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审查最新消息

网络安全审查最新消息

发布时间:2022-10-05 00:18:23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当事人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当事人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报书;

(二)关于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分析报告;

(三)采购文件、协议、拟签订的合同或者拟提交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等上市申请文件;

(四)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应当自收到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审查申报材料起10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需要审查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十条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相关对象或者情形的以下国家安全风险因素:

(一)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者破坏的风险;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

(三)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四)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

(五)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以及非法利用、非法出境的风险;

(六)上市存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外国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七)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因素。

第十一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当事人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

第十二条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查结论建议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意见。

Ⅱ 国家有哪些网络大事

1.  知网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并接受网络安全审查

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前期核查的基础上,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6月2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发布公告称,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于23日约谈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宣布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2.  我国牵头的首个5G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取得重大进展

5月16日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第四研究组第二工作组第51次全体会议上,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中信科移动、中国卫通、华为、中兴等单位立项的IMT-2020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报告书主体部分已经完成,标准名称确定为《IMT-2020卫星无线电接口愿景与需求报告书》,标志着5G卫星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3.  我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数量达19个

5月19日,随着济南、青岛直联点同时建成开通,我国国家级骨干直联点开通数量达到19个。这也使山东成为拥有两个国家级直联点的“双枢纽”省份,将极大提升网间通信速度和质量,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发展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

 

4.  工信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在5月26日日举办的2022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要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布局。

 

5.  工信部公布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

5月24日,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包括此前新增14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共计28家,包括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INDICS工业互联网平台、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等。

 

6.  支付宝北京乘车码、健康码实现二合一

5月30日,支付宝App乘车码完成北京全市公交地铁功能升级,实现乘车码与健康码信息自动关联。完成升级的乘客只需要直接扫码,就可以完成进站以及核验健康信息。

 

7.  中国制定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

5月28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官网公布,由卡奥斯COSMOPlat联合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IEC PAS 63441《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Instrial Internet System for Instral Autornation Applications》通过IEC/TC65(工业测控和自动化)投票,预计在今年年底正式发布。该项标准的通过不仅填补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参与工业互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8.  中国移动推出5G便民核酸采集工作站

5月27日,为落实关于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要求,中国移动联合多家合作伙伴推出了5G便民核酸采集工作站,助力城市核酸检测网点建设。工作站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几平方米内整合了门禁、消杀、温控、视频监控、5G 云医护智联终端(5G PDA)等多种能力,满足核酸采样中身份核验、按压消毒、医废处理、信息上传、数据分析等全流程服务,有效提升采样效率。

 

9.  华为与中移动等联合发布增强版5G(5G-Advanced)

6月6日,华为与中移动等共同发布了《5G-Advanced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白皮书》,强调5G-A“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三大方向及十大关键技术。5G-A将支持下行10Gbps峰值速率、上行1Gbps峰值速率、毫秒级时延、低成本千亿物联,以及感知、高精定位等超越连接的能力。

 

10.  国家网信办拟禁止黑名单用户重新注册账号跟帖评论

6月17日,国家网信办就《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开设账号使用跟帖评论服务。

 

11.  中国移动发布6G总体架构设计

6月22日,《中国移动6G网络架构技术白皮书》发布,提出三体四层五面6G总体架构设计,是业界首次系统化的6G网络架构设计。其中“三体”为网络本体、管理编排体、数字孪生体,“四层”为资源与算力层、路由与连接层、服务化功能层、开放使能层,“五面”为控制面、用户面、数据面、智能面、安全面。

 

12.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6月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构建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用,强化监管数据治理,提升数字贸易跨境监管能力。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构建新型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建立健全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机制,推动数据精准高效共享,大力提升数据共享的实效性。

 

13.  公安部网安局启动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

6月27日起,公安部网安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6个月的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

 

14.  中国广电正式启动5G试商用

6月27日,国内第四大运营商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开启试商用,上线了官网、小程序等,首批20省可进入试商用阶段。

 

15.  我国算力规模全球第二,产业链市场超两万亿

6月30日,工信部负责人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算力大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近五年算力年均增速超过30%,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截至2021年底,全国在用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超过450个,智算中心超过20个。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跟算力紧密相关的算力产业链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16.  国家网信办发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

