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化的条件下,保障信息 安全已经成为对敌斗争的重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战场之一。境内外"三股势力":
1、针对中国信息网络安全的情报攻击越来越猖獗;
2、针对中国政治安全发动的信息网络舆论攻击越来越疯狂;
3、针对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趋增多;
4、针对中国青少年群体的信息网络"毒害"日趋严重;
5、针对中国政治安全的IT企业商业纠纷政治化倾向日趋明显,给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及社会和谐稳定造成极大威胁甚至严重危害。
健全信息化法治,坚持依法打击和防范是国际上通行的策略。为此,中国必须加快信息法治建设,依法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坚持把依法保障信息安全纳入维护国家安全之中,依法遏制"三股势力"向信息化领域的蔓延,坚 持从保障信息安全的国际法治建设方面谋划国际合作,不断提高依法应对信息化条件下反分裂斗争的法治能力。
‘贰’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如何实现自主可控
用自主研发的安全产品
‘叁’ 要全面贯彻什么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什么运行
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制定本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统筹协调本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进本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县级以上负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网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公安、财政、政务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省通信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关工作。
根据《湖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条例》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和个人参与网络安全共同治理与信息化发展工作。
‘肆’ 县级网信办和网信中心的区别
解答如下
一般指中国共产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属于政府部门。中国共产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伍’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的什么方针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网络主权原则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参与网络国际治理与合作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作为立法宗旨。
同时,按照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设专章对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重要领域网络安全规划、促进网络安全的支持措施作了规定。
(5)无棣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新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共七章七十九条,内容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的界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加强管理、对攻击和破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惩罚措施,以及惩治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
《网络安全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互联网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针对网络犯罪的界定和具体惩罚措施,各国均出台新方案解决相应问题。
‘陆’ 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法律分析: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二是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是教育网络安全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基础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持续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资源建设。
法律依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第二条 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收官工作。研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规划,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世界慕课大会。二是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科学规划推动教育专网建设,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国家中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不断普及深入,师生信息素养持续提升。推广“三个课堂”模式应用,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开展网络扶智工程。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效益彰显,不断探索“互联网+”条件下教育发展新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着提升。三是教育网络安全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不断提高。出台教育部直属机关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教育系统数据安全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和检查。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
‘柒’ 市委互联网信息中心工作些什么
负责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服务保障监督工作。
贯彻落实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负责处理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工作。组织开展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和研究。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等。
1、贯彻执行国家、区、市有关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统筹协调涉及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方面的重大问题。
2、研究制定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推进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3、研究拟定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负责统筹全市信息化建设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
4、负责全市各类网站、论坛、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协同有关部门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5、负责网上舆论的引导和管控,承担网络舆情监测、搜集、研判和信息报送等工作。
6、承担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工程规划、建设等工作,负责统筹协调西部云基地等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
7、负责制定全市电子党务、政务发展规划及各类应用平台的规划、建设、优化、升级、管理等工作。
8、负责对辖区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大战略、规划、政策落实。
‘捌’ 信息化管理4大问题如何解决
文|周璐珊(知本咨询咨询顾问)
《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要“加强信息细化管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对标国际一流实践,解决企业以往在信息化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来看:
首先,是要解决信息化管理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通知》指出,要“结合‘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规划制定和落实,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为主线,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
其次,是要解决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通知》指出,要“促进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信息系统的平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第三,是要解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够的问题。《通知》指出,要“打通信息‘孤岛’,统一基础数据标准,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促进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管理变革”。
最后,是要解决信息安全隐患的问题。《通知》指出,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安全责任,完善技术手段,加强应急响应保障,确保不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二、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规划,一方面要坚持战略引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涉及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各个业务板块的,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
需要纳入到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进行统一研判、集中部署。
