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如何构建知识网络

如何构建知识网络

发布时间:2022-08-22 14:04:26

A. 高中生物复习中怎样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复习中怎样构建知识网络
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特点是: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图表考查的比重明显加大;注重生物学能力的考查;重视实验的考查;注意联系学科最新成就和社会热点。高考生物学试题是从素质要求的角度去达成能力要求,表现出题目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注意学以致用。在高考复习中,由于新课程的信息量增大,复习难度加大,因此很多高中生在复习阶段会出现由于复习不得法而造成学习成绩相对下降的局面。在这里我们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硬实能力。
三轮复习方法建立在既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又能再度提高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双重目标的基础上,可以使考生对先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再认识,对已有的信息的重新组合,使信息的排列更有序。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综合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途径是多样的。在许多教学辅导用书中也有归纳好的知识结构。但要将这些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就必须自己亲自参与知识网络的构建。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你参考:
1.核心辐射法
抓住一个核心的知识内容,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这个核心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图解、一个实例。例如,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可抓住课本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来构建:
(1)光合作用需要光,主要吸收的是什么光?怎么设计实验证明?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光的强度,光照时间,光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不同光谱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3)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怎么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于原料中的何种物质?又有什么办法进行证明?
(4)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如果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如何证明?
(5)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成分包括哪些?有什么特点?这些成分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分布与功能怎么联系?只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6)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叶绿素的合成与分解?(联系光、矿质元素、温度等的影响)(7)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途径是怎样的呢?如果将一植物从光下突然移到暗处,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将一株植物突然不给二氧化碳,结果会如何?
(8)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光能的吸收、传递、转化过程)
(9)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什么影响?(光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影响;矿质元素的影响等)
(10)C3植物和 C4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上有什么不同?
(11)光反应与暗反应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穿线成珠法
以某一生理过程或现象为线,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这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N 是生物体中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以“大气中的氮气→植物体中 N→人体中氮→尿素排出体外”为线条,可贯穿、联结以下的内容:
(1)大气中的氮气被转化为植物体可以吸收的氮的过程有哪些?
(2)什么是生物固氮?哪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配置什么样的培养基可以将固氮微生物从其他微生物中分离出来?固氮微生物的氮源、碳源、能源各是什么?
(3)为什么有些植物能利用大气中的氮气,而有些不能呢?从理论上有没有办法让小麦、水稻等不具有固氮功能的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呢?如果能实现,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4)植物能吸收土壤中哪种形式的氮?通过怎样的途径被吸收?通过什么途径被运输?
(5)怎样证明氮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氮在植物体内能否移动?如果缺氮首先受到伤害的会是什么结构呢?
(6)氮在植物体内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植物体内合成蛋白质场所在哪儿?过程是怎么样的?合成的蛋白质类型受什么控制?
(7)人体消化蛋白质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消化后的产物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被吸收?(8)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在人体有哪些变化过程?最终以什么途径形成尿素?形成的尿素是通过什么途径被排出体外的?
(9)人体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10)人体排出的尿素通过哪些途径被返回大气中去?
这样,把生物固氮、植物体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和运输、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质代谢、自然界中氮循环等知识都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链。

B. 我是一名高三理科生,一直不明白考纲中所说的构建知识网络结构,那又

高考复习中如何构建知识网络
(1)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
1.1辐射发散法:以某个概念为中心,为第一级,向四周围发散构成二级、三级等多个层次的一种方法。
1.2章节归纳法:以每一章,每一节为单位将其主干知识归纳为一个大网络。
1.3流水线法:将完成某项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点用箭头串联起来。
1.4归纳整合法:将相关的有联系的知识归纳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大知识网络。
以上四点仅供参考