6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据标准合同开展个人信息出境活动,应坚持自主缔约与备案管理相结合。个人信息处理者同时符合四方面情形,可通过签订标准合同的方式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一是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二是处理个人信息不满100万人的;三是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未达到10万人个人信息的;四是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未达到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

 

17.  国家网信办对滴滴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18.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网络基础设施

7月23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报告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底,我国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

 

19.  国务院同意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7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函件显示,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20个部门组成,主要职责包括:推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研究和协调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问题,指导落实数字经济发展重大任务并开展推进情况评估,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  我国已初步建成三级协同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

7月26日,相关负责人在工信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建成五大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183个二级节点,实施381个试点示范项目,形成系列典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初步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

 

21.  我国运营商5G投资超4000亿元

2022世界5G大会于8月10日至8月12日在哈尔滨举办。大会数据显示,中国5G网络基站数量达185.4万个,终端用户超过4.5亿户,均占全球60%以上,全国运营商5G投资超过4000亿元。

 

22.  北京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

8月1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这是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互联网3.0特征的技术体系、商业模式和治理机制,成为全国数字人产业创新高地。

 

23.  腾讯“幻核”宣布停售数字藏品

8月16日,腾讯数字藏品平台“幻核”发布公告,表示基于公司聚焦核心战略的考量做出业务调整,2021年8月2日上线的“幻核”将停止数字藏品发行,同时所有通过其平台购买过数字藏品的用户可自行选择继续持有或发起退款申请。

 

24.  截至7月末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同比增长93.2%

8月22日,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1-7月电信业务总量9882亿元,同比增长22.2%;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463亿GB,同比增长19.1%。截至7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4.5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955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到达47465万户,同比增长93.2%。

Ⅲ 孙勇:如何看待这一次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报称,“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对于这件事,这两天一些媒体有不同的解读。在此,我也想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从《公告》和《通报》来看,尽管文字不长,但还是透露出了许多重要信息:


一、“滴滴出行”在收集个人信息方面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 虽然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它收集了哪些不应该收集的信息,但是我们使用过滴滴的人都知道,滴滴收集的信息至少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下载APP登录时填写的信息,另一个是使用滴滴网约车时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收集中,应该存在或者没有征得个人的同意,或者收集的信息超出了许可范围的行为。


二、“滴滴出行”在使用个人信息时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 对于它在使用个人信息时,究竟做了哪些违法违规的事情,目前还有待调查结果的公布,但其至少应该包括对个人信息的数据化不当分析,或者商业化不当使用。举一个小例子,比如本人在经常使用滴滴专车时,总感觉有被“杀熟”的嫌疑。平常经常走的5公里多30元左右的路程,9:00后有时会涨到47元左右。但究竟这种情况是“杀熟”,还是因为时段涨价,还有待调查结果公布后判断。


总而言之,“滴滴出行”这次被调查主要原因是不合规、不合法,而有些媒体对此做了更多的揣测,更有人说这一次是专门针对滴滴出行”而来,这都远离了事情的本质。(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又启动了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的网络安全审查)


不过, 这件事向正在向“新四化“转型的 汽车 企业提了个醒。 目前,随着智能电动 汽车 的快速发展,许多 汽车 企业也让用户下载APP,24小时监控 汽车 运行状态,同时还收集用户在车内的各种信息,从而形成自己掌控的大数据,并逐步将大数据打造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哪些是能收集的,哪些是不能收集的?收集后的信息,哪些是能使用的,哪些是不能使用的?哪些信息是可以商业化使用的,哪些是不能被商业化使用的?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甄别。


希望 汽车 企业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并结合这次“滴滴出行”等企业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中违法违规的案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对“滴滴出行”等公司的审查,我认为并不会限制 汽车 智能化的发展。我相信,在排除这些风险后,在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反而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真正排除风险,合法合规, 汽车 企业转型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快、更好、更远。

Ⅳ 参与网络安全审查的相关机构

参与网络安全审查的相关机构有当地的公安网络审查办公室,当地的网络宣传办公室,国家网络监管局,各个平台的审查

Ⅳ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021)

