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安全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保密性是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包括用户和进程等)获取与使用。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国家机密,也包括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商业机密和工作机密,还包括个人信息。
人们在应用网络时很自然地要求网络能提供保密性服务,而被保密的信息既包括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也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
主动防御走向市场:
主动防御的理念已经发展了一些年,但是从理论走向应用一直存在着多种阻碍。主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分析并扫描指定程序或线程的行为,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判定是否属于危险程序或病毒,从而进行防御或者清除操作。
不过,从主动防御理念向产品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智能化问题。由于计算机是在一系列的规则下产生的,如何发现、判断、检测威胁并主动防御,成为主动防御理念走向市场的最大阻碍。
由于主动防御可以提升安全策略的执行效率,对企业推进网络安全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尽管其产品还不完善,但是随着未来几年技术的进步,以程序自动监控、程序自动分析、程序自动诊断为主要功能的主动防御型产品将与传统网络安全设备相结合。
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效准确地对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攻击行为的主动防御产品将逐步发展成熟并推向市场,主动防御技术走向市场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B. 网络安全的五种属性,并解释其含义
(1)可用性
(2)机密性
(3)完整性
(4)可靠性
(5)不可抵赖性,也称为不可否认性
C. 信息安全领域数据完整性的定义
数据的完整性是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征,即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断出数据是否已被修改。存储器中的数据或经网络传输后的数据,必须与其最后一次修改或传输前的内容形式一模一样。其目的就是保证信息系统上的数据处于一种完整和未受损的状态,使数据不会因为存储和传输的过程.而被有意或无意的事件所改变、破坏和丢失。系统需要一种方法来确认数据在此过程中没有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来源于自然灾害、人的有意和无意行为。显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仅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应在应用数据加密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故障应急方案和多种预防性技术,诸如归档、备份、校验、崩溃转储和故障前兆分析等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D.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不同点
1、内容不同
数据库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数据库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
2、对象不同
数据库安全性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的操作和未授权的用户。
数据库完整性的防范对象是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二、相同点是两者都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控制,各自所实现的功能目标不同。
(4)解释网络安全中的完整性扩展阅读
数据库系统安全主要利用在系统级控制数据库的存取和使用的机制,包含:
(1) 系统的安全设置及管理,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实体安全等;
(2) 数据库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3) 用户的资源限制,包括访问、使用、存取、维护与管理等;
(4) 系统运行安全及用户可执行的系统操作;
(5) 数据库审计有效性;
(6) 用户对象可用的磁盘空间及数量。
你好,领学网为你解答: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一:
数据安全性
拦截过滤
信息安全性传输
数据完整性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二:
你首先要理解问题的主体,即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其中包括哪些设备和设施?如:主机(PC、服务器)、网络设备(路由交换)、传输方式(有线、无线)等等。了解他们如何实现安全性,在做具体的整合,就比较容易回答你的问题了。 目前国内有公安部推行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你可以学习一下,能够帮助你系统的理解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希望帮到你
F. 什么是网络安全如何评价一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的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
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如何评价一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目的就是让你的电脑网络与数据更安全
1:针对电脑网络与各种帐号密码,提供系统加固保护。
此方案可应对增长快速的病毒感染与黑客攻击,减少各种帐号密码被盗的风险。
(所需步骤:安装杀毒软件与网络防火墙、配置系统用户权限、安装最新系统与软件漏洞补丁、关闭不需要的服务与删除多余软件、其它必要设置等)。
2:针对各种数据、帐号密码与电脑网络,提供全面的数据加密、系统加固保护。
此方案可应对电脑被盗、丢失、黑客攻击、感染病毒等情况的重要数据不泄漏、各种帐号密码的安全。
(所需步骤:配置EFS文件加密系统、备份加密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配置、安装杀毒软件与网络防火墙、配置系统用户权限、安装最新系统与软件漏洞补丁、关闭不需要的服务与删除多余软件、其它必要设置等)。
G. 信息安全系统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之间的区别
完整性。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不被插入、不延迟、不乱序和不丢失的特性,保证真实的信息从真实的信源无失真地到达真实的信宿。保密性。指严密控制各个可能泄密的环节,使信息在产生、传输、处理和存储的各个环节中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和实体。可用性。指保证信息确实能为授权使用者所用,即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可以使用所需信息。可控性。指信息和信息系统时刻处于合法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有效掌握与控制之下。不可否认性。指保证信息行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行为。
H. 什么是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1、保密性。
也称机密性,是不将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用户的特性。可以通过信息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通信协议等技术实现,信息加密是防止信息非法泄露的最基本手段,主要强调有用信息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特征。
2、完整性。
是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保持信息不被破坏或修改、不丢失和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也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
3、可用性。
也称有效性,指信息资源可被授权实体按要求访问、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性(系统面向用户服务的安全特性)。在系统运行时正确存取所需信息,当系统遭受意外攻击或破坏时,可以迅速恢复并能投入使用。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以保障为用户提供服务。
4、可控性。
指网络系统和信息在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内的可控程度。是对网络系统和信息传输的控制能力特性。
5、不可否认性。
又称拒绝否认性、抗抵赖性,指网络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和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不可否认或抵赖本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
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输入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决定于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及系统的能力和信息环境的许可。
存储功能:存储功能指的是系统存储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处理功能: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技术。
输出功能: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都是为了保证最终实现最佳的输出功能。
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