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八级“电网事件”的分级原则是什么
国家电网事故调查规程将电网事故分为八级。
一、五级电网事件:未构成一般以上电网事故(四级以上电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位五级电网事件:
1.电力减少负荷为100兆瓦以上;
2.如果220kV以上的电网异常拆卸成三件以上,每次脱开前或电源负荷超过100MW时,至少产生三个;
3.在220kV以上的系统中,并联运行的两个或几个电源之间的本地电网或整个网络引起振荡,振荡超过一个周期(功率角超过360度),无论时间长短,或者是否同步拉动。 ;
4.变电站220kV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不计划停止;
5.在220kV或更高的系统中,一次事故导致同一变电站中的两台或多台主变压器跳闸;
6.在500kV以上的系统中,一次事件导致同一传输部分的两条传输线同时停止;
7.±400 kV以上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阻断或多回路同时换相故障;
8.在电压超过500 kV的系统中,断路器故障,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的误操作会导致跳闸跳闸;
9.电网电能质量下降,造成以下后果之一:1频率偏差超过以下数值:在装机容量3000 MW以上时,频率偏差超过(50±0.2)Hz,持续时间为超过30分钟;装机容量为3000对于MW以下的电网,频率偏差超过(50±0.5)Hz,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监控点的电压偏差超过±5%,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10.一次事件风力涡轮机的离网容量为500兆瓦或更高;
11.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兆瓦的发电厂因安全故障导致停电;
12,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特级或一级重要用户的电网侧供电完全中断。
六级电网事件:未构成五级以上电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位六级电网事件:
1.电力减少负荷为40兆瓦以上且100兆瓦以下;
2.变电站的110 kV(包括66 kV)母线未计划停止;
3.一次事故导致同一变电站中的两台或多台110千伏(包括66千伏)主变压器跳闸;
4.在220千伏(包括330千伏)系统中,一个事件导致同一变电站中的两个或多个母线或同一传输部分的两条或更多线同时停止;
5.±400kV以下的直流输电系统具有双极阻断或多回路同时换向故障或者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换向单元被阻断;
6.在220kV以上且500kV以下的系统中,断路器故障,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的误操作导致跳闸跳闸;
7.降低了电网的安全等级。出现以下情况之一:1区域电网,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时运行的备用有功功率不能满足调度规则的待机要求; 2,动力传动部分的连续运行时间超稳定极限超过1小时;
3220 kV或更多线路,母线失去初级保护; 4套备用安全自动装置(切割,甩负荷,振荡紊乱,集中低频低压解除等)超过计划外停用时间72小时;在5系统中,发电机组AGC装置的非计划停用时间超过72小时;
8.电网的电能质量下降,导致以下后果之一:1频率偏差超过以下值:在装机容量超过3,000 MW的电网中,频率偏差超过(50±0.2)Hz ;装机容量低于3000 MW的电网,频率偏差超过(50±0.5)Hz; 222 kV(含330 kV)电压监测控制点的电压偏差超过±5%,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
9.总装机容量为200兆瓦或以上且1000兆瓦或以下的发电厂将因安全故障而导致停电;
10.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二级重要用户电网侧供电完全中断。
七级电网事件:未构成六级以上电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位七级电网事件:
1. 35kV以上的输变电设备异常运行或被迫停止运行,使负载减少;
2.变电站的35 kV母线不打算停止;
3.一条220千伏或以上的单条总线并未计划停止使用;
4.在110千伏(包括66千伏)系统中,一个事件导致同一变电站中的两个或多个母线或同一传输部分的两条或更多线同时停止;
5.直流输电系统或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单流阻断单元被锁定;
6,110 kV(含66 kV)系统,断路器故障,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误动作引起跳跃;
7,110 kV(含66 kV)变压器等主要设备无主保护,或无保护线路;
8,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临时重要用户电网侧供电完全中断。
八级电网事件:未构成七级以上电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位八级电网事件:
1、10千伏(含20千伏、6千伏)供电设备(包括母线、直配线)异常运行或被迫停止运行,并造成减供负荷者;
2、10千伏(含20千伏、6千伏)配电站非计划全停;
3、直流输电系统被迫降功率运行;
4、35千伏变压器等主设备无主保护,或线路无保护运行。
一、特别重大大面积停电事件:
1、区域性电网:减供负荷30%以上。
