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老挝有网络吗,有人用微信吗
老挝现在大一点的城市都有网络,他有两家网络公司,一家是老挝政府开的;一家是泰国人经营的,本人现在琅勃拉邦,通过使用的情况是网速都比较慢,微信要使用的话要设置成英文的,拿着你的手机到电信公司开通,使用微信的人每天都在增加。
‘贰’ 谁能详细描述一下老挝的互联网状况是怎么样的
分析:透视老挝柬埔寨电信市场
http://www.enet.com.cn/enews/ 2007年06月11日15:50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张姗姗 字号:小 | 大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张姗姗
老挝、柬埔寨同属于东盟成员国,共处中南半岛。长期以来,这两个国家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均GDP很低,急需国际社会援助。在电信方面,老挝和柬埔寨的发展状况较东盟其他国家也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但这也为其电信市场的增长提供了较大空间。
柬埔寨:外资不设防
1953年11月,柬埔寨宣布独立,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有关国家的帮助下,柬埔寨开始建设自己的工业设施,经济曾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从70年代初,美国发动印度支那战争的20多年间,柬埔寨连年战乱不断,直至1993年才在联合国的帮助下结束战乱实现和平,成立了战后第一届新的王国政府。
长期的动乱对柬埔寨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严重影响了电信业的发展。1998年柬埔寨新政府成立后,国内局势开始稳定,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柬埔寨政府将全国市场向国外开放,外资可以投资于国内的任何行业,且在经营过程中的定价不受柬埔寨政府干预。
低起点与高开放
目前,柬埔寨电信市场的监管机构为柬埔寨邮电部(Ministr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MPTC),该部负责制定电信政策、发放牌照、协调各运营商、调整电信资费等;该机构同时也是柬埔寨最大的固定电话运营商。
柬埔寨现行的主要电信政策是政府控制固定电话市场,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向外资全面开放,允许建立100%的外资电信企业;政府对运营牌照实施有限度的管理,外商可向政府购买运营牌照获得经营权,无普遍服务要求;对电信设备供应商无入网准入要求;2001年柬埔寨修改投资法,将技术先进的电信基础设施列入鼓励投资项目。
柬埔寨共有6家电信运营商,即柬埔寨邮电部(MPTC)和另外5家私人公司,MPTC还是电信行业的政策制定者和管制者。5家私人公司都有国外战略合作伙伴,大多来自东南亚地区,主要有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柬埔寨的固定电话普及率很低,但移动业务发展迅速。此外,柬埔寨是世界上互联网服务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
电信市场冷热不均
固话相对落后
柬埔寨固定电话的发展始终落后于移动电话。多年的战乱摧毁了原有的固定网络,国家建设资金的严重匮乏又阻碍了新的固定网络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国际社会的援助使该国固定电话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移动电话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截止到2006年底,固定电话用户仅为4万户左右,普及率只有0.28%,且增长速度缓慢,年增速不到5%。
目前,柬埔寨固定业务市场主要有3家经营者,他们的业务区域有所不同,其中MPTC的经营范围最大。在金边地区,用户可选择MPTC或Camshin和Camintel的WLL网;在各省提供业务的主要是Camintel,不过MPTC现在也开始在各省提供电话服务。总体而言,MPTC在固定电话市场仍占主导地位,另外两家市场占有率差异不大。
移动多网并存
柬埔寨共有4家移动运营商,Casacom、MobiTel、CamShin和CamTel。各运营商采用的移动通信制式很不统一,这使得柬埔寨移动通信市场上既有落后的模拟通信,又有第二代的GSM和CDMA,还有新建的3G网络。
尽管如此,移动通信仍不失为柬埔寨电信市场中的亮点。1992年底,柬埔寨开始引入移动业务,采取单向收费的方式,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单向收费极大地促进了柬埔寨移动通信的发展,自从引入之后移动用户数量就迅速增长,到1993年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柬埔寨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移动用户数超过固定用户数的国家。截至2006年底,柬埔寨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到9%左右,用户约为130万,并且每年在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预付费业务发展尤为抢眼,目前预付费用户占到总用户数的90%以上。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部分的投资,这也成为导致固定电话业务发展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
互联网尚待发展
1997年BigPon开始提供本地互联网业务,成为柬埔寨首家提供公众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运营商。在这之前已经有准ISP在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如CamNet。截至2006年,柬埔寨互联网普及率仍然较低,仅为0.3%,且上网费用与临近国家相比高出很多。上网方式主要包括拨号、DSL、无线宽带和卫星终端。
柬埔寨第一家互联网网吧于1999年在金边开业。由于通信资费,特别是国际通信资费非常高,柬埔寨的网吧也在公开经营VoIP业务。虽然政府明确禁止经营,但VoIP业务仍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
国际社会在柬埔寨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业务的引入得益于加拿大的援助,国际互联的开展得益于澳大利亚,公众互联网的接入和互联网市场的培育则得益于一些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老挝:实现稳定发展
