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李玫瑾如何让孩子不沉迷网络

李玫瑾如何让孩子不沉迷网络

发布时间:2022-11-13 02:09:21

1. 如何让孩子拒绝网络沉迷

网络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有了网络,所以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得越来越开放,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情况,并且我们也在网络中寻找快乐。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他们就像是一群网瘾少年,无法离开手机和电脑,这样的情况对于小孩子的发展是非常糟糕的,那么应该如何让孩子拒绝网络沉迷呢?

一 家长做好言传身教,和孩子理性沟通

首先孩子沉迷网络,作为家长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是有样学样,有些大人自己在家从头到尾都离不开手机。下班了到家就打游戏,你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做好表率,到时候管教的时候也不太好去说服孩子。同时和孩子沟通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足够的理性尊重,可以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的对话,不要满嘴说教。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于大人的说教是非常的叛逆的,越是说教反而越是会适得其反。


以上三点大家都可以去试验一下,我觉得还是比较靠谱的方式。

2. 孩子沉迷手机,屡劝不改,家长应该如何去解决

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物品,几乎人手至少一部手机,即便是好的未成年人手里也会带着手机,它不仅只是通讯工具,还可以干许多的事情,也许你可以少吃一顿饭,但是你一定不能一天都不看手机,可是,手机给人们带来方便之余,也给很多的家长增添了许多的麻烦,给许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苦恼孩子看手机,玩游戏不学习,甚至不思饮食,这样很多家孩子那个都很烦恼,不管这样管教都不管用,有的孩子还软硬不吃,这让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其实,孩子看手机玩游戏成瘾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手机里面不仅有很丰富的内容,游戏中也有很多精彩的关卡,这让孩子也很有成就感,那么怎样才能针对原因,从根本上面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呢?




如何避免或者摆脱孩子沉迷手机呢?家长要做好一下几点:


1、以身作则


很多孩子喜欢上玩手机,就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每下班天都会玩手机,导致孩子对手机产生了好奇心,孩子就会想方设法的接触手机,最后从喜欢玩手机,转变成沉迷手机了。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家里,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少玩手机,尽可能不玩手机,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或者其他的娱乐性在项目。


2、父母要多陪孩子玩益智类游戏


孩子的性格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的,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传播正能量,多带孩子晚一些益智类游戏,多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喜欢多动手、多动脑,开发孩子的大脑,打开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热爱学习,热爱探索。

3.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网络 怎样让孩子不沉迷网络

1、李玫瑾教授说:方法很简单,如果孩子上瘾了,一定要加大孩子的运动量,你可以带着他出去玩,加大他的运动量,学习并不重要,只要他运动好了,就能从网瘾中拔出来,这时候他再喜欢学什么就去学些什么。

2、家长要帮助孩子开发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乐器,舞蹈,球类运动,武术等孩子能从未接受过的家长要多帮助孩子去接触,有兴趣的加以培养,兴趣多了,自然关注点就不会在网络和小说上了。

4.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很多家长都做错了,试试哪3招帮孩子纠正

章女士的儿子涛涛今年读4年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名。而且涛涛的性格也十分活泼,平时一遇见小区里的长辈都会热情的打招呼,在小区里的人缘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是小区内的家长们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榜样。

看到孩子这么受欢迎,章女士也非常高兴自豪。可这些日子,章女士可发愁了。原来,涛涛在上个礼拜过生日,他爸爸就送了他一部新手机作为生日礼物。

给孩子用的手机最好开启青少年模式,手机自动会限制孩子的游玩时间。受到限制后孩子知道家长这是对自己好,而且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更多游玩的时间,这也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家长教子心切可以理解,但是最好不要像章女士那样直接没收,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感到不公平,引起叛逆情绪。

5. 青少年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或荒废学业,或自闭不出。应采取什么措施

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注意力从网络虚拟世界转向真实世界。对青少年自身而言,要正确认识网络,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出现沉迷网络的想法时,要反复告诫自己网瘾的危害并积极寻求帮助,以抵制网络对自身的影响。

多多关注亲子关系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李玫瑾

成瘾是一种逃避和替代行为,但发生的源点不在外界,而在自身,包括兴趣狭窄;性格不良,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培养;逃避压力等。

