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网络诽谤是根据网络安全法吗

网络诽谤是根据网络安全法吗

发布时间:2022-09-08 05:53:36

❶ 在网络中侮辱、谩骂、诋毁、威胁他人触犯哪条法律 要具体的法律法规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 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 谤罪定罪处罚。
刑法第246条诽 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 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❷ 网络恶意诽谤怎么办,诽谤罪有哪些法律规定

在网络上恶意诽谤他人,是可以告他的,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

根据《》

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百三十四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2)网络诽谤是根据网络安全法吗扩展阅读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❸ 网络诽谤最新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网络诽谤罪的认定 网络诽谤罪,是指网络上发布贬低他人,故意捏造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诽谤日益增多,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出台了网络诽谤罪的定罪标准,以及公诉条件,发布的谣言被转发超过500次的依法判刑。给被害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判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是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与此同时,司法解释还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即“情节严重”的认定问题。今日公布的司法解释明确,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是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是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是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是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❹ 利用网络诽谤他人可能触犯什么罪名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利用网络诽谤他人可能触犯侮辱罪。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规定,对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第十条:本解释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❺ 网络诽谤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网络诽谤指的是行为人故意散布虚假的信息,且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了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诽谤的行为是违法的,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果诽谤的信息被点击的次数在,五千次或者被转发的次数在五百次,处拘役、管制、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❻ 网络诽谤究竟是如何界定的

就是传播一些不真实的消息,并且对受害人造成一定伤害,这就可以被认定为网络诽谤。网络诽谤也是分轻重情况,轻者只是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一定的创伤,重者是对受害人的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对受害人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

我认为出现网络诽谤的原因有两点:

网络诽谤在很多地方都有,这也是在告诉我们,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去看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❼ 网络安全法属于刑法吗

网络安全并不属于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为加强国家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制度建设,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草案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情况通报工作;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规定预警信息的发布及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7)网络诽谤是根据网络安全法吗扩展阅读:

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二)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三)采取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网络日志;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❽ 网络诽谤他人名誉怎么处理

网络造谣诽谤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❾ 在网上被人造谣诽谤应该怎么办

自行协商解决,或者由第三方调解(例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向法院依法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阅读全文

与网络诽谤是根据网络安全法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王家坝网络属于哪个部门 浏览:18
无线网络能否播放4k 浏览:140
网络买哪个牌子的电脑好 浏览:768
为什么电脑提示没有网络 浏览:377
语文网络阅卷作文没写题目扣多少 浏览:367
app提示网络连接失败请稍后再试 浏览:620
可以看网络电视但电脑无法上网 浏览:127
有哪些网络大型交友聊天室 浏览:643
移动网络欠费很多怎么办 浏览:730
哪个快捷键图标是无线网络 浏览:408
网络科技信息股票有哪些 浏览:593
qq上显示网络环境异常 浏览:268
网络共享反应慢是怎么回事 浏览:151
电视网络插头线多少钱一个 浏览:247
手机usb共享网络供电 浏览:82
网络连接找不到无线 浏览:248
物业管理和网络新媒体哪个好 浏览:614
信号满格无网络是怎么回事 浏览:118
手机怎么往网络盒子发文件 浏览:214
学习保密法密码法网络安全法 浏览: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