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网络的发展史
Internet(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
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
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1)网络安全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互联网发展史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按编年体的形式,详细历数了互联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由美国国防部编制。
50年代
1957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作为响应,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amk:) 。
㈡ 中国互联网安全发展史,希望能详细点,谢谢!
※1987年,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当时中国还未加入互联网。
※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基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1994年3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
※2000年4-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2002年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2006年底,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的价值已经达到了60亿美金。
㈢ 网络的发展史经过几个阶段,有什么特征急!!!!!!
事实上,Internet的时代早已经来临,只是限于连接速率和费用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能够好好地利用、享受它。如今,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和越来越快的连接速率使得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宽带网(Broadband Networking)所带来的冲击和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冲击,让我们生活真正地生活、工作、享受在一个宽带的时代!
事实上,Internet的时代早已经来临,只是限于连接速率和费用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能够好好地利用、享受它。如今,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和越来越快的连接速率使得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宽带网(Broadband Networking)所带来的冲击和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冲击,让我们生活真正地生活、工作、享受在一个宽带的时代!
在学习宽带网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网络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使用网络大有裨益!
一、Internet的用处
Internet是世界各地的电脑相互间通信的方法和手段,是信息的载体和传输系统,是连接全世界计算机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范围,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企业不仅可以从网上索取大量的商业信息,更可以通过Internet向国际社会展现自己。是当今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最实用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的信息内容非常庞大,我们不仅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计算机网络,而要把它视为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我们也希望你把Internet当作一个面向芸芸众生的社会来理解,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电子邮件通信;可以与别人建立联系并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公告,宣传你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讨论;可以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软件资源。
二、Internet发展简史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三、中国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阶段性发展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中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Internet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
2.今后发展重点
尽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但政府还是对中国Internet今后的发展重点作了布署,了解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宽带生活非常有用:
(1)根据国务院已颁布的《电信条例》和《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已有的网络管理法规,并根据网络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制定新的法规;
(2)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避免重复建设,使网络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发展;
(3)在基础网络方面,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价格降低,改善服务,解决带宽这个制约网络发展纳瓶颈问题;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公共数据库等,丰富网上中文内容;
(5)要十分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已有多项科研计划专门研究,一些成果已开始应用。
(6)加强中国与国际网络界的联系。中国教育和科研部门已经开始与国外的关于下一代Internet的合作研究。第一代Internet主要是由国外研究发展的,中国起步虽晚,但是通过努力已经逐渐拉近了与国际水平的距离。
四、Interne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Internet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同时,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Internet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己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中国Internet发展中还存在着另一些问题。首先,中国Internet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用户总数上,目前全球网民已超过两亿,其中有一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网民数量都领先于中国。但是已经有机构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网民数量将跃居世界前五位,乃至前三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所以网络用户的普及率还十分低。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网络用户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而中国仅仅有1.4%。
其次,中国的网络规模距离网络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宽带技术的使用,在网络规模上会有稳步的发展。第三,中国的网络管理法规还相对滞后和不够完善,要根据国家已颁布的《电信条例》修订现有部门规章中不适应的部分,为新业务制定新规定,做到法规到位。第四,由于语言和观念的原因,中文信息资源上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中国网络业在资本投入、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外国成功的方式有的在中国未必奏效,因此不能照搬,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在学习宽带网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网络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使用网络大有裨益!
