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从事:网站域名/ip备案服务,小区宽带,专线接入,楼宇接入,宽带运营等经营业务的需要办理ISP经营许可证。
企业办理isp许可证后的好处有:
1、合法地进行互联网接入服务;
2、合法的接入宽带服务;
3、可拓展接入服务服务;
4、可保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
ISP经营许可证全称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所谓全网ISP证是经营全国范围的ISP资质,地网ISP证是经营公司所在省份的ISP业务资质,这两者的区别就是经营范围的不同。
企业申请isp许可证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经营者为依法成立的公司/企业
2、提供公司3名人员社保证明
3、全网注册资金1000w以上,地网注册资金100w
4、公司属于全内资企业
5、有必要的场地、设施及技术方案
6、公司及主要人员三年内无违反电信监督管理制度的违法记录
企业申isp许可证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1、营业执照副本
2、法人及股东身份证
3、公司章程(需要最新的,工商局加盖档案查询章)
4、3人近期1个月的社保证明
5、公司人员身份证、及人员的手机、邮箱
6、公司座机、法人手机、邮箱
7、部分地网证书需要提供运营商合作协议
证书案例
❷ 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推荐回答获取信息的途径有:网络
电视
广播
报纸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主要包括:①检索信息;②保存信息。
❸ 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19
❹ 什么是因特网
因特网(internet)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的英文称谓。其准确的描述是: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a network of network)。它以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它把分布在世界各地、各部门的电子计算机存储在信息总库里的信息资源通过电信网络联接起来,从而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Internet”在中国称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英语称谓Chinanet,Chinanet是全球Internet的一部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在全国各城市都有接入点。
因特网何时诞生?对这个问题尚无一致的说法。
1969年9月2日,两台计算机第一次被连接在一起,构成阿帕网。这原本是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的研究项目,而后却发展成为因特网的基础。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莱恩·克莱恩罗克教授指着身边的第一台阿帕计算机说:“就是从这个盒子中跳出了因特网这个神奇的家伙。这就是因特网起家的地方。”30年前,科学家在克莱恩罗克教授的实验室里完成了历史性的计算机连线试验。
然而,因特网的另一位先驱、美国MCI Worldcom公司现任副总裁文顿·瑟夫却认为:1969年的连线是出色的,但不能作为因特网的诞辰,即使现在因特网的基础中仍部分保留着当时的一些连接原则。
70年代初,阿帕网已经由分散于全美的10个地址组成。但它连接的仅是不同的计算机,而不是“因特网”所指的不同的网络。那时能不能算作因特网的出生日呢?美国国家研究咨询公司总裁鲍勃·卡恩说:“这就像有人在1776年提问,‘你能不能想象西雅图将成为1999年的城市模样?’那时西雅图还不是美国的领土,因此回答上面的问题太困难了。”
卡恩和瑟夫于1974年提出一组网络通讯协议的建议,这就是着名的TCP/IP协议。这项协议使阿帕网能够与其他网络相通,并形成今天的因特网。1983年1月1日,TCP/IP成为网络标准,因此这一天也可能成为因特网的生日。
不过,不论因特网的生日最终定在何年何月何日,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却是有目共睹的。自1993年起,因特网面向商业用户并向普通公众开放,用户数量开始滚雪球式地增长,各种网上服务不断增加,接入因特网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全球因特网用户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5%,目前全世界上网的总人数已远远超过1亿。
北京作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一个大节点,用户在任何地方接入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就可以与接入国际计算机互联网中的世界任何国家、单位、部门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享用到各种通信服务和丰富的信息资源。 因特网优点:1.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网络, 不为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所控制,人人都可自由参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4.入网方便,操作简单。5.可以迅速、便宜地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因特网功能:
1、电子邮箱(E-mail)电子邮箱是Internet的一个基本服务。通过电子邮箱,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交换电子信件,提取信息,加入有关的公告、讨论等。
2、浏览检索(Browing)利用相应的软件,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屏幕可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涉及教育、科研、军事、医学、体育、音乐、美术、摄影、音像、旅游、烹饪、时装、游戏等,包罗万象。应用此项服务时,不但可以浏览文字内容,还可按需提取图象和声音。
3、远程访问(Telnet)它是一个允许用户本身的计算机访问远端的另一台计算机的软件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应用这个软件,使自己的计算机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目前,最普遍的应用是接入世界各地的大学的数据库,查阅图书馆的卡片目录。
4、大众论坛(Newsgroup)是一个交流信息的场所,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或解答问题。
5、文件传递(FTP)可以用这项功能将国际计算机互联网上感兴趣的信息(包括各种免费软件)拷贝(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中来。
6、信息服务HomePAge是一种可以让政府、企业、工厂和商家等单位、部门接入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发布信息的服务。政府、企业、工厂和商家可以在国际计算机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信息窗,使其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向国际市场发布信息、做广告、作宣传、以最直接的方式建立一条通向国际的信息高速公路,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信息服务内容非常丰富,范围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邮电业务查询,如电话号码查询、电信业务费用查询、邮政业务咨询等。 文化教育,包括网上学校、科技资料、网上书店、各高校网站、科研机构等。 新闻报道,联结各大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国内外新闻,提供深层次的新闻背景分析。影音点播,可以在网上点播视频、音频节目,甚至可以实时地控制节目的内容,参与节目的制作。 其他内容,如餐饮旅游、网络技术、网络游戏、天气预报等。
