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遏制网络造谣乱象
法治是遏制网络谣言的必由之路。
电信管理机构等网络行政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依法有效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地采取责令改正、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手段,打击利用网络谣言进行的各种违法活动,防止网络谣言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对于利用网络谣言实施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活动,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谣言的受害人在得知权利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地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向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报告,避免谣言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如何防范网络谣言国家层面扩展阅读
谣言产生的各阶段应有不同的对策:
在出现谣言苗头的先期,要做到“三早”:一是早发现,加强对网上主要社区、论坛、贴吧、微博、QQ群等网络交流渠道的监控,强化敏感意识,全方位加强搜集整理,第一时间发现影响稳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谣言苗头。二是早研判,对于早期发现的谣言,要组织专门的警力进行分析筛查和风险评估,形成研判报告,为处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三是早报告,对于重要的网络舆情以及突出的谣言苗头,要迅速上报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为打击处理赢得主动。
在网络谣言开始传播扩散的时期,要做到“三快”:一是尽快删除,对于各个网站散布的谣言,要迅速上报业务部门予以删堵;二是尽快公布真相,协调相关部门快速发布正确的消息,将真相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布,澄清事实;三是尽快打击,对谣言散布范围较大、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要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行动,深挖幕后推手,严厉惩处造谣者。
平时要做到“三深”:一是深化机制,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管控和打击处理的工作机制,健全各类法规制度,制订完善工作方案、预案。二是深入教育,依托主流媒体以及宣传机构,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同时走进社区、学校、工地等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有效提高应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三是深度管理,对各主流网站以及论坛、贴吧等加强监管,落实网络管理责任制,从源头加强管理,防范谣言的大肆传播。
㈡ 如何预防网络舆情风险
如何预防网络舆情风险
一、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而健全应急管理预案对舆情危机的形成与发酵影响明显。迟缓的危机应急管理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应对负面舆情,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启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内的预警支持功能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及时发现负面苗头及时处置。同时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补偿、调查、追究机制和信息流通的报告、指挥、发布、沟通机制。
二、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事实上,突发事件演变为舆情危机,多数时候是由于真实信息传播出现真空引起。而信息公开透明既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还可以杜绝谣言传播维护政府公信。在 “人人麦克风”的多元开放性网络舆情环境中,疏导舆情危机,要善于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介,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力,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舆情动态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炼舆论关切点,从而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有针对性解答公众舆论质疑。
三、谨慎处置公众监督,积极应对负面舆情。突发事件在演变过程中,因社会性,会在传播过程中遭到各种质疑、批评、追问、谣传甚至谩骂。此时,如何面对这些质疑批评并作出合理的引导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基于事件事实和公众诉求的前提下及时做出回应,言语要警惕官腔官调,应充分考虑公众述求来处置问题。与媒体和大众平交流时应降低姿态,保证平等沟通。对于确是部门失责行为要敢于认错,避免因逃责嫌疑诱发新的舆情危机。
四、勇于直面舆论争议,寻求舆论良性互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局限在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各种权威信息发布,对于舆论中带有明显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言论,当事部门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到舆论场域中和群众展开“正面辩论”,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在网络引导过程中,要善于用公众易接受的形式解读法律条文和政策方针,需求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提升危机防范意识,真切关怀民众权益。时下,网络舆论监督(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分析站搭建舆情预警机制)、网络问政走热促进了社会管理的更加规范化,但无形中也给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压力。因此,应对舆论监督,政府不能仅靠事后被动应对,而应提升自身危机防范意识,从现实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这样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舆情环境也会风平浪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中国互联网上发生越来越多的谎言、谣言传播事件,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严重损害了我国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引起广大网民和互联网业界的公愤。 网络上谣言的泛滥,危害是很大的,谣言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无法预知、无法挽回的后果。