老挝比邻中国、越南、柬埔寨,面积236800平方公里,多为山地和森林。老挝于1986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老挝的第五个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001年-2005年)为21世纪的前进方向和2000年之后的工业化、现代化提供了全面的操作平台。其整体目标是保证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截至2005年底,老挝共有人口570万,人均GDP从1975年的76美元提升到2005年的350美元,年平均增长率6%。
国有运营商占主导
在电信方面,老挝的行业主管部门是通信、交通、邮政和建筑部(MCTPC),该部负责制订电信政策。2001年,老挝第一部《电信法》生效实施。电信管制机构则是邮电管理局,该局负责电信市场的管制,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和频率许可证的发放等。
目前,老挝共有5家运营商,分别为LTC(老挝电信)、ETL、LAT、MLL(Millicom)和SkyTel,具体情况见后表。
除去SkyTel为新成立的公司以外,老挝的固定电话,GSM和互联网服务主要由其他四家承担,其中LTC占有其中将近50%的份额,在老挝电信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电信业务快速增长
在固定电话业务上,到目前为止,老挝的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完全开放,现在共有固定电话运营商三家,分别为LTC、ETL,以及LAT。
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多,固定电话数量开始出现负增长。截至到2005年,老挝共有固定电话线路91340条,为三家运营商共同提供。
在移动通信方面,老挝的主要移动运营商有LTC、ETL和MLL三家。老挝的移动用户数1992年仅有290户,1997年增加到了5030户。自从那时起,老挝移动用户数明显增加,截至2005年底的移动用户总数已经超过59万。老挝的GSM网络主要应用于万象市和其他五个省市,其中80%的GSM移动用户集中在万象市。
在互联网服务方面,老挝的相关业务主要由两家基础运营商提供——LAT和ETL。其中,ETL占据38%的市场份额。此外还有5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他们分别从LAT和ETL租用网络。截至2006年9月,老挝共有互联网用户25000户,普及率为0.4%。
中老贸易的现状
中老双边贸易自2003年首次突破1亿美元关口以来一直稳步发展并呈增长势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双边贸易总额为12,892万美元,同比增长13.55%;其中出口10,337万美元,同比增长2.47%;进口2,554万美元,同比增长101.87%。今年开局很好,形势喜人,头两个月,双边贸易额为3,300万美元,增长132.8%,其中出口2,900万美元,增长148.8%,进口400万美元,增长59.2%。
我向老出口主要产品有工业产品、服装及原材料、机动车及零配件、食品、建筑材料、农用机械等。我从老进口主要产品有农产品、矿产品、原木及其制品、手工艺品、服装、藤条和竹子等。
尽管双边贸易额增长较快,但规模仍然很小,在老挝对外贸易总额中也只占到10%左右,远低于泰国和越南。其原因有三:一是商品经济不发达,能大宗出口的拳头产品尚未形成;二是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外贸企业组织商品出口,同时对中国市场需求和贸易政策了解不多。我国给予的300多种零关税或低关税优惠政策几乎没有使用;三是内陆国家无出海口,国内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运输成本高,导致商品价格竞争力不强。
老挝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鼓励发展毒品替代种植等诸多政策给老挝经济注入了活力。老挝虽然不是现实的商品市场,但却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商品市场。矿业开发和替代种植即将陆续步入产出期,很有可能会形成大宗出口商品,还有很多农产品都是纯天然绿色商品,在我国也很有市场。希望中国企业多多关注和研究老挝市场,尽力用足中国提供的优惠政策,与老挝企业共同培养商品市场。可以考虑与老方相关企业先以备忘录方式确定商品的数量、品质、价格、交货期,由老方组织实施,然后再行进口。这样既可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又可以满足我国内需求。
老挝可与中国实现行业对接的领域
老挝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2%,2005年经济增长率为7.2%。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203美元增至2005年的504美元。出台了新的投资法、税法等多项法律,进一步规范市场,深入推动革新开放,很多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也都向老挝提供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因而不少外国企业纷纷来老投资创业。老挝的投资、贸易、劳务承包等诸多经贸领域都已成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2005年,我国的国有、民营企业来老投资33个项目,协议金额5,812万美元,是近年来投资金额最高的一年;实际投资额2582万美元。主要项目有矿业开发、摩托车组装、橡胶、木薯种植等。
中老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中方带市场、资金、技术,老方出资源、人力,这种企业模式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实施。主要有:
一、资源开发领域:老挝的优势资源有三大类:一是矿产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的钾盐、铝土、铜、铁等矿产资源都是我经济发展极为短缺的资源;二是水利资源。据了解,水利资源可开发的潜力相当可观,装机容量可达2000~3000万千瓦,目前仅开发7%左右;三是土地资源。估计可耕地面积为800万公顷,现只利用10%。土壤、气候条件好,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二、生产加工领域:老挝工业基础薄弱,很多行业都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水泥行业和摩托车组装就是在中国政府或企业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我国目前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老挝转移一部分。老挝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际社会对其有许多优惠政策,出口商品一般不会受到反倾销、配额和贸易壁垒等限制,如能将一部分经常受到其他国家限制的产品分流一部分来老加工出口,既可以减轻我反倾销和贸易壁垒的压力,又可以促进老经济发展。
