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新时代需要的课堂:未来课堂
一、未来课堂是以新兴智能技术为支撑,以高效、便捷的教育服务为基础,保障师生高效参与教学的新型智能学习空间综合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未来课堂将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来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高效、动态、快乐的学习环境,形成云端化、智能化、交互化的未来课堂新形态。
二、云端化:共建共享资源,打破区域壁垒
未来课堂的“云端化”,主要体现为云计算和物联网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助性支持。云计算具有降低成本、共享资源、促进方法创新等优势,而运用云视频平台和管理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交互的课堂教学、大规模的直播教学和课堂辅导答疑。
三、智能化:教师精准施教,学生个性求知
未来课堂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学资源应用环境、快捷便利的教学活动环境等方面。数智驱动下的未来课堂基于教育数据收集、精准分析、智能监测与管理、智能视窗等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实时挖掘并分析教学行为数据,为教学设备的有效配置、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技术服务的有效支撑等提供智能性支持。
四、交互化:师生自主互动,激发学习潜能
未来课堂的“交互化”以技术创新推动教学形态的革新,以有效助力远程教学的大规模开展。智能技术赋能下的未来课堂将基于三种核心交互(即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学生内部交互),提供个性交互、社会性交互和反思性交互等远程交互功能。
⑵ 未来,网课会取代现在的教育模式吗
我觉得传统教学模式是无法取代的,网课只能是作为另一种教学模式而存在。网课虽然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随时随地,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去上课,比较方便。但是无法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互动,达不到传统教学的课堂效果。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从年龄来说,幼儿园和小学生是无法让他们过度依赖网课的。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太小,不适合接触手机电脑,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长时间的看电脑屏幕会损害眼睛,孩子也无法专注那么久,会失去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和老师,同学互动,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小学生虽然心智成熟些,行为方面会自主自觉,但是爱玩的天性还是在的,现在游戏,短视频等娱乐方式那么多,在家长无法时刻监督的情况下,很难专心致志的去学习,容易受到其他事务影响。高中学生学业繁重,仅仅网课又如何达到学习的高效,两者相辅相成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学习效果来说,传统模式老师可以和你面对面,老师能直接深入了解你的状况,实时跟进和引导,你也可以随时和老师讨论,有助于学习进步。网课毕竟隔着屏幕,缺少一种亲切互动感,老师也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情况。
从身心健康来说,小孩子长时间在手机端,电脑端学习,对于眼睛,身体各方面是一种损害。孩子也容易沉迷于电脑手机,
传统模式教学终究是是无法取代的,人与人之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亦是如此。传统的教学课堂我们互相学习,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互动汲取更多的知识,这个是网课无法取代。所以不管是怎么样的未来,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会存在,网课始终是一种辅助的角色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获取额外的知识
⑶ 在“未来教室”里上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从传统课堂转变到未来课堂,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吗?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来看,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几十年前,也许我们还无法想象脱离文书进行工作,如今人们大部分的工作都依赖于电脑。同样的,课堂的转型也到了刻不容缓的时间点,至于如何转型、怎样转型,很多人都在进行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未来课堂将带给师生革命性的教与学的改变。未来课堂有着许多先进的设备,环境舒适且能满足各种教与学的需要。但并不是有了这些设备和系统,就可以称之为未来课堂的。拥有新的师生关系传统课堂的设计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方便教师,方便教学,而没有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更没有关心学生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以及讲台黑板的布置,强迫学生将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也强迫教师必须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同时,传统的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主动的支配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服从者。由此产生,学生必须听从教师,只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必须管住学生,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等观点。拥有课堂主导权的教师势必无法和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师生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位置探讨学科知识。教师越是尽心“浇灌”,学生越是不用“消化”。学生从不用思考到不会思考,从不用参与课堂到不会参与,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未来课堂从设计之初便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新型的课堂也在暗示着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所要做的是展现知识的魅力,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支撑,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和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未来课堂为两者提供了多种交流的手段,拥有学习主动权的学生自然会变得更为积极,进而爱上学习。