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2020年大数据调查报告白皮书全套》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2020年大数据调查报告白皮书全套》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iooVKp_OivVxF-7GhTVuYQ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网络安全行业规模发展迅速,多机构看好
2013年开始,随着国家在科技专项上的支持加大、用户需求扩大、企业产品逐步成熟和不断创新,网络安全产业依然处在快速成长阶段,近年来,受下游需求及政府政策的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也不断发展。
IDC、中国信通院、CCIA、CCID的报告分别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约为512.85亿元、1702亿元、553亿元、749.2亿元,较2019年增速分别为16.13%、8.82%、15.69%、23.20%。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③ 网络安全未来发展怎么样
网络安全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网络安全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融信(002212)、奇安信(688561)、启明星辰(002439)、卫士通(002268)、绿盟科技(300369)等。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现状、市场份额
行业概况
1、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产业不断细分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完善。同时,软硬件产品的界限愈发模糊,产品和服务的联动更加紧密。在借鉴IDC产业分类、PDRR模型和Gartner
ASA自适应安全架构等国际主流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分类方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依据主要功能及形态、安全防御生命周期可将我国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分为如下类别。
2、产业链剖析:中游领域实力厂商集聚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等相关方面的政策出台,网络安全相关产业也随之强大起来,在保障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亦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网络安全产业链看,上游为设备/系统等供应商,如芯片、内存、操作系统、引擎等;中游为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厂商,如网络安全设备领域的防火墙/VPN,软件领域的安全性与漏洞管理以及服务领域的运维培训等;下游为应用领域,除个人消费者外,还包含政府、军工、金融等相关领域。
从具体的相关厂商来看,上游设备/系统提供商有英特尔(INTC)、高通(QCOM)、微软系统(MSFT)、苹果系统(AAPL)、甲骨文(ORCL)等厂商,中游有深信服(300454)、天融信(002212)、奇安信(688561)、启明星辰(002439)等着名厂商,下游包括5G、互联网等细分市场的应用。
行业发展历程:网络安全已迈入“黄金十年”
随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亦拉开的序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互联网开始商业化,首次出现了病毒攻击终端事件,故终端网络安全受到重视。在千禧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商业化以及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第二代网络安全技术诞生,核心为白名单机制,主要由于蠕虫、病毒可大规模通过网络攻击,第一代的黑名单机制已无法奏效。2014年,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之后,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作为第三代网络安全技术诞生,2016年《网络安全法》出台,网络安全行业进入“黄金十年”。
行业政策背景:战略发展,构建网络安全共同体
2021年8月20日,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确立个人信息保护原则以及禁止大数据杀熟等现象,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肃清网络环境。从我国“十四五”规划内容可以看出,我国从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宣传教育、全球合作等方面进行网络安全行业的布局与发展,将网络安全提升到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度。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网络安全行业规模发展迅速,多机构看好
2013年开始,随着国家在科技专项上的支持加大、用户需求扩大、企业产品逐步成熟和不断创新,网络安全产业依然处在快速成长阶段,近年来,受下游需求及政府政策的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也不断发展。
IDC、中国信通院、CCIA、CCID的报告分别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约为512.85亿元、1702亿元、553亿元、749.2亿元,较2019年增速分别为16.13%、8.82%、15.69%、23.20%。
具体来看,IDC的统计数值较为保守,2016-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86%,CCID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19%。CCIA统计数值的CAGR为19.63%,信通院的CAGR为14.45%。总的来看,各家机构对网络安全的增速统计都在年均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注:信通院自2020年度数据发布开始,对网络安全产业范畴进行了扩充(本文追溯到2017年),将例如区块链应用等安全新技术产品、密码产品和设备等信息安全产品纳入考量范围,同时将云服务企业、电信运营商、车联网企业等主体的网络安全业务也纳入计算范围。
2、行业细分类别平衡发展,逐渐呈“三足鼎立”态势
从细分类型来看,2017-2020年,网络安全设备市场规模维持在30亿美元左右,2020年为32.7亿美元,但规模占比逐年递减,2020年占行业总规模的41.5%,同比降低3.9个百分点;软件和服务市场近几年有明显上升趋势,2020年规模占比分别为33.0%和25.6%。整体来看,网络安全行业市场之间呈“三足鼎立”态势。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上广企业数量多,广东成网安龙头企业聚集地
为抓紧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机遇,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区域高地,成都、武汉、上海等重点城市不断加快产业布局,引导企业、科研、人才等资源集聚。