三、金融与服务领域:老挝金融业极需发展,很希望中国银行界来开办合资银行,并允诺提供优惠条件。我们认为可以就这一问题进行考察磋商。我国来投资企业日益增多,作为企业血液的银行业的积极参与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能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抢占先机。随着老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相关法规的逐步完善,中国企业可适时介入物流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
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解决途径及给企业的建议
中老两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都肩负着振兴经济的历史使命,实施相同的开放发展战略。我国企业来老投资兴业,老政府真诚欢迎,应该说不存在任何制度或体制上的障碍。但老目前仍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制度法规尚待完善。一些非制度性因素和非政府行为影响其办事效率和企业公平竞争。另外也有少数企业以违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干扰了投资环境,致使有些企业反映在老挝投资非项目成本有上升趋势。
我处热忱欢迎我国各类企业参与老挝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各领域商务活动,并以质量效益型的运作模式,实现跨国发展的目标。为此,特提出如下几点参考性建议:
1.选准项目。选项目关键在于“准”字,也就是说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得到自己有优势的项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老并没有解决好。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实力的企业得不到项目,得到项目的企业没有能力实施,大型企业申请项目经常会受到中小企业的干扰。投资项目不少,但效益并不很高。例如比较热门的矿业,我国企业进入最早,目前有43家企业,申请49个矿点,但获得勘探权的只有13家,开采权2家,仅有1家开始生产。由于国内资源短缺,来老开发矿业的企业仍呈上升趋势。其实老挝并非遍地皆矿藏,地质勘探程度低,储藏量查清尚待时日。据专家反映,一些地区有不少的鸡窝矿,可以说这是一个高风险领域,不是每个企业都可进入的,千军万马都走这座独木桥并非明智的选择。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其优势在其他领域中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项目。
2.严守法规。老政府对投资审批有严格的程序。所有投资项目都必须向国家计划投资委员会申请审批,省级政府按权限审批的项目,亦要报计划投资委员会备案。矿产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计划投资委员会同意后报总理府审批,同时还要报党中央批准。现在老挝有不少中介人、中介公司,其中还有一些中国公民参与其间。中介是一把双刃剑,或者是成功的动力,或者是失败的陷阱,与其合作应该慎之又慎。实际上,老挝政府对外国投资者没有任何限制,原则上是鼓励外商投资的,申报手续也相对简便,重要的是投资者的经济状况、实力和经验。老挝政府不希望外商私下与中介机构合作,但现在有的中介机构针对我国投资者不熟悉老挝投资环境的弱点,声称通过中介机构就能在老挝注册开矿,以从中牟利;而我国有些投资者病急乱投医,不到我驻老使馆经商参处咨询了解情况,反而偏听偏信,结果导致上当受骗,有的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老挝政府致力于用法规规范市场,企业应该熟悉。如投资法规定,项目签署协议后90天后不实施自动失效。税法对企业纳税作了明确规定。总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互利双赢,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必须具有的风范。
3.务实推进。我们主张中国企业在老开发投资市场过程中要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以下三点似应注意:第一,对项目不过分宣传,不炒作,这样可以避免增大前期开发成本;第二,综合性项目,应分批分类规划,并按规划要求及时分布实施,否则给人以纸上谈兵的印象;第三,产业转移不能急功近利。应根据原产地规划要求,上中下游企业立体进入。例如我产能过剩的纺织业转移一部分来老比较理想,但前提是要解决棉花和纺纱问题。中国企业可否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的利用大量空闲土地种植棉花,有的专司纺纱,有的加工服装。只要规划合理,花几年时间实现目标不是没有可能的。
4.追求效益。老挝投资环境虽有待完善,但仍有良好的发展潜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也有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企业以此作为基础开拓自身的发展空间比较理想。追求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但在老挝追求短期暴利很不现实。因此,企业在追求自身效益的同时还要关注所在地区的社会效益,不仅要了解企业自身发展的相关成本,而且要了解其他非项目开支,把这多种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使企业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发展之中,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能够长足发展。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最后,我们再次欢迎中国各地区各类型的企业来老寻求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项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发展中老双边经贸关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驻老挝经济商务参赞徐延春)
