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一条例”是指《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三法一条例”是保障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强心剂”和“定心丸”,为做好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B. 网络安全法的意义包括
《网络安全法》出台的意义包括1、服务于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网络强国建设。2、助力网络空间治理,护航互联网加。3、构建我国首部网络空间管辖基本法。4、提供维护国家网络主权的法律依据。5、在网络空间领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对网络安全管理规范的基础性法律,尤其是针对青少年,有了它的存在使得网络信息传播秩序规范,减少网络犯罪。它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互联网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信息基础设施,一旦遭受攻击,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破坏性极大的问题。该法的颁布实施,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规范网络主体行为等提供法律依据。近期全球性网络病毒频发,《网络安全法》的建设和实施对,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网络空间法制建设,都有重大意义。络信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在推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比较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法》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就个人看来,《网络安全法》保障了我国的网络安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才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减少了网络犯罪,维护了国家网络的主权,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的定义
⽹络安全,通常指计算机⽹络的安全,实际上也可以指计算机通信⽹络的安全。计算机通信⽹络是
将若⼲台具有独⽴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持下,实现计
算机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计算机⽹络是指以共享资源为⽬的,利⽤通信⼿段把地域上相
对分散的若⼲独⽴的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并在协议的控制下进⾏数据交换
的系统。计算机⽹络的根本⽬的在于资源共享,通信⽹络是实现⽹络资源共享的途径,因此,计算
机⽹络是安全的,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络也必须是安全的,应该能为⽹络⽤户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
共享。
如今这个互联⽹时代,⼈⼈都离不开⽹络,个⼈信息安全成为了⾮常重要的课题,⽹络安全不仅关
系到个⼈,更关系到企业、社会、国家的安全。⽹络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从
事⽹络安全相关的⼯作,因为起步⽐较晚,市场上⼈才缺⼝⾮常严重,所以⽹络安全⾏业的薪资待
遇也很好!
⽹络安全是⼀个发展前景⾮常好的⾏业!
看待⼀个事物的前景,本质上其实是都是考察这个⾏业的薪资、⾏业现状、未来发展等⽅⾯。
还有
⼀个很重要的就是国家政策,有了政策的东⻛,发展速度肯定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络安全⾏业的前景,其实就是想要给⾃⼰找⼀份好⼯作。当我们选择⼀份⼯作时,主要就是
看⼯作的薪资⽔平如何、有没有发展前景、未来薪资⽔平这三个⽅⾯。
IT⾏业⾥的⽹络安全的发展前景到底怎样?薪资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家的⽣活⽔平和⽣活质量,谁没有幻想过⾃⼰年薪百万、
住豪宅别墅、开豪⻋呢?
之前,猎聘联合上海控安推出了《2021中国⽹络安全与功能安全⼈才⽩⽪书》。改⽩⽪书基于猎聘
平台5200万+中⾼端⼈才,系统性分析了⽹络安全与功能安全领域的⼈才画像、⾏业及地域供需以
及⾏业薪酬、发展情况等等。
D. 2021年发布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全称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生活的各个部分已经离不开网络了。但是这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已经通过网络犯罪得手了。为此我国特意出台相关的法律即网络安全法。
E. 网络安全法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义务
网络运营者通常是通过公司章程、用户协议、网络管理制度等对网络平台、用户进行管理。网络运营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2、用户身份信息审核义务
建立用户身份信息制度有助于构建诚信的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法》第24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3、用户发布信息管理义务
网络运营者对其平台上的信息负有管理义务。《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手段包括对网上公共信息进行巡查。工信部《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公安部《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国信办《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等规定均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公共信息进行实时巡查。
4、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义务
网络运营者在运营中会收集大量的个人信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是网络运营者的基本义务。《网络安全法》第40—44条对网络运营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5、违法信息处置义务
网络运营者发现其用户发布的违法信息,应当立即进行处置。《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F. 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什么和国家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三号):
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共有七章七十九条,内容十分丰富,奠定了中国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框架,是引导我国网信事业沿着健康安全轨道运行的指南针,具有里程碑意义。
《网络安全法》集中体现了网络空间各利益相关方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了网络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监管等多项法律规范和制度,这些规范和制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形成了一个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的闭环系统。
通过这些法律规范及制度,《网络安全法》确定了相关法定机构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和监管职责,明确了网络运营者应履行的安全义务,平衡了涉及国家、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的网络权利与义务关系,清晰地协调了政府管制和社会共治网络治理的关系。
形成了以法律为根本治理基础的网络治理模式,结构合理严谨,规定衔接配套,语言清晰准确,并对网络安全涉及的主要词语进行了文意解释,为建立网络空间治理系列基础法律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出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
习主席提出的“全球互联网治理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深刻的国际法意义,首先,只有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得到相互尊重,维护网络空间和平才有可能实现;其次,只有网络空间实现了和平安全,方能促进各国网络空间的开放合作。
再次,各国网络空间开放合作的基础,必须构建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习主席提出的上述原则根植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但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各国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安全与发展”为一体双翼的主潮流。
G.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
1,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接受社会监督。网络时代,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网络生态安全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不是某个机构、某个部门的事,而需要自上而下、全民参与。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应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将政府部门的监管执法、网络运营者的责任与社会公众的监督治理有效对接。2,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进行举报。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网络安全法》明确了公民对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举报权利,政府部门受理、处置公民举报的责任,保障了公民通过网络举报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效性。
法律依据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五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H.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遵守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8)新时代网络安全法扩展阅读: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I. 网络安全法在法律中所处的地位是
网络安全法在法律中所处的地位是作为国家实施网络空间管辖的第一部法律。其中的具体情况如下:
网络安全法应该属于国家基本法律,已经成为网络安全法制体系的重要基础。为此,这部基本法要规范网络空间多元主体的责任义务,以法律的形式催生一个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命运共同体”。
网络安全法将成为第一部落实国家安全法的领域基本法律,国家网络空间管辖权将进一步落到实处。两部法律出台时间衔接紧密,内容密切相关。这种安排不是时间巧合,而是由网络空间的特殊重要性决定的。
(9)新时代网络安全法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法的相关明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如下: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J.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国家采取什么措施
第十条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