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遇到网络贷款怎么办
遇到网络诈骗贷款应先与银行联系,第一时间冻结资金,保证资金安全;同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携带身份信息材料与证据材料及时报警处理,由警方为受害者挽回损失、追回资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2. 怎样防范网络套路贷的发生
怎么防范网络套路贷
1、向正规的机构贷款。如果不可避免需要贷款的话,应该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这些机构的贷款利率是国 家规定的,而且贷款行为受国 家保护。
2、不要相信虚假的贷款广告。在我们需要钱时,可能看到一个承诺不收利息、只缴纳中介费和服务费的贷款广告,就抱着试一试的念头进行贷款,最终陷入套路贷的泥潭。我们在贷款时要擦亮眼睛,对于那些不收利息的贷款不要轻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3、寻求律师帮助。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贷款,贷款合同最好要找律师审核,以免合同中存在不合理的条款。
套路贷的特征:
1、非常优惠的条件引你上钩:
一定是以合法的借贷方式引人上钩,方式无非是小额借贷,无需抵押,放款方便甚至当天放款等等,让你觉得放款人服务态度很好,你实在没法拒绝。但你不知道的是放贷方对你的个人情况了解的很清楚。
2、法律文书和口头说明严重不符:
一定会让你签订和事实严重不符的合同,而且会通过语言麻痹你,告知你这都是行规,或公司要求,打消你的戒备心理。
3、刻意制造证据:
一定会刻意制造银行转账和其他痕迹,比如银行流水,空白合同,收条、欠条、借条、捧钱照相,刻意证明你收了他多少钱,而痕迹之外,看不见的地方,这些钱的大部分或全部又被拿了回去。
实际上你没拿到银行流水载明的那些钱,这就是套路。
你配合他们演了一场戏,在戏里,什么道具都有,戏结束之后,全部物归原主,或许给你一部分钱,或许连零钱都没有。
4、刻意让你违约:
一步一步地把你的借款越做越大,还不起的利息变成本金,而利息本身就高的离谱且不合法。
本来借5000的,慢慢变成5万、10万、20万,甚至更高。总之翻十几倍,几十倍。这些都是在合法的名义之下,或者骗你说这是合法的。
5、形成证据链:
好了,上面的套路形成闭环、证据链,你借了他的钱,有贷款合同有银行流水你还违约。一般人很难看出中间的破绽。当然,复杂点的套路中再有套路。
6、动用手段迫使你就范:
手段来了,恐吓、骚扰、制造麻烦、软禁、打骂,让你倍感压力,要不你归还高额的资金,以房抵债,要不起诉你,还高额的资金。这些手段,有非法的,如恐吓、打骂、非法拘禁。有合法的,如诉讼。
总体特征就是通过一个个合法的"套路"(和正常借款差不多),一步步的引君入瓮,合法的给你小钱,合法的抢走你的大钱。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法律框架之内,让司法机关都可能入套。
3. 怎么防范网络小额贷款诈骗
法律分析:防范网络小额贷款诈骗的方式是:1、到正规的贷款机构或平台办理贷款;2、提高防止上当的警惕心,树立正确的贷款态度;3、正规网贷平台在发放贷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需要收取的利息、手续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会在协议中明确标示出来。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的通知》三、实践中,“套路贷”的常见犯罪手法和步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制造民间借贷假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以“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咨询公司”“担保公司”“网络借贷平台”等名义对外宣传,以低息、无抵押、无担保、快速放款等为诱饵吸引被害人借款,继而以“保证金”“行规”等虚假理由诱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签订金额虚高的“借贷”协议或相关协议。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会以被害人先前借贷违约等理由,迫使对方签订金额虚高的“借贷”协议或相关协议。
(二)制造资金走账流水等虚假给付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照虚高的“借贷”协议金额将资金转入被害人账户,制造已将全部借款交付被害人的银行流水痕迹,随后便采取各种手段将其中全部或者部分资金收回,被害人实际上并未取得或者完全取得“借贷”协议、银行流水上显示的钱款。
(三)故意制造违约或者肆意认定违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会以设置违约陷阱、制造还款障碍等方式,故意造成被害人违约,或者通过肆意认定违约,强行要求被害人偿还虚假债务。
(四)恶意垒高借款金额。当被害人无力偿还时,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安排其所属公司或者指定的关联公司、关联人员为被害人偿还“借款”,继而与被害人签订金额更大的虚高“借贷”协议或相关协议,通过这种“转单平账”“以贷还贷”的方式不断垒高“债务”。
(五)软硬兼施“索债”。在被害人未偿还虚高“借款”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向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特定关系人索取“债务”。
4. 大学生如何避免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1、不随意泄露身份信息。
那种针对性的诈骗发生的开端就是身份信息泄露。不在网上随意注册那种要填身份证号的账号,快递单和填有各种信息的废纸妥善处理后再扔,确保信息不会轻易泄露。
2、 不贪小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那种说你中了奖要输验证码领奖的短信直接删了就好,电话直接挂了,绝不多听这些人的话,你听多了有可能不由自主就信了,不听不接是正道。
3、不着急转账
遇到说你银行卡涉及洗黑钱,家里出事要转账这种信息,不要着急转账,先确认一下信息,联系一下银行和父母,即使是真的也不耽误你多长时间,若是假的就避免了一大波损失,谨慎最重要。
4、不办看起来很优惠的借贷。
最近很火的大学生借贷,大家应该都有了解,那些骗子就是掌握着大家图便宜的心理来进行敲诈勒索的,父母给的学费是足以让你度过学年的,所以,不乱花钱是很有必要的。
5、网购的陷阱
网络购物物美价廉又低碳环保,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殊不知,骗子们无处不在,瞅准了机会就骗你没商量。
接到陌生的短信或电话,要多留心眼,冷静判断,可以先拨打邮政、银行、公安等部门电话进行核实查询,不要直接拨打短信或是对方提供的号码,也不要将钱轻易转入对方告知的账户,一旦受骗及时报警。
6、网络交友需慎重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通过网络聊天、交友等手段,“循循善诱”一步步消除受害者心理防备,取得受害者信任后,恣意骗取钱财或实施其他犯罪。网络交友需慎之又慎,不可随意轻信他人。
5. 学生如何预防网络诈骗
法律分析: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2、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3、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4、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6、不办看起来很优惠的借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6. 网络贷款怎么避免诈骗
应对网络贷款诈骗的办法:事前谨慎小心,注意调查贷款机构的资质;事后则收集相关证据,立即报案;涉嫌犯罪的,当事人除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外,还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