C. 如何构建历史知识网络

我是我们班的历史课代表,每次历史考试成绩可以达到年级前两名。
在我看来,历史学习就是把当时发生这件事情归纳好,你可以每次听完一次课(当然,也可以自己复习一课时)就将这节课总结一下,为什么它会出现这件事,这件事的发展是什么,这件事的出现带来了什么影响。然后在一单元一总结,因为它每个单元其实每一个都是有串联的,总结清楚这个单元的事件的性质,然后它会呈现出哪一个是起因,哪一个是过程,哪一个是结果,哪一个是影响。把这些理清楚,历史的知识网络就建立了。

D. 如何指导普通高中生建构历史知识网络

相信有不少老师和同学们都强调过知识网的重要性,确实在面对如此繁重的课程,如果同学们能够对所学知识绘制成知识网,那么对于复习来说会显得方便。同学们从知识网中进行复习,也会觉得方便许多。那么如何构建知识网呢?我提醒各位考生,三点构建知识网:

步骤/方法
你掌握了各科的基础知识,但不代表那些知识已经是你自己的了,不代表你可以运用自如了!你要做的是弄清知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基础知识系统化,即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寻找知识的细部特征和深层意义。比如,在复习时寻找各种答案的结构特点和线路特征就是一种深度加工。应寻找知识的一致性特点,并将这些特点标准化,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和效率。比如在历史学习中,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分析就可以寻求转变成一个或多个模块

另外,可以通过专题复习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定位,从中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学科思维能力。比如历史的复习,可以按照“知识、能力、地域、热点”分为四个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专题总结和专题复习。每个专题都有一般规律,每个专题都要注意挖掘其内在一般规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因果联系,概括出其整体特点和常规走向。

知识系统化最有效的方式是用“知识的三点”形成网络图,“三点”是指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点上繁衍出来的生长点,概括地说就是“知识点—连接点—生长点”。知识点要夯实,连接点要形成网络,要清晰,而生长点就是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从知识点到连接点再到生长点的形成是一个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重新整合的思维过程。


从基础知识着手整理出网络图,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思维训练,你再做题时,就会发现很多题目的解答已不再只是几百字的繁琐背诵记忆,而是变成了几个模块的简单组合和具体问题之间的有机联系,对它们特点的了解也会更加清晰。

E. 初中怎样建立知识网络

ano~提高学习效率和构建知识网络是两回事吧~~~
先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吧~~~
提高学习效率,最最关键的是:注意力集中!
首先,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其实初中的话,你也完全可以根据你们老师的进度来安排)
然后就是实施了~~
期间,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啊~~~
ps:要多看书,多做题,然后多总结~~~这个过程是相互的,需要反复进行哦!!
构建知识网络
先问问你啊,你清楚每一科每一本书的目录结构吗??
如果自己能力有限,就问问老师,或者翻翻教辅书。
当然,自己能去分析梳理是最好的~~~

Good luck!
下面帮你网络了一下,前面是我自己的经验啊~~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习问题自我评价
l.时间安排问题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 (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2)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5)是否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
2.注意力问题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3.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问题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二、自我改进法
1.SQ3R法
罗宾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几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成的。
(1)概览(Survey):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
(2)问题(Question):即在学习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阅读(Read)
(4)背诵(Recite):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Review):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2.自我塑造法
(1)选择一个适当的目标。某些学生在接受长辈一顿训斥后,立即制定一个宏大的学习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十有八九是执行不下去的。我在学英语时,有一天忽然下决心要从阅读原版小说入手,结果我借了一世界名着《马丁.伊登》,并且向朋友宣布,我要花一个月时间啃下此书。结果呢,我连第一页都没能读完,因为里面的生词查不胜查。后来我选择了比较适中的学习目标,先从世界名着简写本入手,结果越读兴趣越浓,不再视英语为畏途了。
( 2)对症下药。如果你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应分析不集中的原因。在寝室读书不集中,则应责令自己到教室里去读。如果读半小时后不集中,则应略为休息一下,或改变一下学习内容。如果原因是对读书不感兴趣,则首先努力去读自己有兴趣的书或改变单调枯燥的读书方法,将读书与工作、娱乐、陶冶性情结合起来,或给自己的学习以一定的奖励。坚持一段时间后,随着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
三. 发现最佳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人分为“猫头鹰”与“白灵鸟”型。如巴尔扎克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莫扎特的创作时间是在晚上,他的着名歌剧《唐璜》就是在一个夜里写成的。门捷列夫等科学家也都是在晚上工作的。与此相反,拿破仑则是从早晨3一4点就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最佳的记忆时间: 早晨和晚上临睡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间。因为早晨,大脑没有睡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临睡,不再受新学习的干扰。每天临睡前,把一天内学习的主要内容,象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这对记忆的巩固很好。晚上记的材料,第二天早晨再记一遍,效果会更好。
合理用脑: 合理用脑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和抑制,有助于增强记忆力,使人保持不疲劳的状态。长时间啃一门课不如不同课程交替学习的效果好。内容相似的课程不要挨着复习。平时我们在较多地复习文科内容后,应该用复习理科内容来调剂。(科学家做过实验,一个人右手疲劳的时候,一种办法是让两手都休息,另一种办法是在右手休息情况下,让左手适宜地活动,结果用第二种方法,右手握力恢复得较快。马克思喜欢在紧张阅读、写作的间隙,用解高等数学习题作为一种调剂)学习时用的是右半脑,听音乐、歌曲是用左半脑。左半脑兴奋几分钟、右脑就可休息一下。用音乐来调节,作到合理用脑,在世界各大学里已被广泛重视。

