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为青少年,你应怎样对待网络谣言
如何抵制网络谣言?
1树立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
2增强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文明上网、文明发言。
3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助长谣言的流传、蔓延,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发现网络谣言积极举报。
我自己打的。。。。。。。。。。。。。。。
B. 大学生如何防范网络谣言
大学生要增强辨别真假的能力,这样的话,就可以防范网络谣言了
C. 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已经从早期的网络论坛、即时传讯等发展为新时期的微博、微信、空间动态等,这些新媒体平台为高校师生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渠道,同时,网络舆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高校舆情监控和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新媒体已经密不可分,新媒体为高校师生沟通与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成为校园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各种网络舆论所组成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关键性因素:主体、对象、本体、媒介及过程,重视高校网络舆情问题,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应急机制,引导高校网络舆论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调查数据的基本情况
累计调查问卷323份,收回323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64.71%,女生35.29%,一年级31.58%,二年级43.65%,三年级19.2%,四年级5.57%,调查涵盖不同类型的高校和兼顾到了不同学科门类学生。
二、对网络舆情主体的认知
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一定时间和网络空间内,对自己关心的事情,尤其是社会热点、焦点等问题所持有的情绪、意愿、态度以及意见的总和[1,2];调查显示,91.9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 大学生群体由于其年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表现出同质性,其态度、观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极性。
三、 对网络舆情对象的认知
大学生最受关注的网络舆情类型是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文体娱乐资讯和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事务等。舆情的对象是指能够引起大家共同兴趣的社会事件,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热点事件。对于热点事件,65.6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资讯的可信性一般,50.77%大学生表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了解事情经过,并持有自己的观点,只有1.24%的大学生表示从不关注;62.85%的大学生表示对热点事件在网络上评论的现象,存在较大问题,应加以管制;超过40%的大学生比较相信热点事件的专家解读和网络谣言的官方辟谣。
四、对网络舆情本体的认知
网络舆情的本体是指网民的情绪、意愿、态度、意见等的总和。调查显示只有27.86%的大学生比较愿意评论,19.5%的大学生比较愿意转发网络热点事件,其中只有36.84%经过思考后,转发想法相同的观点;但超过40%的大学生比较愿意 “围观”网络热点事件,不做评论及转发,超过60%的大学生比较愿意与同学谈论网络热点事件;41.49%的大学生表示网络的评论价值观有较小影响;超过50%大学生出于猎奇心理和发泄个人情绪而响应网络号召。
五、对网络舆情媒介的认知
媒介是指主体对热点事件发表意见时借助的媒介。调查显示,超过85%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通过手机和电脑网络,在获取网络资讯的渠道中,超过70%的大学生通过综合性门户网站(如腾讯、新浪等)和社交类平台(如微信、微博、博客等)。互联网既可以提供个人传达信息、发表看法,又是一个可以相互讨论的主体空间。
六、对网络舆情过程的认知
过程主要是指网络舆情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致包含发生期、扩散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它有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舆情的爆发需要一定的触点和条件,这些触点和条件既影响了舆情的形成,也影响着其周期的长短。
网络舆情是双刃剑,一方面,客观公正的舆情信息会推动社会的进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形成和谐稳定高校校园环境;另一方面,消极负面的网络舆情则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3]。本文从舆情形成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的因素,即主体、对象、本体、媒介及过程的角度描述了影响舆情生成、演变的因素,只有加强研究大学生群体对网络舆情的认知才能为下一阶段的预警作出正确判断。
D. 青少年如何对待网络谣言
①以健康的心态作为生活的补充
②在网络交往中,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的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③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做一些对社会及他人有意义的事,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不好基础知识会影响未来发展.
⑤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使自己全面发展.
⑥把网络作为业余的消遣.
⑦作为青少年,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把网络作为先进的工具,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必须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努力净化网络环境,让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个空间.
E.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网络谣言
增强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文明上网文明发言,树立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文明上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费浪费精力,更不应沉溺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F.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人言可畏,有时候一句谣言可能害了一个家庭,对于谣言我们应该保持质疑,不随意评价攻击别人,不去肆意带节奏,只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理智
G. 面对网络谣言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舆论观信息观
面对网络谣言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舆论观信息观?
以主流的社会政治观念为理论基础。
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增加对事物的甄别能力。
大学生应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更多地观察社会、更多地体验生活,更好地练就一双自觉辨识谣言、抵制谣言的“火眼金睛”。
对当代国内外的社会政治事项能够做出客观与合理的评判。
对大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应该能够冷静、正确的应对。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激浊扬清、正本清源,不能因噎废食——青年学子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应当如是。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前进方向,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是思维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生力军与新鲜血液,更是打造讲正气、遵法纪、守底线的网络文化的生力军。每个大学生网民都应树立这种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道德正义感,自觉抵制包括网络谣言在内的各类网络糟粕,携手营造一个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互联网共有家园。
H. 当别人传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谣言止于智者,所以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一个群体,不应该随意的传播谣言,应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辨别谣言的真实性。如果一旦知道谣言的话,就一定不能传播谣言,甚至要进行辟谣。让更多的人不要受到谣言的侵害 。
因为我们都知道谣言转发,如果过了一定数量的话还会犯罪。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个谣言的事情,千万不要轻信谣言,并且一定要帮助正规的官方来遏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以及辟谣的一些工作。
这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做到的事情,不信谣言,不传谣言。
I. 如何提升大学生面对及应对谣言的能力
1.我感觉是需要提升对事物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你要迅速对一个事情有基本的认知,才不会说一些无谓的话。不仅对事情本身的认知本身没有帮助,还会加剧情况的裂变。
2.需要锻炼自己对事物的冷静延迟表达能力。就是当一个事情或者谣言发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等等时间,让事情发酵,不要急着去表达。往往事情可能不像我们本身认知的那么片面。
3.如果自身面对的谣言,我们还要提升自己强忍耐力和证据性地推翻谣言的能力。首先你自己不能玻璃心和急躁,要学会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看问题。是否有逻辑漏洞。越是急躁,越是急于澄清,事情可能更容易走偏。
4.学会求救的能力。人不是独立的个体,难以独立的存活,总在某一些时候,我们要学会发出自己求救的声音,让别人听见,来支持我们,从而既以温暖的力量,把自己从泥澡中拯救出来。
希望大家都能每天遇见温暖的事儿,温暖的人。
J. 很多网民喜欢在网上造谣,我们该如何应对谣言
先如今的网络时代可以说是十分的发达了,一件小的事情只要上传到了网上,所有的人都会知道了,而网络时代的发达,也确实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就比如说现如今的网络时代这么发达,我们想要去造谣一件事情是十分的简单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很有可能会成为压死别人的最后一个稻草,所以说不要再去这样做了,对于不关自己事情还是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 而如果我们总是用键盘去攻击别人的话,自己也是会受到一些伤害的,所以说大家还是不要去做这样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软弱,如果一旦软弱的话,那么受伤的就是我们自己了,明明没有做错任何的事情,却要遭受到别人的流言蜚语。所以说大家应该勇敢的保护好自己,不应该总是那么的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