建议家长们多多关注亲子关系;小学阶段要关注行为习惯的改变;加强自控力的培养;评估孩子的心理类型;扩展学习类型;重视体力之苦的训练。

帮孩子培养一两种爱好或特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 孙宏艳

易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多数是缺乏温情教养方式的孩子;不会应对压力的孩子;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和自我认同度低的孩子。

建议家长把电脑放在客厅;让孩子有3-5个好朋友;给孩子一个具体的目标,把大目标化成小目标;给孩子的手机功能越简单越好;尽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网;找出孩子的优点,哪怕只有一条也要大力弘扬;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能缺席;每天花点儿时间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业余时间;了解孩子的朋友;教孩子几招和大人交往的技巧;培养一两项家庭的共同运动;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理智地支持孩子上网;帮孩子培养一两种爱好或特长。

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波

建议家长们成为“三好家长”,“好关系、好方法、好榜样”。和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用倾听的方法解决争端,首先从自己做起,有节制地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做孩子的好榜样。让小朋友们自己反思与网络的关系,自己合理安排时间。

孩子们提出,玩游戏一定会影响学习、生活吗?我们要学会的是合理控制时间,而不是彻底放弃网络。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打某个网游的级别非常高,还是游戏主播,他在成为我们的小小调研员之后发现,游戏主播这个行业,并不是只会打游戏就可以的,同样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更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做储备,于是这个孩子不仅现在自己不沉迷游戏,还带动了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大家要做游戏的主人。

锻炼孩子的自主性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 储朝晖

沉迷网络从而产生一些不良后果的,多是小学高年级到青春期阶段的孩子。锻炼孩子的自主性,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积极补上这一课。

比如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从小选择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错了自己承担后果,做对了自己承担喜悦。如果家长和教师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他们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更容易偏向网络,因为在那里,他们是可以完全做主的。同时对于家长来说,要给予孩子规范使用网络的节奏感,比如每天赋予他们固定的时间去浏览网络,对于他们浏览的内容给予引导等,让他们早日形成自己规划生活的能力。

6. 李玫瑾:孩子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可以试试这7个方法

三个小时前,因不满儿子成天捧着手机玩 游戏 ,他让儿子交出了手机。但让李先生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竟会用板凳袭击自己。 “我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希望他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 李先生说,儿子虽然已经向他道歉,但他不知道,儿子的未来在哪里

7月9日深夜10点半左右,因为白天在外面跑了一天业务,李先生看了一会儿电视便上床睡觉。他的房间和儿子的房间就隔着一道门,睡觉前,李先生特意点燃一盘蚊香放在门口,开着房门,这样,蚊香可同时驱散两个房间的蚊虫。

上床前,李先生注意到儿子还没有睡觉。白天的疲惫,让这个独自在蓬安县城做生意顺便照顾孩子的父亲很快进入梦乡。“其实睡得也不是很熟。”李先生说。

大约凌晨0点30分左右,他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在靠近他的床头,但还未等他反应过来,额头便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 李先生本能地从床上弹跳而起,他大叫了一声,哆哆嗦嗦打开床头的开关。

眼前的一幕让李先生脑袋一片空白: 灯光下,儿子正站在窗前,手里提着一条木凳,儿子楞了一两秒,随后转身离开。

看到儿子走出房间的背影,李先生瞬间明白了。


时间倒退到三个小时以前。当晚,李先生回到家里,看到儿子又捧着手机玩 游戏 。

其实在前几天,李先生已经跟儿子表明了态度, 希望他每天少玩点手机 游戏 ,在汽修厂专心当学徒。“你一天要好好学,天天玩手机,能学到个啥?” 李先生对于儿子的行为再次表达不满,但他强忍着怒火。

“你把手机给我,我给你暂时保管。”李先生仍在劝说儿子。和往常一样,儿子再次表现出一贯的顺从,将手机和充电器一并交给了父亲, 但儿子脸上的表情告诉李先生,他不愿意将手机交出来,“他还是比较听话,我们说啥子,他不会反对,都比较顺从”。


