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网络安全的利弊
网络安全的利: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
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网络安全的弊:未成年人由于社会认知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沉溺于游戏会引发违法犯罪,带来游戏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伤害,甚至使其猝死。
引导
作为家长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工作,才能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才能掌握孩子的网上心理及动向。要正确看待网络,积极利用它的现代化的手段好的一面,引导孩子去避免他不好的那一面。
要记住:网络对于学习利大于弊,反之,网络对于玩游戏弊大于利。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❷ 小红书破坏网络安全什么意思
违反了相关规定
网络安全(Cyber Security)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❸ 网络安全危害有哪些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几乎有计算机的地方,就有出现计算机病毒的可能性。计算机病毒通常隐藏在文件或程序代码内,伺机进行自我复制,并能够通过网络、磁盘、光盘等诸多手段进行传播。正因为计算机病毒传播速度相当快、影响面大,所以它的危害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病毒的"毒性"不同,轻者只会玩笑性地在受害机器上显示几个警告信息,重则有可能破坏或危及个人计算机乃至整个企业网络的安全。
有些黑客会有意释放病毒来破坏数据,而大部分病毒是在不经意之间被扩散出去的。员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了已感染病毒的电子邮件附件或下载了带有病毒的文件,这导致了病毒的传播。这些病毒会从一台个人计算机传播到另一台,因而很难从某一中心点对其进行检测。
任何类型的网络免受病毒攻击最保险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对软件中的病毒定义进行更新。值得用户信赖的防病毒软件包括Symantec、Norton和McAfee等。然而,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很容易陷入"盲从杀毒软件"的误区。
因此,光有工具不行,还必须在意识上加强防范,并且注重操作的正确性;重要的是在企业培养集体防毒意识,部署统一的防毒策略,高效、及时地应对病毒的入侵。
随着越来越多黑客案件的报道,企业不得不意识到黑客的存在。黑客的非法闯入是指黑客利用企业网络的安全漏洞,不经允许非法访问企业内部网络或数据资源,从事删除、复制甚至毁坏数据的活动。一般来说,黑客常用的入侵动机和形式可以分为两种。
黑客通过寻找未设防的路径进入网络或个人计算机,一旦进入,他们便能够窃取数据、毁坏文件和应用、阻碍合法用户使用网络,所有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危害。黑客非法闯入将具备企业杀手的潜力,企业不得不加以谨慎预防。
防火墙是防御黑客攻击的最好手段。位于企业内部网与外部之间的防火墙产品能够对所有企图进入内部网络的流量进行监控。不论是基于硬件还是软件的防火墙都能识别、记录并阻塞任何有非法入侵企图的可疑的网络活动。硬件防火墙产品应该具备以下先进功能:
包状态检查:在数据包通过防火墙时对数据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允许进入局域网络。
❹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1、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2、计算机犯罪;
3、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4、黑客” 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
5、内部泄密;
6、外部泄密;
7、信息丢失;
8、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9、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4)网络安全破坏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护网络安全、保护应用服务安全和保护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各个方面都要结合考虑安全防护的物理安全、防火墙、信息安全、Web安全、媒体安全等等。
1、保护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全面规划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
(2)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
(3)使用防火墙。
(4)尽可能记录网络上的一切活动。
(5)注意对网络设备的物理保护。
(6)检验网络平台系统的脆弱性。
(7)建立可靠的识别和鉴别机制。
2、保护应用安全。
保护应用安全,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如Web服务器、网络支付专用软件系统)所建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它独立于网络的任何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虽然有些防护措施可能是网络安全业务的一种替代或重叠,如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在应用层上对网络支付结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过IP层加密,但是许多应用还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由于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层对安全的要求最严格、最复杂,因此更倾向于在应用层而不是在网络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
虽然网络层上的安全仍有其特定地位,但是人们不能完全依靠它来解决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性。应用层上的安全业务可以涉及认证、访问控制、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Web安全性、EDI和网络支付等应用的安全性。
3、保护系统安全。
保护系统安全,是指从整体电子商务系统或网络支付系统的角度进行安全防护,它与网络系统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等互相关联。涉及网络支付结算的系统安全包含下述一些措施:
(1)在安装的软件中,如浏览器软件、电子钱包软件、支付网关软件等,检查和确认未知的安全漏洞。
(2)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使系统具有最小穿透风险性。如通过诸多认证才允许连通,对所有接入数据必须进行审计,对系统用户进行严格安全管理。
(3)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以便检测并跟踪入侵攻击等。
❺ 网络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网络安全行为有
网络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网络安全行为包括:
1、禁止非法侵入他人网络;
2、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
3、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
4、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
5、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6、设立用亍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
