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疫情期间办理的诈骗案,超30%是网络犯罪,遇到诈骗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不得不说的是,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都在家,也正是因为如此成为网络犯罪的高发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警惕网络诈骗,网络犯罪,而且在遇到诈骗的时候更应该保持警惕心,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而且及时向有关部门寻求确认和帮助,总的来说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思考问题。
3,对我们来说遇到诈骗更应该保持警惕心,如果不具备判断常识和能力,更应该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其实不得不说是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的网络犯罪,都可以有通过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来规避,另一方面,当网络犯罪真实发生的时候,更应该及时的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尤其是涉及金钱相关的利益问题是更应该保持警惕心理,而且不贪图小便宜,避免进一步受骗。
其实对我们来说,在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都在居家工作,也正是因为如此成为网络犯罪的高发期,遇到网络诈骗一方面要保持沉着冷静,另一方面应该向警方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保持警惕心,不轻易向他人出示身份,避免轻易上当受骗。
在大数据的发展下,我国较为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政策促进网络安全的发展
实际上,我国政府较为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仅在2020-2021年,我国就发布了多条政策规范网络安全的发展。2021年3月份,国信办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旨在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划分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在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滴滴依然选择了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对我国网络安全的极大挑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叁’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2013年国内外网络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国网络间谍活动公诸于世。2013年6月曾经参加美国安全局网络监控项目的斯诺登披露“棱镜事件”,美国秘密利用超级软件监控网络、电话或短信,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帮助提供漏洞参数、开放服务器等,使其轻而易举地监控有关国家机构或上百万网民的邮件、即时通话及相关数据。据称,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军警、金融、海关、邮政、铁路、民航、医疗等要害部门,以及中国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系统。
【案例1-2】我国网络遭受攻击近况。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抽样监测结果和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发布的数据,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5470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3203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数量为754个。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384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98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754个。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约为69.4万个,其中包括境内被木马或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约23万以及境内感染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约46.4万。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高危漏洞50个。更新信息:
【案例1-3】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CNCERT抽样监测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无论是按照控制服务器数量还是按照控制中国主机数量排名,美国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国网络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网络用户将上升至50亿户,移动用户将上升100亿户。我国2013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4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然而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漏洞不断出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用户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较为薄弱,极易成为境内外黑客攻击利用的主要目标。
‘肆’ 大学校园安全事件案例有哪些
案例一:隐瞒行程、翻墙进校,一大学生被立案调查2022年4月6日,安徽肥西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报称,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深入流调溯源发现,安徽某高校学生郭某东(无症状感染者)存在故意隐瞒活动轨迹,编造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曾8次翻墙进、出学校。
肥西县公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故意隐瞒活动轨迹,编造虚假信息的郭某东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对学院负责疫情防控的主管人员郭某英和直接责任人员陈某平依法行政拘留,并视情将对学院其他负责人依法追责。
案例二:私自翻墙出(入)校园并隐瞒行程
2022年3月11日下午, 福建省泉州市某高校校园进入封闭管理,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翻墙出入校园。校园封闭管理后,仍有学生肆意妄为,翻墙出入学校。学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原某某,文化传播学院何某某、商学院郑某某,航空学院许某某等10人私自翻墙出(入)校园,且未主动汇报行程,经研究决定,给予原某某等10名学生留校察看处分。
案例三:隐瞒行踪,擅自离返校
2022年3月13日,福建省泉州市某高校文化传播学院学生连某某未经审批私自返校。返校后,该生隐瞒实际行程,拒不配合进行隔离,经学院多次谈心谈话才如实汇报情况,了解到其3月11日未经审批私自离泉。经研究决定,给予连某某留校察看处分。
