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古代时期,没有网络朋友圈,那些诗词歌赋又是如何传播的
在古代时候,即没有网络,也没有微信、微博、朋友圈,就连传递一封家书都要几个月才能到达,可神奇的是,在古代一旦有好的诗篇出来,往往很快就能传遍街头巷尾,红遍大江南北,那么这些诗歌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达到了这么快速而广泛的传播呢?
第一种途径就是口耳相传,奔走相告,比如王勃的滕王阁,这是一首七言诗,是王勃在一次宴会上所做,参会的人都是些王公贵族,经常参加上流的聚会活动,从而这首滕王阁才得以传播,并且王勃也因此名声大振,可是宴席并不是天天有,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出名的诗词还是比较少的。
㈡ 2017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为何会成为网络爆款
我认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成为爆款,大抵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观众审美疲劳。
随着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的普及,观众可选择观看的电视台越来越多,可观看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但节目却越来越雷同。你做个《中国好声音》,我就做个《中国最强音》,他就做个《中国梦之声》,她就做个《最美和声》,你自己又做个大同小异的《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舞蹈》,创新的风险很大,降低风险的办法就是跟随。
虽说《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诗词并不难,很多都很常见,但致敬传统文化也得一步步来,咱们的文化水平也要一步步提升才是啊!《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起码让我们在文化之路上又迈了一小步。
㈢ 如何更好的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发扬下去
传承中华古典诗词需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诗词,等他们长大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再来理解这些诗词就能感同身受。
诗词创作既要源于现实生活,又要反映时代的变迁与脉络。近年来涌现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传承中华经典诗词、篇章的节目,一系列对诗词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物的评选表彰,各个学校、机构等对优秀诗词作品的品读、诵读等,都是很好的传承方式,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如何在网络时代把诗词发扬光大的扩展阅读
诗教现在是自发的一种形式,应该把它提升到国民教育制度的高度。诗教的制度内容,第一是编写诗教的相关教材读本。现在的语文教材当中选了不少诗词,但是这些诗词的选编,并不是从宏观的体系上来考虑的,缺少内在逻辑。
除了篇幅上要增加以外,要精选一些诗词,让这些诗词在诗歌源流当中形成自己的内在传统,不同的样式,不同的时期,反映不同的风格。这可以从小学教材课程开始。
当代诗歌创作者,应擅于挖掘生活中的宝藏,或以不同的角度诉说那些人类所共通的情感,或以符合当代生活的意象抒发心中的悲喜,或以具有当代特征的主题反映社会现状。
如此,我们创作的诗歌,才能打上时代的烙印,即便历史的车轮碾过,也不会湮灭于尘埃;如此,中国的传统诗歌,也能更好的被传承发扬,而非是专属于古代的文学遗产;如此,诗歌才能承载着不同时代生活,在文化的长河,从古驶至今朝,再驶向后世
㈣ 如何把经典诗词传承好发展好
在传统文化衰落、低俗文化侵袭的语境下,把经典诗词传承好发展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张全之:首先经典诗词属于阳春白雪,原本就属于小众,现在要通过大众来传承,自然很困难;其次,目前通俗或低俗的东西通过手机迅速传播,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刺激、好玩,可以让人们很轻松地打发时间,自然对大众更有吸引力。
孟凡君:困难有三:一、真正懂古诗词的教师太少;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诗词教育书刊不全;三、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诗词文化氛围缺乏。挑战有二: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挤;二、功利性的社会导向对非功利性的诗教活动的侵染。
■该如何将诗词的高雅性与传播的通俗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提高古诗词的普及性呢?
张全之:就《中国诗词大会》来说,通过大众传媒,展现经典诗词魅力,使诗词进入寻常百姓家,算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创举。但真要传承优秀文化,还要靠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出“书香中国”的阅读氛围,把人们更多吸引到书房里。
孟凡君:诗教是一个长久陶冶的过程,不可能头脑热后,一夜醒来便是人人李杜、个个苏辛。要想有效的开展诗教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从蒙童抓起,坚持不懈,日久方成;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避免一曝十寒。
■在古诗词融入教育、融入生产生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或想法?
张全之:一是从高校或中学教师中招募志愿者,到社区、工地等地举办经典诗词的吟诵、分析及创作培训,提升公众阅读诗词的兴趣、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二是可以尝试举办传统经典诗词的分级考试;三是编辑出版一些简易读本,或开发更多的有趣的诗词软件,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在手机上背诵传统诗词。
孟凡君:一、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教的乐趣;二、让父母们感受到子女接受诗教之后的生命升华;三、不要把诗教搞成发财获利的行业;四、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想久远前行,就必须平实起步,把诗教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㈤ 古代的诗词是如何快速传播的
古代的时候信息传播方式很有限,所以一般只能通过聚会和口口相传的方式把诗词快速传播出去,这还得诗词写得比较好,得到大家的承认;其次就是通过歌伎在公众场所对诗词的传唱,这时候听曲的人比较多,也能快速把诗词传播出去;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某些游览的地方把诗词题写在上面,后面游览的人就能看到了,也能够快一点传把诗词传出去。
把诗词题在游览胜地这种方法就是到名胜古迹去游览,然后把自己作好的诗词题在游览胜地的墙壁或者柱子上,这样后来的人就能够络绎不绝地看到这首诗词了。如果诗词确实写得好,就能够得到大家的承认,并且这些人回家之后也会帮着传播这些诗词,知道的人多了,写诗的人自然就会名声大振。比如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和鹳雀楼,以及各地一些着名的寺庙,都有历史上一些着名诗人的题诗题词,其实这些诗人当初把词写在墙壁上,就是想要起到一种广告作用,类似于现在的商品宣传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