7、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的具体应用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科学计算及信息处理。利用异地主机的FTP文件交换或用TELNET仿真终端接入,完成远程异地科学计算及信息处理,实现世界范围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2)网上通讯。包括收发电子邮件、网上可视电话、网上会议等。网上通信的推出,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联络方法,大幅度降低了通信费用,是对传统通信的强劲挑战。
(3)电子商务。可广泛应用于房租、水、电、暖、电信、罚款、税务等费用的在线查询、在线征收。
(4)多媒体远程医疗。如远程医疗手术示范、远程专家会诊、高清晰医疗图像传送、讨论处方等。
(5)事务处理。应用于证券行情查询和交易、外汇行情查询和交易,各种订票业务、客房预约、房地产交易等。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已拥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6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CNINFO,169)、中国科技网(CSTNET)等骨干网,因特网用户已超过一千万。
❺ 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获取信息的途径有: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络等。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主要包括:
文本,视频,软件,图像,音频,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商业信息,新闻报道,电子工具书,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信息获取指围绕一定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获得原始信息的活动和过程。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所选择的方式要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在不同的时间,应选择适当的、高效的方法。
在信息获取上,企业可能受到获取信息工具、信息渠道、外界的信息封锁、信息量太大而无法容纳的限制、客观事物反映在信息上的模糊性而无法清晰描述的限制、信息模型的局限或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而产生对外部世界的不准确描述等限制。
所以,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要考虑在源头上如何布点,采用什么方式、工具,以及如何形成互相验证,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尽量全面的信息。
❻ 有关于因特网
因特网
过去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
⑴支持资源共享;
⑵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⑷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⑸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
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
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簇。与此同时,局域网和其它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
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了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够共享这些超级计算机设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NSF在全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中心相联,最后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联起来。地区网的构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于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隶属于某一机构或在经济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户的计算机互联而成,连接各地区网上主通信结点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专线构成了NSFnet的主干网,这样,当一个用户的计算机与某一地区相联以后,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级计算中心的设施,可以同网上任一用户通信,还可以获得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❼ 因特网最重要的四个服务资源(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哪四种
第一、一定要学会写软文。不求文章的文采有多好,只要写的实用,能被大网站收录就是好文章。在本文之所以感谢站长网平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篇权威网站发表的文章能给自己带来几十条外链,当然这是保守数字,随着时间的增加,可能也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外链。至于什么文章病毒式传播,笔者倒没想过,这个的难度就不是一般大了。作为SEO者只要掌握了一般的写软文技巧也就OK了。
第二、多做网站.虽然我们做出来的网站可能大多没有什么盈利,但是在做站中也会遇到很多让我们技术提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当网站有一定的量和权重时,自己的外链就能想添加多少加多少了,甚至有时候我们手里有几个高权重站时就能在关键处解决大问题。原理类似占站群吧,虽然不好操作,但这是长期战略,一旦做好效果非同一般。这也是笔者目前努力的方向。
第三、博客群。比起第二条,博客群建显得轻而易举。前几天在和一个同龄SEOer交流时,参观了对方的博客。做的非常不错,新浪、网易、网络、阿里巴巴。博客都有,博客之间建成小型互联网状,权重互相传递,更新也非常方便。做出这样的一个博客群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个把月就会有一定权重了。至于做成链轮状的,个人没试过,只是感觉网状好管理,而且比链轮轻松很多。
第四、domain对手的站。通过分析对手的站可以很快搞到一批优化资源。当然前期比较累,主要是注册比较麻烦,但成功后以后就都是自己的了。我们每天成功搞到5个左右就可以了,天长地久你会发现自己手头外链资源会非常多。每天发外链,那是信手拈来的事,而且是定时定量的。
❽ 常用的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1、网络论坛(BBS):论坛又名网络论坛BBS,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
2、即时通讯工具:在线聊天室、QQ、MSN、网络电话等。
3、网络会议:常用的网络会议软件是netmeeting。
4、电子邮箱:指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交流的电子信息空间,既可以为用户提供发送电子邮件的功能,又能自动地为用户接收电子邮件。
5、博客:是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或者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
6、微博: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
(8)如何获得因特网络信息扩展阅读:
因特网连接着所有的计算机,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不同的信息,有数百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你可以用搜索引擎来找到你所需的信息。搜索引擎帮助我们更快更容易地找到信息,只需输入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搜索引擎会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网页。
一般由国家或大型公司投资组建,目前美国高级网络服务(Advanced Network Services,ANS)公司所建设的ANSNET为因特网的主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