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如何引导使用网络正确思想

如何引导使用网络正确思想

发布时间:2022-09-10 18:46:21

㈠ 怎样正确引导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

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中小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小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学校要加强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现、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建立适合中小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小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小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小学生、凝聚中小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小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几乎成了城市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大部
分家庭都有计算机并且都具有上网功能。不但如此,学校更是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电脑课程,这
样一来接触电脑接触网络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很平常也很容易。

网络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它也有很多不利因素。对于正在成长阶段,喜欢效仿别人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中的一些不健康内
容,一些垃圾语言等等就成为了危害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极其不利因素。青少年由于网络违法犯罪的
实例越来越多。所以学校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要让学生合理、良好的利用网
络,又不让学生被网络中的不良内容所影响,成了学校教育的又一个重点。

共青团中央首个“网络文明爱心大使”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说:
“电脑不是洪水猛兽,这
不是事实,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我们要告诉孩子,说到底,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
不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
”这也是我们要有一个基本态度。因此,在
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是非常必要的。

当计算机走进我们的校园,学生接触到网络以后,我们的学生是如何利用网络的,他们都在做些
什么呢?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如何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呢?

一、现状分析

现在大多数学生喜欢上网,可是上网之后做什么?这成为老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在许多家
长和老师的心目中,
“上网”
成了
“娱乐”
的同义词。
甚至有家长武断地认为:
上网就是聊天和玩游戏。
通过调查显示(小学)
,上网玩游戏(小游戏)的占
60%
,关注影视文艺动态、体坛动态、娱乐新闻的

20%
,看电视、电影的占
10%
,上网聊天,找朋友的占
10%
;其中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浏览过色情、暴
力网站。由此可见,浏览非法内容的学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的网络活动还是健康的。事实上,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学生一个
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我们正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
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怎样在这块“试验田”中培养
出好苗子?“堵”和“禁”显然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对于学生上网玩游戏、聊天、交友等等到的一
些行为,
“堵”也是无效的。

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

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某些方面,上网也就类
似鸦片,适量自然可以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工作学习,但上网与鸦片又不同,
前者产生的是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然对立又统
一的一面,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这就告诉我们,
对待中学生上网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中学生上网的利,肯定网络给中学生带来巨大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
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中学生的学习,因此,
就出现了远程教育,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而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
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可见,网络对中学生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

鼓励上网是全社会都在抓的一项工程,鼓励学生上网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不断有统计数字表明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2
我国的上网人数达到了多少多少,我们也曾为这些数字而备感欣慰。但是,上网之后做些什么呢?那
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他们
往往通宵达旦上网之后,第二天有的逃课,有的到了课堂上也是睡大觉。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他
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交流,跟家长、老师的交流更是少得可怜,还总是觉得家长和老
师不理解他们的世界。网络在很多学生眼里还只是一种时尚之物,上网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们还
没有完全理解网络的本来意义。如果说他们如此上网是
"
玩物丧志
"
,也许有些过分;但是说他们上网
是掩盖在亮丽泡沫下的
"
不务正业
"
,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学生上网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网
络、充分地利用网络。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也充分感受着网络为我们的
生活学习带来的巨大便利,我们广大同学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甚至有些过度,这不得不令人有
些担忧。

如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到有用的信息上,
避免沉溺于网络娱乐,
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一)

是家长加强沟通,
参与孩子上网。
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对于网络,
家长要趋利避害,正确对待。不能盲目支持,听说是学计算机就要花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花多少时间
也不过问,通宵达旦,昼夜泡吧,还认为十分用功,这都是不足取的;也不能盲目反对限制,一听孩
子说上网吧就如临大敌,粗暴禁止。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
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学生处在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发育时期,父母有责任
参与孩子上网的过程,与其经常沟通。只有在孩子自身,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
戏的“防火墙”
,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
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
、是学校加强建设,引导学生上网。
学校作为学生吸取知识、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上网:

1


调整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起点各地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教材内容难免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在一
定程度上也有些刻板与说教,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部分学生并不真
正会利用网络,
他们常常会花大量时间在
"
聊天室
"
随心所欲地
"
侃大山
"
,或在
"
游戏天地
"
里尝试
"
虚拟
人生
"
,在网上搞一些恶作剧,对制造混乱的黑客敬佩不已。网络世界紧紧吸引住学生的关注。此消彼
长,自然使学生对于学校课程的兴趣明显降低,却对网络世界十分向往。

