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说网络具有虚拟性
现实中的花——信息源
花的照片——信息
网络——信息通道
现实中的信息通过网络这个“转化器”后,可以被增加、删除、更改,变得面目全非。它传达给你的信号、数字是真实存在的,但须知这些信息只是0和1组成的代码,只是被组成了图片而已。你看到的电子信息,比如一张花的图片,和你现实中看到的盆栽,可能在视觉上无限接近。但其实二者的构成原理完全不同!
而拿图片来说,现实中你看到的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客观且无法更改,因为你是直接看到了花这个【信息源】,唯一的加工者就是你的大脑,所以现实中事物具有现实性、实体性。但正如我刚才所说,网络上的“花”不是信息源本身,而是【信息】,而信息是可以随便更改的,一个红花的图片是可以改成蓝花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是虚拟的,这里的虚拟不是指其代码、信号本身不存在,而是指【这个代码、信号所传递给你的信息可能和其实际信息源的样子不符】。举个例子,你以为是再和一个女生通话,实际上“她”可能是个用了变声器的中年大叔!
这就是网络的虚拟性,其实很多媒体都有虚拟性,神经病人看到的东西也具有虚拟性,因为他们的大脑在转化信息的过程中也对信息进行了改变
❷ 网络是虚拟性的,也具有真实性,谈谈你如何看待网络
网络兼而有之,虚拟是因为它只是一种寄托而离开电脑跟前你就会发现空虚。在网络之中越觉得快乐在现实中越觉得烦有事没事就想往电脑跟跑上上网虽然没事可干但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真实性在于你找到了释放的寄托
❸ 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怎么写 要求200字
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学生电脑使用的普及,我国网民的数量在迅猛增长。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学校远程教育、政府企业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网络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上网本身并非坏事,我们必须承认网络的普及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首先,扩大了大学生的交际范围。网络文化的全方位、多层次和迅捷性等特点,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其次,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不断补充我们的精神食粮;第三,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学校正式组织的教育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全部需要,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展示个人才能、宣泄情感、传递信息、增添情趣等,体味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要;第四,促进了大学生的个性张扬。例如,如今流行的网络社团所衍生的新型文化所表现出的开放、自由、互动,使大学生拥有一个自我选择的机会去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可以尽情挥洒个性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在深刻体会到网络带给我们的有益之处时,更应明白,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种种担心。的确,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也表现出了其明显的特性。
(一)网络的虚拟性
由于网络是超乎现实的,是虚拟的,故它不受现实的制约,在网络中的随意性很强,各种可能都会发生。所以我们要避免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网络上,在一个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的情况下,降低我们对网络生存环境的虚拟性所产生的依赖心理,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沉浸于网络之中不能自拔,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淡漠、情感疏远、道德滑坡,甚至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二)网络的虚假性
上网的人是鱼龙混杂,良莠难分,各式人都有,心态各异。在网络聊天中,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份子信誓旦旦谎话所欺骗,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有的人污言秽语,俗不可耐,形同畜类;更有的人巧设骗局,暗藏祸心,以卑鄙的手段某财劫色,所以“网络有风险,上网须谨慎!”