强调协作自主学习未来课堂不再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促进学生进行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为主。因此在课堂里,必须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主要起到促进作用。未来课堂更强调学生之间采用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安装的设备和使用的系统能支持学生的体或团队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能够协同合作开展知识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只有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共享才能得到发展,知识共享的范围越广,其利用增值的效果越好。知识只有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对教师而言,协助鼓励学生开展交流学习比灌输课本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在未来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个体技能培养的主要是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ICT素养,以及学生能够具备自主、灵活性及适应性,主动和自我管理。社会化方面的技能包括合作问题的解决、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进行社会化学习所需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社交、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领导力等。学生必须在充分的交流合作中,获得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显然,在未来课堂中只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充分发挥互动的作用互动是未来课堂的核心之一,未来课堂的互动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外,还包括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要素之间的互动。未来课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表现形式可以是多元,不再是学生相互讨论或学生回答问题似的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和教师之间、师生与专家学者、课堂上的师生与课堂外的人,都可以进行互动。而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多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专家学者则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组织与,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在未来课堂上,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也在不停地进行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从系统中调取预设的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则能不断对这些资源进行注解和操作。而这些注解和操作又会成为新的资源,可供教师学生在其他时段使用。于是,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也隐约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参与者,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通过实时反馈系统,使教师能通过系统和学生的手持电子设备进行互动,开展提问、测验和其他交互教学活动。这能有效地打破教师单方讲解,学生独自听课的学习状态,提高师生间的互动。透过问答,教师就能马上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实时进行补救教学。
⑷ 未来课堂的三个基本特点
特征一:舒适人性的课堂环境 英国学者威尔肯森(Clive wilkinson)认为“教室的环境布置是学生获得学习机会的关键”。课堂环境(主要是指课堂的物理环境,包括光线照明、墙壁色彩、背景声环境、室内温度、空气质量、桌椅设计以及人均面积等因素)舒适与否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全面发展。可以说,课堂环境的摆设、教学方式及教师的心态代表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传统课堂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是由黑板、讲台、课桌、椅子等组成的一个封闭场所,是一种单向传递教学的过程。而未来课堂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大化地促进学习为主要目的,打造优化舒适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个体生命成熟的过程,课堂环境舒适体现人性化的要求,使师生处于良好的教与学状态。 特征二:先进齐全的教学装备 未来课堂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使学习者能够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考虑学习环境,包括未来课堂的物理环境和学习支持平台。未来课堂给课堂主体提供了高交互的教与学设备,能够有效支持课堂主体对于学习资源的获取、处理和呈现。交互式电子白板、表决器、移动互动终端、多屏互动终端得到广泛应用,大型的触摸屏会成为小型课堂中的必要装备。同时,未来课堂是一个基于“前端云端、后端物联”的课堂,未来课堂中一切资源的存取与处理均在云端,教师与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交互终端接入云端的学习支持平台,这样既能实现资源互享,又利于将课前、课中、课后做一体化设计。未来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课堂,而是可以借助于互动视频技术实现课堂的扩展,可以与远程课堂、虚拟课堂、实地场景等进行连接,方便学习者与远程学习者、专家、虚拟学习者、实地场景内容等的实时在线互动。 特征三:便利自如的技术操控 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在《教育生态学》一书中这样定义:“课堂是教育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与环境(教师及其中的设施)互动而构成的基本系统。”