一、Internet的用处
Internet是世界各地的电脑相互间通信的方法和手段,是信息的载体和传输系统,是连接全世界计算机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范围,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企业不仅可以从网上索取大量的商业信息,更可以通过Internet向国际社会展现自己。是当今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最实用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的信息内容非常庞大,我们不仅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计算机网络,而要把它视为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我们也希望你把Internet当作一个面向芸芸众生的社会来理解,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电子邮件通信;可以与别人建立联系并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公告,宣传你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讨论;可以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软件资源。
二、Internet发展简史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三、中国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阶段性发展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中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Internet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
2.今后发展重点
尽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但政府还是对中国Internet今后的发展重点作了布署,了解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宽带生活非常有用:
(1)根据国务院已颁布的《电信条例》和《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已有的网络管理法规,并根据网络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制定新的法规;
(2)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避免重复建设,使网络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发展;
(3)在基础网络方面,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价格降低,改善服务,解决带宽这个制约网络发展纳瓶颈问题;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公共数据库等,丰富网上中文内容;
(5)要十分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已有多项科研计划专门研究,一些成果已开始应用。
(6)加强中国与国际网络界的联系。中国教育和科研部门已经开始与国外的关于下一代Internet的合作研究。第一代Internet主要是由国外研究发展的,中国起步虽晚,但是通过努力已经逐渐拉近了与国际水平的距离。
四、Interne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Internet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同时,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Internet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己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中国Internet发展中还存在着另一些问题。首先,中国Internet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用户总数上,目前全球网民已超过两亿,其中有一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网民数量都领先于中国。但是已经有机构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网民数量将跃居世界前五位,乃至前三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所以网络用户的普及率还十分低。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网络用户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而中国仅仅有1.4%。
其次,中国的网络规模距离网络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宽带技术的使用,在网络规模上会有稳步的发展。第三,中国的网络管理法规还相对滞后和不够完善,要根据国家已颁布的《电信条例》修订现有部门规章中不适应的部分,为新业务制定新规定,做到法规到位。第四,由于语言和观念的原因,中文信息资源上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中国网络业在资本投入、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外国成功的方式有的在中国未必奏效,因此不能照搬,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㈣ 信息安全的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信息安全阶段、信息保障阶段这三个阶段.。
信息安全,亦可称网络安全或者信息网络安全。不同的说法只不过是认知角度不同而已,并无实质性区别。
首先,信息安全是信息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化发展涉及的领域愈广泛、愈深入,信息安全问题就愈多样、愈复杂。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基础性、全局性、现实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其次,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应用环节。如非法操作、黑客入侵、病毒攻击、网络窃密、网络战等,都体现在应用环节和过程之中。应用规则的严宽、监控力的强弱以及应急响应速度的快慢,决定了信息网络空间的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能力、程度与水平的高低。
(4)网络安全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信息时代的安全与工业时代的安全明显不同。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仅靠提高自主研发、实行进口替代,以及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来解决是不够的。
国家信息安全离不开全球信息安全这个大环境,无一国家可独善其身,自搞一套、自我封闭更是行不通的,迫切需要通过各国间合作,制定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来进行保障。
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世界上最多网民、正在迈入信息化社会的国家来说,提高对国家信息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进国家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建设,是头等大事之一,十分紧迫。
㈤ 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
网络研究起源于过去十年美国政府资助的高性能计算科研项目。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将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大型的科研设备、通信设备、可视化设备和各种传感器等整合成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支持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 微软公司把开发力量集中在数据网络上,关注使用网络共享信息,而不是网络的计算能力,这反映了学术和研究领域内的分歧。事实上,很多用于学术领域的网络技术都能够成为商业应用。 Globus是美国阿贡(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网络技术研发项目,全美12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了该项目。Globus对资源管理、安全、信息服务及数据管理等网络计算的关键理论进行研究,开发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络计算工具软件,帮助规划和组建大型的网络试验平台,开发适合大型网络系统运行的大型应用程序。目前,Globus技术已在美国航天局网络、欧洲数据网络、美国国家技术网络等8个项目中得到应用。2005年8月,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宣布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网络计算,与Globus合作开发开放的网络计算标准,并宣称网络的价值不仅仅限于科学计算,商业应用也有很好的前景。网络计算和Globus从开始幕后走到前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中国非常重视发展网络技术,由863计划“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支持建设的中国国家网络项目在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软件、网络环境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具有18万亿次聚合计算能力、支持网络研究和网络应用的网络试验床——中国国家网络,已于2005年12月21日正式开通运行。这意味着通过网络技术,中国已能有效整合全国范围内大型计算机的计算资源,形成一个强大的计算平台,帮助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等实现计算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和协同合作。
㈥ 网络安全在以后的时代是怎么样
在信息化的现代,网络安全产业成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未来,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开展,其将为网络安全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内涵不断演进。其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源期、萌芽期、成长期和加速期四个时期,分别对应通信加密时代、计算机安全时代、信息安全时代以及网络空间安全时代。