第一条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网络平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前款规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网络平台运营者统称为当事人。第三条网络安全审查坚持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过程公正透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事前审查与持续监管相结合、企业承诺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产品和服务以及数据处理活动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第四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审查相关制度规范,组织网络安全审查。第五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应当预判该产品和服务投入使用后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部门可以制定本行业、本领域预判指南。第六条对于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的采购活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通过采购文件、协议等要求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包括承诺不利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数据、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无正当理由不中断产品供应或者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等。第七条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第八条当事人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报书;

(二)关于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分析报告;

(三)采购文件、协议、拟签订的合同或者拟提交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等上市申请文件;

(四)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第九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应当自收到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审查申报材料起10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需要审查并书面通知当事人。第十条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相关对象或者情形的以下国家安全风险因素:

(一)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者破坏的风险;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

(三)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四)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

(五)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以及非法利用、非法出境的风险;

(六)上市存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外国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七)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因素。第十一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当事人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第十二条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查结论建议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意见。

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部门意见一致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将审查结论通知当事人;意见不一致的,按照特别审查程序处理,并通知当事人。

Ⅵ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停止新用户注册

据微信公众号“网信中国”7月2日消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Ⅶ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是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制定。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已经2021年11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1年第20次室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同意,现予公布,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第一条 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网络平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前款规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网络平台运营者统称为当事人。

第三条 网络安全审查坚持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过程公正透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事前审查与持续监管相结合、企业承诺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产品和服务以及数据处理活动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

······

Ⅷ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知网启动审查,知网为何又一次被查了

今天是6月27日,根据最新消息,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以知网掌握涉及国家太多尖端科技前沿发展信息为由,对知网启动了详细的审查,目前知网表示积极配合。而这是据知网高价出售数据库和知网垄断之后的第二次被审查,那么知网为何又一次会被审查呢?

希望这次审查能够早日水落石出!

Ⅸ “滴滴出行”审查未结束,App下架不等于结果,还有3家也列入审查

近日,滴滴出行APP被下架的消息传遍了全国上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很多人对于APP下架和网络安全审查这两个有一定误解。另外,“运满满”、“货车帮”以及“BOSS直聘”三款APP软件同样被列入审查对象。


那么,下面跟大家“复习”下事件的起始:


6月30日,滴滴出行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被爆出“数据打包上市”消息;

7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也是我国首次对企业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新用户无法注册;

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出公告,滴滴出行APP下架,进行整改,原因为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在昨天APP下架的消息出来之后,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的7月2日启动网络安全审查之后所产生的处罚或者是结果,但实际上这两个属于两回事,网络安全审查并没有完全结束。


那么,APP下架和网络安全审查的“正解”是啥呢?


网络安全审查



此次对滴滴出行审查的依据法律是《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而网络安全审查的流程是有相关的法规规定,也就是《审查办法》,根据其里面规定,网络安全审查通常情况下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在初步的审查得出初步的结果之后,还需要把审查结果向成员单位(12个部委机构)和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征求意见。意见一致,则将结论通知企业运营者;意见不一致,进入到特别审查程序,需要45个工作日甚至更长。


APP下架



从昨天的公告便能看出,APP下架的原因是处于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而导致会出现APP下架相关法律是依据《网络安全法》,由此也可以看出APP下只是网络安全审查中的一环,不相同但是有相关联系。此外,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被下架的App在40个工作日内不得通过任何渠道再次上架,被下架的App完成整改,完善技术和管理机制并作出企业自律承诺后,才可向作出下架要求的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恢复上架。



从时间和处理过程来看,APP下架和被网络安全审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APP下架仅仅是在初步网络安全审查中,发现了问题,从而进行的一个保证性的“操作”,一方面是为了及时防止更多的个人信息被收集到,一方面是保证接下来的更加深入的审查工作能够更加好的进行,因为如果不断有新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会打乱审查的节奏。


因此,APP下架其实算是小事情,大事件才是7月2日启动的网络安全审查,也就是说对滴滴出行的网络安全审查并没结束,APP下架自然不是最终的结果。如果后续的审查结果更为严重,那么很有可能会对滴滴出行的业务进行限制或者强制重大改革。


滴滴出行的大数据库到底有多重要?


