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激活函数思考
激活函数 : 神经网络神经元中,输入的 inputs 通过加权,求和后,还被作用了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就是激活函数 Activation Function。
1. 为什么要用激活函数?
神经网络中激活函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网络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如不特别说明,激活函数一般而言是非线性函数。 假设一个示例神经网络中仅包含线性卷积和全连接运算,那么该网络仅能够表达线性映射,即便增加网络的深度也依旧还是线性映射,难以有效建模实际环境中非线性分布的数据。 加入(非线性)激活函数之后,深度神经网络才具备了分层的非线性映射学习能力。
激活函数通常有如下一些性质:
(1)非线性: 如果不用激励函数,每一层输出都是上层输入的线性函数,无论神经网络有多少层,输出都是输入的线性组合。如果使用的话,激活函数给神经元引入了非线性因素,使得神经网络可以任意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这样神经网络就可以应用到众多的非线性模型中。 当激活函数是非线性的时候,一个两层的神经网络就可以逼近基本上所有的函数了。但是,如果激活函数是恒等激活函数的时候(即),就不满足这个性质了,而且如果MLP使用的是恒等激活函数,那么其实整个网络跟单层神经网络是等价的。
(2)可微性: 当优化方法是基于梯度的时候,这个性质是必须的。
(3)单调性: 当激活函数是单调的时候,单层网络能够保证是凸函数。 当激活函数满足这个性质的时候,如果参数的初始化是random的很小的值,那么神经网络的训练将会很高效;如果不满足这个性质,那么就需要很用心的去设置初始值。
(4)输出值的范围: 当激活函数输出值是 有限 的时候,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会更加 稳定,因为特征的表示受有限权值的影响更显着;当激活函数的输出是 无限 的时候,模型的训练会更加高效,不过在这种情况小,一般需要更小的learning rate。
2. 激活函数如何选择?
从定义来看,几乎所有的连续可导函数都可以用作激活函数。但目前 常见的多是分段线性和具有指数形状的非线性函数 。
选择的时候,就是根据各个函数的优缺点来配置,例如:
如果使用 ReLU,要小心设置 learning rate, 注意不要让网络出现很多 “dead” 神经元 ,如果不好解决,可以试试 Leaky ReLU、PReLU 或者 Maxout。
最好不要用 sigmoid,你可以试试 tanh,不过可以预期它的效果会比不上 ReLU 和 Maxout。
一般来说,在分类问题上建议首先尝试 ReLU,其次ELU,这是两类不引入额外参数的激活函数。
然后可考虑使用具备学习能力的PReLU和MPELU,并 使用正则化技术 ,例如应该考虑在网络中增加Batch Normalization层。
通常来说,很少会把各种激活函数串起来在一个网络中使用的。
3. 为什么引入非线性激励函数?
激活函数通常分为 线性激活函数 和 非线性激活函数 。一般情况下,如果神经网络中使用的是线性激活函数,那么每一层就相当于是上一层的线性组合,其输入和输出均是线性的,类似于感知机模型,则hidden layers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同时这种线性函数对于 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拟合欠佳 。当我们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时,模型可以拟合任意函数的输出,表现空间更大、使用该范围广、且效果更优。下图为单层的感知机,是常用的神经网络组合单元,用它可以画出一条线,把平面分开。
很容易联想到多个感知机组和,获得更强的分类能力,效果如下所示:
但是感知机的输出是线性的,如下所示。当然可以用无限条线性的线拟合曲线,然而复杂度较高。
如果不用激励函数(其实相当于激励函数是f(x) = x),在这种情况下你每一层输出都是上层输入的线性函数,很容易验证,无论你神经网络有多少层,输出都是输入的线性组合,与只有一个隐藏层效果相当,这种情况就是多层感知机(MLP)了。
正因为上面的原因,我们决定引入非线性函数作为激励函数,这样深层神经网络就有意义了(不再是输入的线性组合,可以逼近任意函数)。
当拓展到多层的情况时,就会变成一个复杂的函数,可以轻松拟合非线性的复杂场景。最早的想法是sigmoid函数或者tanh函数,输出有界,很容易充当下一层输入(以及一些人的生物解释balabala)。
比较线性激活和非线性激活下的平滑分类平面,两者分别如下。
非线性激活函数可以拟合出曲线的边界。图像的非线性特点,可以理解为在一些应用中,其分布为非线性的,无法通过直线来完整的分离开。
4. 为什么引入ReLU呢?
第一,采用sigmoid等函数,反向传播求误差梯度时,求导计算量很大,而Relu求导非常容易,使得训练时间短。
第二,对于深层网络,sigmoid函数反向传播时,很容易就会出现梯度消失的情况(在sigmoid接近饱和区时,变换太缓慢,导数趋于0),从而无法完成深层网络的训练。
第三,Relu会使一部分神经元的输出为0,这样就造成了网络的稀疏性,并且减少了参数的相互依存关系,缓解了过拟合问题的发生(以及一些人的生物解释balabala)。
参考:
[1] 神经网络之激活函数 https://www.csuldw.com/2019/05/26/2019-05-26-activation-function/
[2] 激活函数的解释 https://www.hu.com/question/2233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