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审计多久进行一次

网络安全审计多久进行一次

发布时间:2022-10-17 23:21:22

A. 网络安全审计

国际互联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备案),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公安局网监分局对互联网单位规定接入网络的单位你就得去买一个由当地公安局认可的有资质的网络审计系统,这个系统会对你在网络上所有的话动进行监控.而且最少要保存90天的日志,深圳金山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符合深圳市公安局网监分局所需要的功能要求,产品合格,并有公安部颁发的网络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希望贵司有关负责人自觉办理手续并依法落实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咨询电话:0755-33301380 QQ:39025729 曾先生

B. 宁夏回族自治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促进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公安机关主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国家安全机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密码管理部门、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工作。第四条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义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第二章安全等级保护第五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原则,由运营、使用单位按照下列标准自主定级: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为第一级;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的,为第二级;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的,为第三级;

(四)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为第四级;

(五)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为第五级。第六条计算机信息系统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重大经济建设信息的,其运营、使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法定条件的安全等级测评机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进行测评,准确核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第七条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定级,并按照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保护;

(二)新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同步建设符合该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信息安全保护设施,落实安全保护措施;

(三)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要求,使用取得国家销售许可证的信息安全专用技术产品;

(四)定期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保护制度和措施进行自查和整改;

(五)计算机信息系统确定为第二级以上保护等级的,应当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定为第三级以上的,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安全等级测评;

(六)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应当通过设区的市以上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第八条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自确定安全等级之日起三十日内,将信息系统保护的具体措施,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以上公安机关报送备案;属于跨设区的市或者自治区统一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还应当向自治区公安机关报送备案。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结构、处理流程、服务内容等发生变化,致使安全保护等级发生变化,或者因实际需要公安机关要求重新定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重新定级、重新备案。第九条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对报送备案的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出具备案证明;对定级不准确或者保护措施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报送单位予以纠正。第十条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下列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余或者备份;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三)网络攻击的防范和追踪;

(四)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和记录;

(五)身份登记和识别确认;

(六)用户账号和网络地址的记录;

(七)安全审计和预警;

(八)系统运行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的保存;

(九)信息群发的控制;

(十)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的防治;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技术保护措施。

鼓励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采取先进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C. 什么是网络安全信息审计

今年国家的法律对网络犯罪实行了严厉的打击我门国家的网络安全也在一步一步完善当中所以有关部门要对个个大大小小的网络进行备案对以后打击网络犯罪是个很有效的方法。。这样对中国的几亿网民不是很好吗。。。

D. 网络安全性多少年进行一次检测评估

安全性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材料:(一)成分分析报告:包括主要成分和可能的有害成分检测结果及检测方法;(二)卫生学检验报告:批有代表性样品的污染物和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及方法;(三)毒理学评价报告1.国内外均无传统食用习惯的(不包括微生物类),原则上应当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及代谢试验。2.仅在国外个别国家或国内局部地区有食用习惯的(不包括微生物类),原则上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若有关文献材料及成分分析未发现有毒性作用且人群长期食用历史而未发现有害作用的新食品原料,可以先评价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3.已在多个国家批准广泛使用的(不包括微生物类),在提供安全性评价材料的基础上,原则上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28天经口毒性试验。4.国内外均无食用习惯的微生物,应当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致病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仅在国外个别国家或国内局部地区有食用习惯的微生物类,应当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致病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已在多个国家批准食用的微生物类,可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致病性试验、二项遗传毒性试验。大型真菌的毒理学试验按照植物类新食品原料进行。5.根据新食品原料可能的潜在危害,选择必要的其他敏感试验或敏感指标进行毒理学试验,或者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验证或补充毒理学试验。(四)微生物耐药性试验报告和产毒能力试验报告;(五)安全性评估意见:按照危害因子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危险性特征描述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其中第(二)、(三)、(四)项报告应当由我国具有食品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CMAF)出具,进口产品第(三)、(四)项报告可由国外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GLP)的实验室出具。第(五)项应当由有资质的风险评估技术机构出具。