未来课堂是一个高互动的学习空间,在未来课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更加频繁实时。未来课堂中的设备不再只是被动地执行人的操作命令的信息处理工具,而是协助人完成任务的帮手,是人的伙伴。使用未来课堂中的设备,学习和操作负担将有效减少,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中,完全是自发的、无约束的、非强制的,教师与学生能够以第一类的自然数据(如语言、姿态和书写等)与课堂设备(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自如的交互。 特征四:丰富充沛的平台资源 未来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习者所获得的资源及与之互动的学习同伴、教学者、专家不再仅仅局限于真实的课堂内,可以借助于未来课堂多点互动系统,将位于不同地区的学习者、教学者、专家聚集到一个虚拟学习空间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使现实课堂中的学习者与虚拟课堂中的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有力地扩展了现实课堂中的学习资源。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包括教学类资源、虚拟实验类资源、课堂交互类资源、资源的分享、资源的交流等功能。 特征五:实时流畅的对话交互 西方学者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通过对话,学生不仅获得了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感悟,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未来课堂在物理空间设计、设备功能配置以及教学活动的选择都应体现出互动,互动是未来课堂设计理念的核心和灵魂。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互动式教学注重了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传统教学只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而忽视学生群体的互相影响作用。互动式教学追求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互动式教学离不开主客观因素的支持,它突破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弊端,使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因素。当然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口头的交流,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 特征六: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新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巨大变革。未来课堂吸收了人本主义、互动教学、环境心理等理论的精华,借助智能空间、云计算、物联网和人体工学等技术支持,开展以高效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旨在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通过在预习、学习过程中使用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的方法进行知识的整理与汇总,或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等。 构建在“前端云计算,后端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未来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中采用多屏互动教学模式、情境创设模式、可视化教学模式、即时互动评价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与学反思模式、教与学协作模式等;广泛使用思维可视化教学、分组协作交流、探究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微课堂、翻转课堂、微格教学、E―Learning、教师教育培训等教学方式。未来课堂中教与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有限的物理课堂空间限制,而是即时延伸到课堂之外,使现实的课堂与远端的课堂互连互动,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学习以及与远端课堂内的学习者交流合作。
⑸ 请阐述如何理解未来的课堂应定位于服务支持教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
一、未来课堂的涵义与特征
1. 课堂是“软”“硬”兼备的生态系统
课堂是一种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因素和条件。在具体涵义上,课堂除了指必要的物理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行为的发生地。有学者认为,学习环境应包括物理环境、知识环境和情感环境三个方面。其中,物理环境是指进行教学的物理空间,知识环境是指支持学习目标的软件或工具,情感环境则是指与学习结果一致的体现适合学生的正确的价值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环境中的物质条件通常是指物理空间和技术支撑,或称硬环境;而非物质条件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堂氛围、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即软环境。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学习环境,课堂也体现出一定的生态要素,主要是为教与学的活动创设充分条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 未来课堂是支持课堂主体发展的互动空间
当前,许多教育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未来课堂进行了界定。有观点认为,未来课堂以互动为核心,建构一个服务和支持课堂教学主体的发展,各构成要素和谐共存的教与学的活动及环境。也就是说,未来课堂本身应成为教与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课堂的外在物理环境,还是课堂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环境,均需要关注课堂主体的用户体验。也有观点认为,未来课堂是利用先进的新一代信息科技,改变传统学校教室的学习环境,建立师生间双向互动的教育学习模式。未来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而且能够使教师教得轻松、有效。也就是说,未来课堂应该体现“美丽、灵感、新颖、灵活、有趣、愉快、自适应、生态、安全”等特征,其中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运用尤为重要。