2、省、自治区电网:负荷两万兆瓦以上的减供负荷30%以上,负荷五千兆瓦以上两万兆瓦以下的减供负荷40%以上。
3、直辖市电网:减供负荷50%以上,或60%以上供电用户停电。
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电网:负荷两千兆瓦以上的减供负荷60%以上,或70%以上供电用户停电。
二、重大大面积停电事件:
1、区域性电网:减供负荷10%以上30%以下。
2、省、自治区电网:负荷两万兆瓦以上的减供负荷13%以上30%以下,负荷五千兆瓦以上两万兆瓦以下的减供负荷16%以上40%以下,负荷一千兆瓦以上五千兆瓦以下的减供负荷50%以上。
3、直辖市电网:减供负荷20%以上50%以下,或30%以上60%以下供电用户停电。
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电网:负荷两千兆瓦以上的减供负荷40%以上60%以下,或50%以上70%以下供电用户停电;负荷两千兆瓦以下的减供负荷40%以上,或50%以上供电用户停电。
5、其他设区的市电网:负荷六百兆瓦以上的减供负荷60%以上,或70%以上供电用户停电。
三、较大大面积停电事件:
1.区域电网:供电负荷减少7%或更多,减少10%或更少。
2.省,自治区电网:2万兆瓦以上的负荷减少10%以上13%以下,2万兆瓦以下5000兆瓦以上的负荷小于12%和16%,负载是一千兆位。高于瓦数的小于5GW的供应减少为20%或更多且50%或更少,并且小于1MW的负载减少为40%或更多。
3.中央直辖市电网:供电用户10%以上,20%以下,或15%以上的供电负荷应当切断。
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城市电网:供电负荷减少20%以上,40%以下,或30%以上,50%以下的供电用户停电。
5.其他地区的市政电网:负荷超过600兆瓦的负荷减少40%以上60%以下,或50%以上70%以下的供电用户断电; 600 MW以下负荷的负荷超过40%。 ,或超过50%的用户失去电力。
6.县级市电网:负荷超过150兆瓦的供电负荷减少60%以上,或超过70%的供电用户停电。
2. 国家电网一分为五是否有根据
你好
一、全国一张网在技术上的优缺点是什么?
所谓优点,通常国网公司对外宣称的优点有四条。
1)根据电源分布、负荷布点、输送电力、电力交换等实际需要构成国家特高压骨干网架。也就是shawn同学说的优化全国电力资源配置。
2)输电能力大、覆盖范围广、网损小、输电走廊明显减少。
3)交流同步电网越坚强,同步能力越大、电网的功角稳定性越好。(稍微专业,不影响理解意思)
4)适时引入1 000 kV特高压输电,构建高一级电压等级,解决目前很严重的500kV层面短路电流问题。
缺点见下一部分。
二、专家为什么反对,处于经济性还是技术性?
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专家培训交流,总体来说基本是所有技术口专家都在反对交流特高压,言辞也很激烈,个人总结了一下就是: 既不经济、特别不安全、更不环保。
先说安全:
安全是特高压交流最大的问题,而不是像魏碧智知友所说反而改善了安全稳定状况。
1)自由联网问题。 所谓自由联网就是电力潮流可以任意的通过电网送电网。四十多年世界上最严重的电网大停电, 都发生在复杂自由联网的交流同步电网结构。而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坚持的分层分区原则发展起来的六大区域电网,已经证明了六大区域电网通过适当交换容量的直流联网完全可以发挥全国联网效益、包括错峰、调峰、水火互济、跨流域补偿。(下图为美国吸取大停电经验规划的2030年网架图,取消了自由联网,以直流区域联网替代)
<img src="https://pic2.mg.com/_b.jpg" data-rawheight="225" data-rawwidth="2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
下面的就稍专业 ,可以略过:一个自由联网的交流同步网,线路故障必然引起负荷转移、增大无功损耗、又叠加在联系阻抗增大的回路上,造成电压崩溃/失稳振荡。这些问题在分层分区和远方电源分散接入的电网结构就自然得以避免。(六大分层分区的结构承受的冲击能力非常强,例如分散的远方电源线路故障,在结构上等于自然的切机,避免负荷转移,有很大的抗冲击能力;而特高压联网反而难以承受冲击,因为它是通过电网经电网长距离送电,任何线路故 障都避免不了负荷转移,结果将连锁反应不断地转移,直至造成电压崩溃/失稳振荡)。
交流自由复杂的同步网愈大,线路愈长,愈会出现复杂的技术问题,电压崩溃和失稳问题愈严重,一旦发生将立即波及全网,有发生整个同步网大停电的高风险 。直流输电不受交流同步网失稳振荡影响, 如2003年8月美加大停电事故中,直流输电使纽约长岛很快恢复用电。
2) 稳定校核原则。 为了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国网校核稳定仅仅以正常方式下单一故障(有的加开关拒动)条件来验算,认为是安全的。实际上世界上严重的大停电都不仅仅是正常方式下单一故障造成的,所以安全稳定导则规定三道防线,正常方式下单一故障祗属于第一道防线。
如果对特高压联网从针对失稳振荡的第三道防线来验算,一旦发生失稳振荡, 立即波及特高压全网,因为是不可能设置解列点的自由联网,是不受控制的,结果有大停电的高凤险。
3)电磁环网问题。目前20多年建立起来的作为各大区安全稳定基础的500kV网架已经相当坚强。而电力系统电压等级之间的协调配合相当重要。过去随着500kV伏网建设强大、因为‘上强下弱’,可顺利解决了50/22万伏电磁环网;但1000/500kV电磁环网是‘上弱下强’因无大机组直接支持、稳定、电压上皆漂 浮、故障风险大、又不可能那么紧密。
2006年华中电网事故就是河南500/220kV电磁环网引起的, 1000/500kV电磁环网的特高压电网带来的电磁换网问题非常不安全,也是很难解决的矛盾。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1,000kV网架本身比500kV网架有高得多的设备和线路故障风险,这里也不多提,因为国网为了防止这种风险,实际输送功率比设计值大大降低,这本身就是对这件事情的一个直接推翻。
