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进行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法律依据】
《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B. 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首先、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加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德高为师。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可以利用校园网,向学生演示在网上查阅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查看天气预报,还可以在网上查看学生较为关注的时政新闻。有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以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指导学生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结果学生会发现相关的解答方法很多,且内容详尽而且清楚。
其次、作为教师,应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方面花大气力,创造出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尽量多设置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工具去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用必要的精力去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辨识和思考能力。
再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例如:网络游戏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新生事物,可是由于它大量占用学生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加之某些游戏中具有暴力和色情成分,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鸦片”。而一味地反对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是没有用的,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为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其实,从辨证的观点来看,没有什么事物是真正一无是处的。游戏也是依据现实构造的虚拟世界,游戏世界是虚拟的,但正义战胜邪恶是同现实社会一样的,也是客观存在。在战争游戏中,参战各方的损失都很惨重,我们可以以此教育学生热爱和平。事实上,只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许多新的内容,而这些新的思想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时所必需的。
最后,家长(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上网。教师和家长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下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尤其是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偏见,权且把它作为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上网。毕竟成年人的社会经验和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强,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学生上网持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和自身道德素养和信息素养。当然,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求老师要提高自身信息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诚然,要完成这一转变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和规范,创设必要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个很社会的问题啊,现在中国?
其实我真不看好中国对于处理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
C. 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1.首先作为青少年应该有自己青少年的意识,现在正式学习最好的时候,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吗,只有意识正确了才不会被网络的诱惑带偏。所以青少年在面临网络是要以学习为重。
2.限制上网时间
对于青少年来讲,更多的时间应该用在学习上而不是整天的沉迷与网络世界。也许你会说窝上网只是看资料,所以时间可以自己来安排,但是窝告诉你,现在网络上的各种游戏,各种娱乐广告那么多,你可能会抵挡不住它们的诱惑,所以限制一定的上网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3.上网查资料
对与青少年来讲肯定会有好多东西自己是不知道的,所以每天上上网查下资料,无穷无尽的网络知识对你的帮助肯定是很大的,网上还会有你需要的题库,在网上做做题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对眼睛都是有一定的伤害的,所以最好是看15-20分钟休息一下再看。
4.看新闻
青少年在网上看看时事新闻,了解世界和国家发生的一些事情,能开阔自己的见识,这对你的帮助是很大的,不但是你的学习成绩大增,而且你知道的事情其他同学不知道岂不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吗!有句话说:有文化的人不懂得实时新闻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这就凸显了看新闻的重要性。
其实青少年上网倒不是不可以干其他的事情了,在学习之余还是可以上网玩玩游戏,看看视屏之类的来放松一下,就当休息,岂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作为青少年一定到抵制不良网络诱惑,抵制不良网站。
D. 如何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电子信息化时代,所以网络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工具,并且运用网络最多的人群就是青少年,其中青少年中的大部分人是大学生。与此同时,现在很多大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使用信息化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必须对网络有所了解。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包含的东西很广泛其中包括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的方面,也有对这些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方面。因此学校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免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误入歧途。
一、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大学生不能够将不良信息分辨出来,从而受到不良信息的错误诱导作出对自身和社会有害的事情。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这些学生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对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其中它的优点是既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开拓思维、扩展思维,也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圈子扩展到世界各地、便于我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络具有这些优点的同时也暴露了相应的缺点,因为大学生对于各种食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所以他们有些不良网站或者信息不能够及时的区分,从而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一些反社会信息和有关黄、赌、毒的信息普遍存在于网络之中,这些网络信息对于现在好奇心超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虽然有些同学从来不进不良网站,但是部分非法信息和合法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很难分辨哪些网站没有非法信息。