想在课程上吸引住学生,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使之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在
我的日常教学中,用各种各样的专题活动驱动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网络
知识、
FLASH
动画制作等内容,
进行综合实践练习,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解决实际问题寻找答案。实践
证明,这些教学内容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若发现有些学生对
某一软件操作很感兴趣,我们就在上机课的时候多指导他们进行该软件的电脑作品创作,而不硬性规
定他们要做教学计划里已设计好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与现实生活中来,使学
生能够更加认真的来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并使之得到认同与尊重,进而培养了学习兴趣,树立了学
习信心。

2
、改变教学手段,开展公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网络公德教育,并注意方法与方式,注重效
果。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引导因特网的发展和使用,学生作为全球
“网民”中能不能忽视的一个大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思想特别活跃而且富于创新,我们必须发挥学
校德育的作用,结合一些现实的案例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危害。引导学生不能在网上为所欲
为,进入别人的网站搞恶作剧,或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不要在网
上散布一些不健康的言论等,总之远离一切有损信息技术发展的行为。

为增强学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
对学生的判断要察其言,更要观其行,随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引导。特别要注意“行为指导”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3
也就是说,不但要与学生讨论并帮助他们明确“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还要让他们清楚“应该
怎么做”
。比如说,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这谁都知道,但并非每个人知道该怎么做。让学生知道因
特网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组建的一个网络社会,它不是一个公司,它不属于某一个企业,也不属某一个
人,它是由许许多多电脑和许许多多热爱网络的人们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
,每一个有良知的网民都
有责任维护和保持这个“社会”正常秩序。

通过改变教学手段,使得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在德育方面,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
响,以达到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德育的目的。

3
、创造教育环境,进行思想引导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反过来,我们是否想过兴趣也可能会变成最坏的老师,将无知的
孩子引向堕落了。特别是一些经过包装了的网络游戏,动人的口号、紧张刺激的过程,掩盖了血腥、
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内容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但孩子终究还
是无辜的,他们还没有独立的心智,还不能完全辨认好与坏、对与错。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还是缺乏足
够的判断力。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都有义务为下一代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使我们的孩子得以健康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健康更为重要!

我们常可在媒体上发现,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感到孤独时仅
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再发生,我们在日常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形成一种和谐亲密
的人际环境。在网络上,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更多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网站,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
网页,给学生多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乐园。

此外,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我们的正常教育中来,在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外,还要创
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好奇的天性得以释放,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使他们有一
个自我展示、自我挑战的舞台,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总之,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学生要做到
"
出污泥而不染
"
,需要信息技术老师的正确引导,需要
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
识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降低互联网对学生群体的不良影响,引导
学生正确看待、理解、使用互联网,使网络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平台,提高广大学生的辨别是非能
力与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在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以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去解决,
在法律与道德的指引下,安全、有效、健康的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健康向上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
人才
!