这些表述充分勾画了未来课堂应当具备的鲜活性与生命特征。综上,未来课堂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多种形式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更加凸显学习过程的个性化、人性化、便利化,以及舒适、快乐和有效。
二、未来课堂的硬环境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舒适、智能、互动
无论技术的发展如何之快,对未来课堂的硬环境建设目标应定位于:以学习者为中心,凸显个性化,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助力学生自由和谐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表现应体现在课堂的环境舒适、装备先进、操控便利、互动实时等几个方面。
1. 环境舒适:体现人性化、生态化
课堂环境舒适重点体现以生为本,关注人性化、个性化与生态化的目标。这些目标应体现在课堂物理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方面,不仅涉及灯光照明、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要素,而且包括教室内外墙的背景色彩、学生的桌椅设计,以及生均面积等因素。比如:课堂照明的布局,不仅要考虑照明必须达到一定的照度标准(300lx),更重要的是光照一定要柔和、均匀、无闪烁、无眩光等。而目前传统课堂中的照明多数采用的是荧光灯,而且还加了镜反射底板,这样的配置似乎是达到了照度的要求,但其结果是直接眩光、不均匀、刺眼等,这无疑是造成学生视力下降的源头之一。对于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的控制拟采用物联网技术,使孩子们在舒适的温湿度中、PM2.5相对小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此外,桌椅的设计更应该体现人体工学的要求,不仅软硬适度,可以调节高低、旋转,而且应该能够进行灵活组合,方便实现个人、小组、全班形式的学习与互动。
毫无疑问,环境舒适有助于学习者放松神经系统,形成放松性警觉(Relaxed alertness)状态,在心理和生理,以及思维和情绪等方面感到安全,更易于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
2. 装备先进:彰显先进性、功能性
装备先进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新科技的高速发展永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与认识。装备先进在课堂环境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体现课堂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更重要的是如何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支持,以及助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比如:采用各种视音频数据实时采集技术,及时地将课堂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存储,为课堂内实时互动提供支撑,也可为课后数据分析或挖掘提供支持。采用具有交互功能的触控屏技术所构建的多屏课堂环境,可以助力于课堂内人与技术、技术与环境之间的无缝链接,让教师的教更为生动形象,让学生的学更加直观便捷。
信息通信技术一定会朝更加智能、便携、互联、移动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未来课堂的物理环境设计还需要为未来技术的更新、拓展和应用预留空间。比如:以无线高速网络适应各种设备的无线化;电源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时,如何安装充足的、确保安全的、易清洁的电源插座;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如何进课堂。
3. 操控便利:关注智能性、自如性
操控便利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师生在使用装备操作上的负载,它体现在未来课堂装备控制的智能性、自如性和便利性,各种设备均以一键操作完成,其中还包括学生通过学习终端便利地获取资源、上传资源、发送答案、生生互动等。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智能程度越来越高,师生操控各种设备的便利性和自如性也会越来越高。例如:自动识别技术可以清楚记录和分析教师或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表现,触控屏或多屏显示技术(可触控、书写、同屏、异屏等)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任何位置自如地讲解或与学生互动,而学生使用智能终端可以一键实时地记录整堂课或片段教学内容,课后可以进行编辑整理等。
4. 互动实时:强调流畅性、及时性
互动实时体现在未来课堂互动的多维、多样、流畅和实时性,重点是实现学生参与的主动、协同、有效性和个性化等。互动实时性能较好地实践“互动课堂”的概念。互动课堂体现的是师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协同、思考、问题解决。多维与多样性体现在师生、生生、资源、内外等方面的互动。比如:教师在讲授完任何一段教学内容后,即刻可以通过自己的PAD或触控屏向全班学生发送提问,学生通过学习终端及时回答;通过实时统计分析后的数据,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全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策略。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全班学生任意分组,让各小组基于学生终端进行问题讨论与交流,然后实时地通过多屏显示来呈现每个小组的讨论和交流结果,并进行点评与比较。当然,未来课堂的互动实时都是在高速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的。
三、未来课堂的软环境建设:以教与学为目标,有效、灵活、生态
未来课堂的软环境是通过硬环境的支撑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资源的丰富、教学的灵活、人性化管理等方面,以及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与学习方式创新。
1. 教学资源的丰富:满足充分性、适用性
资源的丰富是指课堂教与学资源的充分、适合与好用性,是以满足不同教学和学习对象的实际需求、各个学科与课程的需要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数量多少来衡量。而且,教学资源的丰富还意味着它们既可以在教学中方便使用,也可以让学生在随时随地进行自主或探究性学习时使用。对未来课堂的教学而言,适合教师使用的有教学设计、演示课件、虚拟实验、测试题库类资源,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思维可视化、微课视频、项目探究类资源。当然,这些资源通常应统一存放在学校的云平台上,集中管理、共建共享。
2. 教学方式的灵活:实现丰富性、有效性
