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上互联网传播正能量
在网上想要传播正能量的话,你应该要找到相关的体裁,然后制作成主题发布到媒体平台上。
Ⅱ 互联网如何传播正能量
互联网如今逐步替代了电视,报纸,书籍,我认为国家层面应该严格控制宣传和舆论导向,给民众正确的价值导向,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
Ⅲ 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八上政治
①多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及时传播、传递正能量;②利用网络为事业助一臂之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③利用网络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Ⅳ 如何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网民作为网络传播的主要参与者,提高网民们的道德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网民们一方面要善用网络的传播效果,支持和推动各种社会事件的解决,发挥网络传播的社会正能量作用,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有明辩意识,对于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有害言论,要坚决抵制,尽显公民责任。对于网络监管人员而言,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舆论的引导。
Ⅳ 青少年如何理性参与网络
青少年理性参与网络的方法: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6.你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Ⅵ 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如何传播正能量
1网络正能量的传播
在伦敦奥运会前夕,众多博主在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纷纷发布“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造成众多网友纷纷模仿发布。尽管网络上有造谣、谩骂、欺诈等负面现象,但网络中同样迸发向善的力量和使人向上的理念,这些网络正能量对净化网络环境,传播网络文明发挥着积极作用。
1.1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典型事件
1.1.1名人微博,引领集体正能量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微博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名人微博的出现,为人们获取信息开辟了新的空间,为全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微博虽“微”,但名人微博不“微”。由于“名人效应”的作用,名人微博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从2011年年初浩浩荡荡的引发公安部参与的微博打拐,到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免费午餐,中国公益事业正通过名人微博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聚集亿万网友爱心,积极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网络正能量的张扬,靠普普通通的网友,但在一些公益活动中,名人意见则让这种正能量得以集中发酵。虽然,我们也时常见到一些炒作行为,一些名人微博传递负能量的情绪化表达,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由名人发起的网络行动,因为名人效应,正发散出强大的集体正能量。
名人微博的网络正能量能否得到更好的发挥,名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身份的自觉认同,还需要各方面管理的完善,更需要名人自身有一种社会责任意识。
1.1.2最美人物,回归人性正能量
近期,由无数网友通过转发和评价推举出来的“最美”的平凡人物走进公众的视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最美高富帅”周江疆……这些释放“正能量”的草根们,让网民更觉亲切,也让网络更加温暖。“最美”的网络正能量,引导网民从“审丑”回归“审美”,唤醒普通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表达人们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回归的期盼。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屡遭质疑,越来越多的“最美”平凡人物出现恰恰体现了社会对真善美的需求。
1.1.3网络参政,传递理性正能量
公民网络参政是在网络背景下普通民众公民意识觉醒的表现,是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通过网络,公民不仅可以了解到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还可以及时地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决策。以2010年“两会博客”的产生为标志,博客成为政府与公众对话的全新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成为新的民主参与平台。①有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4月在新浪微博中,全国政务微博的数量大约有6000个,4月至10月的半年间,政务微博数量增长到之前的3倍,达到约1.9万个。②随着政府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公民网络参政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问政,网民的许多关系民生的问题得到重视与解决,激发网民更大的热情和信心,从而促进了网络环境中这股正能量的良性循环。
从以上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典型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其传递的信息是与社会实际状况紧密联系的积极、正面内容,由网络名人或普通网民通过各种网络媒体传递、沟通与传播,在网络中引发广泛关注,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同步将这股网络力量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可践行的榜样。网络舆论最终产生作用和影响,往往是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相结合的结果。③由于传统媒体的介入,传递正能量的网络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才得以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
1.2网络正能量蕴含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一般观点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和手段,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较为显着的影响,这首先表现在网民对真善美价值观的认同减少上——据调查,平均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长、网络依赖程度越深的网民,对真善美的价值观认同度越低。这种影响在青年人群中程度最甚,互联网对传统的社会价值的冲击未来可能会愈发明显,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分析传递网络正能量的典型事件,热推微公益的名人微博、舍己为人的最美人物、质朴无华的温馨细节,能够让散发“正能量”的信息从网络信息浩瀚海洋中迅速凝聚人心的本质力量正是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的价值观。
真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的、正确的反映,④善是价值判断,即事物符合人的需要和意愿,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最合理的形式。真善美的价值观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历来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追求尽善尽美的道德境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在儒家强调真善美统一的道德教化下逐渐形成的。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利益成为人们行动最直接的动力,许多社会传统美德日渐淡化,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真伪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正是现实生活中浮躁、丑恶、虚假和欺骗等不良现象的反映。而代表着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表达了广大网民对传统真善美价值观回归的诉求。 尽管网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势必会更加广泛融入现实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现状、化解社会矛盾,但其中蕴含的真善美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如能代代传承,将引导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守核心价值观,将好的、优秀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网络正能量必然能发挥前所未有的力量。