‘叁’ “聪明”的工厂:互联网在制造业面前碰了个钉子|封面故事
不同于消费互联网的“赢者通吃”,工业互联网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小锅菜”,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制造企业的优势在于,他们掌握了很高的Know-How壁垒。
策划 《中国企业家》编辑部
封面设计 王超
工业互联网狂飙
制造企业和 科技 公司这两股推动“工厂革命”的重要力量汇合,掀起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势不可挡的浪潮。
一方面,工厂本身正在掀起一场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革命。制造过程正变得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当这一切变成联网的数据之后,工业互联网更深层次的变化发生了:生产全要素、全产业链互联互通,通过精密制造和智能算法,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 科技 公司正在快速渗透到工厂。它们手持AI、云计算、5G等利器,深入到垂直行业,找到传统生产方式的瓶颈,拆解需求,改造生产制造流程和工艺,提升质量和效益。一个行业的蚂贺解决方案,就是一个新技术落地的场景,也就是一套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体系。
“聪明”的工厂
编辑 万隐答建民
科技 的种子,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才有可能生根发芽。
30年前,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 科技 大学)机械系硕士研究生李军旗第一次接触了“人工智能”。这是他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学习的方向。
此前的1988年,杨叔子首次提出了“智能制造”,当时这一概念在国际上也“尚处在概念形成与实验 探索 阶段”,杨叔子在1989年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探讨了制造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问题。
30年后,李军旗执掌的工业富联,成为国内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李军旗也像个布道者,不厌其烦地四处宣讲什么是智能制造、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如何向人们说清楚这个问题,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徐工的工程师讲了两个小故事:非洲的一个露天矿场距离城市几百公里,徐工售出的挖掘机在此作业。以往如果有零配件需要补给的话就只能停工,来回要耽误好多时间,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测提前预判并备货;在印尼的某个大型项目工地上,工程师发现两台工程机械有两个月没支付租金了,于是直接远程遥控锁车,对方主动联系付款之后才获得解锁。
在联宝位于安徽合肥经济开发区的车间里,一台台笔记本电脑经过安装、调校、检灶物慧测、包装等多道程序后,等待投递到不同的消费者手中。它们外观上看起来并无明显差异,其实每一台内部定制的专属配置从下单的那一刻起就被记录了下来,并传递到柔性生产线上完成精确匹配。
有别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更容易被感知的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基本隐藏在车间、生产线以及工程师的设计方案里,略显遥远而陌生。车间里的一台台机器,被植入了精密控制软件、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联网上云,一张张无形的工业互联网正在快速织就。它对于传统工厂的深远影响,已经通过一个个案例被证明;对于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也正在逐步凸显出来。
1月13日,工信部官网正式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到2023年,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这股势不可挡的浪潮,正在深入到制造业的毛细血管。
追根溯源,“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GE)于2012年提出的。按照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它指的是把全球工业系统和先进计算、分析、传感、互联网能力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体系。
GE厉害的地方是不仅系统阐述了这一概念,并且首先将其商业化。特别是GE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的推出,对全球产生了很大影响。除了GE,美国还有一大批跨国企业如思科、罗克韦尔、霍尼韦尔、IBM、英特尔等也加入进来,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2013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理念与之类似的“工业4.0(Instry 4.0)”。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智能化时代。
日本于2017年提出了“互联工业”,思路与美国、德国差不多,同时融入了本土的精益生产基因,三菱、日立、富士、NEC等领军企业都在大力开展实践。日本有一个重要的 探索 是打通工厂底层和云端,在工厂现场侧引入计算和人工智能能力,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因此也形成了一些联盟,例如日本价值链促进会(IVI)、边缘计算的Edgecross等。
虽然杨叔子院士1988年就研究智能制造,但李军旗真正接触到智能制造是在1995年被公派去日本留学。当他在东京大学智能制造实验室看到大量世界领先的设备时,萌生了一个想法:让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这些先进设备。