随后,李先生将手机和充电器一并放在自己的床头。 几个小时后,儿子提着凳子进房间趁黑袭击了他。

当时他可能也被吓到了,我能感觉到。”李先生冷静下来,自己找来纸巾按住额头的伤口, 儿子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跑出家门,他随后叫儿子打开卷帘门。之后,儿子和赶来的亲戚一起将他送到县城的医院急诊科。 还好,这道约5厘米长的伤口只是皮外伤, 缝了八九针。 缝合伤口期间,儿子一直站在门口,默默地看着。

“如果我今天把你手机收了,你不是要把我杀了?为了这部手机,你会不会把我弄死?”7月10日早上,回到家中的李先生心平气和地跟儿子讲。 站在面前的儿子沉默着,使劲地摇头,随后对自己前一晚的疯狂举动道歉。


李先生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作为父亲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

李先生说,前些年,自己和妻子在外省做生意, 儿子留在老家由上一辈照管,自己很少陪伴儿子。 直到儿子上初中了,回到蓬安县城做生意的他,才将儿子接到县城上初中。但他发现,儿子和自己的话一直很少,跟其他人的话比较多,但对于自己的话,儿子都表现出很顺从。

哪个爷爷奶奶不爱自己的孙子,但就是太溺爱了,隔代教育还是有问题。” 李先生说, 引发袭击事件的手机就是他的父亲给儿子买的, 此前为这件事情不止一次跟父亲吵过。

李先生不知道儿子是何时开始沉迷 游戏 的。在他的印象中,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前后, 一位亲戚曾从给儿子一部平板电脑,“那个(平板电脑)上面该下载得有 游戏 嘛。” 后来到县城上初中, 儿子经常逃学去网吧,李先生甚至都记不清有多少次去网吧找儿子,“ 网吧里到处都是年轻人,那个( 游戏 )画面看起来,确实刺激人”。


今年上半年,即将初中毕业的儿子坚持辍学,“成绩太差了,不想读书,劝了很多次,没得用。”李先生对儿子的选择叹气。经过辗转,一个月前,他为儿子在县城一家汽修厂谋了份学徒的差事,希望儿子能够学会一门手艺。

但他对儿子的表现不满意,“成天玩 游戏 ,能学个啥子嘛, 说了他很多次了,以前也打过,但就是不改。 ”李先生想,如果自己从小陪在儿子身边,管教儿子,也许不会发生今天的事情。

袭击事件已过去几天,额头的伤口已慢慢愈合。但在李先生心里,仍对儿子的袭击行为感到后怕,他曾考虑这件事情是否应该去报警。他事后找到派出所打听, 但民警告诉他,因为他的儿子尚未成年,派出所对他的行为也主要是教育为主。


李先生回头想想,“他是自己的儿子,还真要把他抓进去关几天?再说儿子现在已经道歉了, 儿子经过这件事之后,也表现出了悔意”。

对于儿子的未来,李先生也陷入迷茫, “也许等他将来懂事了,当了父母,应该能明白我们作为父母的苦心, 游戏 ,真的不是个好东西”。

这件事性质还是比较恶劣的,好在李先生只是受了皮外伤,并且儿子最终也道了歉。 这件事的起因,是仅仅因为李先生没收了儿子的手机。

着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着作《为何家会伤人》中指出, 许多孩子之所以迷恋网络,一个常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一个可靠的安全岛。他们被父母、学校“遗弃”了,他们的安全岛四分五裂。于是,他们去网络上构建新的、虚幻的安全岛。


心理学家袁荣亲说,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只获得了很少的安全感,长大后就很难再重新建立一个安全岛。小李的情况,正是如此。

在李先生看来,儿子长大了。李先生把他当大孩子看待,对他提出各种要求,也会予以指责。但是,小李仍然停留在四处寻找安全感的小孩状态。 要纠正孩子的网络成瘾,双方都要付出努力。小李要知道,自己长大了,可以承担更多。

小李的父母要知道,他的心理仍停留在幼儿时代,他们必须重新给她无条件的爱,只有整个家庭系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小李的网瘾才有望真正消失。


袁荣亲说, 甚至要感谢网瘾,因为如果没有网络,小李的安全感会崩溃得更加彻底,他也就可能做出更可怕的事情来。

长期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李玫瑾教授,曾针对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做过专业研究。她指出:


