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军民携手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在9月18日举行的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建华旗帜鲜明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从下午2时许,持续到傍晚7时许,包括多位将军、两院院士在内的十余位重量级嘉宾,以及现场几百位业内人士,热聊如何军民融合共筑网络安全长城。
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一个分论坛上,与会者热切地拍摄自己感兴趣的网络安全资料。
一组步伐 网络安全蕴藏商机,川企努力抢占产业先机
军民融合共护网络安全,让相关企业看到了无限商机。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中梁说,随着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天地一体化网络以其战略性、基础性、带动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基础设施,其所具有独特的立体空间与地域优势以及特有的信息服务能力,一定会推动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实际上,在四川,这一融合已经开始。集授时与数据记录等功能于一体的北斗卫星手表,其制造商成都天奥电子公司,是中国电科十所控股的企业,具有“军工血统”。而广为人知的军用无人机“翼龙Ⅱ”,四川多家民营企业为其生产零部件。
抢抓机遇,一些四川企业迈出了新步伐。
在论坛上,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发布了国内第一台自主可控数据中心交换机和可控核心路由器。公司市场部总经理戴铮介绍,公司历时7年,投入近6亿元,研发自主可控网络核心设备。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乐民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自主可控网络设备成果被鉴定为:核心技术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整体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已投入实际应用。
“我们的目标是当国内自主可控网络设备领导品牌。”戴铮表示,目前能看到的市场至少也是千亿级,未来将一直持续不断投入研发,做大做强。
B. 职业学校在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应解决哪些问题、釆取哪些举措
80年代的时候提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要协调发展,后来我们又提出军民融合,但是因为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政策方面的问题,使我们整个军民融合它推进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往下深入。比如说有思想观念跟不上的问题,有顶层统筹统不够的问题,有融合领域范围相对较窄、融合质量效益不太高这些问题。这次改革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深化军民融合,尤其是从体制机制上来确保军民融合。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键要在“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上做文章。一个就是要坚持全要素融合,就是要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要素,军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二就是要坚持多领域的融合,就是要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多元经济成分延伸,由经济、科技、教育这些行业向全社会覆盖,由传统安全领域向新兴安全领域拓展。第三就是要坚持高效益的这种融合,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改变过去那种单纯靠行政手段推进工作的习惯做法,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励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家建设、国防建设。
C. 为什么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分析说,军民融合发展,就是国家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相关性,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做到一份投入、两份收益。“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互通共融、相互支撑;根本目的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还是引领国家由大到强的长远谋划。”龙红山表示,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来看,军民融合、军民通用技术已成大势所趋,我们要缩短与世界军工强国的代差,并跑甚至领跑,必须学习先进模式,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使经济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D. 什么是网信军民融合谢谢
网信的居民融合就是都可以用这个网络
E.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如何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积极吸纳全社会优势资源。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民口企业占到总数的2/3以上,其中优势民营企业占比接近一半;‘民参军’企业承担任务的领域和层次也不断拓展,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承担总体和分系统任务,一些民营企业在微小型、无人系统和微纳米等前沿关键技术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上,成效已逐步显现。“这突出体现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方面,像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核高基等项目,都是集聚了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军地优势科研力量取得的重大成果。”龙红山表示,军地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模式更加多样,在海洋、网络、空天等事关国防安全的战略新兴领域,初步实现了军民融合重点任务联合攻关;在基础科技领域,军地各方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在太赫兹、量子、激光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F. 中国的网络安全法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3月9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
张德江在报告中指出,要统筹推进社会、文化等领域立法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制定中医药法、社区矫正法,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红十字会法。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在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方面,制定国防交通法,修改现役军官法等。在推进反腐败立法方面,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研究修改行政监察法。制定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网络安全法等。
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信部联合制定的新版《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3月10日付诸实施,取代2002年颁布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此次网络出版新规对“网络出版物”首次做了专门界定,“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新规还明确规定,从事网络出版服务,必须依法经过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新规第23条规定:“网络出版服务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网络出版物内容合法。”新规细化明确了“内容审核责任制”和“责任校对制”等内部管理制度,对净化网络环境大有裨益。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建议国家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2016年1月底,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开展了一项关于2015年网络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调查显示,98.1%的网民支持对网络安全专门立法。依法治网,符合民心。