㈢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一、积极进取,提高班主任的“网络素质”
网络作为新生事物往往让老班主任望而却步,因此大多数班主任对学生上网问题避而不谈,怕讲错会引起学生笑话;或缺乏对网络的认识,坚决反对学生上网,称上网和玩电子游戏机一样只会消磨时光。这是两个极端的做法,都不可取。班主任应该具备以下“网络素质”。
1.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首先要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青年教师,打字、windows操作、利用电脑备课是必修之课。其次,要了解一些网络术语,如域名、虚拟社区、搜索引擎、防火墙等等。积极参加电脑等级考试,也是促使自己掌握电脑知识的一种途径。
2.学会上网获取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对教育、艺术、游戏、聊天等网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将自己或学生有关的网站点收入收藏夹。
3. 学会利用网络搜集教育资料,如教育新闻、教育论文、心理咨询资料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班主任的工作。
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会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有发言权,才能与学生交流。
二、社会、家庭、学校齐配合,还给青少年网络上的一片“净土”。
顺德市政府在整顿电子游戏机室方面已经加大力度,目前,顺德市的电子游戏机室已由几百家减少到50多家,而且,都在电子游戏机室里,张贴“非节假日不接待中小学生”的字样。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网吧,象雨后春荀,纷纷开业。我个人认为,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应规范网吧的经营行为,安装能够过滤网络色情与暴力的防火墙软件等。其次,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特别是让家长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一般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好电脑,几千块钱掏出来买台电脑,都是毫无怨言。但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网络知识缺乏了解,或是由于工作繁忙的关系,对孩子在家电脑的使用,缺乏监控。班主任应该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们介绍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学校或者安排一部分家长回校,听一下电脑课,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学习电脑的情况,提高家长的网络认识,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的子女正确对待上网。
三、用“爱”去唤醒沉沦网海的“羔羊”。
《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10日的《中小学生触网的美丽与哀愁》中写道:当网络来到我们身边并融入我们的生活时,孩子们首当其冲大步迈进了虚拟世界。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了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到了他们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网络色情和网络游戏吸引着大量的学生网民,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提供的信息集文、图、声、像于一体,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动感而逼真的仿真世界,使精力充沛、涉世未深、倾向于猎奇冒险的青少年学生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小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初一入学时,他的成绩是全班第9名,但他已经是有两年“网龄”的网民了,小黄在小学一至五年级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就在他念五年级的时候,父母闹离婚,他受不了这个打击,开始跟着同学去游戏机室、泡网吧,而且,一玩就沉迷下去,难以自拔,后来甚至逃学上网,为了网络游戏流连忘返、彻夜不归。是他的父亲把他痛打一顿后,送他去考升学考试。到了初一,曾有一段时间,他都极力克制自己不上网吧,但不久,许多科任老师就告诉我,小黄上课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有时不来上课。我知道小黄又去网吧了,我多次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关心他的生活,原来,他的父母已经分居了,而且,他的父亲是保安员,上班时间不定,他又偷偷到网吧去了,我没有直接去批评他,而是让他思考,上网与自己将来的前途,哪一样重要呢?小黄好象是明白了,以后一段时间,上课打瞌睡减少了,但他毕竟是玩了两年,上网的诱惑战胜了他的意志,我反复找他谈心,多次家访,有一次甚至和梁主任爬上他家的小阁楼,劝他上学,而且还请来了街
道青教小组的领导与他座谈,老师、学校、社会对小黄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小黄的家长也非常感动,小黄在后段时间再也没有缺课,而且,还认真复习去迎接期末考试。
四、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许多学生上网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上网后随意浏览,花在游戏类的网站占上网时间比例较大,我们应将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利用教育网站进行学习,各个学科可根据各自科目的特点,到网上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地理课,在学习中国地理时,可以“祖国山河知多少”为题,让学生分组在网上收集资料。数学课,可以让学生到网上收集“我国古代数学家”资料,下载一些名题,大家讨论。班主任可通过班会,以“上网的利与弊”,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的出结论。
学生上网决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应只看到它的负面影响而忽视它的积极意义。只要对学生认真加以引导,端正学生的上网的态度,共同利用网络的优势,有计划地上网,对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日益深入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孩子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人群,上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也不是一片净土,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限制,孩子们很难抵御网络垃圾带来的侵扰。

成年人尤其是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趋利避害,让广阔而纯净的网络世界给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带来更多成的收获与快乐,是现代家庭和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及时和高效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最近几年,“社会网吧”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有目共睹,如浏览黄色网站,“网聊”引发刑事案件,沉迷于玩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甚至过度紧张而猝死等事件频频发生。网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犹如洪水猛兽、糖衣炮弹、精神鸦片,孩子们的家长真是“谈网色变”,社会各界对此也议论纷纷.

那么,作为班主任应如何避免学生依赖网络,做好预防工作呢?

1.要宣传网络成瘾可能造成的危害

让学生“远离网吧”、“远离网络”也许只是权宜之计,解燃眉之急。长此以往,网上信息资源的浪费是其次的,远离信息时代最重要工具的青少年素质及心理健康会大受影响。我们理应避免“社会网吧”乌烟瘴气的空气,远离“社会网吧”里的社会闲杂人员对学生的侵蚀。然而,孩子们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知识性和趣味性强的网站、电子游戏,在规定时间内,让其学习网络知识、上网查资料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同龄人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玩一玩游戏以调剂紧张的学习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节制的上网成瘾,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所以班主任应经常宣传网络成瘾造成的危害。比如播放一些专家的相关报告,推荐一些介绍网瘾危害的书籍,与孩子一起分析网络成瘾的实例。让孩子充分了解网瘾的危害,自觉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科学上网。上网是趋势,引导是关键。