所谓教学的灵活,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或模式的多样、灵活与有效。如可采用如下教学模式:思维可视化模式、协同探究模式、基于情境或问题(PBL)的探究模式、体验与实践模式、互为评价与反思模式、多屏互动模式等。比如:在基于云平台的教学环境中,教与学的空间可以向更大的范围拓展延伸,即突破有限的物理空间,实现课内课外的联通,并将课前、课中、课后很好地衔接起来,也可开展翻转课堂和E-Learning等教学模式。这种灵活性还体现在,未来课堂不仅仅只是教与学的空间,也可以视作实验、体验、创客教室等,因为课堂的物理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撑已经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这里进行探究、体验、操练等多种活动,从而改变传统课堂功能单一的状况。
3. 人性化管理:追求课堂的人本化、生态化
人性化管理是按照人本主义取向进行课堂管理,不是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是尽量向学生提供机会,发掘学生在学习中的归属感、成就感、自我认同感。依靠信息技术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支撑,能够帮助教师真实、实时了解每位学生的状况和行为表现等,实现对学生的深度关注和有针对性的帮助。例如:某位学生在听到什么话的时候微笑点头,在某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通过对这些实时的、多维的、高度个性化的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能够解答教师授课是否吸引学生、提问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何种互动方式受到学生欢迎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引导是精准的、使之心服口服的。
面向未来的教育、未来的学校,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为学生创设开展创新性学习的课堂环境,让新型教学空间的构建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创新和学生的未来发展。
⑹ 未来的课堂将会是怎样
一、 未来课堂定义/未来课堂
是针对于未来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响应新课程改革,在课堂重构要求基础上提出的, 以互动为核心,旨在构建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 能动性 、促进主体和谐, 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 。
未来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高度发达的网络将为这种课堂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而日趋紧密的人网关系也暗示着未来课堂必将与网络融为一体。未来课堂在小范围内可借助于局域网实现,如以太网,ATM网等;大范围内可以依托于互联网。未来课堂能够很好的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老师一起进步的教学目的。
未来课堂也必定是高效课堂,它以新课改理念为支撑。新课改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理论。它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恰是——群学、对学、群学,自学、展示、反馈。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高效课堂的理解是“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 所以未来小组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开放式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各种信息之间的及时沟通交流会成为未来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但习惯了“以教为主”思维的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很长的摸索时间,但仅凭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是不够的,教学设备及时的更新换代也是重要的一面。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到现在的电子书包、互动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对我们的教学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高科技的力量正在日益深入的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投影机、多媒体、交互时电子白板,再到四室合一的多媒体互动微格教室,这些产品的利用不仅可以满足未来课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分班分组,为差异化教学提供极大便利。
⑺ 畅想未来教育,未来的课堂将是什么样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课堂的图景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在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发布会,都对未来课堂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分析,可以想象,云课堂、“创客”、大数据等一系列酷炫的应用,都将在未来5年内进入课堂,真正地颠覆我们传统的观念。也许将来课堂上面,老师、学生有个好的创意,立即就可以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也许,现在正在读中小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竟有六成都还没有“被发明”;也许当下的成年人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等他们到了25岁时,相匹配的工作可能已消失……
这些正在慢慢成为现实,那么,未来的课堂会是怎么样的?我们大胆设想一下:
图景一自带设备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以前,我们是背着书包上学堂;未来课堂,这样的图景不再,孩子不用背着书包,而是带着酷炫的ipad、移动设备走进课堂。
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预测,自带设备将是1至2年内就将实现的技术。自带设备亦成为自带技术,指人们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移动设备带到学习或工作环境的做法。给学生选择自带设备的机会,以节省熟悉新设备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设备上可利用和建构个性化的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对新学科新知识进行探索。
可以想象,这样对于孩子而言,学习将变得更加自主化。自带设备作为技术手段,将预示出很好地适应个性化学习风格的愿景,让学生具备更强的主人翁意识。
图景二云计算让“学习场”无处不在