F. 谈谈怎样构建高中生物知识网络

树干和树叶问题解决后,再来看知识树中知识的维度问题,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我这里只谈两个重要的维度。一个是参考cmmi的思考,即任何一个知识点在构建的时候,都涉及到标准规范,指导书,培训教材,模板,检查单这些核心内容,这相当独立来看是完整的一套体系。
第二个重要的维度,即从基础理论,方法,工具,技术这个维度展开,一个专业的知识点都涉及到基础理论知识,方法论知识,涉及到具体的工具技能,涉及到具体的技术点,把这些都描述清楚了可以讲知识点本身形成可以实践性操作的活力。
我们可以简单回想下,我们读书的时候每个学期考试,我们都会花时间复习,但是复习完了考试过后很快就会遗忘,从学以致用来说,任何知识都是如此,学过的知识最重要的还是要思考内化,在思考内化后要实践。我们讲的闻,思,修基本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从闻这个角度来说,唯一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重复,在思这个角度是每一次重复都是思考后的迭代过程,有思考再重复就会有提升,螺旋上升。而对于思考,最有用的就是将思考的内容记录下来,我们学习和阅读,最好的方法就是记笔记,或者说写博客,将你的心得写下来。从修的角度,即反复的实践,真正将学过的知识用起来,通过实践后的知识往往形成更加长久的记忆。我前面也谈过,如果一个知识学习后不会马上实践,或者说不会马上用到,那么学习重点就是理解核心思想,在记忆里面只需要存储知识索引。即下次面临问题的时候,知道原来学过的某种知识或技术可以解决该问题。
其次要注意到,知识的复习往往会触类旁通,有时候不要局限在当前的知识点上面,多看看外延的相关知识,在看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对当前知识点又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理解加深了自然就是复习的过程。

G.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网络如何构建

一、全面透彻的理解知识点

知识网络就是大家在学习中学习到的单个知识点,在头脑中通过多维思考,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是考试必须掌握的。因此,要想顺利通过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首先要透彻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多练习多思考,加强巩固,通过思考,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为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入口在哪儿:https://www.gaon.com/zhongji

二、整理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将重要知识记录下来,在课后进行归纳总结。步骤如下:

1、理清知识结构,分清主次,整理和突出重点,进行简要概括。

2、学会取舍,放弃无用的或完全不重要的部分。

3、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整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

4、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精炼的概括。

5、根据结果不断的调整和修改。

更多关于注册中级会计师相关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https://www.gaon.com/

