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如何看一个人的网络素质

如何看一个人的网络素质

发布时间:2022-11-02 04:14:35

A. 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网络素养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B. 什么是网络素养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关系吗

Digital Literacy,又译作数位素养。
是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的能力来定位、组织、理解、估价和分析信息。

根据Paul Gilster在1997年定义的数位素养(Digital Literacy)“它是以不同形式来了解并且使用电脑广泛资源的能力”。
Paul Gilster在1998年发表的《Digital Literacy》一书中,又定义数位素养定义为“取得电脑网络资源,并加以应用的能力”。

作为一种基本能力:网络素养是一种适应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在信息技术和网络不停地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络素养是一种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基本能力。
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网络素养是网络相关能力的综合体现,从通晓基本的互联网工具,如搜素引擎、电子邮箱,到能分类、整理和对比互联网信息,再到参与互联网共建。不光是一种基本的技能,也包含了具备技能后在一定意识下做出的复杂行为。

网络素养框架,由“ 蜂窝有点酷(Beehub)”提出,框架包含了5个层级。

层级Ⅰ:工具层级。即是对基础互联网工具的使用,包括了搜索引擎(了解搜索引擎功能、搜索技巧等)、信息管理工具(管理信息来源、选择合适信息源等)和个人管理工具(信息导图、知识管理等)三个方面。
层级Ⅱ:识别层级。即在能够使用基础工具的基础上,对信息有分辨和识别的能力,且具备互联网责任。
层级Ⅲ:参与层级。即能够在互联网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同时,学会分享和连接更多人。这一层级分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人方面:具有互联网分享精神,并且学会在互联网世界中保护自己的信息。社会层面:链接他人。
层级Ⅳ:协作层级。即在与更多人发生联系与交互之后,产生更进一步的行动和创造。如参与一次互联网社区的共建。
层级Ⅴ:智慧网络人。已经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且能在虚拟和现实的交互中利用互联网来解决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未来信息时代每一个人的竞争力所在。

综上,在信息与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素养已经成为了一种利用互联网处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中会是非常独特的竞争力。

C. 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网络素养

检索需要信息的能力

网络是一个庞杂信息的超大集合,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混淆,一个问题一搜索往往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条结果链接,在这如此庞大数量的结果中找到自己 需要的信息,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能够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数据。这也是最基本的网络素养。

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

“网络学习”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各种网上教程视频、各种类型的课堂、各种教学直播随处可见,作为大学生,应该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并 能从网络上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

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常识

随着各种信息泄密、资金被盗现象的发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现在越来越突出,在网络上冲浪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随便打开邮件和陌生人发来的链接, 不要轻信中奖信息等,大学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常识。

不发表捕风捉影的言论

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导致很多网络用户,往往听说一点点消息,马上听风就是雨, 甚至自己脑补了整个事件的过程,还满网络的乱发表,一副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他/她发表的样子。作为大学生,做事一定要谨慎负责,决不可随意发表没有事实依据的言论,以免误导他人。

珍惜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现在的网游可以说是一种相当热门的行业,网络上随处可见游戏广告,各种游戏各种请明星代言。只有需求才能带动生产,既然有这么多的游戏产出,可想而知网游用户有多少,对网游的需求有多么强烈。不是不可以玩游戏,只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越过了“度”就是错误。大学阶段是即将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应该珍惜时间,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说话文明,不言语攻击他人

网络上和现实世界中一样,时常交流难免对某件事产生看法上的分歧,这种分歧是不同人生、不同经历的人自然而然产生的分歧,属于正常的讨论范围,不要 强求别人认同自己,更不可因一言不合就言语攻击他人。

绿色上网,果断处理不健康内容

不健康的内容有哪些,大家都心知肚明,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主动地的掐断这些不健康内容传播的途径,为“净网行动”贡献一份力量。当下一些打擦边球的网站,为了吸引来访者和留住已有的用户,常常在网页中插入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作为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自制力,遇到类似的网站应立刻关闭 网页并退出网站,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果断正确的处理这些不健康内容。