从网络安全行业参与企业总数分布来看,北京以850家的总量排名全国第一,其次是广东(540家)、上海(235家)、四川(228家)和江苏(190家)
从上市企业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以28家上市成为网络安全厂商上市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奇安信(688561)、启明星辰(002439)、北信源(300352)等龙头厂商均分布于此。其次是广东地区,上市企业数量为20家,其中深信服(300454)、天融信(002212)、任子行(300311)等厂商发源于此地。其他城市的网络安全上市厂商数量均在10家以下,其中着名厂商三六零((601360)位于天津,浪潮信息(000977)位于山东,山石网科(688030)位于江苏,安恒信息(688023)及迪普科技(300768)位于浙江。
2、企业竞争:参与者众多,网络安全产品市场整体行业集中度高
从网络安全设备市场来看,整体以深信服(300454)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为53.7%。从网络安全设备细分领域来看,在防火墙/vpn方面,天融信(002212)、华为、新华三基本呈“三足鼎立”的格局,市场份额均在20%左右;在入侵检测/防御方面,启明星辰(002439)、绿盟科技(300369)、新华三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0.6%、20.1%和13.3%;在统一威胁管理方面,网御星云(启明星辰)、深信服(300454)、奇安信(688561)占据了46.5%的市场份额。
从网络安全软件市场来看,WEB细分领域以阿里巴巴为寡头,市场份额占比高达61.7%;安全管理平台细分领域以启明星辰(002439)、网御神州为主,两者合计占比为45%;在终端安全管理市场,奇安信(688561)占比高达49%,处于寡头地位。
从网络安全服务市场来看,国内企业布局较少,外企赛门铁克、IBM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我国企业启明星辰(002439)亦有所布局。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头部企业“横向+纵向”扩张,行业细分类型均衡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④ 专家:车企网络和数据安全将照“章”操作
中新经纬4月2日电 (孙庆阳)近期,工信部印发《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称《指南》),明确了中国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的发展时间表,以及阶段性任务。
当下,联网数据被过度采集和滥用、数据被窃取和篡改造成安全事件频发。大数据安全即掌握核心技术又关系国计民生,车联网网络安全如何从中突围,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消费者对车联网信息安全仍存顾虑
自2021年9月中国第一部《数据安全法》正式出台以来,车联网数据安全领域已逐渐出现业务落地场景,整个车联网数据安全行业处于快速起步时期。但随着智能网联技术发展, 汽车 智能化正成为“移动智能终端”。当下,越来越多的 汽车 企业在后台收集并使用这些海量用户数据,这也对个人隐私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给出了“整体信心一般”的类似观点,他表示,隐私信息“安全感”的缺失主要是有些功能需要权限,进而被滥用,用户却无法专业判断。
补足标准才能推动新技术发展
《指南》将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划分为六大部分共20类标准,几乎涵盖网安领域所有细分小项,其中重点涉及到的安全领域包括为数字证书、密码应用、物联网安全、通信安全、身份认证、数据安全等。
崔东树对中新经纬研究院表示,标准应对了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新趋势,加速测试应用的环境保障和法规支持,有利于智能网联 汽车 的发展。
《指南》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完成50项以上急需标准的研制;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完成100项以上标准的研制。
“以建立安全标准的方式,来维护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盘和林总结出《指南》的三方面亮点:一是坚持需求导向,产学研用融合,共同来推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的建立;二是坚持市场主体企事业单位的参与,让车联网企业参与到标准制定上来,而非一刀切的推进;三是重点、急用先行,在标准制定上区分轻重缓急,而非所有标准一起推进,有侧重的推出一部分标准以推动车联网快速发展。
盘和林进一步强调,车联网、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企业将获益,当前中国自动驾驶企业蓬勃发展,但距离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场景落地尚有距离,其主要原因是当前缺乏自动驾驶普及的软环境,而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是自动驾驶、车联网落地的重要一环,只有补足了标准,才能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8千亿元人民币,2021-202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6%。另据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 汽车 销量或将达到3000万,新增智能网联 汽车 的销量约为900万。
车企数据安全管理需合法合规
值得注意的是,与2021年6月发布的《车联网(智能网联 汽车 )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相比,“数据安全”在《指南》中被提升到了与网络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有关智能 汽车 数据安全纠纷屡现。2021年上海车展期间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特斯拉的数据保存与使用安全风险曾引起激烈讨论。
企业意图利用数据“金矿”,来改善产品性能,进而提升用户体验。但用户在让渡隐私与获得便利性的同时,企业却屡现数据处理问题。针对此类情况,盘和林给出建议:首先要透明。“采用哪些数据,哪些敏感,存放在哪,平台有哪些信息保护规则?”都需要告知消费者,未经同意则不得随意收集相关数据;其次要监管。数据使用规则需要递交监管备案,而监管也要验证企业的数据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再次要标准。数据使用、储存、处理等,都要建立安全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不得使用用户信息数据;最后要技术。比如通过隐名化和匿名化来打包数据,比如完善数据安全技术,比如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
那么, 汽车 厂商该如何完善数据安全管理?盘和林表示,可以通过组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来应对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亦可考虑通过合格第三方,将数据存放和管理的责任进行外包,“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也要增加相关方面的人才储备,建设安全团队。