例如:中国海油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1534”总体发展思路,包括一个目标,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五个战略,创新驱动、国际化发展、绿色低碳、市场引领、人才兴企;三个作用,中国海油要争做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先锋队,争做油气上产的主力军,争做国民经济持续 健康 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四个跨越,要实现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的跨越,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跨越,从海上到陆地的跨越,从传统模式到数字化的跨越。
中国海油“1534”总体发展思路,即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之中,作为四个跨越之一,支撑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为导向、问题为导向。
以中国大唐的数字化、信息化战略为例。
在认识到全球能源产业格局正在重塑,清洁化发展趋势不断加速,能源供需结构与供需模式不断转变,以及我国能源行业深化“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产业背景下,中国大唐提出了打造“数字大唐”,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的企业的发展愿景。
提出了集团管控能力、运营生产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三大提升方向,从定位、管控、运营、能力和架构,五个方面开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均与大唐集团的运营与业务管理提升需求紧密结合。
如典型:在新运营环节,强调开展一体化智慧运营,形成运营流程端到端集成、企业外部广泛互联(生态圈)、数字驱动的智慧运营能力(智慧建设、智慧电厂等),适应新能源时代运营要求。
图|打造“数字大唐”,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发展思路
当然,我们说在具备了完善的顶层设计的同时,合理有效的统筹安排,清晰的规划路径,也是坐实企业信息化规划,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的必要保障。
来看一个华能集团的案例,分阶段落实完善数字化、信息化规划建设。
第一阶段,在2021年3月底以前,是华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战略规划与夯实基础阶段。
在战略+层面,出台了《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的同时,在数据基础层面,华能构建了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统一了数据结构与数据编码,从而形成了共性元数据与根数据。
而在运营层面,则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对智慧能源数据平台的接入,并完成了瑞金智慧电厂示范项目的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预计为2021-2022年,是华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点突破与引领示范阶段。
华能将以纳入了风电、光伏数据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为基础,完成对水电、火电、核电等数据的接入,从而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
在运营层面形成全流程、全业务的元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同时,完成主要产业和企业重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阶段,为2023年,是华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巩固提高和全面转型阶段。
华能将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将其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成果。
将数据资源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数据共享、数据服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形成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决策体系和生态。
三、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
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发展,从政策层面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其后,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与企业的积极行动之下,我国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
从融合实施进程来看,2013-2018年,可以说是我国信息化与业务融合发展的业务级融合阶段。
在企业内部,主要是在部门层面,业务层面开展融合工作,即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活动,在局部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改造。
这一阶段往往采用“百人计算机拥有量”、“信息系统覆盖率”等数据指标作为关键表征性指标。
当前,我国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企业级融合阶段。
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业务的集成化改造,对原有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跨业务领域、跨管理环节的整体优化。
这一阶段的关键表征性指标,除了原有的“信息系统覆盖率”等指标外,还应加入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字化控制覆盖率”等与生产经营联系更加紧密的数据指标。
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为例,进入企业级融合阶段,其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业务的深入融合,主要成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实现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依托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21家高水平创新平台,开展数字化研发、设计、仿真、试验和验证工作,实现国内领先,有力支撑了集团的重点研发体系建立,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0%。
特别是在 汽车 产业领域,通过“六国九地”的全球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建立了多学科综合数字化建模仿真系统,填补了国内设计空白。
在实现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方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在集团信息化规划基础上,制定了《智能制造专项规划》,以智能化车间、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模式、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五个智能化为抓手,全面推进智能制造,逐步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同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积极推进工信部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工作,75%的企业达到综合集成水平,在 汽车 、医药等领域建成了5个国家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数字化工厂的虚实制造结合,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5%以上,制造成本降低10%以上。
但在立足于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解决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与能力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数据资源潜力,将信息与数据资源转变产品与服务,为企业、用户和 社会 创造更多价值。
国家电网在信息与数据资源的产品与服务开发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国家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指出,“电力大数据是一座‘富矿’,有巨大的价值挖掘潜力”。
当前,国家电网正积极推动平台业务、数据产品业务的发展。
第一是开展能源电商业务。
国家电网打造了目前国内最大的能源电商平台,在2B方面,通过整合能源产业链上的上下游资源,推动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物资的电商化采购;在2C方面,依托智能缴费服务,不断拓展平台功能,为客户提供综合城市生活服务,截止2020年底,注册用户超过2.7亿。
第二是开展智能车联网业务。
围绕电动 汽车 充电服务,国家电网与普天新能源、特来电、星星充电等17家充电运营商联合,建成了全球覆盖范围最广、接入设备最多、技术水平最高的智慧车联网平台。
目前平台接入充电桩103万个,为480万辆电动 汽车 的绿色出行提供便捷智能的充、换电服务,实现“车-桩-网”间高效协同,助理我国电动 汽车 产业的高速发展。
第三是开展电力大数据征信业务。
国家电网利用企业用电数据,积极开展信贷反欺诈、授信辅助、贷后预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目前国家电网下属17家省级公司和国网电商公司与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成了935家中、小微企业,33.8亿元的融资。
第四是开展助力政府精准施策的政务服务业务。
例如:在协助环保监测方面,国家电网开发了智慧环保电力大数据产品,在线监测污染源企业的排污情况;在协助复工复产方面,疫情期间,国家电网开发了“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及时准确反映各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信息互通支撑管理变革
在业务层面,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改造传统经营模式,拓展数据产品、服务价值的同时,在管理层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也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以上文提到的中国兵装集团为例,在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同时,也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首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依托运营监控和大数据分析,提升优化集团的战略管控体系,将财务、人力、资产、审计、党建、“三重一大”等战略管控主要工作内容全部实现信息化,同时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工具全行业信息化应用,业财一体化100%覆盖,显着降低两金占用,集团供应链管理实现集中率95%,采购降本28.88亿。
第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建立了动态的竞争情报分析、监测、评估体系,形成“大安全体系”,包括14个一级指标、57个二级指标, 科技 大数据近2万条专利、数百个核心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核心能力指标, 汽车 大数据研、产、供、销等1300个指标全部实现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从而有效支撑产品、业务、管理和组织的创新;
