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当前面临哪些非传统安全
1、严重自然灾害
国家灾难恢复体系是全国所有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设施及其相关资源、规则的总和,由实体体系、支撑体系和规则体系构成,具体包括灾难备份系统、灾难恢复基础设施、灾难恢复产业、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五个组成部分。
2013年来,中国国家灾难恢复体系的建设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重视。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造成中国及其周边各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城市空气污染与林火雾霾、生物多样化的丧失、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
2、网络安全
网络无处不在的事实说明了攻击也可能无处不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人群的增加,社交网络在提高效率、服务民众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安全问题,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受到威胁。
3、恐怖主义
美国国务院2012年7月31日发表了《2011年国家反恐报告》,报告引用美国国家反恐中心的数据称,2011年全球范围内恐怖袭击总数超过1万起,分布在70个国家。反映了全球非传统安全领域形势的严峻性。
恐怖主义、环境问题等对地区安全的挑战严峻,“伊斯兰国”极端势力的战略改变及其影响力的外溢,使本地区面临严重安全威胁。
4、公共卫生安全
《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点由344个扩大到2870个,监测样本量从12.4万个/年扩大到287万个/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哨点医院由312个扩大到3120个,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信用档案全面建立等。
5、跨国犯罪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表的文件中显示,每年全球跨国犯罪金额高达87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1.5%、全球出口额的7%、全球发展援助资金的6倍。有组织跨国犯罪正在威胁人类和平、安全与富裕。毒品犯罪仍是最具诱惑力的领域,每年涉案金额高达3200亿美元。
⑵ 非传统安全问题都有哪些表现形式
1、网络安全
网络无处不在的事实说明了攻击也可能无处不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人群的增加,社交网络在提高效率、服务民众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安全问题,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受到威胁。
2、公共卫生安全
经中国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中国台湾地区尝试推广水产品产销履历制度,水产品从饲料生产、养殖过程、用药与检验分析、运输批发、加工与包装乃至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即时查验。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7月印发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全面推进法规标准、监测评估、检验检测、过程控制、进出口食品监管、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科技支撑、食品安全诚信、宣教培训等十大体系建设,
并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和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着力抓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互联互通信息平台等九项重点建设任务。
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点由344个扩大到2870个,监测样本量从12.4万个/年扩大到287万个/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哨点医院由312个扩大到3120个,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信用档案全面建立等。
3、恐怖主义
美国国务院2012年7月31日发表了《2011年国家反恐报告》,报告引用美国国家反恐中心的数据称,2011年全球范围内恐怖袭击总数超过1万起,分布在70个国家。反映了全球非传统安全领域形势的严峻性。
4、跨国犯罪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表的文件中显示,每年全球跨国犯罪金额高达87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1.5%、全球出口额的7%、全球发展援助资金的6倍。有组织跨国犯罪正在威胁人类和平、安全与富裕。毒品犯罪仍是最具诱惑力的领域,每年涉案金额高达3200亿美元。
全球目前有2700万人吸食毒品,每年有270万人死于滥用毒品。毒品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可达全球GDP的0.9%,正在严重威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发展中国家的如期实现。伪造假钞是跨国犯罪另一个重要领域,每年涉案金额高达2500亿美元。
此外,贩卖人口、走私木材、非法捕猎等也是跨国犯罪的重要领域。贩卖人口和非法移民每年涉案金额达390亿美元,涉案人员逾240万人。仅东南亚地区,每年的木材走私就达35亿美元,非洲和亚洲的非法捕猎每年为0.75亿美元。
更为严重的是,除经济损失外,上述犯罪活动始终与暴力、凶杀、武器走私、腐败、行贿、性侵犯等其他犯罪活动结合在一起,导致某些地区社会动荡,威胁民众的健康、生命与安全。
5、严重自然灾害
国家灾难恢复体系是全国所有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设施及其相关资源、规则的总和,由实体体系、支撑体系和规则体系构成,具体包括灾难备份系统、灾难恢复基础设施、灾难恢复产业、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五个组成部分。2013年来,中国国家灾难恢复体系的建设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重视。
2003年以来,陆续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的通知》、《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报告》、《关于印发“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的通知》等政策性、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都强调了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建设。
在此背景下,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开展了“信息系统国家灾难恢复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研究及建议”。2008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又组织进行了“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体系研究”。
这些研究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初步确定了国家灾难恢复体系的架构,对于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国家减灾办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及时启动预警响应、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将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发送到户、到人;
协助做好灾害隐患排查,及时做好校舍、广告牌等设施隐患排查和敬老院等民政福利及优抚机构的安全检查,提前做好人员避险转移准备;及时报送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做好应急救助准备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救灾人员、物资、资金到位。
6、核安全
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有441座运行的核裂变反应堆,总装机容量3.75亿千瓦,年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5%。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原本发展势头强劲的核电业带来严重冲击,日本54个核反应堆关停52个。德国、瑞士等国宣布放弃核能发电。
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并同意公布《关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
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以下4点:
1、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3、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4、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相关内容: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⑷ 气候变化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吗
气候变化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因为极寒,极热都会威胁生态环境。
一寒流
(1)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2)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3)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
(4)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⑸ 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将外部安全与什么置于同等地位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看来,海外利益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一部分,近年来已上升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在国家整体利益格局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但安全供给不足的问题也在凸显。开展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开展应急救援,一方面要配置和利用好既有安全资源,通过市场增加安全供给,另一方面也应更重视国际合作,谋求安全共享。
中国已经意识到,海外利益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近年来面临不少新挑战。总体而言,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面临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相比传统安全观,如今的国家安全观“更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自2014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来,国家安全涵盖的领域显着拓展,既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也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太空、深海、极地等新型安全领域也不容忽视。有关国家安全的立法基本已成体系,相关法律法规达190多部,除了国家安全法,还有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等数十部法律直接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决策高层强调,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
张宇燕说:“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把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这构成了两条战略主线。在不同时期,有些因素凸显,有些不那么紧迫,需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在国家安全格局中的上升和下降,不能牺牲某一领域的安全来解决另一领域的安全关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危机发生概率,张宇燕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美国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情绪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对中国发展有负面影响;朝核问题上,各方诉求不同,不确定因素增多;在南海,美国举动的军事化色彩越来越明显。此外,相关国家对中国战略还尚存疑虑。
张宇燕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都认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处理复杂的外部安全问题时,对安全关系的认知应从传统的零和逻辑、相互猜疑转向安全共享、安全共担、安全共建、安全共赢。
未来,中国谋求国家安全应更重视国际合作。滕建群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担独霸一方的角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放弃零和游戏和霸权意识。
张宇燕认为,生态恶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核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并非中国能单独解决,须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应继续通过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对话平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亚投行等机构,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来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为世界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