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网络安全影响范围广,信息敏感性强,容易造成社会大众心理及舆论恐慌等问题,所以,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风险评估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慎重、及时、准确的原则,向社会发布系统漏 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信息。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风险评估等活动,向社 会发布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信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希望可以帮到您,!
Ⅱ 如果要走网络安全这方面,需要考哪些认证呢
可以考虑这两个:
CISP
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是经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实施的国家认证,对信息安全人员执业资质的认可。该证书是面向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咨询服务机构、信息安全测评机构、政府机构、社会各组织、团体、大专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中负责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所颁发的专业资质证书。该证书是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为满足社会各界对于专业安全人员的迫切需求,建立和发展的一套信息安全保障人才体系战略,从2002年开始启动的执业认证资质。
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根据实际岗位工作需要,CISP分为两类,分别是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简称CISE;
注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简称CISO,其中CISE主要从事信息安全技术开发服务工程建设等工作,CISO从事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这三类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是有关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咨询服务机构、信息安全测评机构、社会各组织、团体、企事业有关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应用管理的技术部门必备的专业岗位人员,其基本职能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其所具备的专业资质和能力,系经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实施注册。
相关要求:教育与工作经历:硕士研究生以上,具有一年工作经历;或本科毕业,具有2年工作经历;或大专毕业,具有4年工作经历。专业工作经历,至少具备一年从事信息安全有关的工作经历。
NISP
NISP是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实施培养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项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专项)证书,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颁发。
NISP一级证书是面向各行业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普及和信息安全基础培训的国家级认证,是各工作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证书。可有效提升持证者的个人隐私保护、企业信息资产安全的意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NISP二级证书是在NISP一级基础上以信息安全理论为主的专业国家级网络安全人才认证,是从事信息安全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国家级证书。持NISP二级证书,符合相关条件,可免试换取CISP证书。
NISP三级(专项)证书培训是NISP二级基础上以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方向高端人才目的,通过理论+案例+实战的教学体系,重点培养网络安全专业方向实战能力。NISP三级(专项)证书为国家信息安全水平考试最高等级证书,是网络安全行业高端人才水平的有力证明。
Ⅲ 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七条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
第十八条国家鼓励开发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技术,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支持创新网络安全管理方式,运用网络新技术,提升网络安全保护水平。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并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第二十条国家支持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人才交流。
Ⅳ 国家支持什么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网络安全管理以及网络产品、服务和运行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扶持重点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和项目,支持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网络技术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参与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项目。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 国家鼓励开发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技术,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网络安全管理以及网络产品、服务和运行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国家支持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Ⅳ 国家哪个部门负责网络安全认证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主要职责
编辑
1、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批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认证工作;
2、开展信息安全认证相关标准和检测技术、评价方法研发工作,为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认证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3、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认证人员培训工作。开展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4、依据法律、法规及授权开展涉及信息技术安全领域的相关工作;
5、承担对本中心委托检测和检查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6、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授权开展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
7、承办总局和国家认监委交办的其他事项。[2]
Ⅵ 国家推进网络安全什么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
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七条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第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四条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五条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六条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二)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第七条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应当持经营许可证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八条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办单位和网站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二)网站网址和服务项目;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文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对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编号。
Ⅶ 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支持什么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国家支持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倡导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网络相关行业组织等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研究开发网络安全技术,为社会提供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开发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技术,以及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等。鼓励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以更好地促进网络安全、健康运行。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扶持重点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和项目,支持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网络技术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参与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