iPad上跳出一段清晰的影像:“请问以下哪只不是昆虫?”面对蜘蛛等数十张图片,学生们像玩游戏一样寻找答案……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巍与来宾分享了二师附小的师生共同演绎的小学科学类探究课《走进昆虫的世界》。这种由云平台、交互教学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构成的“创智云课堂”已在杨浦区27所学校试点,实现从预习、互动交流、作业测验、课外阅读的全数字化记录。
云计算构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只要有网络,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某种终端设备,依靠云计算访问和共享信息、硬件设备和应用程序。云计算也为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各种可能。
相比于过去的传统教室授课,如今上海的中小学正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庞大的“学习场”,而这也是1-2年内越来越多的沪上中小学生将会体验到的新学习方式——利用云计算技术,借助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以及微课程制作,让开放内容深入到中小学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处在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场”,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图景三“大数据分析”将孩子的思维过程完全呈现出来
过去教师只能通过学生做题结果评判对错,却很难知道他们的思考过程。在未来,大数据以及学习分析技术,将让孩子们的思维呈现出来。
大境中学校长姚晓红透露,该校创新采用了一套“IM-MEX课程”,能通过学生对选择信息的记录描绘出学生在题目信息项之间“游走”的过程,不仅可比较不同学生思维过程的特点,也可比较同一学生思维发展变化,让老师更清晰了解学生“想什么”“怎么做”“问题出在哪里”等。
学习分析在中小学校中已开始逐渐发展。许多利用成熟的网络追踪工具精确地捕捉到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时的行为,不仅可以记录简单的变量,如一个主题所花费的时间,还可以记录越来越多的细节信息。
图景四游戏化技术,让孩子学习更加轻松
“学习就像玩游戏一样!”在未来的3-4年内,家长可能会越来越多听到孩子发出这样的感慨。专家透露,未来3-4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游戏和学习游戏出现,学生们通过游戏进行学习的比重将会比现在多得多。
美国心理协会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强调了视频游戏在认知、动机、情感以及社交方面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一些教育公司为学校提供了基于游戏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提高他们眼手协调性、短期记忆力、注意力集中性、服从指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游戏的元素应用于教与学领域,将教与学游戏化。而游戏元素(艺术性、社交性、可合作性)如:炫酷的界面、角色扮演、任务、闯关升级、经验值、生命值、奖章等,这些都是值得借鉴于教育的。
图景五“创客”式自主学习形态出现
5年内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专家给出的方向是——“创客”(努力把创意变成现实的人)。互联网让鼓励协作、创造和积极参与的“创客”运动得以发展,3D打印机的出现,将让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使用打磨工具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实体物品了”。“创客”式学习形态正在不断传播普及,学生即将经历作为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介绍,该校通过一年多来在3D打印课上的实践和探索,学生们对小车动力学研究、船体浮力与结构研究等专题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了自我学习、群体合作、专项探究的创客能力。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则尝试通过3D设计课,让学生用3D设计软件将想法变成设计图。
同时,随着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已开始出现人与机器直接交流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学习中,机器还采取潜在同伴的方式,诊断出学习者在该领域内所处的学习水平,以同伴的身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技术将可能在未来5年内得到进一步更新与普及。
图景六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进入课堂
未来5年,在教育领域,物联网技术和可穿戴技术也可能进入课堂。想象一下,孩子带着智能手环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想象一下,物联网将孩子介入到互联网中,让年轻的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啦。这些都可能是未来5年,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带给教育的巨大变化。
目前,易于预见的物联网技术是当学生登录校园网时就能及时被系统识别,开展科学实验的设备和实验箱也能够根据自身的规范和需求进行自动校准。此外,物联网的诞生,让我们对教学环境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更细致的了解到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与及这种变化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至于可穿戴技术的应用,那就更加广泛了。想象一下现在的触屏技术,让大部分人可以非常轻松地操控设备。比起以前还需要一定阶段学习才能够掌握如何使用台式计算的时代,如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更加直观地让大部分能够轻松驾驭。不仅如此,随着手势控制,体感触控的不断升级,直觉技术范畴内的技术正在不断地得到应用。在地平线报告里介绍了其中一种较为典型的技术。
“其中,一项技术叫电震动。电震动是一项更为真实的体验式学习技术。它是指当手指滑过一个带静电的、绝缘表面时,产生静电力而导致有弹力、黏性、颠簸或振动感的过程。这项技术能使学生在观看内容或媒介时产生触摸实物的感觉。同时,它还能够满足身体或智力残疾者的需要,为他们获取学习内容提供便利,这些都使它成为特殊教育中一项令人极其兴奋的技术。”
⑻ 未来课堂是什么
未来课堂是一款为教育培训机构和用户双方搭建公平、公正、透明的第三方在线交易服务平台的APP应用。
⑼ 你觉得未来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在我看来,未来教育会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完成。现在大学里面在逐渐推进慕课教学,即学生可以手动调整教师上课的进度,倒退重新观看知识点。这种做法避免后排学生听不清教师的情况,颇有“因材施教”的意味,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