目前网络安全正处于网络空间安全时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网络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断出台,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与信息安全时代的区别在于网络边界逐渐模糊或消失,仅凭传统的边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护,防护理念和技术发生深刻改变,主动安全逐渐兴起。安全解决方案和安全服务也越来越被重视。
——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㈦ 无线局域网安全发展历程
LANBased.0f802.11and.ItsDeVel0Pment802·11无线局域网及其发展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与理论专业邓达Abs【ractIhetecllnlaueOtWL—AN(WireIessLocalAreaNet’work)lsde—veIOpingrapIdIytheseyears,andltsap—pIlcationlssprea(})asecIOf80211Dr0tocolln3aspec:ts:developmenI.princIple,andItsse(:urltv近年来,无线局域网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与长足的发展。当今国内,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及制造业、仓储业等各行各业都在广泛应用无线网络。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为提高竞争力,都在争相采用无线网络,以方便移动性的网络接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长期的投资成本。一、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无线网络是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连接形式的网络。它是对有线连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连通问题。随着个人无线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的有线网络在一些场合下难以满足人们移动办公的要求。而无线网络具有传统有线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1)灵活性。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只要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另一个优点在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在信号覆盖范围内任意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2)安装简易。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几个接入点设备,就可以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3)容易维护。有线网络如果出现了由于线路连接不良而造成的网络故障.往往很难检查,而且检修线路需要付出很大的费用。无线网络则容易定位故障.只需要更换设备即可恢复网络连接。(4)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很快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节点之间诸如”漫游“等有限网络无法实现的特性。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网络.主要包括以蓝牙、lEE即0211以及H0meRF等为代表的一些无线连接技术。本文主要对基于lEEE80211系列协议的无线局域网(WireIessLOcaIAreaNetworkWLAN)进行介绍。二、无线局域网的历史及发展无线局域网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采用无线电信号用作资料传输.他们研发出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并且采用了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美军和盟军都广泛使用这项技术。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美军在二战时期应用的这项技术中得到灵感,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个被称作ALOHNET的网络.包括7台计算机,它们采用双向星型拓扑,网络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上。它可以称作无线局域网的鼻祖。198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授权普通用户可以使用“工业、科技、医学”(IsM)频段.从而无线局域网向商业化发展。IsM的工作频率在902MHz一585GHz之间。该工作频段正好位于蜂窝电话频段的上面。JsM频段为无线网络设备供应商提供了产品频段,而且终端用户无需向Fcc申请就能直接使用设备。lsM频段对无线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保证了无线局域网元件的顺利开发。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各项相关规范建立的迫切性越来越突出.20世纪90年代.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802工作组陆续建立起了一组以协议形式表述的无线局域网规范标准.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这些协议包括8023以太网协议、8025令牌环协议和80232100BAsE—T快速以太网协议等。I旺E于1997年发布了无线局域网领域第一个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一一80211协议。1999年9月,lEEE提出80211b协议.用于对80211协议进行补充,之后又推出了80211a、80211g等一系列协议,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无线局域网的规范。lEEE80211工作组制订的具体协议如下:(1)802.11a:80211a采用正交频分(0FDM)技术调制数据.使用5GHz的频带。0FDM技术将无线信道分成以低数据速率并行传输的分频率.然后再将这些频率一起放回接收端.可提供25Mbit/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it/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MA的空中接口。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传输速度,改进信号质量.克服干扰。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lt/s,传输层可达25Mblt/s.能满足室内及室外的应用。(2)802.11b:80211b也被称为wi—FJ技术
㈧ 中国信息安全网的发展历程
2007年,君盾公司开始在信息安全行业探索,当时推出的“主动防御网”就是中安网的前身。“我们了解攻击,是为了更好的防御”,在相关职能部门和军队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防御网为国家政府、军队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懂网络、懂信息安全、有道德、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为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9年1月,君盾公司斥资60万元购得域名,开始了建设中安网的第一步。
2009年1月中旬,由技术副总亲自带队组成的20余人的网站开发专家团队,连日奋战,经过四个月的开发,终于在2010年5月1日使中安网(Beta版)正式上线。
2010年5月1日,中安网成功上线,标志着君盾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不凡的实力。
2010年5月4日,由30人组成的中安网运营团队正式成立,中安网正式进军中国信息安全门户网站并开始开展业务
2010年5月25日,中安网第一个项目“网络防御实验室”正式开始实施.
㈨ 网络安全未来发展怎么样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网络安全与执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相应的专业训练,具有组织实施信息网络安全保以及互联网违法信息的监控、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侦查办案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警察基本素质,具备扎实的网络保卫执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经过针对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情报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取证技术和网络监察技术的专门学习与训练,能在公安机关网络保卫执法部门及相关领域从事与预防网络犯罪、控制网络犯罪和处置网络犯罪相关的执法、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公安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就业前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前景:(差评)公安大学的就业和专业虽然有关系但是最,最,最重要的是国考的成绩。国考分数基本等于一切!尤其从08起更是如此。公安局缺的人才类型多了,他愿不愿意把编制花在这上面?也许选择侦查之类比较实用,能吃苦的。(好评)还不错,我就是这个专业的,平常的内务管理算是比较松,不过具体要看队长。
这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缺点就是学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要重,挂科的相对比较多,不过只是相对,比起其他大学要好得多,公大的学习灰常轻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毕业生能在公安、检察、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侦查工作、刑事执法工作、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侦查学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㈩ 网络安全发展前景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因为以后的工作或者是以后的任何的东西都是依托网络来进行的,比如现在的物联网或者是人工智能方面都是依托网络来进行的,所以相关的保护还是比较重要的,需要一个安全保护来进行防御所以项目的行业来说,还是比较缺少相应的比较厉害的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