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个人品牌
过去有句话叫做: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很多人理解为“成功者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伟大和完美”,因此只要你想,你就会成为“英雄”。但我怎么感觉这句话后面有着浓浓的屌丝味道呢!还是周华健的歌唱得好: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每位成功者都需要运气、机会以及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尤其是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当下,个人努力和技巧才是更加重要。而除了努力和技能外,善于经营和打造自有品牌,营销你自己也非常的主要。一谈到自品牌这三个字,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躬耕南阳,高歌梁甫吟,引来茅庐三顾的情节。或许这种自品牌传播的方法和技巧已经少许过时了,那么,我们可以从美国丹·斯柯伯尔的新作《自品牌》了解到一些新鲜的东西。
85后的生存发展之道
本书面向的对象,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85后”,简单的说,这本书是写给初入职场5~10年内的职场人看的,对于作者所处的西方社会来说,“85后”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意味着他们的大学(或更早)时代,已经被推特、facebook所深度植入,喜欢拍摄视频到youtube,他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此,在职场发展期待上,也与之前的人们不尽相同,更加期待晋升和自我展现。对我们来说,可能还要晚一些,虽然我们没有太多人用过推特或者facebook,但是现在初入职场的一代人手中,谁没有用过微信、美拍的?正如iphone手机在升级ios到7.0以后所有图标变的扁平化一样,我们的组织体系也在顺应市场变得扁平化,即便是党政机关这样的“传统机构”,也在或多或少的往扁平化方向进行改变。这种情况下,打造自品牌,是年轻人,或者心态依然年轻的人们所需要关注的事情。作者在本书的一开始总结出来几条85后对职场产生重要影响的若干方面:
工作游戏化,而非负担
工作协同化,同事即朋友
自我营销大于产品营销
提拔的原因在于能力而非资历
而对于85后们来说,想要对职场真正产生影响,作者也总结了很多要求和指引,比如
岗位说明书的职责表述只是起步。——不要以为只会撞钟的和尚就能成为好和尚!你的主动去寻找新的项目、培训和拓展机会,才能有可能抓住更多职场上的机遇。
所有的工作岗位都是“临时工”。——百年老店也会轰然崩塌,必须保持危机意识。你以为考上公务员就是进了保险箱?被平庸安逸工作所束缚住的人其实只会生锈。
你需要很多暂时用不上的技能。——很多人知道大学时代学到的很多东西已经过时,但他们不知道这并非仅仅是结论,而是你需要立即学习,不断拓展的“发令枪”。
个人声誉是自己最为的重要资产。——自品牌时代,出身哪所学校,就业于哪个公司已经变得不甚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你有多少粉丝,大家对你的看法如何。
戴面具越来越难,生活透明化。——大数据、朋友圈以及微博等等,可以把一个人“扒”的一览无余,想要带上一副面具去当人一面背人一面,或者充当南郭先生真的是越来越难了。
新媒体并非仅仅代表新娱乐。——社交网络的更新让你更加容易联系和你志同道合的人,网络教育也可以让自己更加深入的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创业精神适合每个职场人。——说起创业,或许很多人会想起辛苦摆摊买早点,或者在咖啡馆里苦口婆心的游说天使投资人注入资本,但当下时代,创业精神适合每个敢于为自己负责的人。即便是党政机关的公务员,新条例的用人导向也是“敢于担当”……
关注成果,而不是投入的时间。——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必须以结果为导向。千万不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于工作产出成果,而不是喋喋不休自己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
这些要求和观念都是当下职场或创业时所必须的东西,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里面,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不仅要熟练运用这些法则,也需要了解自己取得成功需要哪些能力,掌握运用哪些技能可以让自己不断前进。同时学会艺术的运用这些能力建立自己的品牌,让自己更加受到关注,增强自身影响力。
软硬技能,缺一不行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在优酷上看到过一篇美国教育的短片《Do you know》,介绍说:
2010年最急需的十种职业在2004年根本都不存在。 我们现在要教导学生准备的是:胜任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还不存在的科技以解决我们还未曾想到的难题。
这怎么可能!然而,现在我却知道这是必须的。我们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其实人和职业的关系,就像手机和APP的关系相类似,我们刚刚购买的手机时,这款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app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不过只要我们的手机系统支持,硬件够快,那么我们去AppStore下载并安装上它就好了!同样,我们即便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听说过这个职业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接受能力强,学习力高,我们去适应它好了!这里的接受能力强,学习力高,就是说的我们具备相应的软硬技能。
硬技能是指帮助你符合工作职位描述范围的实用性和技术性的能力。
很多硬技能都有某些证书作为量化标准,比如医生的执业医师考试、比如法官、律师的司法资格考试,比如心理咨询师的咨询师资格考试,或者再比如计算机领域的各种认证等等。不过请注意
证书只是准入资格不是终结!