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陈兵则表示, 汽车 厂商需要积极跟进国内外车联网数据安全、数据出境方面的标准、法律及监管规范的最新要求,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用户安全的基础上合法合规经营。同样,算法治理作为整个数字经济整体治理与系统治理的关键环节,不仅涉及到市场治理,还涉及到 社会 治理与国家总体安全。
中国随着《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从持续开展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到国家安全机关等协同配合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对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整治打击力度。如今的网络安全,不仅关乎个人和企业安全,也关乎国家安全。“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中新经纬APP)
⑤ 车联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暴露了哪些安全隐患
确实,现实情况很严峻,但车联网的安全问题各国也一直在想办法改善。除了政府部门的立法和监督以外,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采用漏洞赏金猎人的方式来改进。这些漏洞赏金猎人向发现漏洞并将漏洞报告给所有者公司的研究人员(白帽黑客),然后以此得到补偿,这也是企业信息安全中非常流行的方式。
相比手机,汽车对于人身安全的威胁性要高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隐私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厂商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收集用户驾驶习惯、使用偏好等数据,消费者肯定希望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这些信息是如何存储使用的。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不管是什么信息被采集,就一定会有数据库,就有可能被截获、重构、重放。如果指纹、虹膜等生物信息也被黑客或犯罪分子获取,后果将不堪设想。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⑥ 工信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易车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目标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标准,完成50项以上急需标准的研制。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完成100项以上标准的研制,提升标准对细分领域的覆盖程度,加强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支撑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与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6个部分。在重点领域及方向,提出以下内容:
1、总体与基础共性标准
总体与基础共性标准是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总体性、通用性和指导性标准,包括术语和定义、总体架构、密码应用等3类标准。
术语和定义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主要概念,为相关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提供依据支撑。
总体架构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总体架构要求,明确和界定防护对象、防护方法、防护机制,指导企业体系化开展网络安全防护工作。
密码应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密码应用通用要求,明确数字证书格式、数字证书应用、设备密码应用等要求。
2、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标准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标准
主要规范车联网终端和基础设施等相关网络安全要求,包括车载设备网络安全、车端网络安全、路侧通信设备网络安全、网络设施与系统安全等4类标准。
车载设备网络安全标准主要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智能设备和组件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包括汽车网关、电子控制单元、车用安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等安全标准。
车端网络安全标准主要规范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总线架构、系统架构等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
路侧通信设备网络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联网路侧设备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网络设施与系统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设施与系统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
3、网联通信安全标准
网联通信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通信网络安全、身份认证等相关安全要求,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认证等2类标准。信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蜂窝车联网(C-V2X),以及应用于车联网的蜂窝移动通信(4G/5G)、卫星通信、无线射频识别、车内无线局域网、蓝牙低能耗(BLE)紫蜂(Zigbee)、超宽带(UWB)等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身份认证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数字身份认证相关的证书应用接口、证书管理系统、安全认证技术及测试方法、关键部件轻量级认证等技术要求。
4、数据安全标准