多年之后,执掌工业富联的李军旗建成了国内第一座“灯塔工厂”,并利用智能制造领域的经验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弄懂什么是智能制造、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件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情。
在李军旗看来,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制造结果的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可复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一个真正的智能化的无忧生产状态。
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分为“三硬三软”:“三硬”是云、网、端,分别指服务器、网络和智能终端;“三软”是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和工业APP。
那么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又是什么关系呢?李军旗解释道,如果没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过程,要把它连到互联网上是很难的。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有在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上,工业互联网才有可能大面积实现。
为什么要做工业互联网?李军旗说,它实际上是让整个生产环节、生产全要素、全产业链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优化流通和制造的环节,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按需和定制化生产,让企业最终达到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目的。
事实上,中国政府自2017年正式在文件中提及工业互联网,这一领域就呈现典型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大企业纷纷涌入,生怕错过机遇;另一方面是千万中小企业犹疑观望,对其内涵和价值不甚了了。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我国提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强国战略。李军旗认为,这两大战略的交汇点就是工业互联网。
最难啃的骨头总是在后面。
和消费互联网“赢者通吃”的格局不同,工业互联网的空间更加开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产业互联网在实际的发展中,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小锅菜”。因此,产业互联网这道菜,是要一锅一锅地炒,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黄奇帆所称的“产业互联网”,是比工业互联网更宽泛的概念。
为了获得高质低价的产品、缩短供应端与需求端的距离,服装、家电等“轻”工厂成为电商巨头们追逐改造的对象。传统印象中“老大笨粗”的重工业企业,为了提升效率只有主动求变。
因为痛点明确、针对性高、企业自发性强,加之其发展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能力、流程能力,重工业的工业互联网反而落地最快。这一点,从机械、能源行业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应用分布占比中达五成左右可以佐证。
在中国,以徐工的汉云、三一的树根互联、富士康的工业富联等为代表的企业,有着浓厚的制造基因,熟悉工业流程和场景,更侧重工业装备、制造设备、机械厂房等“重”板块的升级。非常高的Know-How壁垒,反而让它们在这波浪潮中更容易抵挡外来冲击。
如今的徐工,在印尼雅加达总部的矿山设备备件库和徐州总部的备件库实现了全部数字联网;前移到国外的备件库,通过数字化技术每天盘点备件消耗量,根据数据进行补充,保证产品出勤率;在售后服务方面,根据磨损率等指标对设备进行诊断,可以提前预判哪些零部件需要保养,延长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汉云平台可以实现对巴西、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的远程监控,做到全球服务“零距离”。
李军旗的工业富联平台,可以打通塑胶注塑、轻工、金属加工、精密刀具制造、模具制造、装备制造、电子制造、轨道交通、 汽车 配件制造等9个行业,优化配置相关行业资源,从而大幅缩短交货周期,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工业互联网的初级成本相当高,只有那些相对有钱的行业和企业才能先用起来。美的集团美云智数总裁金江说,美的为了完成数字化改造,初期项目就有1万多人参与,投入高达二三十亿元。
这也形成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特点:头部企业积累经验搭建平台,不断释放技术红利,在赋能中小企业的同时,摊薄前期开发成本,最终降低整个架构的门槛。
海尔打造的卡奥斯就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工业互联网综合型平台,全球任何企业都可以成为其操盘手和合伙人,国内的青岛啤酒、双星轮胎、日照钢铁等大企业都和它签有协议。同时,卡奥斯平台还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共享平台资源和能力,至今已孵化了15个行业生态,在全国12大区域、全球20多个国家推广复制。
而工业富联则根据大中小企业各自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输出形式。对大企业,工业富联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而对于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转型的中小企业,则通过工业APP、数字云等方式协助。
除了重工业企业,技术巨头也以不同方式加入工业互联网。它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不断深耕,通过人工智能、5G、芯片等软硬件技术,改变着工厂的形态。