H. 怎么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啊,自己就是不会构建

先声明是复制的,但对你要是有帮助那就不要管是不是复制的。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教与学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今年《考纲》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命题“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这就告诉我们,新课改下历史学科的高考复习绝不能脱离基本知识去空谈能力的培养,而要抓住各模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我就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建立知识网络体系,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历史概念

基础知识是历史知识网络体系中的点,主要是指基本史实和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基本史实内在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其能力要求侧重于理解。基本史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其能力要求是准确记忆。

由于新课改后的教材对一些核心基本概念几乎都没有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本历史知识的复习中,落实基本史实的同时,要突出历史概念要素的分析和概括。

例如,郡县制这个综合性很强的历史概念,在要求学生准确掌握郡县制的目的、内容、历史影响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把郡县制和分封制以及行省制度等类似的地方政治制度作以区分比较,分析出三者之间的异同,以便加深对郡县制这个概念的理解,从而把握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规律;二是要依据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选修一《商鞅变法》涉及的相关内容,对郡县制的演变历史适当作些补充。

突出历史概念的教学,有利于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从而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二、揭示阶段特征

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纬线”。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

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正确地划分历史发展阶段。例如,把中国古代历史依据政治制度演变的规律划分为四个阶段:夏商周时期、秦朝、从汉至元时期、明清时期。

揭示时代特征,以中国古代历史第一阶段为例。首先让学生自己列举出这一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等。然后指导学生分析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联系:商周时期承袭了夏代的王位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形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为了强化分封制,又专门制定了体现鲜明等级色彩的礼乐制度。随着西周末期铁器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随之崩溃。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就是私学大兴,“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总结其背后的一般规律,那就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改变,同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揭示历史阶段特征,加强历史横向联系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因此,历史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把握基本线索

基本线索是知识网络体系中的“经线”。历史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历史的这种继承、发展性,使历史知识具有一种有别于一般知识系统性的链式结构。把握基本线索,可以起到贯通来龙去脉、明确趋势归宿、揭示变化规律的作用。

教学中最大的误区是把基本线索讲成了知识线索。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线索可以概括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发展、强化、顶峰。如果在教学中,按上述专题,机械地把孤立、松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还不能称之为基本线索。只是积累了、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而没有揭示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只能称之为知识线索。

基本线索侧重事物过程的阶段性变化,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例:秦王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吸取秦朝教训采取“郡国并行制”,最终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时采取“中外朝”制、推恩令以及刺史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隋唐时期通过三省六部制进一步限制相权,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任文官做地方长官,派通判监察地方,使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清时期,先后设内阁,废丞相,设军机处,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整体呈现出两大趋势:皇权逐步加强,相权被削弱;中央集权逐步得到加强,地方权力被削弱。只有把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概括为几个阶段性变化,揭示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规律,才能使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把握历史的脉络,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

总之,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变过去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病,记忆、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是积累性的,互相融合为一体的。当然,无论是知识体系的内化还是能力的养成,仅仅依靠课堂讲解示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必要的专题训练。

I. 考研数学强化阶段,如何构建知识网络清晰解题

在复习时,先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在头脑中回忆一遍,然后再打开书或笔记本进行对照,对回忆模糊不清或根本回忆不起来的知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样做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而且能够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阅读全文

与如何构建知识网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安全的展会 浏览:238
高中网络班有多少 浏览:760
5g手机支持的网络 浏览:733
苹果网络限制密码 浏览:614
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文学作文 浏览:595
哪个牌子的电视能连接网络 浏览:951
手机重置网络相关数据 浏览:4
网络接口如何接电脑 浏览:867
建网络平台去哪里申请 浏览:260
网络连接上微信语音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458
网络备案中心在哪里 浏览:765
能上网但没网络连接图标 浏览:271
移动网络必须动态拨号吗 浏览:312
连接过的无线网络怎么删除 浏览:756
数据挖掘与网络安全 浏览:141
手机能上网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351
网络波动手机就会重启 浏览:2
抱歉网络异常请稍后重试 浏览:956
车载安卓大屏连接无线网络 浏览:756
魔百合无线网络密码 浏览:78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