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美国监视盟友棱镜门网络安全

美国监视盟友棱镜门网络安全

发布时间:2022-08-19 15:58:16

❶ 棱镜门事件的发起者是谁

棱镜门事件的发起者是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斯诺登。

在2003年,加入了美国陆军的特种部队,后因为受伤而退役,退役之后,被安排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作为信息技术人员,斯诺登接触很多机密的文件,在2009年,斯诺登离开了中情局,为NSA工作,随后,开始接触监听机密材料。

据报道采访,斯诺登之所以成为告密者,就是因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基础系统已经搭建完毕,其能力巨大,可以截获几乎所有的通信数据,这样的能力无疑不是令人恐惧的,这也是一种滥用职权的行为,这是盲目的也是让世界不安全的,斯诺登表示他并不像生活在这种没有保留的世界上,随时被人监控。

事件影响

美国压力

2013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的电话和网络秘密监控项目在美各界及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其中以代号为“棱镜”的网络监控项目牵涉面最广,内容最新,也最具争议。“棱镜”项目不仅给奥巴马政府摆上一连串棘手难题,也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冲击。

❷ 2013年国际十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的棱镜门

一、“棱镜门”事件爆发 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用户隐私
2013年6月5日,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披露给媒体两份绝密资料,一份资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另一份资料更加惊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秘密资料。
此后斯诺登现身香港,声称自己良心感悟,无法允许美国政府利用“棱镜”项目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他表示,美国政府早在数年前就入侵中国一些个人和机构的电脑网络,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甚至学校。斯诺登后来前往俄罗斯申请避难,获得俄罗斯政府批准。

❸ 最近比较火的 斯诺登和棱镜门 事件是怎么回事 具体描述

棱镜计划 (英语: PRISM )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级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称为“ US-984XN ”。 根据报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国家安全局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012年内在1,477个计划使用了来自PRISM计划的资料。 关于PRISM的报道是在美国政府持续秘密地要求威讯向国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户每日电话记录的消息曝光后不久出现的。泄露这些绝密文件的是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判商的员工爱德华·斯诺登,并在2013年6月6日,在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开。

❹ 棱镜门事件的发起者是谁

美国安全总局。

棱镜计划(英语: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绝密级网络监控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称为“US-984XN”。

根据报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

国家安全局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视频、照片、VoIP交谈内容、文件传输、登录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并透过各种联网设备,如智能手机、电子式手表等各式联网设备对特定目标进行攻击。

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012年中的1,477个计划里使用了来自棱镜计划的资料。

关于PRISM的报道,是在美国政府持续秘密要求威讯向国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户每日电话记录的消息曝光后不久出现的。泄露这些绝密文件的是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包商员工爱德华·斯诺登,于2013年6月6日在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开。



❺ “棱镜门”事件对中国信息安全市场有何影响

斯诺登披露的“棱镜门”事件,在政治层面已开始沉淀,但在产业层面激发的市场动荡才刚刚开始。至少在中国,这种变化已开始发生。据斯诺登当时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而思科几乎参与了中国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据透露,此后,包括工信部、公安部在内的多个部委曾广泛邀请厂商参加各类座谈及调研活动,并向业界了解思科、IBM等外资企业的相关情况。
据业内估计,“包括厂商,相关领域的专家、科研机构,都在探讨棱镜门对于整个中国信息化建设这些方面的影响。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说将有怎样的改变,国产设备会有多少比例,但是随着这个事件曝光以后,对国产化的呼声无疑会越来越高”。初步估计,军队、军工、政府等关键部门所受影响要更大一些;同时像金融、能源、交通业等国民经济关键部门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针对金融、云计算与大数据、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面临的信息安全实际需要,继续组织国家信息安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试点示范。据透露,《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两项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已送交主管部门审议,有望年内发布。此外,还有一系列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在加紧制定中。
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1、在“棱镜门”事件之后出台的中国工业及信息化相关政策,肯定都会受到此事件的影响,在安全审查、技术选择和敏感行业的采购方面,中国会普遍收紧;2、外资相关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今后将受到更多安全方面的审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们获得订单;3、类似华为、中兴等艰难拓展国际业务的龙头公司,可能会向中国市场回归,分享更多的中国市场“大饼”。4、受“棱镜门”事件刺激,中国的信息安全市场会有所扩大。但由于中国公司在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上的欠缺,在某些领域(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部分设备等)仍难摆脱对国外企业的依赖。因此,相关市场的“向内转”可能也是暂时现象。

❻ 斯诺登事件对信息安全有何警示

斯诺登事件为我们敲响了信息安全的警钟,也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保障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斯诺登事件警示我们:

