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舆情类网络安全

舆情类网络安全

发布时间:2022-08-18 22:39:28

❶ 互联网舆情应对有什么策略

由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口碑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和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对于互联网舆情也越来越重视,但对于公司互联网舆情危机,我们应该以什么策略来应对?


1、搭建互联网舆情危机处理预警平台

企业除了从自己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接收舆情信息外还要主动收集在其它网站、微博和微信等渠道的舆情信息,需要搭建自己的公司舆情处理预警平台,可以通过与互联网舆情危机处理的公司进行合作方式加以实现:

(1)互联网舆情危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预警,为公司舆情危机处理争取最快的时间(目前行业内监测预警时效还是比较快,一般在网上舆情信息产生1小时内可以获取)。

(2)公司互联网舆情信息可以通过监控平台直接传递到相关负责人,比如可以传递到舆情危机客服,或企业高层负责人员。

(3)互联网舆情处理进度可以在监控平台反馈并记录,譬如,互联网舆情是否获取到消费者真实的信息及联系方式(微博、论坛、网站等用户发帖绝大部分不会留自己的联系方式,这就需要舆情客服去联系获取消费者的联系方式)、消费者问题的记录、处理方案、消费者对方案的满意程度以及是否闭环等相关信息,便于舆情信息处理情况的查看及后续跟踪。

2、完善互联网舆情处理的规范

(1)信息分类分级,确定各类互联网舆情处理责任人。比如新闻曝光等重大级别的互联网舆情一般需要公司互联网舆情部门甚至最高管理层来制定危机公关的方案来解决;一般日常性舆情信息可交由舆情客服进行回复处理。

(2)明确信息回复时效。互联网舆情危机处理预警出来后需要企业第一时间响应,回复时间需要保证在30分钟之内。

(3)明确信息回复规范。微博、论坛等互联网渠道不同于微信等在线客服渠道,需要企业回复的语言措词拿捏比较准确,企业需要落实或体现的一些要素要集中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之内。如向用户致歉、询问消费者联系方式、了解用户问题产生的真实情况、表达企业立场态度、对用户问题进行解释说明等,都需要体现出来。

同时还需要顾及消费者本人及第三方消费者的感受,要结合消费者问题场景回复而不能官方机械性回复。例如某消费者发帖抱怨冰箱产品质量差,经落实具体情况为消费者产品实际已经购买了15年了。企业在回应消费者时应把消费者产品已经购买15年的情况以恰当的方式体现出来,相信更多的第三方消费者了解真实情况后不会盲目对企业指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企业进行一种正面宣传。

(4)完善传递闭环信息流程。第一时间接触到互联网舆情的往往不是责任人,这就需要完善信息传递闭环流程。舆情信息需要多长时间传递到责任人,责任人需要多长时间反馈处理进度,需要多长时间进行信息的闭环,这三点都需要十分明确。

3、互联网舆情危机处理要建立高于企业一般投诉信息的处理标准

互联网舆情是否能够快速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对于这类信息处理成本的投入。企业需要更多的投入来建立更高的处理标准,并在政策方面给予公司舆情危机更多的政策扶持。

(1)舆情危机处理标准需要规范化,可以依据消费者问题程度、曝光扩散量等多个维度进行制定。

(2)公司舆情处理标准不是最终标准,更不是最终的处理网上舆情方案,特殊情况需要结合消费者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再来制定。

(3)网上舆情处理标准高于一般投诉信息,但不等同于不计成本。

4、需针对互联网舆情危机处理情况建立回顾总结机制

(1)还原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源。如是属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还是售后部门,都要十分明确。

(2)分析互联网舆情处理过程中的优缺点,要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推广、哪些方面需要改善。互联网舆情危机处理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处理难度非常大,这就非常需要处理经验的积累。

(3)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体制。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进行整改,要从单纯的事后解决变为事前预防。

如何预防网络舆情风险

如何预防网络舆情风险

一、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而健全应急管理预案对舆情危机的形成与发酵影响明显。迟缓的危机应急管理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应对负面舆情,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启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内的预警支持功能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及时发现负面苗头及时处置。同时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补偿、调查、追究机制和信息流通的报告、指挥、发布、沟通机制。
二、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事实上,突发事件演变为舆情危机,多数时候是由于真实信息传播出现真空引起。而信息公开透明既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还可以杜绝谣言传播维护政府公信。在 “人人麦克风”的多元开放性网络舆情环境中,疏导舆情危机,要善于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介,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力,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舆情动态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炼舆论关切点,从而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有针对性解答公众舆论质疑。