理性对待网络事件

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广泛的进入大众视野,尤其是明星的生活更是成为众粉丝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炒作”一词应用而生,各种“门”事件 闯入人们的视野,大学生对于网络事件不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要保持理性,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D. 什么是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指的是人的基本素养中的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也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规范及道德修养等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
下面是出处

E. 如何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 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1.信息意识.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2.信息能力.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3.信息道德.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简言之,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的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F. 一个人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哪几方面评价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人,不仅应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创造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能力是要求信息社会的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素养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和理解信息内容的能力──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的能力──融入信息社会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一节内容时,不能泛泛而谈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种类,而应把病毒发作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对学生有所展示,这当然可以通过找一些图像资料或做课件展示病毒发作时的情景及其危害,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感性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如使用软件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自己能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任务。二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二、采用主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老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变展示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采用主题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环节进行:1.确定主题:确立本节课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展示实际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创作或创造的欲望。2.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考虑用什么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优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3.分析问题: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问题,作一下简单或详细的流程演示,让学生对解决的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4.自主探索:解决的思路清晰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去探讨、处理问题。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或步骤。5.评价及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采取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采取对某一学生进行讲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总结,亦可让学生相互评价。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为了给学生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的机会,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1.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让学生自己交流,亦可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2.开展“系列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3.学以致用,提倡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4.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活用、实践。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如此,它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搞得比较好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的整合,例如,在数学中,老师可以用《几何画板》来制作难以动态演示的几何状态、函数图像,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制作课件,来促进数学的学习等等。五、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操作机器和使用软件,这是一种错觉,在信息技术中,应特别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操作技能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才发挥作用。2.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当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用计算机、需要一定的软件,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完成任务与驱动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采取主题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看到任务的完成,还要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通过完成任务驱动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不是以某种技能为目标的技能培训。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目前,中小学正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还需要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应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及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G. 网络时代人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网络时代个人应该具备以下两点素质:
一是熟练运用互联网的基本素质,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只是用它来看看新闻,玩玩游戏,聊聊天,泡泡MM,看看电影的一个工具了。而是要会运用如网络搜索等搜索引擎工具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会用电子邮件发送文件,会网络上写些文章,分享一下心得体会,甚至深入一些去利用网络去营销推广,开店赚钱等等;
二是诚信守法的素质,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如果认为它是虚拟的东西而失去自己的鸻道德底线。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立法越来越规范,相关的法律会不断的出台。

H. 培养学生的正确网络素养。

大家请看上图,一个150年前的医生,经过时光隧道来到了现代,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先进的医疗手段、高科技的医疗器材、完善的医疗体系,是这个150年前的人,万万也想不到。即使当时最有名的医生,他也无法胜任现在的医生工作。其实不要说150年前了,就是70年前,相对于我国建国前的医疗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是我们再来看看150年前的一位教师,他如果坐上了时光隧道,穿越来到我们的学校,看到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间教室,教学形式还是教师讲,孩子听,他是不是觉得这种形式很熟悉?他能驾轻就熟,依然能够教书育人。

今天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余胜泉教授讲解的关于《互联网时代的认知与学习》,听后的感受就是震耳欲聋,醍醐灌顶。150年过去,科技高速发展,社会不断前进,人也在不断的变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可是教育却从未改变,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

目前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知识大爆炸,知识与数据成为一个核心的资源。如果我们的教育,还是简单的停留在读、写、背诵这样的事情上,你觉得能教出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一代新人吗?一个学生再背,他能背得过网络、谷歌吧?一个人的知识再熟练,他提取知识的速度会超过搜索引擎吗?互联网时代,我们就要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教学,同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科学素养。

什么是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是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来定位、组织、理解、估价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网络素养是一种适应,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网络相关能力的综合体现。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素养能力呢?