第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完善了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资产标准,打通数据产业链,力争实现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形成了数字化监管体系,增强集团治理能力,建设数字化总部,实现精准管控、精准决策、精准运营。
另一个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典型案例是南网电网。南方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在署名文章《以数字化转型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提出,要“打造数字企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孟振平指出: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是当今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发展趋势,更是电网企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南方电网大力建设数字企业,推动数字化运营与决策,实现管理化繁为简,提升管控力、决策力、组织力和协同力,让企业治理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应有作用。
具体来看,南方电网首先是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
一方面,南方电网已经建设完成了覆盖企业运营管理全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数字业务平台,以数据驱动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作,进一步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南方电网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技术赋能经营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升财务工作效率80%以上,计量物资集约化管理降低库存52%。
其次,南方电网以数字化实现精益管理。
南方电网建设了企业运营管控平台,形成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企业“驾驶舱”。
同时,以数字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量化评价,形成精益化管理,实现战略运营、业务运行、产业链运转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动态分析和风险管控,在提升洞察能力与集团管控水平额同时,也全面支撑了公司的运营风险管控和科学决策。
最后,南方电网以资产作为治理纽带,推动资产数据化与数据资产化。
在资产数据化方面,南方电网深化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和数字化协作应用,促进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转和高效协同,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益;在数据资产化方面,南方电网建立健全了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提升企业整体的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价值创造能力。
五、信息安全
2019年4月,新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施行,将网络安全纳入到了央企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再次凸显了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同样,本次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中,也将解决信息安全隐患,作为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首先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入手,坚持信息、数据价值开发与保护并重,国家电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
国家电网长期积累的电力数据,既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也是能够直接反映经济运行、 社会 民生、产业运转、用户信用等情况的重要敏感信息。
因此,国家电网在挖掘信息、数据“富矿”价值,开发信息、数据产品的过程中,始终将安全合规作为前提和底线,确保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坚决防止发生敏感数据和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由于网络安全引发的大电网安全事故。
具体来看,国家电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坚持人防与技防并重,持续强化互联网大区、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三道防线建设,构建全场景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同时,积极开展攻防实战,将网络实战攻防固定化、常态化,在“护网2020”网络攻防演习中,国家电网夺得了全国防守方第一名的优秀成绩。
第二,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指出,“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所以企业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建设,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从信息流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典型如华润集团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从开展伊始,就明确了集团统一筹划、各业务单元协同落地的工作原则。
考虑到集团下属各个业务单元间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差距,华润在相关技术领域制定了统一的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以及一体化的安全运营管理机制,贯穿集团总部到下属各个业务单元。
同时,华润积极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研发三大作战指挥平台,慧脑SCP安全作战指挥云平台、慧眼SSP安全态势感知云平台和慧联STP安全协同平台,以及MarvelNet网络智能运维平台、Rango系统漏洞智能修复平台、Tota护网实战事件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平台级工具软件,将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运营体系融为一体,使相关管理流程、机制固化到了管理系统中,融合联动了各类异构防护设备(G01、K01、WAF等)、监测设备(D01、网络流量安全感知等)与网络设备,实现了基于资产的威胁自动分析、IP自动封堵、事件自动提单、跨领域人员高效协同研判与处置、辅助作战指令下达、全局态势洞察等多项功能,实现全集团安全上下一体,全局风险与威胁可视、可管、可控。
第三,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技术只是工具,管理才是主线,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对策略、组织与流程,才能使各类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全面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平安集团智慧经营副总裁、首席增长官张君毅在2020年5月第二届移动互联网安全峰会上的发言,提到:平安认为,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保护,七分靠管理,三分靠技术,有效管理是数据安全有效保护的前提。平安集团的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
一是平安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与数据安全保护组织体系。
从决策层到管理层,以及控制层和执行层,都有专人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响应和审批,通过闭环管理,规避企业内部对外数据传递过程中的系统化风险。
二是平安制定了严格的信息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流程。
将制度建在流程上,将流程建在系统上,形成了规范化的流程制度体系,使信息与数据安全的控制理念,贯穿于整个经营生产流程之中。
三是平安搭建了一个可控、可查、可见的一体化数据安全运营中心。
通过不断地对标差距、搭建体系,形成完善的信息与数据安全能力矩阵,保证平台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的健全运行和安全合规。
六、信息化对标分析总结
在信息化规划部分,通过对中国海油、中国大唐和华能集团的信息化战略与规划案例分析,可以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规划,一方面要坚持战略引领;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为导向、问题为导向。
同时,合理有效的统筹安排,清晰的规划路径,也是坐实企业信息化规划,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的必要保障。
在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部分,通过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与国家电网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信息化与业务融合,一方面是要立足于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解决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与能力;另一方面是要更加深入的挖掘数据资源潜力,将信息与数据资源转变产品与服务,为企业、用户和 社会 创造更多价值。
在信息互通支撑管理变革部分,通过对南方电网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管理变革案例,突出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对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
在信息安全部分,通过对国家电网、华润集团和平安集团的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强调了信息与数据价值开发和保护并重的信息安全管理理念;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从信息流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同时,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技术只是工具,管理才是主线,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对策略、组织与流程,才能使各类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全面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编辑丨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