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时代呼唤清朗网络空间有什么举措
近日,由国家网信办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环球网五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承办,部分主要商业网站参与协办的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正式开启。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不仅体现在有关部门的一次次行动中,更是全体民众的共同向往。新时代,全社会更应凝聚共识、画大网络同心圆,激浊扬清、明辨是非,敢于发声、积极回应,用心中的正气和网上的人气团结凝聚最大多数,来共同建设、共同维护。“五个一百”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积极响应,成为网络正能量的风向标。如今,随着第三届“五个一百”活动的启动,未来,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更可期。
为了国家的网络安全,必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必须履行好加强网上舆论工作的责任,把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上网,让主流思想文化的阳光洒满网络。
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善于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民意,主动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更好地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要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创新改进网上宣传方式,让网民听得懂、听得进。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坚持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对各种有害信息和网络谣言的管控,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运行,用法治的力量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具体如下:
核心观点是我们需要探索建立一个使网络信息的片面、不健康、违法因素被网络环境随时随地、自动给予筛选和甄别的机制,才能使网络信息更好地服务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网络空间的清朗才能长治久安。
1、还网络一个清朗空间
互联网在中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网民人数进一步增加,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以更加迅猛的势头融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信息获取、文化生活、电子商务、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应用稳步增长,新产品加快普及的同时。
互联网的媒体属性也越来越强。网络传递信息具有即时性、个性化、互动化的优点,但是也有碎片化、自我强化、剧场效应等特征。如何发挥网络传播信息的优点,避免网络成为片面信息的放大器、社会戾气的集散地、违法信息的藏身地。
还网络一个清朗空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简单地看,网络信息分为正面的信息、正能量的信息、阳光的信息和负面的信息、负能量的信息、阴暗的信息。对网络信息的社会影响作出正与负的区分,是必要的。因为,正向的信息令人振作、有信心。
负向的信息使人沮丧、打击信心。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更需要全体中国人民拨开社会发展的迷雾,聚合正能量,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可是面对自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什么机制能够依照简便易行的标准,独立作出正向与负向的标签管理呢。
网络信息的生产是即时的、海量的,网络信息的标签管理也必须是即时的、海量的,否则网络信息的筛选、甄别、监管就会具有迟滞性,网络空间总会积存一些标签管理的“漏网之鱼”,翻出片面、虚假、违法的“负面信息之浪”。
我们需要探索建立一个使网络信息的片面、不健康、违法因素被网络环境随时随地、自动给予筛选和甄别的机制,才能使网络信息更好地服务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网络空间的清朗才能长治久安。
2、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探索这种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机制,需要从三个层面同时着手。
一是建设好政府管理的基本面。网络信息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再加工、再反映。近十年来网络信息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增强政府管理的透明性、回应性方面已经有很大进展。目前中国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门、100%的省级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级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微博账号数量超过17万个。政府通过网络载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征询网民对重大政策措施的意见,进而改进工作。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只要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方面。
既有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高层推动又有时不我待、锲而不舍的基层行动,围绕着公权力的行使的社会生态就会得到纯洁和净化来源于公权力的负面消息就会减少,网络空间放大这类信息的基础就会被消解。
二是建设好网络空间法律环境的基础面。法治是网络媒体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法治的方式,保障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媒体的方式,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网络信息管理的基础工程。特别是要根据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新媒体管理模式。
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兴数字化媒体。它以社交媒体如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为代表。这类即时通讯工具的大量使用,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使网络成为兼具信息发布功能舆论传播功能、社会动员功能的聚合器。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更多的网民参与网上内容创造。据对中国最有影响的10家网站统计,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帖文和新闻评论达300多万条,每天发布和转发的微博客信息超过2亿条。互联网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增进彼此交流、表达意见建议搭建了新的更大平台。
但是也放大了网络的媒体属性,产生出游离于事实真相与法律责任之外的众多“原创信息”与“转发评论”。这类社交媒体信息具有信息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传播者合一的特点,却不具有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品质和公信力约束,容易让虚假信息、违法信息藏身其中。
因此,加快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形成对自媒体环境中网络信息生产的法律责任约束,加强网站自律和网民自律,坚决打击网络犯罪,让网络管理、网络运用、网络服务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我们才能为新媒体网络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健康有序,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三是建设好网络舆论环境的引导面。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网上舆论工作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在政府管理的基本面、网络空间法律环境基础面的建设效率都大大提升之后,网络舆论生态已然大大优化。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目标更加单一确定,难度系数大大降低,舆论引导的资源也能得以有效整合,舆论引导的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地进行社会转型期的思想讨论,更有针对性、更理直气壮地防止西方社会思潮在思想领域的演化和侵蚀,更有针对性、更大张旗鼓地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不断放大网上正面宣传的社会影响力。
③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康有益的文化。对网络文化加强管理与引导。
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主导权和领导权。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国人民。
加强互联网平台和阵地建设和内容建设。
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④ 大学生如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大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开朗、单纯善良也活泼,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上,我们大学生在上网时要做到在网络各平台上,文明发言虽然说网络言论自由,但是面对一些极端负面不好的言论是我们一定勇于反驳举报,不能让一些负面语言影响了本就不好管理的网络空间,不浏览不良网站,不转发不良信息,碰到转发不良信息时勇于举报投诉,网络是一个公共区域,但它并不是法外之地,尤其是网络暴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请不要随意伤害别人,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网络文明程度想要每一个人去经验,咱们大学生是社会下一任的接班人和新动力,我们有义务也有职责去营造一个和谐清爽的网络空间。
⑤ 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我们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常态化监管。
对于网络空间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和内容,一定要给予坚决打击。
⑥ 如何净化网络空间构建成网络空间的“绿水青山”
网站ip及域名实名审核制
大型网关采用网闸和上网行为管理
⑦ 如何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联合整治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娱乐八卦、约谈直播短视频平台、将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2018年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协同发力,对当前社交媒体及网络视频平台上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出一系列“组合重拳”。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制化,有效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亿万网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日渐清朗。
⑧ 人民日报谈饭圈乱象治理,到底该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其次就是有关部门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这些不良的风气要进行严厉的打击,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好的网络空间。
⑨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论述题
大学生要牢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要记住这句话就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⑩ 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依法监管不能缺位。事实上,依法监管不是在限制我们的互联网权益,相反是在确保我们更好地享受网络发展带来的红利。毕竟现实充分证明,指望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自律来清朗网络空间并不现实。我们应该同监管部门、互联网企业一块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构建与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推进网上网下协同治理,将互联网打造成为真实便捷的知识库、温暖可靠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