首先是观念变革。 就是不仅不要排斥手机和电脑,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和电脑。

有很多教师和家长为了防止学生玩游戏,上网,于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坚决杜绝孩子用手机、上网。事实上,我们必须掌握新的学习工具,我们无法逃避信息时代。我们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自我导向学习。但是我们,在老师和学生远远还没有为今天的,需要做好准备,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未来的学习方式就是孩子带着电脑上学,人人拥有电脑将成为事实。从观念上彻底改变传统的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是方法变革。 我们要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

基于兴趣的原因,学生对手机的搜索能力掌握得比较好的,可是搜索出来的信息都是我们所需要的,都是有用的吗?学会正确的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要具备以下两点。一是要学会理性的判断,所收集来的信息是否对学习有用,是否是正确的信息?二是要从道德方面来处理信息,我们搜集来的信息是否都是健康、正能量的信息,而非黄、赌、毒、广告、诈骗等垃圾信息。这都是需要孩子在学习中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搜集能力的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搜索能和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信息时代,没有人永远是老师,也没有人永远是学生,所有的人都要不停的学习。我们都曾看过这样一个现象,在手机的一些小软件的使用上,学生反倒能够教会老师,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了。

最后是阶段性的变革。 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就开始教会学生,全球交流、搜索信息。

手机再也不是成人的专属品,现在使用手机越来越低龄化。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在这种全新的形式,为孩子们开辟了与世界交流的一扇大门。所以,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学会全球交流、搜集信息。这种教学形式越早试行越好,因为能力越早形成越好。杜威说,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会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口。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教师总是墨守成规,积弊难改,那么你的未来将会被取代。同样道理,学生如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那么即使他长大了,也不能够成才,也将被淘汰。因此越早开发学生的网络素养,对他正确的网络素养的形成,越产生积极有利的作用。

达芬奇在他的《进化论》说,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能够活下来,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够生存下去。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更适应未来的发展,能够生存得更好,请给他一个部手机,一个网络吧!因为他们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就是土生土长的网络时代的新宠儿。不仅他们未来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与网络息息相关,就连他们今后的生活方式,都是与网络息息相关的。

我们都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什么他能够成功?原因很简单:因势利导。找到了治水的根本方式,不是堵,而是疏导。在教育上,我们也要做大禹,对孩子的网络素养要进行疏导,而不是堵这样才能够教育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

I. 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并且越来也受到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是否会争取运用网络,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成为了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呢?

培养正确的思维观念。

我们利用网络学习,一定要培养自己正确的思维观念,多看到网络积极的一个方面,千万不要沉迷于一些不良的爱好中,否则,网络消极的一面同样可以将一个人毁掉。

做到网络和现实的统一。

对于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不管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境遇,都应该掌握一个唯一的尺度,不能因为自己在网络上,没人知道现实的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

使用文明的用语。

在互联网上,我们也是需要经常与人沟通的,在这里面,我们应该要求自己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不能随意说脏话,更不能随意侮辱别人,给他人造成伤害。

杜绝网络暴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杜绝网上的暴力行为,特别是在一些论坛或者贴吧中,不要发布不良信息,不要煽动不良情绪,更不能随意暴露别人的隐私,拒绝网络暴力。

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如果我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那么,应该可以让自己的能力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则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导致大学生意志消沉,不会有所作为。

注重日常道德修养。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在平时多锻炼,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日常道德水平低下,则在互联网上也不会有太好的表现,道德素质的修炼在于平时,而不是临阵磨枪。

不要试图利用网络犯罪。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上不是实名制的,所以,给一些坏人以可乘之机,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或者是敲诈,要清楚的认识到,只要做了违法的事情,是早晚都会有被发现的一天。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一个人的网络素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桥接三个路由器网络有点不稳定 浏览:685
宁波无线网络证在哪里考 浏览:522
1g网络多少公里 浏览:290
5g网络两排信号 浏览:420
无线网络原始用户名 浏览:161
黑鲨手机在哪显示移动网络 浏览:114
电脑数据包传送少接收不到网络 浏览:417
相机网络连接在哪里设置 浏览:88
淘宝网网络营销策略 浏览:822
网络营销对营销渠道的影响 浏览:145
共享网络出错怎么办 浏览:134
网络工程专业该买什么电脑 浏览:55
网络媒体上哪里找 浏览:442
石家庄有哪些网络文学微刊平台 浏览:788
苹果手机如何修改网络 浏览:505
电脑上怎样选择网络备份 浏览:477
换了新电脑网络怎么连接不上 浏览:102
哪里可以看大学的网络课程 浏览:865
网络安全专业术语文库 浏览:679
飞机上玩手机网络怎么样 浏览: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