2.进行正面教育。

许多家长只是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诸如某某孩子上网成瘾,几天几夜不回家,过度兴奋、紧张猝死于网吧;某某女孩约见网友被骗等消息,而很少静下来思考、研究网络是什么?有什么?能为做什么?孩子上网需要什么?其实,以上不良表现主要是家长不喑现代信息技术,没有真正引导孩子充分应用网络的优势,使用其孩子误入歧途。

作为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可以召开这方面的主题班会,以文明上网、正确使用网络为主题举行一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网络。

3.给学生提供合理使用网络,运用所学技能的机会。

孩子们虽然未成年,但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索,他们需要信任,也需要尊重,更需要引导。因此我们可以 举行一些flash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还有ppt制作比赛。班主任和老师也可以通过email布置作业、收发作业。还可以建班级的网页,建立班级QQ联络群等。要让学生感到网络有很多用处,把兴趣从网游、网聊等方面转移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上网是大势所趋,引导孩子正确上网,充分发挥网络这把“双忍剑”的作用,孩子与网络才会共成长!

㈣ 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

1、学校应该开设网络课程,教导青少年正确上网。给学生讲清上网的利弊,老师传授网络基础知识,引发青少年对电脑知识的渴求。

2、家长应该积极引导,不要总是劝阻。合理安排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偶尔玩些游戏也是可以的 ,劳逸结合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3、有关部门应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让他们在文明网站上汲取健康的营养。

㈤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一、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网络世界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对学生有利的一面,肯定网络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他们可以利用远程教育,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可见,网络对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鼓励上网是全社会都在抓的一项工程,鼓励学生上网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其次,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对学生有弊的一面,,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他们往往通宵达旦上网之后,第二天有的逃课,有的到了课堂上也是睡大觉。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他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跟家长、老师的交流更是少得可怜,还总是觉得老师和家长不理解他们的世界。网络在很多学生眼里还只是一种时尚之物,上网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网络的本来意义。如果说他们如此上网是“玩物丧志”,也许有些过分;但是说他们上网是掩盖在亮丽泡沫下的“不务正业”,恐怕一点也不为过。网络的特殊性对他们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开放性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导致了学生道德失范,引发人格分裂。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学生的交往面,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又造成了学生社会化的“不足”。网络交流又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和隐匿性,这种随意性和隐匿性,极易导致学生交往的随便和不负责任。他们可以在网上随便的和任何一个陌生人倾心相谈,可以一切从自我出发;可以想怎样就怎样,可以丝毫不用顾忌对方的感受。这种极端自私的交际态度在现实中是根本行不通的。习惯了这种处事方式的学生在现实中就会处处碰壁;但他们却从不认为错在自己,而是觉的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对,难以适应。虚拟时空还直接导致了网络犯罪行为的增多,使学生本身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二、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在现实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很难改变网络特性,因而只有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与引导,使他们正确看待网络。
在我校,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技术的教师却不到在职教师总数的5%,学生的痴迷,教师的不懂,这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知道的东西教师却不懂,学生迷恋的东西教师却不感兴趣,因此教师的教育工作就很难做到学生的心坎上。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渗透,形不成强大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因而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
教师应该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及时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动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教师只有掌握了网络技术,才能与学生共用统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教师高尚的网络道德,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学生的表率,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提高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座、谈话、学校月报、广播站、辩论会、黑板报等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三、信息技术课中的网络道德教育
尽管构筑学生网络道德文明心理防线的手段和方式可能很多,但主渠道应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此我们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切实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网络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超时空性等特点,网络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通过每一次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网络道德的形成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开展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构筑学生网络道德文明心理防线呢?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我们应严格按照教材体系开展日常教学,决不能认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信息技术课是次要的,就可以减轻质量、降低要求。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渗透网络道德文明教育,并使这种教育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相结合。另外,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把伦理学等相关知识引人到对学生的教育中,使学生―接触网络,就接受到网络道德素质的教育。
四、学校网络的严格管理
首先学校应制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尽管国家已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把“垃圾”的东西过滤出去,尽可能使网上信息都是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不良的信息。因而制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如可制订《计算机网络使用要求》、《网络道德文明承诺制度》、《学校上网管理制度》等等,使学生上网做到“定时间、定座位、定要求”,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自觉养成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其次,学校应加快步伐,建立校园网络主阵地,使网络不仅成为学生了解信息、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而且也成为学生和教师交流、讨论的主阵地。如学校可进行个人主页设计大赛,引导许多同学的电脑技术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三,还可采用新技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坚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如校园网上可建立用户账号管理系统、发布信息管理系统、DBS站管理系统等,用技术进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第四,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文明系统是构筑学生网络道德文明心理防线的重要保障。
五、家长的监督职责
在我校,有些家长极力反对学生上网,认为网上都是些“垃圾”,学生上网就会学坏;而有些家长则是放任自流,学生找借口到网吧查资料,实际却在上网聊天或是看一些不良信息,但在我看来,就学生上网本身而言并没有错,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在校,教师可以监督,但在家,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说,学生上网时,家长尽量陪着他们(包括在网吧也一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必要时及时与学校联系,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㈥ 在这个信息时代,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现在时代变了再也不是原来的时候只知道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了,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很多孩子在接触到这些产品上会产生对网络的痴迷的情况,网络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也相对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地方。