三、谨慎处置公众监督,积极应对负面舆情。突发事件在演变过程中,因社会性,会在传播过程中遭到各种质疑、批评、追问、谣传甚至谩骂。此时,如何面对这些质疑批评并作出合理的引导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基于事件事实和公众诉求的前提下及时做出回应,言语要警惕官腔官调,应充分考虑公众述求来处置问题。与媒体和大众平交流时应降低姿态,保证平等沟通。对于确是部门失责行为要敢于认错,避免因逃责嫌疑诱发新的舆情危机。
四、勇于直面舆论争议,寻求舆论良性互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局限在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各种权威信息发布,对于舆论中带有明显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言论,当事部门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到舆论场域中和群众展开“正面辩论”,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在网络引导过程中,要善于用公众易接受的形式解读法律条文和政策方针,需求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提升危机防范意识,真切关怀民众权益。时下,网络舆论监督(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分析站搭建舆情预警机制)、网络问政走热促进了社会管理的更加规范化,但无形中也给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压力。因此,应对舆论监督,政府不能仅靠事后被动应对,而应提升自身危机防范意识,从现实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这样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舆情环境也会风平浪静。

❸ 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的负面舆情应对中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中心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把监测当监控,控制。舆情监测的功能是通过对网络公开性可见的媒体、微博、论坛、博客、贴吧等平台上的文字、数据、图片、视频类信息数据进行及时抓取,并依靠舆情监测系统自带的舆情分析子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隐藏着这些数据背后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观点。 然而,面对负面舆情往往只是为了急于灭火。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正确解决问题,而是如何“灭火”。 当系统发现负面信息时,而不是本着负责、服 务的态度,首先弄清楚网上所曝是否属实,了解公众对这些负面问题的态度和,而是不问青红皂白第一时间在想怎么去删除这些负面言论,或者通过打压发帖人,控制媒体的报道传播等。

❹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1、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丰富信息公开形式,把传统媒体与网络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开进程,让谣言止于公开。

2、完善管理体制。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指导和管理,互联网和网站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和应对。

3、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公权力、传媒和知情方面的优势,理性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政府信息优势和宣传部门媒体优势,正确地引导舆论,营造网上主流舆论话语权。二是建立"网上统一战线"。

4、增强舆情预警意识。一是客观认识网络舆论,认识舆情预警作用。要认识到网络既是社会危机的放大器也是社会情绪的减压阀,不必把网络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而反应过度,但也不能对潜在的负面舆情信息置之不理,酿成舆情危机。

5、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工具,比如乐思舆情监测系统,提高舆情预警能力,争取舆情负面信息早发现早处理,防危机于未然;二是指导思想上从"堵"向"疏"转变。

❺ 如何有效做好舆情危机预防工作

舆情危机防范预防工作方案

一、工作内容

1.作为个人、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的防范策略更多的是应慎言、慎行,虽然不提倡世界上没有杂音的说法,但是道德的底线一定要注意,预防比解决更加重要。

2.建立互联网舆情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一般情况下来说,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评估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应评尽评、全面客观、查访并重、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实施。作出决策后,将评估及时报告上一级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

3.建立互联网舆情监测和研报机制:首先是要确定舆情监控的方式,是由人工负责日常监测,还是采用像识微商情这样的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实现全网的实时自动监测。其次是实施网络舆情联动监测,形成团队作战的工作合力。最后,则是对可能造成网上舆论炒作的重大突发紧急信息,及时报告主要领导/负责人,确保信息规范报送,责任落实到位。

4.建立网络舆情发布和引导机制:首先是要健全网络发言人制度,其次是加强网评组织队伍建设,然后是建立舆情处置反馈制度,再最后是实施重点网民备案沟通制度。

5.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主要包括迅速反应,严控事态影响、真诚沟通,提高公信度、借助媒体,增大应对空间等。

6.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即加强舆情源头管理工作的沟通、汇报,及时交流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弱点问题,提升舆情风险防范水平。

7.建立有序的舆情风险防范流程:初步知晓性回应-提出办理意见交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批转-领导批示后经分管领导签发后,安排专人上网回复。

二、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2.加强联动协作,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舆情源头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方案,指导、规范、推动本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建立互动协作关系。

3.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互联网舆情风险防范专题培训,研究和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拓展互联网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全局同志知网、懂网、用网、管网的能力。

4.不断改革创新,跟踪互联网新发展,密切关注网上新动向,积极探索网络技术在舆情监测中的新成果、新应用、新经验,确保自身互联网舆情风险防范工作迈上新台阶。

❻ 网络安全舆情应急中心责任大吗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责任大。
1、网络安全舆情应急中心负责协助市委宣传部及市委网信办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2、执行省委网信办网上推送、调控管控等工作指令。
3、及时监测报告网上政治类有害信息、行动性煽动信息。
4、对境内外涉云浮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热点问题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跟踪处置及总结报告。
5、做好网上舆论正面引导和重大舆情风险预警,责任重大。