一、网络空间已经演变成各国博弈的新战场
21 世纪,互联网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主宰着世界的变迁。互联网上的网络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也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体现。网络已经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太空之后的第五大疆域。从“棱镜门”事件来看,互联网对美国几乎是透明的,全球互联网的最终主导权一直都牢牢掌握在美国的手中。
事实上,美国有“棱镜”监听计划,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针对别国或本国的网络监听项目,如英国的“颞颥”情报监听项目,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的大规模拦截电话和电话数据,日本的《PC 监视法案》对个人和公司网络信息的监控,印度、德国等国家也都有类似的机构对互联网实施着监控。网络空间已经演变成了世界各国博弈的新战场。
二、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美国的情报机构对互联网的掌控已经超出了世人的想象,他们能够通过秘密技术监控世界各国,监控几乎每一个人,控制关键基础设施。你在网上的一切行动和资料,都可以被调查得一清二楚,因为互联网在他们眼里是透明的。着名的“微软黑屏”事件,已经向世人揭露出一个重大事实:微软有能力控制使用Windows 系统的每一台电脑,用户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自己计算机的控制权。
三、我国面临的信息安全角势十分严峻
斯诺登曾在向美国《华盛顿邮报》提供的机密文件中披露,自 2009 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入侵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电脑系统。此外,美国国家安全局下的“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TAO),近15 年来一直从事着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信系统进行网络攻击的工作,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
我国所面临的信息安全角势确实十分严峻。首先,我国信息安全的整体防护能力还十分薄弱,我国信息安全关注的重点还只是停留在网络攻防与内容合法性方面,对于因通信设备而引起的网络社会安全则一直不够重视。我国的网络通信设备关键基础设施几乎全部是购自国外的产品,这为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此外,当前我国公民信息安全的防护意识还十分淡薄,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带来的严重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
四、我国应完善信息安全主动防御体系的建设
保障信息安全就是保障国家安全。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威胁,我们必须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网络空间缺乏防护能力的局面。专家建议:我国亟须完善自主可控的国家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强化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等级化保护和监督管理,落实等级保护相关措施。同时,鼓励和扶持自主开发核心技术及产品创新,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保障国家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把中国的信息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❼ 棱镜门的事件背景

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根据报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国家安全局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012年内在1,477个计划使用了来自PRISM计划的资料。
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接触到大量个人聊天日志、存储的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个人社交网络数据。美国政府证实,它确实要求美国公司威瑞森(Verizon)提供数百万私人电话记录,其中包括个人电话的时长、通话地点、通话双方的电话号码。
关于PRISM的报道是在美国政府持续秘密地要求威讯(Verizon)向国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户每日电话记录的消息曝光后不久出现的。泄露这些绝密文件的是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判商的员工爱德华·斯诺登。他原本在夏威夷的国家安全局办公室工作,在2013年5月将文件复制后前往香港将文件公开。
华盛顿邮报报道,"棱镜"项目2007年启动。参议员范士丹证实,国安局的电话记录数据库至少已有7年。项目年度成本2000万美元,自奥巴马上任后日益受重视。2012年,作为总统每日简报的一部分,项目数据被引用1477次,国安局至少有1/7的报告使用项目数据。 华盛顿邮报报道,Facebook、谷歌、微软、苹果、雅虎已通过媒体断然否认为政府提供秘密服务。Twitter令人瞩目地没有出现在被监控的公司列表中。Twitter曾表示要特别重视保护用户个人数据。报道称,Dropbox下一步也将可能被纳入"棱镜"监视范围中。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美国政府对公众隐私的监控可能比媒体报道的更深入。"棱镜"项目监视范围很广,包括美国人每天都在使用的网络服务。FBI和NSA正在挖掘各大技术公司的数据。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YouTube、Skype、AOL、苹果都在其中。 各国就数据保护制订有不同法律,但这些法律倾向于规范公司可以保存何种客户数据、拿这些数据做什么、能保存多长时间,而不是管理政府活动。大多数公司的隐私政策包括一个条款,该条款称在收到合法请求的情况下,它们将会共享信息,以及有关其它监控的细心措词。
官员们通常会辩称,阻止恐怖主义高于保护隐私权。奥巴马9日在对美国的监视方法进行辩护时称:“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拥有100%隐私、100%便利。”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英国的守法公民永远不会知道政府部门为了阻止你的身份被盗或者挫败恐怖袭击所作的一切事情。
用户数据(例如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活动)并不总是存储在用户自身所在的国家里。例如,Facebook在其隐私条款中称,所有用户必须同意他们的数据“被转送和存储在美国”。美国2001年的爱国者法案给予美国政府在使用按这种方式存储的欧洲数据新的权力。
“隐私国际”认为:“由于世界主要技术公司的总部都在美国,那些参与我们互联世界、使用谷歌或者SKYPE的人士的隐私都可能被棱镜项目所侵犯。美国政府可能接触到世界的大部分数据。”斯诺登称,他是出于对隐私权的担心才采取报料行为的。他对英国卫报称:“我不想生活在一个做那些事情的社会里,我不想生活在一言一行都被记录的世界里。”

阅读全文

与美国监视盟友棱镜门网络安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值班室要哪些东西 浏览:274
网络连接完wlan口不可连接 浏览:620
手机天线问题会导致网络问题吗 浏览:9
日本网络播放器有哪些 浏览:621
电脑保持网络连接 浏览:614
小米路由器设置不支持无线网络 浏览:773
电大和函授网络哪个含金量高 浏览:535
大理制造业网络营销 浏览:565
网络打印机选了无线网络安装 浏览:945
移动公司网络异常怎么回事 浏览:882
手机有无线网络功能 浏览:195
wifi有连接无网络 浏览:671
chinanet网络有wifi上不了网 浏览:469
邯郸阿里巴巴网络推广哪个好 浏览:877
中国移动电视网络信号怎么样 浏览:988
移动网络为e网 浏览:571
电脑有网络但是上不了网怎么解决 浏览:365
如何在苹果笔记本电脑上安装无线网络 浏览:492
网络贷和信用卡逾期哪个可怕 浏览:180
网络地址池多于255个怎么设置 浏览:6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