因为现在的小孩子特别的小,眼睛还是很弱的,所以可能看这些产品时间长,容易让自己的眼睛受伤,从而变成近视,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让他对网络能够更好地运用,而不是去用网络来进行一系列的娱乐,而且现在游戏种类也是逐渐增多的,可能以后的孩子就觉得只和游戏是好朋友,没有生活中的好朋友了,离开了网络带给的快乐,就不知道在生活中怎么寻找快乐了,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他。在平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帮助孩子又有一个好的习惯,只有有了好的习惯,孩子的人格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我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也要改变自己,让父母起到表率作用,孩子才会知道到,其实网络并不仅仅只是可以用来娱乐的,他可以她也可以解答我们很多不知道的事情。增加孩子的见识。

㈦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道德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学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4、良好上网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教师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在网络环境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应该教会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网络,科学地利用网络,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使网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通过上网,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更快速、便捷地查找对自己有用的各种信息,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成才。

㈧ 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从网络中汲取成长营养,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有力推手。
第一,父母、老师要与孩子一起学习,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
第二,让孩子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网络信息的关键。
第三,孩子上网之初要立下规矩,如每天使用网络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的网络内容。
第四,丰富孩子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参加户外运动尤为重要。
第五,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离不开与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心理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的重要保障。
总之,积极健康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远离不良网络“毒瘤”的关键。

㈨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三)如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到有用的信息上,避免沉溺于网络娱乐
针对以上原因,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1、首先,家长和老师对待网络交友的问题应该不回避、不否定,而是通过正面教育让学生明白,习惯于网络交流方式,会降低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形成健全的性格。另外,网络交流方式是通过昵称之间的沟通来完成的,别人确认你存在的依据就是你的昵称。如果换一个昵称,在网络中你就是另一个全新的存在,一切从头开始。正因为如此,网络上的人往往只是其真实个性在某个方面的投影,很难完整地认识一个人。网上聊天时一定要注意进行自我保护,“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自身也应该注意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害人之心不可有”。
各种媒体上关于网络骗局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能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多地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德高才能为师。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当笔者有一次批评个别同学“上网只有聊天一件事好做吗?”时,学生问笔者:“老师,你平时上网做什么?”此时笔者并未将之作为学生的顶撞,而是态度平和地正面回答了他的提问:“每天必做的工作是收发邮件、查看校园网信息平台上有无新消息发布和了解天气情况,另外常做的是到感兴趣的站点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更是离不开网络,它是我最好的信息库。”既让学生对自己单一的使用方式感到惭愧,又真切体会到网络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回答显然比粗暴地批评效果好得多。
还有一次,学生问及一个问题时,笔者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指导她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结果她发现相关的解答很多,内容详尽而且清楚。她高兴地说,这样的办法太好了!
3、作为教师,应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方面花大力气,创设出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尽量多设置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工具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网页制作课程中就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站点。选好主题后,素材怎么搜集?教会学生使用GOOGLE这一当前最好用的搜索工具。搜集到的相关素材很多,哪些好用,哪些不好用?则要由学生判断素材与自己主题的相关程度,然后进行选择。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比以前有了显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讲授最为基本的知识点,然后推荐一些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到相应网站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并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当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能够通过Internet浏览到自己的页面,都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4、与学生一起上网。
家长们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我们的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权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来上网。毕竟成人的社会经验和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丰富,如果师长们对学生上网持的是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同时,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家长们来说,信息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与孩子一起上网的过程中,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适当加以引导,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笔者认识的一位高中生家长就是在自己儿子的引导下走入网络世界的,读高一的儿子成为他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老师”。他对笔者说,网络并没有我以前想象的那么神秘和混乱啊,还是有很多用处的。而他儿子也为拥有这样一位“能和他一起上网吧”的老爸而自豪。作为一名教师,我多么希望能多一些这种能让孩子自豪的家长啊!
5、教师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例如,网络游戏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新生事物,可是由于它大量占用学生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加之游戏中的暴力和色情成分,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鸦片”。可是,一昧地反对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是没有用的,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为教育带来更大困难。其实,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没有什么事物是真正一无是处的。游戏也是依据现实构造的虚拟世界,游戏世界是虚拟的,但正义战胜邪恶这个道理是同现实社会一样的。在战争游戏中,参战各方的损失都惨重,我们可以以此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许多新的内容,而这些新的思想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时所必需的。
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学生的网络活动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提高全民信息素养。当然,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求老师迅速提高自身信息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教育的要求。