滴滴出行作为国内打车软件中的龙头大佬,其数据库的庞大自然是不用多想的。滴滴出行因为也业务的原因,其数据主要收集到个人出行数据,道路交通数据。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两项数据并没有什么呀,也就是个人出行信息和绘制地图罢了。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普通人所能查到,看到的地图都是经过国家批准才会公布的,无论是网络地图,高德地图等等都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查,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信息是不会出现在能看到的地图上。



而因为滴滴出行业务的关系,其能够收集到非常多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或许包括了公共通信、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而这些数据涉及到国家安全,一旦这些数据信息泄露,遭到了破坏,对于国家安全、 社会 安定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


在2015的时候,滴滴大数据曾经发布了一篇文章,该文章中对国家各部委的人员出行规律进行了公布,包括了中央纪委、公安部,国土资源部、外交部、教育部、商务部等等,并且从其数据得出了结论,“加班最狠——国土资源部”,“24小时无休——公安部”等等。


或许在当年看起来还是挺有趣的,但是结合现在所发生的时间来看,事件便不是有趣那么简单了。由此可见,在滴滴大数据库中,包含众多普通人所看不到,了解不到的数据信息,而这些数据信息大部分都包含重要数据(包括军事管理区、国防科工等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等重要敏感区域的人流车流数据,高于国家公开发布地图精度的测绘数据, 汽车 充电网的运行数据,道路上车辆类型、车辆流量等数据,包含人脸、声音、车牌等的车外音视频数据,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均属于重要数据的范围)。



因此,其实如果没有人爆料,滴滴出行在“漂亮国”上市,为了防止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风险,很大概率也会被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出行并非个案,在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公告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启动网安审查。这意味着,往后对于个人信息收据企业,APP将会在严管监控下运营,而从9月1日起,《数据安全法》也将会全面实施。


写在最后


无论是APP还是企业都是相连的,还是昨天所说的,任何企业都要遵守法律。特别是如今这个数据时代,大数据成为了大部分企业收益的重要基础,如何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是如今这些到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企业所应该考虑的。

Ⅹ 2022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8月3日启动,该活动有何意义

对于2022年网民网络安全度,满意度调查活动正式开启,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

特别热门的新闻就是一位老人因为网友的评价而选择回归自己的家乡,不再到大城市进行工作,这些网友都觉得老人的摊位非常的不干净,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卫生安全隐患,虽然网络上的恶意评价非常的刺耳,但是老爷爷依旧选择坚持自己的工作,为那些想念自己的味道的顾客服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批评队伍,老人也没有办法坚持自己的初心,选择回归自己的家乡,并且老人表示在几十年的坚持过程中,从来没有受到过这么大的恶意评论,这导致自己已经完全丧失了想要工作并且坚持初心的心,选择回归家乡安稳的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对于网友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老人赶回老家,他们的这个行为应该遭到斥责。

阅读全文

与网络安全审查最新消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移动网络违约金两年360 浏览:814
怎么能让手机接不到电话但是能用网络 浏览:475
通达oa系统中网络硬盘在哪里 浏览:788
做网络通讯的一般多少工资 浏览:310
哪些不需要网络的消消乐 浏览:84
拳皇网络异常怎么解决 浏览:468
静安区网络技术服务电话多少 浏览:566
网络营销的表现形式 浏览:362
电脑能连接wifi手机却无网络 浏览:680
兰大网络学院入学考试多少分合格 浏览:541
电视机信号源哪个是网络电视 浏览:60
一台连接到网络的电脑的英文 浏览:948
投屏出现网络异常 浏览:985
用手机网络给电视 浏览:27
美团修改密码显示网络异常怎么办 浏览:519
能用电线传导网络信号吗 浏览:686
手机网络资源在哪里 浏览:843
如何查找网络信贷 浏览:914
两个wifi网络冲突 浏览:459
关于网络安全绘画的名称 浏览:2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