G. 什么是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中国发展方式
1、20世纪50年代之前:全民皆兵军民一体。
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重军民两用。
3、20世纪60年代: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
4、20世纪50-70年代,处于“军民结合”阶段。1958年,毛泽东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后,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从而拉开了军转民的序幕。
5、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提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两头兼顾、协调发展”以及“提高军民兼容程度”等思想,有力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
6、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军民一体化”阶段。邓小平提出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后,国防科技工业开始实行军民结合,要求国防工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四个现代化建设带动国防现代化。
7、2006年: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建设国防科技创新新体系。
8、中国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的军民融合度在30%左右。这标志着中国的军民融合处于由发展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阶段。
二、中国发展意义
1、通过军民深度融合,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各种渠道资源进入安全领域,促进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
2、解决原有中国军工资产的效率问题,构建中国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深度融合的运行体系,由原来的“输血”转为“造血”,促进军工产业升级;
3、把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相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实现军民两部门合作共赢的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军民融合
H. 《网络安全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网络安全法》从201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而制定。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三号)公布。
(8)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管理学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法的要点:
一、明确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二、个人信息被冒用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
各类网络诈骗,尤其是精准诈骗,源头都是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法特别规定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通过举报要求网络运营者及时删除被冒用的个人信息,是公民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力武器。
I. 军民融合8个重点领域是什么
1、基础设施军地合建共用
在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战略物资储备、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充分考虑和贯彻落实国防需求,增强基础设施的军事功能。此外,要挖掘军事基础设施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进一步发挥区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社会服务功能。
2、深化国防教育改革
健全国防教育机构,大力开展国防教育“五进”活动;依托城市公园或旅游景区,打造一批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发挥驻区部队军事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继续抓好“双拥模范城”争创活动,大力培育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
3、推进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机制融合
依托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和区应急委员会,组建党政军警合成、分工合作、权威高效的联合指挥部,统筹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和战争灾害;搭建应急应战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构建适应应急应战需求的动员预案体系。
4、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与国防动员队伍融合建设
按照“统一编、融合建、联合用”的思路,加强宝安民兵、预备役部队与国防动员队伍一体化建设;整合军地人才、技术、场地等资源优势,促进民兵、预备役部队与国防动员队伍在教育、训练、管理与保障等方面深度融合;
健全军地联训联演制度,规范用兵程序,注重在反恐维稳、抢险救灾、专业救援等任务行动中用兵练兵强兵。
5、深化兵役工作调整改革
依托户籍管理系统和新一代兵役登记、预备役登记统计系统,落实兵役登记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整合并依托区人武部和区民政局相应常设征兵工作办公室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办公室,负责平时兵员征集、战时兵员征召、优待抚恤、退役安置等工作;
加强高校武装机构建设,探索大学生兵员征集实施办法;逐步提高现役士兵及其家庭优待金标准,抓好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
6、加强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一体化建设
按照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一体建设的要求,加强区民防指挥中心和通信警报设施升级改造;加强人口疏散基地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掩蔽防护、物资供应等功能;
依托学校、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防空防灾教育训练,普及防空防灾知识;按照实战化要求,修订完善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预案,明确防护责任。
7、推进军地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
鼓励民用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国防科研、生产,对落户本地的军工企业或从事军品科研、生产的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依托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技人才、技术、设备、成果等储备;加强军地先进文化建设合作,广泛开展“社会文化进军营”、“军营文化进社会”活动。
8、推进驻区部队保障社会化改革
积极探索驻区部队医疗、物资、交通、生活、营房等社会化保障;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退役军人安置和优抚工作;健全完善军人维权、生活服务、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就业、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等体系。
以上内容参考:南方网-宝安率先发布文件从8大领域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