案例四:麻痹大意,未按规定及时参加核酸检测
2022年3月20日,福建省泉州市某高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许某某等7位同学未及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核酸检测,给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风险,对维护全校师生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不良后果。经学校研究决定,给予许某某等7位学生警告处分。
案例五:违反规定,擅自伪造脚本程序
2021年7月,福建省漳州市某高校计算机学院黄某某擅自篡改伪造“进出校园二维码”脚本程序并将其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2022年1月7日,该程序被“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教育系统安管平台)监测发现,触发学校网络安全和疫情防控预警,影响恶劣。为严肃校规校纪,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经研究决定给予黄某某同学严重警告处分。
案例六:伪造通行码,隐瞒行程近期,
福建省漳州市某高校在摸排学生出入校园情况的过程中,发现教育科学学院杨某某同学隐瞒行程,夜不归宿,伪造通行码,给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较大隐患,影响恶劣。为严肃校规校纪,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经研究决定给予杨某某同学警告处分。
‘伍’ 有哪些影响互联网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震惊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
十四年前,中国骇客whboy(李俊)发布熊猫烧香病毒,因中毒电脑桌面上出现“熊猫烧香”图案名噪一时,这也成为了当时一度让人谈网色变的病毒。
熊猫烧香病毒可通过感染系统的*.exe、*.com、*.pif、*.src、*.html、*.asp文件,导致打开网页文件时IE自动跳转到指定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同时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熊猫烧香感染门户网站、击溃数据系统、导致网络瘫痪,在全国范围内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熊猫烧香”已经永远停留在十几年前。
总结如下:
如今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熊猫烧香跟今天的勒索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带来的危害完全不能相比,但该病毒却是国内民众第一次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了真实的感受,因此成为病毒史上的经典案例,对国内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起到了推动和警示作用。
‘陆’ 今天网络是不是出问题了2020
有时候网络不好用是很正常的,因为有时卫星信号和我们比较薄弱的时候,网络就不怎么好用。
如果网络出现了故障,可咨询相关的客服或在APP上点击服务>宽带>宽带办理服务>宽带报障。
也可能是网络安全事件引起的。2020年我国典型的网络安全事件:在中国境内疫情期间,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动网络攻击。黑客组织“APT32”向中国官员发出网络钓鱼电子邮件。蔓灵花APT组织,利用病毒邮件对我国关键领域发动钓鱼邮件攻击。福建福昕通知客户服务器遭到黑客入侵。厦门市出现多起针对外贸公司的‘冒充电子邮件’诈骗。
‘柒’ 我国曾面临哪些网络安全事故是如何应对的
我国曾面临的网络安全事故有千年虫,是在1999年广泛受人关注的一个很有名的网络安全事件,后来给出的官方说法是千年虫不是病毒,而是计算机诞生起就留下的一个大BUG。
应对方法是集中了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降低千年虫问题带来的影响,但是千年虫问题是没有被完全解决的。
计算机2000年问题,又叫做“千年虫”、“电脑千禧年千年虫问题”或“千年危机”。缩写为“Y2K”。是指在某些使用了计算机程序的智能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芯片等)中,由于其中的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
因此当系统进行(或涉及到)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如多个日期之间的计算或比较等),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崩溃。因此从根本上说千年虫是一种程序处理日期上的bug(计算机程序故障),而非病毒。
‘捌’ 疫情期间出现网络谣言哪些算犯法
法律分析:疫情期间出现犯法的网络谣言有:网络政治谣言、网络灾害谣言、网络恐怖谣言、网络犯罪谣言、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针对网络谣言可以直接适用,直接可适用的罪名主要有: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 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 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玖’ 北京健康宝使用高峰期遭境外网络攻击,相关服务是否受到了影响
根据北京媒体发布,北京健康宝相关服务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近些年来,境外的网络攻击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疫情发生以来,对于我国健康码等服务器,有过多次进攻。但所幸都是有惊无险,网络攻击是一种无形的犯罪手段。一般都是由境外黑客组织,这种都是有预谋有组织的犯罪行为。但是很可惜的是,这种违法犯罪行为很难够追本溯源,幕后的真兇很难将其揪出来,严惩不贷。
根据北京媒体发布,在北京疫情期间北京健康宝服务器遭受到境外黑客组织的攻击。但所幸的是北京健康宝团队,及时应对了这次网络攻击,使北京健康宝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目前相关服务也没有受到影响,市民可以正常使用健康宝进行出入公共场合。对此北京市政府开展了专门的记者会,对此次网络攻击的来源进行了报道。
‘拾’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疫情期间,网络犯罪的高发
在疫情期间网络犯罪之所以会高发,首先就是由于它不用进行接触就可以实施,而且很多地方出现了物资缺口,犯罪嫌疑人可以从这个方面下手,再者很多人宅在家里边儿对网络的需求比较大。
在疫情期间根据统计网络犯罪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而且很多是通过电信诈骗进行骗取钱财,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就是由于在疫情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宅在家里边儿的,每天必定要上网,所以自己在登录某些网站或者注册的过程当中,信息发生了泄漏,一旦我们的信息发生了泄漏,那么犯罪嫌人就能够掌握我们的姓名手机号码,甚至一些其他的信息,他就可以运用这些来对当事人进行诈骗,有的可能是通过卖货物进行诈骗,还有的可能是直接诈骗钱财,不管怎样诈骗手段十分的高端,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疫情期间虽然俺高度依赖网络,但是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千万不要被诈骗。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怎样精心的诈骗案件,最终也会被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