李玫瑾教授做了一个比喻,有些人失恋后,为了摆脱现实中的痛苦,就染上了酒瘾。 同理,孩子有了网瘾,一定也是逃避现实中的一些痛苦。

兴趣多样,内心充实的孩子是不会沉迷网络的,因为他没必要去虚拟的世界找快乐。

面对已然有了网瘾的孩子,仅仅把手机电脑这些外在的东西没收, 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李玫瑾教授主张先从心理层面,攻克孩子的“心墙”:


1、拉近心理距离,取得孩子认同

我们常说,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理解了才会交心,从而发现问题的本源。

与其暴怒地摔手机、打孩子,不如放下架子,跟孩子交谈一句“你玩的是什么 游戏 呀,我也很感兴趣”。你想教育孩子,就得先做到——孩子愿意跟你说。


2、确定认同之后,巧妙迁移 情感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用一句“我是为你好”来教育孩子,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孩子虽无法反驳,但内心并不服气。

孩子们根本没明白,我们是如何为了他们好的。笼统的一句话,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敷衍,久而久之,就如同“狼来了”,直到再也没有任何效果。


3、 情感 再度迁移,由父母转向学习

这时要把握孩子的 情感 倾向,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参加更有趣的活动。

假期中孩子尤其容易沉迷网络,因为这时候他们身边没有同学和朋友, 情感 出现空白, 孩子就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寻找虚拟世界中的感情。


有时候并非是 游戏 多好玩,而是离开了屏幕孩子无所适从。 我们要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将孩子懂得注意力迁移到更有意义的活动上来。

心理层面的问题解决之后,接下来就是培养习惯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网瘾的消除急不来,家长们要耐心、细心,更要有信心。

1、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当我们抱怨孩子沉迷手机的同时,经常会忘了其实大人也总是抱着手机,有时也会忽视对孩子的陪伴。


当孩子向你发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说话”的信号时, 请尽量放下手中的手机,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认真地陪一陪他。

2、不要把手机作为奖赏孩子的工具

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往往会许下承诺——“考得好就奖励你一部手机”,或者说“再做几道题就能玩会儿 游戏 ”。

这些方法看起来省劲,其实是害了孩子。这种不良激励,只会让孩子更加无心学习,应付完了作业就赶紧去玩手机。


3、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父母只要有时间,尽量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参加户外活动。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是让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约了孩子本有的活泼和玩耍。

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当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哪有心思会沉迷电子电子产品呢?


4、睡前1小时不接触电子设备

每天晚上睡前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质量。睡前使用手机会抑制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深层睡眠的时间。

事实上,深层睡眠对人体具有修复性,有助于“清洁大脑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睡前1小时不再碰手机,看看书,更快安然入睡。

家长群里曾流行这样一句话: “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其实,手机也好,网络也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可怕。

它们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本质上就是一个工具,而不是洪水猛兽。关键要看家长、老师和 社会 如何引导孩子使用。

使用得当,它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使用不当,可以变为杀死孩子的利器。 我们应当让孩子看到,除了玩手机,还有那么多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做,这比摔手机、打孩子更加有效。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并关注@大白侃心理 ,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7. 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戒掉手机和游戏

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戒掉手机和游戏

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戒掉手机和游戏,如今不仅成年人在使用手机,有很多小孩子也整天玩手机打游戏不肯放手,很多家长十分头疼,以下是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戒掉手机和游戏方法。

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戒掉手机和游戏1

1、解决成隐首先要弄清楚成瘾的原因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沉迷网络,就会怒斥这网络游戏太可恨。但网络只是一种娱乐工具、载体,时代产物,并没有那么可怕和可恨。因为网络只是个导火索,导火索外面插着一根线,真正的炸药不是网络,而是你孩子心理上的问题。

孩子的生活世界不应仅被学习所占有,那样确实太枯燥了。李玫瑾教授就引诉一个初中生的一段话:我每天早上7:30 坐在教室,要坐到下午5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写到11点半,这不是一天,而是十二年。连周末都被占上,又累又枯燥,玩会手机怎么了。