凭借在智能视觉感知和深度学习算法方面的长期技术积累,商汤 科技 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仅需单目摄像头便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多种辅助驾驶,并且在不同天气、不同光照、不同城市、不同气候等条件下,均有良好的应用表现。商汤的驾驶员监测系统定点工具,已普及到数百万台的未来发展车型。截至目前,商汤 科技 已经与全球20多家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海康机器人所专注的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除了让一切生产流程可追踪外,也让生产的效率提升、质量变高,机器视觉的精准度甚至远超人眼,尤其在高精度的装配加工产业被广泛应用。工厂里的移动机器人可以轻松把重物送到指定工位,把人力从繁重的物料运输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海康威视桐庐制造基地,目前已投入使用近1300台智能移动机器人,整个仓储作业效率提高了40%。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工业。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工业互联网(工业、联接、人工智能)的本质应该是工业(当然包括农业、医疗、教育……);联网就是联接这个产业;然后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中除了算法、算力,更重要是Know-How。Know-How在行业里、在企业手里,是他们数十年的摸索积累与千万次验证、反复建模,留下的理论与经验结晶。华为在场景化应用中,必须重视客户需求,必须依靠行业专家。
这也是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最大的不同,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独自拿下工业互联网的市场,相反,制造业公司凭借自己掌握的很高的Know-How壁垒,反而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当然,也正是因为工业互联网的这一本质,使得其发展面临不少挑战。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国内大多数企业数字化程度较国际偏低,网络协议、设备接口等不统一,技术标准多为国外企业掌控,严重制约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
尽管我国已经出现一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行业融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但是大多处于 探索 阶段,尚未全面推广,企业界仍以观望为主。
此外,我国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和跨行业基础设施尚未普及与健全,导致行业内大数据无法统一管理和使用,行业间数据资源孤立、分散,数据孤岛问题严重。另一方面,懂得工业互联网知识的行业人才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智力资源相对稀缺;开源社区规模较小,开发者人数较少;工业互联网共性标准尚未制定,数据难以融通;跨行业治理的政策体系有待建立,亟需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
除了意识、人才、数字化等短板,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工业互联网的安全。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说:数字化是当今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趋势,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政府和产业界的共识。预计5~10年后,所有企业都将是数字化企业,所有经济都是数字经济;未来5~10年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后机会,抓住机会将赢得未来,错失机会将意味着出局,失去未来的竞争力。
但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数字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网络安全。一切皆可编程意味着整个世界都被软件重新定义,是软件就会有漏洞,就可能被黑客利用、攻击;万物互联的结果是物联网打通了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过去仅在虚拟世界里的网络攻击,可以通过物联网转变成对物理世界的伤害,导致工厂停工、大面积停电、 社会 停摆;数据驱动业务意味着数据安全影响业务安全,当各行各业、甚至政府不同的部门都把数据都共享之后,同时面临数据泄露、数据滥用、数据污染等多种安全问题。
周鸿祎有一个判断: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攻击将会超越传统威胁,成为整个 社会 最大的安全威胁。他希望大家都要树立底线思维,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筑牢安全根基。
尽管有诸多担忧,目前全球的工业互联网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前景还是被更多人看好。黄奇帆提出,工业互联网将产生几十家万亿级企业。不过他同时提醒,建工业互联网要改变原来消费互联网的思维,要从规模经济转变到价值经济,从“提高生产力”转变到“提高利润率”。
回到我们的主题:在经历这场革命之后,未来的工厂会变成什么样呢?
李军旗认为,五到十年后的未来工厂会成为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的智能化工厂,成为工业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通过数字化转型,未来的生产制造形态会是按需定制、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到那个时候,就会彻底消除库存和资源浪费。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宝 科技 CEO柏鹏则描摹了更具象的一个场景:未来工厂像一个玻璃房子,尽管内部运作环节非常复杂,生产要素非常多,但数字化让这一切变得更加透明。换句话说,整个工厂其实就是一个机器人,有自己的五官、身体和大脑,智能系统相当于大脑,指挥机械臂工作,各类感应器、摄像头则充当了“眼耳鼻喉”,实现了数据采集、信息传达,最终达到整体协同。
‘肆’ 在老挝网络怎么样
老挝主要旅游城市的网络覆盖面都比较广,大部分旅馆及咖啡厅都有免费WiFi,也有收费的网吧,费用在6000-9000基普/小时,在其他地区,网吧的收费则比较高,大约20000基普/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