 概要
10.9 习题集
第Ⅲ部分 完整性、验证和密钥管理
第11章 信息的完整性和信息验证
11.1 信息完整性
11.1.1 文档与指纹
11.1.2 信息与信息摘要
11.1.3 区别
11.1.4 检验完整性
11.1.5 加密hash函数标准
11.2 随机预言模型
11.2.1 鸽洞原理
11.2.2 生日问题
11.2.3 针对随机预言模型的攻击
11.2.4 针对结构的攻击
11.3 信息验证
11.3.1 修改检测码
11.3.2 信息验证代码(MAC)
11.4 推荐阅读
11.5 关键术语
11.6 概要
11.7 习题集
第12章 加密hash函数
12.1 导言
12.1.1 迭代hash函数
12.1.2 两组压缩函数
12.2 SHA-512
12.2.1 简介
12.2.2 压缩函数
12.2.3 分析
12.3 WHIRLPOOL
12.3.1 Whirlpool密码
12.3.2 小结
12.3.3 分析
12.4 推荐阅读
12.5 关键术语
12.6 概要
12.7 习题集
第13章 数字签名
13.1 对比
13.1.1 包含性
13.1.2 验证方法
13.1.3 关系
13.1.4 二重性
13.2 过程
13.2.1 密钥需求
13.2.2 摘要签名
13.3 服务
13.3.1 信息身份验证
13.3.2 信息完整性
13.3.3 不可否认性
13.3.4 机密性
13.4 针对数字签名的攻击
13.4.1 攻击类型
13.4.2 伪造类型
13.5 数字签名方案
13.5.1 RSA数字签名方案
13.5.2 ElGamal数字签名方案
13.5.3 Schnorr数字签名方案
13.5.4 数字签名标准(DSS)
13.5.5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方案
13.6 变化与应用
13.6.1 变化
13.6.2 应用
13.7 推荐阅读
13.8 关键术语
13.9 概要
13.10 习题集
第14章 实体验证
14.1 导言
14.1.1 数据源验证与实体验证
14.1.2 验证的类型
14.1.3 实体验证和密钥管理
14.2 口令
14.2.1 固定口令
14.2.2 一次性密码
14.3 挑战—应答
14.3.1 对称密钥密码的运用
14.3.2 带密钥hash函数的应用
14.3.3 非对称密钥密码的应用
14.3.4 数字签名的应用
14.4 零知识
14.4.1 Fiat-Shamir协议
14.4.2 Feige-Fiat-Shamir协议
14.4.3 Guillou-Quisquater协议
14.5 生物测试
14.5.1 设备
14.5.2 注册
14.5.3 验证
14.5.4 技术
14.5.5 准确性
14.5.6 应用
14.6 推荐阅读
14.7 关键术语
14.8 概要
14.9 习题集
第15章 密钥管理
15.1 对称密钥分配
15.2 KERBEROS
15.2.1 服务器
15.2.2 操作
15.2.3 不同服务器的运用
15.2.4 Kerberos第五版
15.2.5 领域
15.3 对称密钥协定
15.3.1 Diffie-Hellman密钥协定
15.3.2 站对站密钥协定
15.4 公钥分配
15.4.1 公钥公布
15.4.2 可信中心
15.4.3 可信中心的控制
15.4.4 认证机关
15.4.5 X.509
15.4.6 公钥基础设施(PKI)
15.5 推荐阅读
15.6 关键术语
15.7 概要
15.8 习题集
第Ⅳ部分 网 络 安 全
第16章 应用层的安全性:PGP和S/MIME
16.1 电子邮件
16.1.1 电子邮件的构造
16.1.2 电子邮件的安全性
16.2 PGP
16.2.1 情景
16.2.2 密钥环
16.2.3 PGP证书
16.2.4 密钥撤回
16.2.5 从环中提取消息
16.2.6 PGP包
16.2.7 PGP信息
16.2.8 PGP的应用
16.3 S/MIME
16.3.1 MIME
16.3.2 S/MIME
16.3.3 S/MIME的应用
16.4 推荐阅读
16.5 关键术语
16.6 概要
16.7 习题集
第17章 传输层的安全性:SSL和TLS
17.1 SSL结构
17.1.1 服务
17.1.2 密钥交换算法
17.1.3 加密/解密算法
17.1.4 散列算法
17.1.5 密码套件
17.1.6 压缩算法
17.1.7 加密参数的生成
17.1.8 会话和连接
17.2 4个协议
17.2.1 握手协议
17.2.2 改变密码规格协议
17.2.3 告警协议
17.2.4 记录协议
17.3 SSL信息构成
17.3.1 改变密码规格协议
17.3.2 告警协议
17.3.3 握手协议
17.3.4 应用数据
17.4 传输层安全
17.4.1 版本
17.4.2 密码套件
17.4.3 加密秘密的生成
17.4.4 告警协议
17.4.5 握手协议
17.4.6 记录协议
17.5 推荐阅读
17.6 关键术语
17.7 概要
17.8 习题集
第18章 网络层的安全:IPSec
18.1 两种模式
18.2 两个安全协议
18.2.1 验证文件头(AH)
18.2.2 封装安全载荷(ESP)
18.2.3 IPv4和IPv6
18.2.4 AH和ESP
18.2.5 IPSec提供的服务
18.3 安全关联
18.3.1 安全关联的概念
18.3.2 安全关联数据库(SAD)
18.4 安全策略
18.5 互联网密钥交换(IKE)