孩子心理上确实感到枯燥单一,他自然想找乐趣弥补,手机便成了理想伴侣。但手机的精彩有时会让孩子忘乎所以,无法自拔。

2、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内心充实的孩子才不会沉迷网络

多培养和增加孩子的兴趣爱好,转移孩子的视线。有强烈的兴趣爱好,才不至于掉进网瘾的沼泽,无法自拔。

李玫瑾讲述一个聪明爸爸的做法就很好:当孩子沉迷网络一宿一宿不睡觉时,爸爸并没有打骂他,而是带孩子去打乒乓球。刚开始不去,喊了几次就去了。爸爸专门打吊球让孩子接,孩子球技逐渐进步,乐趣徒增。最后,成功地戒掉了网瘾。

所以,网瘾也就是兴趣成瘾的快乐,你给他增加快乐,比如带他去打篮球、溜冰、玩乐器,孩子觉得好玩了,他自然而然会从网瘾中走出来。

其实,也有的时候并非是游戏多好玩,而是离开了屏幕孩子无所适从。家长不必过于惊慌,过于计较孩子迷恋手机,而是因势利导的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来充实他。既李玫瑾教授所说的,摆脱一个东西时不是割断,而是代替。

二、多措并举,远离网瘾

除了培养兴趣,家长还需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地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营造良好环境

手机成瘾不仅是孩子,绝大多数大人也是低头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首先大人在孩子面前要学会克制,才能有资本和孩子谈戒网瘾。注意生活中的细节,避免在吃饭、上床、去洗手间等诸多环节上手机不离手,特别是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要让孩子看到你对手机的痴迷。

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习惯也是会传染的。

第二、多关注陪伴孩子

平时和孩子相处,因为手机,减少了关注、交流和陪伴,孩子自然而然地也选择手机为伍。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孩子一哭,正玩手机的家长可能会拿个手机给孩子玩,哄他不哭,这岂不更拉开了与孩子距离。

所以,家长平时要多陪伴和关注孩子,俯下身子多倾听、多交流。而不是拿电子产品当孩子保姆或被电子产品所俘虏。

第三、合理接纳,理性控制

手机盛行的时代不可能让孩子与手机隔绝,要接受现实、学会接纳。手机作为一个信息综合体,也有让孩子如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正面效果,不可一味地否定。

让孩子玩手机,但不能痴迷而无度,适时掌握好时间才是硬道理。

第四、戒瘾需要良好的心态和耐心

面对成瘾的孩子,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耐心。戒掉手机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能要经历一番折腾或痛苦。家长要试图打开孩子心扉,首先要认同和尊重。只有孩子放下戒备心理和公平心态的时候,他才愿意和你沟通,并倾听你的意见。

切不可打骂孩子和强制性干预,这只能治标不治本。孩子口服心不服,只会为今后的叛逆埋下伏笔。

最后,孩子的教育是需要方法的,父母要多拿出耐心和智慧,杜绝简单粗暴的失态方式。正所谓,想得到蜂蜜,切不可把蜂窝打翻。

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戒掉手机和游戏2

提前达成协议

每次在给孩子玩手机前,先跟孩子达成协议,比如做完作业或者做完家务,才能玩一次手 机。而且孩子想玩手机,要自己找密码,密码会每天更新。维持1-2周,爸妈再视情况作调整。

控制使用时长

3岁之后的孩子,可以适当玩手机,但要控制好时间,每次10分钟。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 ,每周只能看一集,因为每集动画片可能要15-30分钟,甚至更长。

选择优质内容

最好单独留出一个手机,把里面的电影、游戏全部删掉,关闭上网功能 ,专门下载一些 适合小孩看的动画片或者音乐,避免孩子连续看视频,反复玩游戏。

选择合适的场所

吃饭时、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玩手机,此外,在等车时、旅途中,尽量不要让孩子玩手机 ,以免让孩子养成在等待时玩手机的习惯。

家长要以身作则

想要正确引导孩子不玩手机,首先大人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减少玩手机的机会。和孩子在一 起的时候,多陪孩子玩游戏、读书,总之比玩手机有益的事情有很多,就看家长是否用心。如果你真的想做到 对孩子负责,建议你在陪孩子的时候关掉手机。

其次如果家长确实有些事情需要通过手机处理,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或者真诚的告诉孩子你是在处理工作,工作处理完立马放下手机。