数据安全标准主要规范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平台、车载应用服务等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句括通用要求、分类分级、出境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应用数据安全等5类标准。通用要求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可采集和处理的数据类型、范围、质量、颗粒度等,包括数据最小化采集、数据安全存储、数据加密传输、数据安全共享等标准。分类分级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数据分类分级保护要求,制定数据分类分级的维度、方法、示例等标准,明确重要数据类型和安全保护要求。数据出境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行业依法依规落实数据出境安全要求,句括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要点、评估方法等标准。个人信息保护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及相关技术要求,明确用户敏感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场景、规则、技术方法,包括匿名化、去标识化、数据脱敏、异常行为识别等标准。应用数据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相关应用所开展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使用等活动,包括车联网平台、网约车、车载应用程序等数据安全标准。
5、应用服务安全标准
应用服务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服务平台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要求,以及典型业务应用服务场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平台安全、应用程序安全和服务安全等3类标准。平台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信息服务平台、远程升级(OTA)服务平台、边缘计算平台、电动汽车远程信息服务与管理等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应用程序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应用程序等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服务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典型业务服务场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汽车远程诊断、高级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等服务安全要求。
6、安全保障与支撑标准
安全保障与支撑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管理与支撑相关的安全要求,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和安全能力评估等3类标准。风险评估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风险分类与安全等级划分要求,明确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和方法,提出车联网服务平台、整车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相关要求。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安全监测、应急管理、网络安全漏洞分类分级、安全事件追踪溯源等相关要求,以及安全管理接口、车联网卡实名登记、车联网业务递交网关(HI)接口等相关规范。安全能力评估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服务平台运营企业、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基础电信企业等安全防护措施部署安全服务实施,提出网络安全成熟度模型、数据安全成熟度模型、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价准则、评估实施方法、机构能力认定、道路车辆信息安全工程等相关要求。
⑦ 年终盘点丨5G车联网迎来黄金时代,盈利模式仍待时间验证
[亿欧导读]?5G爆发前夜,车联网从技术到生态竞争愈演愈烈。
蘑菇车联副总裁、运营总经理吕斌认为,在智能网联技术加速发展期,用户需求的爆发性增长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实现,需要整个行业以打通底层操作系统与汽车硬件之间的有效控制为基础,并在上层建立丰富安全的车载应用服务生态,满足用户对车辆智能化、场景化、个性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车联网涉及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交通等多个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业界预测,2020年全球车联网有望突破1000亿欧元的规模,中国将占三分之一。巨大的车联网市场前景诱人,实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一辆智能汽车,除了融入了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创新技术,还涉及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简单来讲,抛开上层的应用,车联网的底层技术的集成更加错综复杂,且相关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首先,在通信层面,以当前的网络通信,可以带动单车智能应用,但是涉及到“车、路、云”协同发展,存在巨大的挑战。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交互产生的数据量远大于单车的人机交互,延时严格控制在毫秒级一下。并且,行业间的通信标准尚未统一。
其次,车联网的安全体系存在漏洞。当一辆汽车跑上信息高速公路,也就意味着将其安全问题暴露在外,非常容易受到网络黑客攻击,一旦黑客有机会访问、修改或破坏软件,就有可能引发事故并造成伤亡。
再则是,车联网产业是一座信息孤岛。车联网表面繁荣,内部生态企业各自为营,系统无法相互打通,所涉及的相关软硬件、应用都尚未互通互联。
最后,商业模式正处在探索阶段。目前,车联网商业模式存在盈利困难等问题。车联网产业链复杂且冗长,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转向服务,盈利模式需要时间来验证。
5G车联网迎来黄金时代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开启了中国5G商用元年。车联网作为5G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已经燃烧起了“小宇宙”。5G除了将带来新的应用升级,其的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性,与车联网深度结合后,帮助汽车实现“人、车、路、云”高度协同。
郝飞向亿欧汽车坦言,5G的话题的确很热,车联网与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除了通讯技术之外,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等技术要素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车联网在服务和交互层面的智能化程度。但从车联网的世代发展路线来看,其总体的革命性突破恐怕并不会这么快在2020年就发生。