(三)网络的肤浅性
我国网络的监控力度还不够完善,对各种违法乱纪的坏人打击不力,抓住有些人上网没有经验,思想单纯,心理准备不到位,心理防线让人一攻即破,让他们有可乘之机;更有些在网上肆意散布一些垃圾信息,甚至龌龊的画面及不文明的图象。部分网络文化也越来越肤浅,我们应该加强自律和自控力,提高品味,加强对美的鉴赏和反思,及对时间的敬畏和珍惜。
(四)网络的偏激性
一方面,有些人利用网络言论的自由性,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漫骂、侮辱,发泄不满,对他人制造了恶劣的影响,说话肆无忌惮。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应当注意的,虽然我们有言论自由,但不应当在网络上公开的发表一些偏激的言论或文章;另一方面,很多同学把网络当作了逃避现实的方式,为他们逃课提供了借口,以至于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危害了身体,也扭曲了心理。我们更要注意现实与假想之间的区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认清真善美、假恶丑。
我国互联网络还有很多值得改善与提高的方面,但更应认识到其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利用好其提供给我们的自由交流的空间,共享文化、学术信息,找到一个平衡点,扬长避短,发挥它有利的方面,消除其负面影响,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品味要求,积极应对网络的弊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❹ 网络的三个特性虚拟性
及时性、交互性、社交性。
互联网是一个及时性、交互性、社交性很强的媒体,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用户,把海量的内容通过分类或搜索的形式呈现给用户,这些优势是传统电视台所不可比拟的。不过,传统电视台在内容的制作、生产方面的优势,则是互联网电视所付诸阙如的。
网络义务
网络传播面影响面广大,作为原创作者,应该在报道冷新闻的同时,也增加暖新闻,德行深厚,福报广大。网络越来越发达,有些人在网络上传播自己的作品,从而被广大网民所认识,变得小有名气,通常把他们称为网络红人。
❺ 网上信息虚虚实实,要如何辨别真伪,不被带节奏
网络是一个大社会,虚虚实实的信息,需要我们自己擦亮眼睛,不要听信自媒体的小道消息。对于一件事情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多了解各方面的消息之后再判断。
这个和我们在现实社会中接触各种新闻消息其实一样的。
❻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决定了人的随意性判断并解答
不一定
如果在现实中是不可能随性的,就算是在网络中也是不完全随意的
❼ 如何辨别网络传销
1、虚拟性更强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非法传销者利用网络这一特征,借助高科技、电子商务等名义,遮人耳目,大搞空手道。上述案例中,会员得到的仅仅是虚拟的网络空间(所谓的电子商务包,也不过就是租用该公司的服务器空间),从传销传统的实物产品发展为纯粹以发展会员获得奖金为目的,有些付费方式都是网上支付,完全"电子商务化"了。
2、更具欺骗性
利用网站作为传销平台,比传统意义上的传销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该些传销网站多打着远程教育、培训个人创业、电子商务的旗号吸引人,掩人耳目,遮盖其发展会员(下线)牟利的本质。在北京欧亚伟业传销案中,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北京欧亚伟业国际有限公司打着发展本国电子商务、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幌子,借助高科技发展传销。在公司网站上罗列着企业策划、个人理财、远程教育、培训、买卖商、宣传服务、信息服务、60mb空间、管理控制中心等板块,从措词到口号都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许多下线人员没有判断能力,认为这就是电子商务,在被抓获后还屡屡强调他们参加的不是传销而是一种新型消费。
3、隐蔽性强
与传统传销相比,网络传销隐蔽性更强。发展会员都是在网络上进行,会员必须通过网站才能加入传销,并且使用的用户名都是假名或者代号,并且都有各自的登陆密码,彼此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icq)来完成。并且,网站还要求汇款一律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这就避免了传统传销中下线与上线必须见面的情况,操纵者由明转向暗,躲在幕后,万一下线被执法部门查获后,上线也能马上逃之夭夭。由于会员发展下线的情况只反映在互联网上,再加上会员在传销方式上保持单线联系,工商部门查处时,根本无从查证公司网站的真实信息和会员的真实身份,仅凭网络上的信息要追查上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4、跨地域性传播
互联网传播具有跨地域性,使得传销突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即使在一国内,也是遍地开花。但由于属地管辖的限制,各地工商部门只能就本辖区的传销活动进行监督,对全国性的传销无法从源头上切断。传销骨干人员经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全国各地流窜作案,我们只能抓获当地的头目,"保一方平安",但对销毁整个传销集团却无能为力,治标不治本。同时,调查取证上也是困难重重。而对于跨国的网络传销,由于网站注册地在国外,国内没有工商登记机构,因此面临着法律适用和国际管辖权的问题。而且仅仅依靠一国的力量难以有效打击,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但目前各国对传销褒贬不一,要达到法律标准的一致极其困难。
5、处于工商监管的"灰色地带"
网上资源浩繁如海,工商部门要在数以亿计的信息中发现非法传销的蛛丝马迹谈何容易。更何况,传销网站多以注册用户输入密码的方式才能登录,一般用户无法浏览其内容,而且网站管理不在工商监管范围内,因此工商部门无法依职权主动对可疑网站进行监管,只能在现实世界中发现传销痕迹或举报的情况下才能出击,获得案源信息渠道少,导致工商查处网络传销极为被动。
❽ 关于网络世界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我们当如何对待
其实网络是桥梁,是媒介。网络的虚拟性体现在无法触碰,及无法立刻实际接触。真实性体现在通过网络交流产生的结果真是存在。二者互相区别又互相依存。
❾ 如何理解网络是虚拟的现实,网络文化是“绝假存真”的文化
网络是虚拟的,但使用网络的人是实在的,反映的也是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