再说经济:
1)比较运煤和运电的问题
有很多专业的比较,这里不想过多阐述,基本结论就是: 比较运煤和输电方案,用输电方案要在缺水的北煤基地建可供8000万千瓦电力的空冷机组,而用运煤方案时则在南方建可供电7288千瓦的水冷发电机组即可。 仅从电厂建设投资上比较,输电比远煤方案投资大得多,很不经济。 此时需要南运多少煤?按目前发电煤耗为270g/千瓦时,厂用电为6%,则供电煤耗为287.2g/千瓦时,每年共需标准煤为1.9~1.85亿吨/年,祗运优质煤(5000大卡 /公斤及以上),则每年运煤量不会大于2.59~2.66亿吨。综合经济性运煤反而更好(数据可以网上找),更别提特高压输送的功率远远达不到设计值了。
这里也要带一点技术性,从事电力系统设计的人大多知道,受端电网是非常需要一定数额的电厂支撑的。所以运煤到南方发电, 这些机组从电压和稳定上直接支持各受端系统,同时大大降低远距离受电对全区电力的比例,安全性上也会好很多。
而且国家现在已经批准了蒙西-华中重载铁路煤运通道,非常庞大的工程,以后将在铁路沿线建立非常多的大容量火电厂,这是基本肯定的,本人也在参与几项以后新建如此庞大电厂对电网影响的项目,而这,与特高压交流基本是背道而驰的。
2)比较特高压与直流及500kV输电的问题
中、短距离上,交流特高压线路远不如同塔双回500kV紧凑型线路 经济( 在投资上,前者为后者的2.5倍以上,在走廊上,前者为后者的1.7~1.9倍)。
长距离上,交流特高压线路远不如同等输电能力的±600kV直流输电。(在投资上,两者相同的经济距离为560公里;在输送为1000和2000公里时,前者投资为后者的1.33和1.9倍 ;在线路走廊宽度,前者为后者的2~2.4倍)
所以,经济性上也毫无优势可言。
最后说环保:
和运煤不同(铁路长途穿越我国北方的草原、沙漠和戈壁,80% 以上是人烟稀少地区), 特高压80% 以上将穿越华北、华中和华东的众多城 镇、人口密集地区,又多次跨越大江大河,对社会环境将造成恶劣的影响。 环境的污染包括影响人体健康的工频电 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音和破坏自然风景等。
国网公司称建特高压电网可减轻中、东部煤电建设的环保压力。其实燃煤电厂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不管在坑口还是在沿海,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是相同的。而海边建电厂还可以用海水循环冷却、其效率高又经济。
目前现况:
所以特高压交流十二五规划的“三纵三横一环网”,目前严重受阻,跟别提以后的远景规划了,本人从事电网规划设计工作(500kV层面较多)对此也是相当不爽,因为特高压网架是一大边界条件,影响相当大,潮流、稳定、短路计算数据库要频繁更改(特别是雅安-武汉什么的)。不过目前来说特高压交流比前段时间环境略好,但发改委对此还是相当谨慎,相对而言,特高压直流审批则要宽松很多。
以上(本文部分参考蒙定中,丁功扬等前辈专家论述)。
3.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遵循什么原则,分几个区
基本原则: 1)安全分区。电力二次系统划分为控制、生产、管理、信息等四个安全工作区,重点保护 在安全区Ⅰ中的 SCADA 系统和安全区Ⅱ中的电力交易系统。 2)网络专用。电力调度数据网与电力数据通信网实现物理隔离,每个安全区使用各自的相 互逻辑隔离的 MPLS-VPN。 3)横向隔离。安全区Ⅰ与安全区Ⅱ之间允许采用逻辑隔离;安全区Ⅰ、Ⅱ与安全区Ⅲ、Ⅳ 之间实现物理隔离。 4)纵向认证。
安全区Ⅰ、Ⅱ的纵向边界部署纵向认证加密装置;安全区Ⅲ、Ⅳ的纵向边界 部署硬件防火墙。 安全分区: 安全区Ⅰ为实时控制区, 凡是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系统或其中的监控功能部分均应属于安全 区Ⅰ。 安全区Ⅱ为非控制生产区, 原则上不具备控制功能的生产业务和批发交易业务系统均属于该 区。安全区Ⅲ为生产管理区,该区的系统为进行生产管理的系统。安全区 IV 为管理信息区, 该区的系统为管理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划分为哪几个安全区,是如何划分的? 答:(1)安全区Ⅰ为实时控制区,凡是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系统或其中的监控功能部分均 应属于安全区Ⅰ。(2)安全区Ⅱ为非控制生产区,原则上不具备控制功能的生产业务和批 发交易业务系统均属于该区。(3)安全区Ⅲ为生产管理区,该区的系统为进行生产管理的 系统。(4)安全区IV为管理信息区,该区的系统为管理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4. 国家电网安全生产四个体系
国家电网安全生产的体系架构包括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四个部分。
电网基础体系是电网系统的物质载体,是实现“坚强”的重要基础;技术支撑体系是指先进的通信、信息、控制等应用技术,是实现“智能”的基础;智能应用体系是保障电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最大效率地利用能源和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具体体现;标准规范体系是指技术、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以及试验、认证、评估体系,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制度保障。
5. 电力系统安全级别分几级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共分为五级:
① 第一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② 第二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③ 第三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④ 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⑤ 第五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证书案例
6.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四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
2、逻辑安全;
3、操作系统安全;
4、联网安全。
7. 什么是电力系统安全I区,安全II,安全III区
电力系统安全I区,安全II,安全III区的定义:
根据电力二次系统的特点,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生产控制大区分为控制区(安全区Ⅰ)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
信息管理大区分为生产管理区(安全区Ⅲ)和管理信息区(安全区Ⅳ)。不同安全区确定不同安全防护要求,其中安全区Ⅰ安全等级最高,安全区Ⅱ次之,其余依次类推。
安全区Ⅰ典型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控制系统等。
安全区Ⅱ典型系统: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继保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系统等。
安全区Ⅲ典型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DMIS)、雷电监测系统、统计报表系统等。
安全区Ⅳ典型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客户服务系统等。
(7)国家电网公司网络安全分成四区扩展阅读:
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可靠性的区别与联系:
1、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可以连续向负荷正常供电的状态,即,电力系统受到小、大干扰(分别对应于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经过振荡后回到稳定点或从一个稳定点过渡到另一个稳定点。
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针对小干扰、大干扰而言的意思,但可以这么理解,从某种角度而言,安全性指运行中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在不超过它们允许的电压、电流和频率的幅值和时间限幅内运行。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2、安全性是表征系统短时间内抗干扰的能力,属于运行范畴。
3、可靠性:长时间连续正常供电的概率,属于规划范畴。是对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供电能力的度量。
可靠性是系统设计和运行的总体目标,为保证可靠性,系统绝大部分时间都必须是安全的,为保证安全性,系统必须是稳定的,同时必须对其他不能归类为稳定问题的偶然事件是安全的,如设备损坏、杆塔倒塌或者人为破坏等。
8. 请问下电力系统中的一区、二区、三区是指什么
根据电力二次系统的特点,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生产控制大区分为控制区(安全区Ⅰ)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
信息管理大区分为生产管理区(安全区Ⅲ)和管理信息区(安全区Ⅳ)。
安全区Ⅰ典型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控制系统等。
安全区Ⅱ典型系统: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继保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系统等。
安全区Ⅲ典型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统计报表系统等。
(8)国家电网公司网络安全分成四区扩展阅读:
电力系统需要依靠统一的调度指挥系统以实现正常调整与经济运行,以及进行安全控制、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根据电力系统的规模,调度指挥系统多是分层次建立,既分工负责,又统一指挥、协调,并采用各种自动化装置,建立自动化调度系统。
电能生产、供应、使用是在瞬间完成的,并需保持平衡。因此,它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调度指挥
系统。这一系统实行分级调度、分层控制。
其主要工作有:
①预测用电负荷;
②分派发电任务,确定运行方式,安排运行计划;
③对全系统进行安全监测和安全分析;
④指挥操作,处理事故。完成上述工作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
9. 网络安全分为几个级别
网络安全分为四个级别,详情如下: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 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两类: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渗入威胁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