7、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
网络安全包含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软件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的特性。
主要特征包括: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 授权用户、 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 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权 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 可用性的攻击;
4、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5、可审查性,出现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❻ 网络安全问题带来哪些损失
网络安全问题带来哪些损失如下:
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实质上是一些IT技术人员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进行的技术性窃取,有别于一般的偷盗。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技术窃取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被技术性窃取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目前信息安全黑洞门已经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网站攻击与技术窃取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用户隐私和权益遭到侵害,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甚至流向他国,不仅是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从某漏洞响应平台上收录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已知漏洞就可导致23.6亿条隐私信息泄露,包括个人隐私信息、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商业机密信息等。导致大量数据泄露的最主要来源是:互联网网站、游戏以及录入了大量身份信息的政府系统。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
病毒攻击:
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❼ 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有哪些
网络安全可以从狭义及广义两个定位进行分析。狭义方面,网络安全主要可以分为软硬件安全及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指的是网络信息安全,需对其中数据进行保护,保证相关程序不会被恶意攻击,以免出现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广义方面,会直接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及安全完整性,会随重视角度变化而变化。
1、计算机技术方面
网络设备及系统安全是网络系统中安全问题的潜在问题,计算机系统实际运行中会因为自身设备因素,导致相应安全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网络信息技术相关优势一般会体现在信息资源共享及资源开放上,所以更容易被侵袭,计算机网络协议在整体安全方面也存在潜在问题。
2、由于病毒引起的安全风险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为病毒,病毒是由黑客进行编写的计算机代码或计算机指令,可以对计算机中相关数据造成严重破坏。按照数据实际摧毁力度分析,可以分为良性及恶性,这两种病毒都能够进行迅速传播,具有较强的摧毁性能力,病毒可进行自行复制。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逐渐普及,病毒在网络上的传播也更加迅速,通过网页浏览或邮件传播等,都可以受到病毒影响,使得计算机系统内部收到计算机病毒攻击而瘫痪。
3、用户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用户对安全问题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及正确的态度,使用非法网站、下载安全风险较大的文件、不经常清除病毒、为设置安全保护软件及防火墙等问题,用户的不重视很容易让黑客对网络安全进行攻击。互联网用户使用网络时,并不能看到病毒,所以对病毒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相关防范意识。用户一般情况下只能看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忽视安全问题,部分用户不注重隐私保护,随意泄露隐私,所以近年来网络欺诈事件层出不穷。
❽ 什么是网络安全,为何要注重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的目的是保障用户业务的顺利进行,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是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离开这一主题,奢谈安全技术和产品无异于南辕北辙。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访问和破坏。
❾ 代理服务器对网络安全的破坏有哪些
代理服务器的匿名功能可以帮助黑客隐藏真实IP,进行破坏,加大了警方的取证难度。另外一些恶意用户常常挂了代理之后随意留言,所以一些网站在用户使用代理的时候可能会被“禁言”。代理服务器的中转功能在使用时,所有发送的数据都基本全部明文,间谍代理就有可能记录下所有的数据,所以需要通过代理传输用户名密码时尽量使用SSL、TLS等协议先行加密。
❿ 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有哪些
外部威胁包括网来络攻击源,计算机病毒,信息战,信息网络恐怖,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等。
内部威胁包括内部人员恶意破坏、内部人员与外部勾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执行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疏漏、软硬件缺陷以及雷击、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等。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包括淫秽、色情、赌博及有害信息、垃圾电子邮件等威胁。
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导致的威胁包括在信息输入、处理、传输、存储、输出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窃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网络自身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隐蔽信道和后门等不安全因素。
其他方面威胁包括如磁盘高密度存储受到损坏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存储介质中的残留信息泄密,计算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电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10)网络安全破坏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由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演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