传播网络谣言会危害国家的安定,搅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造谣有强烈地震、宣扬世界末日论,或有恐怖讯息等等
解决互联网谣言问题,首要强调的是责任意识。不管是舆论的发起者还是网站的管理者,甚至围观的网民朋友们,都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各自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维护好网络秩序,不能让网络谣言肆意传播,甚至危害大多数人。网民朋友们应多加以理性的分析,能够正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不过度依赖、不轻信盲从,对于未经证实或难以证实的信息保持理性,就能有效提高对网络谣言的识别力和免疫力,这也就可以让大家免受到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
网络谣言危害
1、谣言无处不在
且不说以前都不乏谣言四起的故事,更何况如今是自媒体时代,人人皆可为自己代言,但是同样网络上的人素质稂莠不齐,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防范谣言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谣言无处不在,并做好心理建设。
2、信息来源
对于信息出处一定要留意,更多的选择官方渠道的信息,关注政府网站及主流媒体消息,不要盲从盲信。
3、是否符合常理
脱离事实依据,不符合常理的谣言不攻自破,我们平时要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谣言鉴别能力。
4、寻求帮助
对于真正困扰你的谣言,可以向专业的部门寻求帮助,比如健康保健类的谣言就可以咨询医院的医生。
5、利用搜索引擎
如果遇到图片类的内容,可以利用现在的搜索引擎进行图片查找,是否是谣传的假图。
6、不要随意传播
当你自己都无法判断事物的真假时,不要急着评论和传播,不要让自己成为不法行为中的一个环节。
㈣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人言可畏,有时候一句谣言可能害了一个家庭,对于谣言我们应该保持质疑,不随意评价攻击别人,不去肆意带节奏,只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理智
㈤ 如何打击网络谣言
治理网络谣言什么解决方法?
1、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倡导政府诚信行政,诚信开展公共服务;要求政府官员说实话,说真话。用正气压倒邪气,用实实在在的言行粉碎一个个的谣言。时间长了,造谣者没有市场,谣言也就没人相信。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时发布政府及公共事务、突发事件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
3、完善公民网络行为法律制度。在网络谣言被发展到网络“核武器”的时代,以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厘清言论自由与造谣中伤的界限、言论自由与侵犯他人隐私的界限、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法律责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对网络谣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规范,非常必要,非常紧迫。
4、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互联网技术领域要加快开发创新力度,建立网络谣言监测形成机制、筛选确认制度、破坏评估制度、整合相关职能机构调查处理制度、处理后反馈制度,形成及时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处置网络谣言、及时辟谣机制,对网络谣言内容本身及时正本清源,对网络谣言的发布者、传播者的处理及时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创新,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提高网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网站识别、管理、惩戒网络谣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网民中开展诚信发言、抵制谣言等互动活动。
5、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在社会转轨时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民素养,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自律意识,尤为重要。净化官风、淳朴民风,从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从根本上抵制、防控网络谣言的泛滥。
治理网络谣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家严格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并长期坚持下去。
㈥ 针对网络谣言国家社会个人怎么做
从法律层面,应规范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制“谣”。
从政治层面,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媒体的道德建设。
从我们个人来讲,了解谣言的攻击性、危害性,从我做起,不制造谣言,不传播谣言。
要提高识别谣言的分析能力,不跟风、不起哄、不有风便是雨。
总之,网络谣言极大地危害社会稳定和个人形象,且不易发现和控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不给不法分子利用谣言制造社会矛盾的机会。
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纯手打,望采纳。
可以互相交流
㈦ 为净化网络环境、抵制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1、树立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
2、增强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文明上网、文明发言。
3、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助长谣言的流传、蔓延,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发现网络谣言积极举报。
㈧ 怎样防范网络谣言
怎样防范网络谣言?
1.谣言无处不在。 且不说以前都不乏谣言四起的故事,更何况如今是自媒体时代,人人皆可为自己代言,但是同样网络上的人素质稂莠不齐,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防范谣言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谣言无处不在,并做好心理建设。
2.信息来源。对于信息出处一定要留意,更多的选择官方渠道的信息,关注政府网站及主流媒体消息,不要盲从盲信。
3.是否符合常理。脱离事实依据,不符合常理的谣言不攻自破,我们平时要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谣言鉴别能力。
4.寻求帮助。对于真正困扰你的谣言,可以向专业的部门寻求帮助,比如健康保健类的谣言就可以咨询医院的医生。
5.利用搜索引擎。如果遇到图片类的内容,可以利用现在的搜索引擎进行图片查找,是否是谣传的假图。
6.不要随意传播。当你自己都无法判断事物的真假时,不要急着评论和传播,不要让自己成为不法行为中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