“产业协同“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主旋律。2019年10月,国内首次进行了“跨芯片模组、跨终端、跨整车、跨安全平台”的C-V2X应用测试,就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据悉,活动聚集了一汽、上汽、宝马、奥迪等20余家中外整车企业,以及华为、中兴等30余家芯片模组厂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安全厂商和位置服务提供商,行业融合创新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测试方面,高新兴集团首席方案架构师兼战略&品牌总经理吴冬升则表示出乐观态度,他认为,今年进行“四跨”测试是基于LTE-V2X进行的应用示范,没有包括5G元素。而车联网产业和5G产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5G将丰富车联网业务,2020年将开启5G车联网测试和验证工作。
吕斌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车联网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路径,开放融合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新常态,“进入2020年,驱动车联网产业发展的背后核心技术有三块: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车载芯片。”
车联网的发展,率先为百年汽车产业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车联网依旧会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汽车永远在路上,车联网的应用创新也永远在路上。
编辑:郝秋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智能网联汽车有风险85%关键部件存网络安全漏洞
[汽车之家行业]?随着车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9月5日,在2020泰达论坛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发言时指出,与车联网蓬勃发展,网联化、智能化加速深化相比,车联网网络安全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对相关安全本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
为了解决行业关注的问题,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总体信息安全保障能力,9月4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等16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的汽车行业车联网网络信任支撑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主要应用数字证书、国产密码算法技术,为车联网V2X通信提供安全证书签发、统一身份认证、安全消息加密多方面的服务。
中国汽车行业车联网网络信任支撑平台作为汽车行业首个CA服务中心,已完成网络信任平台根节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生产系统的部署、测试,实现了多行业、多地域、多车型、多场景的网络信任应用,平台上线后将实现多行业、多企业智能汽车的网络身份互信互认。(文/汽车之家肖莹)
⑨ “车联网网络安全成果发布暨车联网安全前沿技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2020年9月24日,“车联网网络安全成果发布暨车联网安全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天津市召开,会议主要发布了车联网网络安全系列研究成果,并围绕车联网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最新动态和前沿共性技术等主题展开。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继虎白皮书发布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的指导下,中汽中心牵头发布《车联网网络安全白皮书(2020年)》,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继虎在研讨会现场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智能业务本部副总监张亚楠则代表中国汽车信息安全共享分析中心(C-Auto-ISAC)秘书处发布了2020年车联网网络安全十大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面向不同主体的工作实施建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所副所长林美玉对车联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会上,还有来自于汽车、通信、安全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车联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网络安全漏洞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网络安全防护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本次会议汇集车联网相关主管机构、产业主体、第三方机构,力求各方积极合作,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及主管机构具体工作指示,为进一步推动车联网安全产业的发展,落实车联网安全主体责任贡献更大的力量。中汽数据作为汽车行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将进一步加强对行业服务与支撑,不断拿完善架构体系,在扩大应用领域的同时也会注重服务能力的提升,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运行提供持续保障。
《车联网网络安全白皮书(2020年)》网页地址?https://x.eqxiu.com/s/p35SZeew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5G新基建火了,车联网将会得到怎样的赋能,行业又将怎样发展
2020年,“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从中央政策到资本市场,无一例外的都在对其热捧。相较于传统的基建,新基建是通过一系列前沿科技技术,打造的一种全新基础建设。
另一方面,在国际上C-V2X技术制式也是得到认可的,包括欧洲、美国在内的都宣布了将其纳入车联网制式,也就是说,全球最大的三个市场,中欧美三大区域都认可C-V2X的标准和技术。
写在最后:
作为当前的风口,同时也是未来几年最具想象空间的技术之一,5G技术被从业人员寄予了厚望,一旦5G基站大面积建成落地,对于车联网而言,无疑于等来了“东风”,整个行业也会向前跨一大步。
另一方面,正如大会上中关村企业工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璐所说:“我们不应该把车联网或者智能协同理解为一个单一的产业,它应该定义为一个产业体系或产业系统”。而其作为一个产业链超长、且融合各方产业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必将持续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