E. 网络安全审计的实施

为了确保审计实施的可用性和正确性,需要在保护和审查审计数据的同时,做好计划分步实施。审计应该根据具体安全事件情况的需要进行定期审查或自动实时审查。系统管理员应该根据计算机安全管理的要求确定需要维护审计数据的内容、类型、范围和时间等,其中包括系统内保存的和归档保存的数据。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保护审查审计数据及审计步骤。 1)保护审计数据
应当严格限制在线访问审计日志。除了系统管理员用于检查访问之外,其他任何人员都无权访问审计日志,更应严禁非法修改审计日志以确保审计跟踪数据的完整性。
审计数据保护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数据签名和只读设备存储数据。采用强访问控制是保护审计跟踪记录免受非法访问的有效举措。黑客为掩人耳目清楚痕迹,常设法修改审计跟踪记录,因此,必须设法严格保护审计跟踪文件。
审计跟踪信息的保密性也应进行严格保护,利用强访问控制和加密技术十分有效,审计跟踪所记录的用户信息非常重要,通常包含用户及交易记录等机密信息。
2)审查审计数据
审计跟踪的审查与分析可分为事后检查、定期检查和实时检查3种。审查人员应清楚如何发现异常活动。通过用户识别码、终端识别码、应用程序名、日期时间等参数来检索审计跟踪记录并生成所需的审计报告,是简化审计数据跟踪检查的有效方法。 审计是一个连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审计的重点是评估企业现行的安全政策、策略、机制和系统监控情况。审计实施的主要步骤:
(1)确定安全审计。申请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审计原因、内容、范围、重点、必要的升级与纠正、支持数据和审计所需人才物等,并上报审批。
(2)做好审计计划。一个详细完备的审计计划是实施有效审计的关键。包括审计内容的详细描述、关键时间、参与人员和独立机构等。
(3)查阅审计历史。审计中应查阅以前的审计记录,有助于通过对比查找安全漏洞隐患和规程,更好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保管好审计相关资源和规章制度等。
(4)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审计小组制定好审计计划,着手开始审计核心即风险评估。
(5)划定审计范畴。审计范围划定对审计的开展很关键,范围之间要有一些联系,如数据中心局域网,或是商业相关的一些财务报表等。审计范畴的划定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在资产、规程和政策方面的审计。
(6)确定审计重点和步骤。各类机构都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审计的重点上。并确定具体的审计步骤和区域,避免审计的延缓或不完全,以免得出令人难以信服的结果。
(7)提出改进意见。安全审计最后应提出相应的提高安全防范的建议,便于实施。

F. 网络安全审计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审计(Audit)是指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利用记录、系统活动和用户活动等信息,检查、审查和检验操作事件的环境及活动,从而发现系统漏洞、入侵行为或改善系统性能的过程。也是审查评估系统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一个过程。在不至于混淆情况下,简称为安全审计,实际是记录与审查用户操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活动的过程,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举措。系统活动包括操作系统活动和应用程序进程的活动。用户活动包括用户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活动,如用户所使用的资源、使用时间、执行的操作等。安全审计对系统记录和行为进行独立的审查和估计,其主要作用和目的包括5个方面:
(1)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攻击者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核心是风险评估。
(2)测试系统的控制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与安全策略和操作规程协调一致。
(3)对已出现的破坏事件,做出评估并提供有效的灾难恢复和追究责任的依据。
(4)对系统控制、安全策略与规程中的变更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修订决策和部署。
(5)协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网络系统入侵或潜在的系统漏洞及隐患。 网络安全审计从审计级别上可分为3种类型:系统级审计、应用级审计和用户级审计。
1)系统级审计
系统级审计主要针对系统的登入情况、用户识别号、登入尝试的日期和具体时间、退出的日期和时间、所使用的设备、登入后运行程序等事件信息进行审查。典型的系统级审计日志还包括部分与安全无关的信息,如系统操作、费用记账和网络性能。这类审计却无法跟踪和记录应用事件,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信息。
2)应用级审计
应用级审计主要针对的是应用程序的活动信息,如打开和关闭数据文件,读取、编辑、删除记录或字段的等特定操作,以及打印报告等。
3)用户级审计
用户级审计主要是审计用户的操作活动信息,如用户直接启动的所有命令,用户所有的鉴别和认证操作,用户所访问的文件和资源等信息。

G. 一般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多久做一次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应贯穿于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的全过程。国家对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潜在威胁、薄弱环节、防护措施等进行分析评估。《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

H. 审计多久进行一次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3

阅读全文

与网络安全审计多久进行一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写手哪个任务多 浏览:62
移动路由器网络安全密钥 浏览:460
wifi网络出了健康系统吗 浏览:577
小米手环解冻时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210
老wifi是24g网络吗 浏览:411
快递号查询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845
路由器ap后无法连接网络 浏览:106
没电关机后wifi用不了网络了 浏览:232
商贸服务计算机网络 浏览:183
鲁大师找不到无线网络 浏览:897
基本网络连接电脑哪里找 浏览:84
怎么确定何时停止训练神经网络 浏览:361
网络看不到wifi开关 浏览:656
广东省广州市电脑网络培训班 浏览:81
为什么现在手机没有网络 浏览:963
网络一线牵哪个app 浏览:200
移动卡网络显示e1是什么意思 浏览:820
i了i了网络词是什么意思 浏览:873
网络词打酱是什么意思 浏览:903
山西海外网络营销有哪些 浏览:78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