❼ 怎样才能做好网络舆情监控

怎样才能做好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1) 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使舆情趋于复杂化。国内出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利益集团、贪污腐败与人民群众矛盾日趋尖锐,住房、医疗、教育等与群众休戚相关的切身利益矛盾突出,极端宗教、三股势力不断制造影响稳定的事端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周边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国际势力在东海、南海及其周边制造争端,试图阻碍我国稳定与发展的势头。
(2) 网络的虚拟化、即时性、传播快的特点,使其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和首选平台。智能终端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载体,智能终端的便携性使广大网民产生了依赖性,接近于全员参与的网民群体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舆情也向着更为复杂的方向发展。
(3) 新技术的发展导致舆情监测管理难度越来越大。2014年以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等已渗透到各领域,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更是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热点,并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由于标准不统一,存在技术壁垒,相关法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使其监管难度加大。
(4) 民族语言文字工具欠缺。大多数舆情监测工具仅提供中文,少数提供英文版本,对于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办的网站、论坛、微博等则缺少支持,对这类网站乃至境外网站的监测存在较大困难甚至疏漏。
3做好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建立舆情预警和信息动态发布机制。着力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做到网络舆情早收集、早发现、早反馈,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已知事实、真相,正面引导舆情走向,充分发挥舆情信息主导作用,主动抵销负面影响,而不是采取“灭火式”被动补救。
二是借助类似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系统搭建舆情预警机制平台,建立舆情搜集、举报、研判机制。通过多措施、多渠道,建立和完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舆情监督、举报作用,广泛收集舆情信息,建立舆情分级、分类和动态分析研判工作机制;重视“意见领袖”,坚持正面引导,重点监控,依法处置的原则,规范舆情分析、舆情引导、舆情调控工作程序,准确引导和把握舆情走向。
三是建立和完善舆情联动机制。加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间和主流媒体间沟通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构建顺畅、高效、全方位的网络舆情应对联动机制。
(1) 加强舆情监管队伍建设和培训。舆情监管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要求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面广、能够正确把握政策、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综合性较强工作能力,舆情工作经验积累和理论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完善人才培训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才能正确把握舆情监管主动权。
(2) 加快完善舆情监测技术手段建设。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日趋普及壮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舆情监管手段必须快速适应新技术潮流。尤其是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作为新型社交平台的微信,是个私密性很强的平台,其朋友圈信息分享成为了一个公民围观平台,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应该迅速成为舆情监管的重点对象。
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舆情监管工作有利畅达民意、政民互动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有利于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公信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有得于社会创新发展。

❽ 舆情系统可以用来做些什么,有哪些舆情监测系统好一点

为适应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工作需要,舆情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对网络各类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整合、筛选等技术处理,实现对全网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从而使行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舆情系统的重要性
1、舆情系统有利于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舆情。其次是推动建立正确舆论导向是前提,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准确掌握社情民意,有效引导网上舆论,把握舆情发展走向。
2、适应未来网络舆论管理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及时应对各类网络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等媒介融合趋势,提高处理互联网舆情问题的准确性和信息监测的全面性。
舆情系统的核心功能
舆情监测、舆情预警、舆情分析、舆情报告都是舆情系统中核心的功能。
在舆情系统内,设置品牌、竞品、行业及事件等关键词后,系统进行全网检索,向用户展示关键词相关的全网信息及其分析图表。
舆情预警可以帮助政企用户第一时间掌握敏感信息,将符合条件的信息第一时间通知用户,预警信息最快1分钟下达,为政企用户争取更多时间应对舆情。
舆情分析包括全网事件分析、微博事件分析、微博传播分析及竞品分析析等,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信息分析需求。
舆情报告,能满足日常所需的日、周、月、季及年报,另外还有针对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定制报告,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选舆情系统推荐使用新浪舆情通,以中文互联网大数据和新浪微博官方数据授权为基础,和先进的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及数据快速清理技术,为政企用户提供全网舆情监测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网民情绪,为舆情研判和舆情应对做重要数据支持。

阅读全文

与舆情类网络安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样设置数据网络密码 浏览:606
家庭网络电视节目总串台如何恢复 浏览:995
网络共享家园 浏览:911
手机问题网络用不了是哪里坏了 浏览:831
什么叫无线网络有限公司 浏览:92
河南联通宽带网络一年多少钱 浏览:691
花溪网络哪个公司好 浏览:175
打印机wifi怎么连接网络 浏览:228
计算机网络映射端口如何打开 浏览:548
做建材网络营销投资计划 浏览:267
电脑网络如何自动连接 浏览:350
漳州网络运营中心在哪个区 浏览:605
千兆网络高速连接线谁用过怎么样 浏览:694
mfc7360共享网络打印 浏览:613
南京量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9
sim卡信号和网络信号相同吗 浏览:73
申通网络退网是怎么回事 浏览:551
转转的网络服务器是哪里 浏览:310
峰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哪里 浏览:636
网络信号干扰器上市公司 浏览:4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