还有就是网站上对于新闻或者国家事件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出现很多谣言或者虚假消息,这样就会使得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作出错误决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健康、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学校或者相关的教育机构必须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将网络环境健康化,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健康的网络上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2.部分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完整的教学制度。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学校认为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所以对于他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没有指定相应的严格制度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网络中得到的负面或者不良影响不能够被学校和老师及时的了解到,因此学校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和正确引导。最终导致经常上网的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健康成长。
3.大学生上网过度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上网的频率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就使得这些学生上网过度。长时间坐着上网减少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比如:脊椎出现问题或者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下降等等各种问题。过度上网还可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迟钝,生物钟紊乱并且对于外界事物会有排斥情绪。由于上网时间过长之后,学生就会沉迷于虚拟世界、逃离现实的生活和人们的交往。大学生无论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还是网上聊天之后,就会丧失自制力和意志力,变得颓废不堪,经常出现翘课去网吧的情况,甚至有些同学为了去上网而不惜违反学校纪律。通过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后果来看,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课业学习都会受到很重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和家人的生活。所以为了能够净化网络环境,最大程度的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和作用,我们需要开展正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以后大学生能够健康上网、快乐上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大学生上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1.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健康上网的知识。
学校的选修课中适当的增添一些有关于健康上网的知识,或者通过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宣传怎样健康上网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教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一些健康上网的常识。
2.建立相应的网络监督队伍。
在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或者软件对学校的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控制,主要是对于学生们的一些公共言论或者发帖进行监控,如果发现相关的违反国家法律或者学校纪律的言语或者行为,要及时地进行制止或者批评。
3.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够健康上网的一个主要因素。假如大学生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进行学习和生活,即便拥有了很好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他们也不能够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甚至会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应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应该对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征来制定相应的教育体系,使得大学生通过正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后能够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它的广泛应用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于还没有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尤为重要了。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应不同的心理、观点以及做法,从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随着年龄段的不同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教育,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政治思想积极、健康,也能够确保学生思想与时俱进。
E. 中学生网络行为及态度
调查结果:
1.75.68%的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18.23%的学生无所谓;5.1%的学生不喜欢上网;另有0.99%的学生不愿回答。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占50%以上,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比例也相当高,占40%左右,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详细数据待整理后公布) 。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51com、QQ空间、搜狐、新浪等;但占多数比例的学生只关心自己所喜爱游戏的社区论坛,一部分女生基本只上QQ和热衷于互踩QQ空间。少数学生公开存认自己比较喜欢浏览不良网站。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极少数可以在晚上回家后在父母的监督下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其次是去同学、朋友家上网;15%左右的学生在家里上网。论文先生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着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论文先生网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中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及上网行为习惯分析:
由中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及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常和理智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论文先生网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学校和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适当规范和限制上网时间,并正确加以引导,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F. 如何实现校园用户网络行为的监控与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校园网用户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网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难以监控与管理的用户行为: 盗用上网账号。尽管很多学校使用AAA服务器来对上网用户进行认证管理,但盗用他人账号密码和IP地址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安装非法软件、入侵校内服务器。在校园网中,安装黑客软件,入侵校内服务器,私设DHCP服务器等行为屡禁不止,给校园网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访问非法站点,散布不当言论。