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如何做好网络把关人

如何做好网络把关人

发布时间:2022-07-25 14:05:39

❶ 网络媒体的把关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发散性和相对自由性的特征,网络媒体的把关人有必要在 遵循传统把关原则的基础上,对一些新问题加以注意; (1)应当对信息的发布施加延迟发布的控制,必须对相关不良信息加以必要的过滤; (2)由于互动性强,:“斑竹”等。

❷ 编辑如何当好新闻传播把关人

在传统新闻业把关人的作用是预防,现代新型新闻业把关人作用后置,即在事件报道发生后出现。

❸ 如何从把关人理论来优化我们的网络环境

把关人理论的定义是:“把关人”又称“守门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把关人”,从积极层面来说,因为每个人的参与和发声,使整个网络环境信息更加全面、完整、还原,且帮助受众能够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事件。

❹ 作为网络媒体的把关人,除了遵循传统媒体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互动性,想办法让用户参与互动,并注重传播性、时效性。

❺ 作为网络媒体的把关人,除了遵循传统媒体的一般原则,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发散性和相对自由性的特征,网络媒体的把关人有必要在
遵循传统把关原则的基础上,对一些新问题加以注意;
(1)应当对信息的发布施加延迟发布的控制,必须对相关不良信息加以必要的过滤;
(2)由于互动性强,:“斑竹”等把关人很多时候是作为参与者出现在网络媒体中,因此,
这些把关人必须注意与网络传播参与者就某些把关行为达成一定的共识;
(3)由于网络信息的来源多样,虚假信息相对传统媒体比较多,因此,把关人必须严格
对待相关的信息来源,对于无法把握来源可信度的住处,应该延迟发布,并在力所能及的情
况下核实之;
(4)应当注意对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防止网络成为不良的温床等等。

❻ 以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论文

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道德
一、网络道德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当前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目前,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人,大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抽样调查显示,北京重点高校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达到80%。
二、网络道德现状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网聊天时常有颓废消极不负责任的言论情绪,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
某校在本校范围内作了一次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3%的同学收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3.2%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即使是在学校较受欢迎的BBS,也仅有17.2%的同学认为那上面发表的个人见解值得一看,87.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
三、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在无序的网上世界提倡网络道德实在必要。道德主要是通过自律来实现的。大学生如何做到上网自律呢?
1.对反动、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觉地不看,不听,不信。对这些精神“毒品”,不要抱着好奇、试试看的心理,一“吃”就上瘾,一上瘾就难以自拔。与其以后进“戒毒所”,不如一开始就抵制它。一个不懂得抵制的人,总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时髦走的人,是不可能实现道德自律的。
2.不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网上聊天,可帮助我们交流信息和思想。如果认为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那就错了。虚 拟的世界连着真实的世界,影响着每一个坐在电脑前面的人,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人,在生活中会处处(包括上网)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事,主持正义,反对邪恶。
3.参与电脑娱乐和网络游戏,也要掌握“度”。2005年,上海某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学生237名,80%以上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电脑娱乐和网络游戏。偶尔玩玩,未尝不可;一旦沉迷,每日里几小时、十几小时搭进去,荒废学业,辜负了大好时光;严重者导致退学,这就因小失大,损失惨重了。
我国领导人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对大学生来说,提倡网络道德,用道德来自律;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主要的是“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尽量抵制负面效应,以利大学生健康成长。

