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安全大赛又叫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简称ISCC),始于2004年,由罗森林教授提出并成功开展,重点考察计算机安全与网络攻防的知识与技能,宗旨是提升信息安全意识,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实践信息安全技术,共创信息安全环境,发现信息安全人才。
网络安全大赛又叫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ountermeasures Contest,简称ISCC),每年举办一届,直到2007年8月,竞赛活动进一步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司的肯定。经批准,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增设一项信息安全技术专题邀请赛,即增设《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安全技术专题邀请赛》,且于200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为全国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向全国范围普及和推动信息安全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
ISCC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2004年第一届竞赛经过了长达5个月的筹备顺利举办,首届竞赛以新颖的竞赛形式和公开、透明的竞赛规则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在学校教务处、校团委、校网络中心等部门的支持下,ISCC得到了长足的发展。ISCC 2005在总结上一届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多支路的关卡设计。ISCC 2008将关卡结构由原先的串行拓扑改为并行结构,并且首页访问量突破30000人次。ISCC 2010在清华科学技术协会的协助下使竞赛首次推广至外校。而到了2010年第八届,竞赛组开始与知名企业绿盟科技合作。在借鉴之前7年竞赛经验累积的基础上,绿盟科技充分发挥企业在资源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优势与北京理工大学一起,将竞赛水平及范围推广至又一个新高度,吸引了广大在校学生、毕业生、从事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关注。并且成为了北京理工大学最受同学们期待和关注的传统学科竞赛之一。
这标志着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蜕变后已经逐步走出了校门,实现了校企在技术层面和资源方面的深入合作。在提高竞赛技术水平和影响力的同时,把高校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履行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社会责任作为重要目标,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发现和培养更多网络安全方面的优秀人才。
竞赛模式
竞赛分为线上个人挑战赛和线下分组对抗赛两个环节。
个人挑战赛
个人挑战赛以典型的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为竞赛内容和考察重点,分为BASIC、WEB、REVERSE、PWN、MISC和REALITY六个关卡。关卡考察内容涉及WEB知识、ASP/PHP脚本、缓冲区溢出、软件脱壳破解、系统漏洞利用、社会工程学等信息安全知识。(1) BASIC: 主要考察基础的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知识,涉及信息发掘、搜索、嗅探、无线安全、正则表达式、SQL、脚本语言、汇编、C语言以及简单的破解、溢出等知识。旨在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引领信息安全爱好者入门。
(2) WEB: 考察脚本注入、欺骗和跨站等脚本攻击技术;
(3) REVERSE: 考察逆向破解的相关技术,要求有较高的汇编语言读写能力,以及对操作系统原理的认识。
(4) PWN: 考察软件漏洞挖掘、分析及利用技术,探索二进制代码背后的秘密,要求对漏洞有一定理解,掌握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知识。
(5) MISC: 考察各种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知识,涉及隐写术、流量分析、内核安全等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
(6) REALITY: 则采用真实的网站环境,考察入侵渗透能力。 分组对抗赛从个人挑战赛中选择并邀请全国各地优秀学生及个人到北京理工大学参加线下分组对抗赛。线下比赛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对抗,在封闭的真实对抗环境(包括DMZ区、数据区、开发测试区、内网服务区、终端区)中展开攻防角逐,充分展示了各位选手的个人水平和小组的协同合作能力。主要采取阵地夺旗、占领高地等模式进行攻防比拼。比赛时,各队伍通过对指定的服务器进行入侵攻击达到获取旗子的目标而得分,并在攻上高地后防御其他队伍的攻击。
❷ 网络安全大赛的简称是什么
CTF,即Capture The Flag,中文译为夺旗赛,是网络安全领域一种信息安全竞赛形式,始于1996年DEFCON全球黑客大会,旨在替代黑客间的真实攻击技术比拼。参赛团队需通过攻防对抗、程序分析等方式,在比赛环境中率先获取到具有特定格式的字符串或其他内容,并提交给主办方,以此得分。CTF竞赛因其普及性和趣味性,已成为全球网络安全圈流行的竞赛形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的透明化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在5G、人工智能、移动APP的广泛应用下,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复杂。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数据,2018年共检测到安全漏洞13974个,其中高危漏洞4765个,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网络恶意攻击的强度、频率以及影响持续扩大,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近期,一部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新剧《亲爱的,热爱的》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剧中的“拦截”、“修复漏洞”、“防御漏洞”、“夺旗”等术语,引起了网络安全专业人士的共鸣。这不仅体现了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国家在普及网络安全意识方面的努力,不仅局限于政府、企业或某一行业,而是关注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提升国家级网络安全的专业度。
CTF竞赛模式具体分为三类:解题模式、攻防模式和混合模式。在解题模式中,参赛队伍通过互联网或现场网络参与,以解决网络安全技术挑战题目来得分。题目涵盖逆向、漏洞挖掘与利用、Web渗透、密码、取证、隐写、安全编程等多个领域。攻防模式则在网络空间中互相攻击和防守,挖掘漏洞并攻击对手服务得分,同时修补自身漏洞进行防御以避免丢分。混合模式结合了解题和攻防模式,参赛队伍通过解题获取初始分数,然后通过攻防对抗进行得分增减的零和游戏,最终以得分高低决出胜负。其中,攻防模式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透明性,不仅考验参赛队员的智力和技术,还考验体力和团队之间的分工配合。
CTF竞赛不仅推动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还增强了公众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度,促进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对于提升国家网络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