18.5.1 改进的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18.5.2 IKE阶段
18.5.3 阶段和模式
18.5.4 阶段Ⅰ:主模式
18.5.5 阶段Ⅰ:野蛮模式
18.5.6 阶段Ⅱ:快速模式
18.5.7 SA算法
18.6 ISAKMP
18.6.1 一般文件头
18.6.2 有效载荷
18.7 推荐阅读
18.8 关键术语
18.9 概要
18.10 习题集
附录A ASCII
附录B 标准与标准化组织
附录C TCP/IP套件
附录D 初等概率
附录E 生日问题
附录F 信息论
附录G 不可约多项式与本原多项式列举
附录H 小于10 000的素数
附录I 整数的素因数
附录J 小于1000素数的一次本原根列表
附录K 随机数生成器
附录L 复杂度
附录M ZIP
附录N DES差分密码分析和DES线性密码分析
附录O 简化DES(S-DES)
附录P 简化AES(S-AES)
附录Q 一些证明
术语表
参考文献
……
-------------------------------------------------
作者: (印)卡哈特着,金名等译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
版次: 1
页数: 427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302193395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计算机/网络 >> 信息安全 本书以清晰的脉络、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加密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实现技术等内容,包括各种对称密钥算法与AES,非对称密钥算法、数字签名与RSA,数字证书与公钥基础设施,Internet安全协议,用户认证与Kerberos,Java、.NET和操作系统的加密实现,网络安全、防火墙与VPN,并给出了具体的加密与安全的案例实现分析,是—本关于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优秀教材。
本书特点
本书语言表达流畅、简洁,使本书的阅读不再枯燥。
全书多达425幅插图,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学习和理解。
全书提供了丰富的多项选择题、练习题、设计与编程题,有利于加深读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1章计算机攻击与计算机安全
1.1简介
1.2安全需求
1.3安全方法
1.4安全性原则
1.5攻击类型
1.6本章小结
1.7实践练习
第2章加密的概念与技术
2.1简介
2.2明文与密文
2.3替换方法
2.4变换加密技术
2.5加密与解密
2.6对称与非对称密钥加密
2.7夹带加密法
2.8密钥范围与密钥长度
2.9攻击类型
2.10本章小结
2.11实践练习
第3章对称密钥算法与AES
3.1简介
3.2算法类型与模式
3.3对称密钥加密法概述
3.4数据加密标准
……
第4章非对称密钥算法、数字签名与RSA
第5章数字证书与公钥基础设施
第6章Internet安全协议
第7章用户认证与Kerberos
第8章Java、NET和操作系统的加密实现
第9章网络安全、防火墙与VPN
第10章加密与安全案例分析
附录A数学背景知识
附录B数字系统
附录C信息理论
附录D实际工具
附录EWeb资源
附录FASN、BER、DER简介
参考文献
术语表
8. 什么是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包含网络设备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
、
网络软件
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
保密性
、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
密码技术
、
信息安全技术
、应用数学、数论、
信息论
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9. 网络安全高手来解释几个名词和问答
都是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术语啊,有点忘记了,供参考
(1)Sniffer 嗅探器,用于捕获数据包的
(2)3DES 数据加密标准
(3)OpenSSL 开放的安全套接层
(4)Buffer Overflow 缓冲区溢出
(5)CBC
(6)ECB
(7)SHA-2 一个加密函数
(8)MD5 报文摘要,一种加密算法,结果是一个128位的报文
(9)MAC 报文访问控制
(10)HMAC 。。。。
(11)VPN 虚拟私有网络,通过将普通的数据包重新包装,在因特网中建立专用的通道
(12)Firewall 防火墙,过滤数据包
(13)PKCS 密钥分发。。。。
(14)PGP 电子邮件专用的一种加密方法
(15)Computer Virus 计算机病毒
(16)Ph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