需要通过手机娱乐放松一下 ,也尽量选择在孩子睡着以后的时间。因为一个负责的家长,绝对不会成天端着手机而已,那样你错过的可能不仅 仅是孩子的童年。

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戒掉手机和游戏3

1、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坏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给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所以不要认为小孩子玩电子产品是在培养智力,我觉得用泥巴捏出一个球都比切水果要好。儿童每天持续用平板电脑1至2个小时以上,三个月视力就可以从1.0下降到0.5左右。

2、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小时候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何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当父母在玩电子产品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

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iPad放一边,好好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3、不要把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作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闹,不吃饭,做什么都不愿意,跟你撒泼,这时候,估计很多家长都没折了,一旦坏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因为电脑、手机游戏中充斥着各种声音和光影的刺激,对孩子大脑发育非常不利。同时,玩电脑、手机游戏容易让孩子兴奋,从而静不下心来学习、思考。有些孩子甚至还会玩上瘾,到时候再想改变就困难了。

孩子迷恋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1、经常玩手机,孩子有可能近视或弱视。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知道。研究指出,手机的屏幕小,但是画面颜色鲜亮、变化多端、速度快,使得孩子的眼睛长期聚焦在某个点上,再加上孩子的视觉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引起近视和弱视。

如果你认为手机对孩子的危害只有这个,那就把手机看得太简单了!除了以上这一点,孩子经常玩手机还有以下危害。

2、孩子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可能不如别的小孩。

孩子天生好动,喜欢四处探索,会通过各种游戏来促进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但迷恋上手机后,孩子可以长时间坐着一动不动,即使是未满周岁的孩子都可能对手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成为史上年龄最小的“低头族”。这些姿势持续时间久了,无疑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3、思考能力下降。

0-6岁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了解未知事物,凡事喜欢问为什么。但是当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手机上面了,孩子就对所有的“为什么”都不感兴趣。手机可以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不爱思考的人,这不是你愿意看到的吧!

4、语言能力发展受影响。

1-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关键期,良好的语言互动环境,能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手机虽然也能发出声音,但是少了真实互动环境、眼神交流眼神、肢体等的辅助,还谈何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5、影响亲子关系。

将孩子交给了手机,孩子终于都老实了,但是你们之间的互动也随之减少了。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是一种单向的互动,期间孩子几乎全程“无视”爸爸妈妈的存在,直接影响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6、孩子变得内向、易怒。

爱玩手机的孩子大多数不喜欢和外界交流,因为缺少和人交流的经验,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缺乏自信,显得拘谨内向。另外,这些孩子还更加难以识别他人的情绪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稍不顺心就发怒。

8. 网络的发达使得很多小孩子沉迷其中,如何防止小孩子沉迷网络呢

事出必有因,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觉得网络中更有意思,网络游戏能带给他更多的快感,这个快感可以是成就感也可以是充实感。所以,想要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他发现生活中有比网络更有意思的事情。对于小孩子来说,只要父母多陪伴,孩子一般都会很快就从网络中出来了。因为,现实世界绝对比网络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9. 李玫瑾支招: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不再沉迷网络

主要是跟孩子多多互动,多交流。

阅读全文

与李玫瑾如何让孩子不沉迷网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把自家网络不让别人连 浏览:494
网线网络插座怎么安装 浏览:114
网络数据异常图标 浏览:860
网络空间不是什么 浏览:174
杯子网络营销策划案 浏览:733
怀宁5g网络设置 浏览:724
大三计算机网络期末考a卷 浏览:145
网络怎么聊天不尴尬 浏览:354
网络用词直接返祖是什么意思 浏览:946
网络营销专业术语 浏览:617
企业收到网络广告费如何记账 浏览:834
医疗行业威胁网络营销案例 浏览:203
华为荣耀3x网络设置 浏览:316
电脑网卡手机可以共享网络 浏览:347
网络加密了忘记密码怎么办 浏览:539
华淡网络在哪个位置 浏览:476
如何才能让网络机顶盒看电视 浏览:690
已连接网络质量一般怎样解决 浏览:971
飞猫移动wifi怎么切换网络 浏览:277
打卡机无法连接无线网络 浏览: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