考取这些硬技能的证书,只能证明自己具备的从事该行业的基本资格条件,并不是意味着自己真的完全“过硬”。我们需要持续学习和精深训练,让自己的能力与时偕行。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部分商业领域所应该具备的“硬技能”有:
项目管理
金融管理
预算管理
合同管理
销售管理
工程(软件)设计
办公软件
精通外语
网页设计
商务写作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不管你是个体经营还是世界五百强,不管你在学校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还是在政府法院这样的公务员岗位,掌握并不断精深自己的硬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相信这个道理我们大家都知道:“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里都有饭吃。”作者在这本书中并非简单的重复强调道理,而是教你如何认清楚自己在职场中需要的硬技能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医生、律师、程序猿(媛)这样的职业来说,可能什么是自己的硬技能显而易见,但对于其他很多领域的职场人士来说,可能并不容易找到,至少,不容易找全。作者按照
找到自己的硬技能是什么
找到组织内或组织外提高技能的渠道
迅速提高自己的硬技能
规划并成为(该领域)主题专家
这样的框架帮助人们梳理和指明方向,这是打造自己品牌优势的第一步。
而软技能,其实也被很多人称之为“情商”的东西,在崇尚协作和沟通的现代社会也极为重要,这是一种非技术性技能,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时间管理能力、阅读能力、创意能力、信息表达能力、抗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可以让自己在人生和事业发展中如虎添翼。
作者分析硬技能和软技能,指出两者如同单机电脑和联机电脑的区别,你可以单机工作,但联机网络才能让你和世界同步。前者是基础,后者也同样是必备条件,因此我们才说:
软硬技能,缺一不行。
组织内的借鸡生蛋
很多人对在组织体系内“借鸡生蛋”的行为深恶痛绝,认为这是非常没有职业道德的事情。这么做的人,个个都是“脑后有反骨”,浪费组织资源,去成就自己事业,这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加恶劣。然后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在组织内部进行创业的行为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内部创业”,一些伟大的企业,都在鼓励和支持这种行为,并期待从中获益。比如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厂”,谷歌的内部项目团队,即便在我们中国,一些发展迅速的大公司大企业,比如华为、小米或者腾讯也有各种各样的内部创业团队。这种机制可以让员工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活力。从价值观角度上来看,如果员工和企业价值观相接近或一致,同时员工因为企业工作流程、资历、岗位等原因,发现机会无法把握,那么,给他一个企业内的创业机会去发挥活力,创造价值,要比让他郁郁寡欢最终离开要强的多。
而创业者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需要自己承担责任,不过,在组织内借鸡生蛋,无论如何,要比独自创业风险要小一些。所以,组织内的借鸡生蛋,其实侧重于演习而不是实战。而内部创业是未来的趋势,只有敢于冒险的员工才有机会。而如何在组织内打造影响力,建立人脉,并且顺利进行组织内创业,这是本书的重点,值得认真细读。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微信群、朋友圈还是知乎简书,或者干脆组织内部bbs,都是一个个的放大镜一般,将个人价值、魅力和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借以全面提升自己的地位,打造自己的品牌,成就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