由于学校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追查非法网站的访问者和不当言论的传播人,此类行为往往难以治理。 滥用网络资源。学生之间常常共享和传播视频、音频文件和工具软件等信息资源,占用大量校园网的带宽。严重时,甚至影响到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 为了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营,每一个管理者都希望能够掌握盗用账号、从事非法入侵、传播不当言论等行为的证据或线索,从而对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审计——收集用户上网数据,分析用户上网行为,掌握网络运行的状态,追查相关行为的责任人,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通常所说的用户行为审计技术。 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记录与分析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主要原因是用户行为的审计必须解决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技术难点:难点一、数据采集技术 网络中的信息流是纷繁复杂且稍纵即逝的,用户上网行为数据就蕴含在包括各种应用协议报文(如WEB页面、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的巨大网络流量中。为了及时从中获取能有效监控和审计用户行为的数据,我们必须综合利用网络中的各种数据来源。流经网络设备的报文数据记录了每一个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是用户上网行为的直接反映;路由器中的NAT信息包含了校园网中内外网络的地址转换信息,是用户访问外部网络的凭据;用户接入网络时的认证、计费信息则记录了用户的上网时间、流量和认证记录。只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记录,才能为分析审计用户的上网行为、加强对用户的监控与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难点二、数据清理技术 即使我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采集到了来自网络中的各种网络访问信息,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实事:信息量太庞大了,足以使任何一个校园网络管理者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我们必须能够提取出反映用户上网行为特征的关键数据,而又不应丢失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在以审计用户上网行为为目的的前提下,对各种用户网络访问信息进行相应剪裁、过滤和聚合是获取关键数据的必要手段。这也就是所谓的数据“清理”技术——剔除重复的、冗余的、无效的和细枝末节的数据,将无序的、杂乱的数据整理成有序的、完备的数据,为审计用户行为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难点三、数据分析技术 单纯的数据是孤立的、静态的,如果不通过精心设计的分析手段对数据进行关联、统计与挖掘,我们辛苦采集和整理的数据也只不过是一条条枯燥、乏味的数字列表,不能给校园网络的管理则带来任何决策上的指导。谁访问了不法网站?谁发表了不当言论?谁盗用了他人账号?哪些网站最受学生欢迎?哪里的网络经常拥塞?……我们必须对数据进行有目的的分析与挖掘,并辅以直观的展示形态,才能使校园网络的管理者清晰、明了地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H3C采用Xlog日志分析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Xlog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记录和查询,且能对数据进行剪裁、过滤、聚合、统计与分析,并以直观的形态展示,使用户行为审计技术真正成为校园网络管理者的决策助手。 用户行为审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可以将校园网络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G. 中学生如何治理网络暴力
这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治理,学校附近2公里内不能设置网吧,在校期间禁止手机
回家后在父母的监督下安驾上网,时间不宜过长,网络有暴力倾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屏蔽
H. 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网络
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上网时间不能太长,不玩游戏,坚决不能碰,不然有可能上瘾,看看电影、听音乐、新闻资讯、搜索资料之类的,其余的都别碰。
一、多多追求与体验生活的成功。在追求与体验生活的目标与成功中,减小网络和游戏的消极影响,不要迷恋虚拟时空。这是抵御不良网络应用的关键。
二、要时时自我保护。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不要与网上陌生人来往书信,更不要轻易约见网上 “朋友”,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
三、牢记网络上谁都可以伪装自己,性别、年龄和住址都可能是假的。一旦觉得对方可疑,马上同其断绝一切联系。
四、给自己订立上网的制度,不要长时间上网。长时间上网,人脑也长时间地处于“工作”状态,由此便容易产生诸如头晕大脑缺氧一类的征状,所以青少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不要因上网疲劳而影响学习。
I. 如何进行网络舆论监督,舆论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一:监控各大门户网站,对各大门户网站的信息情况进行检查。
二:监控主流社交网站。比如说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这些都会发负面信息,如果的工作人员能够在这些层面上多多的进行检查的话,也能够提前发现负面信息,并且对负面信息进行解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及时的跟踪处理关于企业的负面信息才能够让企业有更好的形象。发现负面信息并处理,也会使得避免公关危机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网络舆情处理。网络舆情监测:在出现负面信息的时候如何监控
J. 初中学生沉迷网络如何教育引导
网络在给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一些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那该怎么引导学生呢?
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自制力、意志力都比较薄弱,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意志力、自控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其自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不再沉迷网络而专心学习。
一些孩子上网成瘾是因为在现实中缺少爱,因而把灵魂寄托在网络中。对于这样的学生,在转化过程中,老师首先应了解他们的现状,加强爱的教育,在生活、学习、同学交往中给他们多加关心和照顾。对于那些缺少爱的孩子,老师还可以组织活动小组,在他们生日的时候开展祝贺活动,赠送生日礼物;做好家访工作,促进家庭和睦气氛的形成。
同时,老师要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帮助他们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让孩子得到现实中的爱,从而慢慢脱离沉迷网络的行为习惯。
学校与家长建立互动的监管机制,保证学生的网上生活高效、健康、有序。家长在家要对学生上网进行监控,对其网络生活进行合理安排和计划布置、安排健康有益的网络学习内容。中学生上网的时间也要适度,避免孩子多时间坐在电脑前,以免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专家建议将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周2到3次,每次不超过1.5小时。针对孩子的网络生活,家长应拿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交流,比如,回顾孩子一天的学习成果,与孩子一起评论分析网上作品的成败优劣等。
一是单亲家庭、留守学生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时,得不到亲情的滋润,情感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容易通过虚拟网络来暂缓自己的压抑;
二是由于学习和生活习惯差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孤立和排斥,于是寻求在网络中得到安慰;
三是好奇心驱使作祟,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网站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学生沉迷网络如何教育,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