2启示
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在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网络时代,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和新生事物,对网络更是趋之若鹜,网络于是也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须臾不可取代的现代化、信息化、便捷化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工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5.13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目前基本饱和。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网络新技术,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为此,本文从高校网络文化、教育路径、信息传播方式、技巧等三个维度探讨网络正能量传播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1弘扬正面网络文化、引领校园网络健康发展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一些反传统、非主流的思想观念在网络中不断蔓延,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在此背景下,弘扬正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弘扬正面的网络文化就是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来引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增强网络宣传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首先,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拓展校园网络新阵地。网络社会中,各民族间文化差异依然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加紧对我国思想文化的渗透。大学生好奇心强,如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很可能导致国家、民族意识淡漠。因此,要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化,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要利用网络宣传典型,促进校园和谐建设。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在唱响时代主旋律、引领积极健康的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紧密结合社会和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做好典型宣传;要注意创新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通过运用各种宣传技巧,提高宣传水平,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形成舆论合力。
2.2网上网下教育相结合,形成网络教育合力
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为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仅依靠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是不够的,网上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种有效方式,只有网上网下教育紧密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宏观层面看,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建设,依托网站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教育活动,网上网下联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思想政治网站要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功能特点,在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学生关心的方面提供便利,帮助青年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提供全面、及时、精彩的网络信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等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建立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学生自主开发和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从微观层面看,要以现实组织群体为基础,依托网络平台构建网络集体。例如,班级、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在网络建立相应群体,并通过网络召集、开展有关活动,把网上交流和现实交流自然融为一体,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是现实的延伸,表现的内容是生动的现实世界,对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
2.3善用信息传播技巧,优化网络教育效果
网络虚拟性和用户匿名性的特征使网民在虚拟空间的平等交流成为可能,网络平权思想迎合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标榜自我的心理特征。伴随互联网长大的90后在传播接受心理方面不同于其他年代人,具体表现为他们希望能同教育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反对话语霸权;他们喜欢表达自我的想法,通过争论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厌烦教条式的灌输和枯燥、单一的说教。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在网络教育中不断创新信息传播技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首先,要促进师生平等互动交流。教育者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居于最优越的地位,传播方式不同,学生接受效果不同。教育者首先要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导性与自主性;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网络实践,了解学生网民的思想特点和内在需求,及时在网上发布多样化教育信息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应避免单一说教的声音,经常参与学生网络交流,使传受双方能形成互动。
第二,要加强网络志愿者队伍建设,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教育者鼓励和培养一批政治可靠、知识丰富、热情敏锐并熟悉网络语言的学生志愿参加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利用微博、论坛、QQ、飞信等网络互动阵地,发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论,传播推广网络文明;曝光不文明行为,发动学生参与讨论、监督校园不良现象;依托网络开展并推广各类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和主题文明传播活动等。并将网络志愿者工作纳入校园文明系列评选评测评体系,进行量化考核,相关部门适时组织总结和表彰。
第三,要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传播形式,激发学生接受热情。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传播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接受热情,强化教育效果。目前,高校红色网站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只有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时代特征的传播形式才能不断提高校园红色网站的新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