❼ 网编修炼:网络编辑该如何把关

编辑工作是人类高层次的社会文化活动,编辑是优化、净化社会文化信息的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编辑作为媒介传递信息的最后一道关口,其作用举足轻重。编辑工作是一门把关的艺术,具有角色的双重性、再创造性、超前性等特点。编辑把关体现在编辑对科学文化成果选择加工的全过程。新技术的发展为编辑工作拓展了崭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作为网络媒体的编辑必须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新环境,以新的编辑思维和理念面对技术变革,优化、净化人类传播环境。 一、受众本位:编辑把关的圆心 网络媒体以其信息的双向交互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公众参与的广泛性而改写着大众传媒的历史。互联网超链接技术、刺激互动、超媒体化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传媒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媒体时代是一个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时代,受众处于主体缺失和传播被动地位。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从大众传媒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他们既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又是传播符号的译码者;既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网络时代,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编辑的权威被解构,“把关人”不再是议程设置者,受众的信息控制权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文化水平与鉴别能力的提高,受众成为社会生活中更加主动的一方。网络时代,受众不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还可以自由而隐匿地发布想发布的任何信息。编辑主体应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文化与价值观、心理需求与利益关系等,选择受众需要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网络时代的编辑应充分尊重受众个体性、创新性,适时更新观念,调整战略,以一种客观、公正、平等的评判准则与评判精神选择、建构信息。编辑主体要善于观察生活、解析生活,了解受众心理,尊重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加强受众本位意识,建立具有科学形态的现代编辑理念。 二、文化选择:编辑把关的核心 传统时代的舆论把关人、导向者在网络时代被消解为既是传者又是受者的角色,在文化选择过程中,编辑在限制与自由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戴着脚镣跳舞。”互联网就像一个大型信息超市,编辑就如同购物的顾客,必须快速、便捷的搜索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网络时代,编辑在文化传播中更要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剔除不健康的部分,传播真正有文化价值的精品。惟有如此,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当传统媒介传播信息量不足时,人们对网络传播的大量信息抱以希望,而当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大超过需求时,人们又渴望用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有价值的少量信息。这是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过程⑴。正如在文化转型期,中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文化冲突,编辑主体就要有效地在繁杂的信息库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优劣汰,遴选出最具时代要求,符合社会需要,传播最恒久、最迅捷的文化精髓;提高评判各种文化的能力,坚守文化本位意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编辑成果在社会上流通传播精神文化。出版活动的本质是进行文化传播,通过文化选择、把关活动,编辑主体须营造代表文化主导方向的舆论氛围。 三、信息整合:编辑把关的支柱 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集聚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特点的全新而独特的整合性媒体,这就决定了网络时代的编辑也相应具备采编、汇总、过滤信息的多元角色的整合性特征。一般来讲,进入特定媒体编辑系统的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稿,其信息和知识的新颖度、质量状态、内在结构、存在形式、语言逻辑、文、图、声像、数据稿要素、规范程度等都或多或少存在无序性和组织程度不高的状况(或称熵或无序度)。只有在特定媒体编辑过程中,才能使信息、知识的无序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其有序度达到最高程度。⑵网络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足够的整合能力、选择能力。编辑主体须以前瞻性思维,动态化的分析和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的方式过滤整合信息资源,从而为受众提供更专业、更系统的信息服务。 古往今来,编辑主体的编辑活动,无不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整理社会文化、构建社会文化、传承社会文化,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编辑主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的主体作用。⑶面对一个没有疆域的巨大的信息海洋,网络时代的编辑主体必须对信息进行整合、建构,为各层次的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开拓信息传播的绿色空间,实现信息的有机平衡,达到质与量的和谐统一。编辑主体担负着审稿、加工、选择和重构传播信息的角色,从而满足受众的阅读诉求。借助于网络技术,编辑要引导受众接受新的阅读和消费方式,这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不同类型的文化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为进行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知识创新:编辑把关的灵魂 互联网体现的是对传统的反思与创新,它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的产物。作为数字时代的编辑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是编辑的“天性”,是编辑活动的命根子,没有任何创新的编辑活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鲁迅曾把文化发展比做“如长江大河之水流淌,无法遏止。假使能遏止,那就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会腐败”。编辑工作同样不能维持现状,必须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始终奔腾向前。 互联网时代,在信息爆炸程度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更要求编辑人员以创新意识为“纲”,密切关注各种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滤波”职能,不断对所吸纳的信息有效的“智化”,敏锐地透过纷繁复杂的信息表面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核心且本质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广泛分析所拥有的相关信息,不断推出自己的创意和选题⑷。编辑主体根据受众需要,依据传播原则,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建构、整合、加工,对精神产品进行整合和优化,从而给文化传播带来生机,实现对原有文化信息的审美超越和发展创新。编辑在选择加工文化信息时要注重创新:一是内容上要突出特色,主旨鲜明;二是形式上要新颖独特,推陈出新,从而使信息优化。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此外,还要对文化产品结构整体优化,使社会文化产品保持合理的结构和比例,构建出具有创新性的精品,获取最佳传播效果。编辑主体是文化尊严的捍卫者,是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是出版物质量的把关人,应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抓住机遇,传播真理的火种,弘扬真理的价值,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佳品以飨受众需求。 五、职业素养:编辑把关的基础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一种新的传播观点,同时也给“把关人”角色带来了新的警示,他们不仅是技术平台的运用者,更是信息人文价值的开掘者。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也是编辑不断传承文明薪火、传播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客观需要。网络时代,编辑面对的文本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整个文化信息环境。因此,作为文化传播的把关人,编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新型编辑理念。 数字时代传播内容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编辑主体的素质决定。编辑作为“把关人”,必须提高自身素养,使编辑与受众和谐统一。网络时代的编辑主体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自己的气魄、视野、眼光、能力等综合素质,秉承邹韬奋先生所言“凭理想为南针,以正义为灯塔”的精神,在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前为受者当好把关人。编辑出版主体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具备强烈的开放意识、宽容的精神、强烈的批判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勇于奋斗、进取,敢于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⑸。编辑主体必须具备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政治敏感和全局意识,同时,应该具备新闻传播理论修养。此外,编辑主体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具有辨别、过滤信息的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最终履行把关、导向的职责。

❽ 网络新闻传播是如何进行把关的

1、政策层面的把关。通过政府各职能部门如宣传部、网监部门等进行把关,比如告知网媒对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禁载。
2、技术层面的把关。设置过滤程序,对包含有敏感词的内容进行过滤。
3、业务层面的把关。网络编辑根据业务规程对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❾ 传播学"把关人"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把关人是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因为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这些工作人员的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所以他们便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
把关人“把关”的标准主要是来自于作为自身原有经验、看法、兴趣等的总和的预存立场。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如上级、同僚以及受众反馈等的影响。一句话,把关人是根据自己对受众需要与兴趣的理解在众多的新闻信息中加以选择的。任何一个传播过程中都存在着把关人的把关行为,不管这些行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做好网络把关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人机网络忙线怎么解除 浏览:711
网络卖房哪个平台最真实 浏览:28
方糖音箱怎么设置网络连接 浏览:224
看网络电视哪个应用好 浏览:934
为什么手机要关机才能连上网络 浏览:890
咕咚网络机顶盒无法连接 浏览:209
移动网络三层解耦指哪三层 浏览:147
手机4g哪个网络好 浏览:745
亲子网络游戏有哪些 浏览:736
手机网络跳屏的原因 浏览:773
猫的无线网络开关在哪 浏览:571
手机明明有信号却显示没网络 浏览:112
全国1至7月网络犯罪有多少 浏览:436
网络连接EPA 浏览:755
小米电视连接路由器网络不可用 浏览:332
旅游网络营销行动计划 浏览:601
昌平防雨网络桥架哪里有 浏览:746
网络连接表被删了 浏览:631
远程网络股票有哪些 浏览:751
无线网能连上但是没网络啥情况 浏览:2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