㈩ 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

  1.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

现在电脑是一种很普及的学习和工作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但很多学生之所以对电脑有极大兴趣,很大原因在于电脑游戏。而网络游戏正是其中一种,生动的画面使很多学生着迷。网上聊天更是让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多了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地方,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他们能够随心所欲的说出自己闷在心里但又没处去说的话。对于这种现象,家长和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清楚的认识网络。网络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世界,它的出现为我们的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扩大了教育的内涵。家长和老师要向学生阐明网络的好与坏,而不是一味的“严打”。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正确对待,让学生分清轻重是非,家长和老师就要正确地引导他们,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上网。防止学生长期沉溺其中,脱离现实,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不正常。

2、我们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多地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德高才能为师。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有一次,我和一个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谈话时,我问他“难道上网就只有聊天和玩游戏才好玩吗?”,学生反问:“老师,你平时上网做什么?”此时我并未将之作为学生的顶撞,而是态度平和地正面回答了他的提问:“我每天在网上必做的工作是收发邮件、查看校园网信息平台上有无新消息发布和了解天气情况,另外常做的是到感兴趣的站点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在教学工作中,我更是离不开网络,它是我最好的信息库。”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自己单一的使用方式感到惭愧,又真切体会到网络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回答显然比粗暴地批评效果好得多。

还有一次,一个学生问及一个问题时,我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指导她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结果她发现相关的解答很多,内容详尽而且清楚。她高兴地说,这样的办法太好了!

3、作为家长和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上网。

我们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我们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权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来上网。毕竟成人的社会经验和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丰富,如果师长们对学生上网持的是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同时,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家长们来说,信息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与孩子一起上网的过程中,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适当加以引导,又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4、我们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

网络游戏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新生事物,可是由于它大量占用学生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加之游戏中的暴力和色情成分,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鸦片”。但是,一昧地反对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是没有用的,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为教育带来更大困难。其实,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没有什么事物是真正一无是处的。游戏也是依据现实构造的虚拟世界,游戏世界是虚拟的,但正义战胜邪恶这个道理是同现实社会一样的。在战争游戏中,参战各方的损失都惨重,我们可以以此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许多新的内容,而这些新的思想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时所必需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引导使用网络正确思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安全手抄报资讯搜索 浏览:720
5g手机比4g手机网络快一点 浏览:673
公安信息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纪律 浏览:984
如何自动识别最强网络信号 浏览:757
为什么我家的网络信号很弱 浏览:94
苹果下载网络卡怎么办 浏览:676
ios查看网络连接 浏览:934
最开始的手机网络信号是啥样的 浏览:282
IP地址是有网络地址和什么组成 浏览:29
手机已连网电视说网络错误 浏览:608
哪些网络大v能进行法律监督 浏览:330
乐视usb共享网络给电脑 浏览:210
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后如何索赔 浏览:761
小米wifi系统正常网络黄灯 浏览:946
成人本科和网络教育哪个好毕业 浏览:169
家用固话哪个网络好 浏览:884
电脑在哪可以找到登录网络 浏览:682
抚州网络安全和信息中心 浏览:466
网络分析是哪个 浏览:72
糖豆网络机顶盒怎么用 浏览:8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