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们为什么要营造网络诚信环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为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积极营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良好氛围,我们向海勃湾区属地网站、网民发出“强化诚信责任 杜绝虚假信息”倡议:
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网络诚信促进社会诚信,以网络诚信推动美好家园建设。坚持诚信办网,坚守社会良知,恪守道德底线,积极传播正能量。严格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网上低俗之风,提高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坚决做健康网络环境的维护者。
我们要争做中国好网民,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增强同心圆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依法上网意识、文明上网意识、技能提升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共同参与网络生态综合治理,共同参与维护网络安全,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诚信人人有责。网站和网民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诚信责任,杜绝虚假信息,共同营造文明诚信的网络空间
Ⅱ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坚守公共道德底线
学会等待、学会判断是互联网时代对于我们每一个网民的最低要求。四通八达的互联网时代将言论自由发挥到极致,也将更多的普通网民变成了受害者。学会分辨,应该成为我们普通网民坚守的道德底线。
在繁杂的消息面前我们要做到冷静克制、理智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用常识去分析,用行动去检验。在繁杂的信息面前,我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随手转发扩散,更应该学会等待,等待自己理智的思考。
不传谣、不信谣是互联网时代对广大网民的基本要求。天津之殇是国殇也是心伤。一条“方圆一公里内毫无生迹、方圆两公里内全部撤离”的微博紧紧地揪住了网民的心,让大家对这场灾难深感惶恐。然而,对于这条信息的真假却没人推敲无人质疑。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谣言与信息共飞的微博和朋友圈我们要学会去伪存真,让“流言止于智者”不让自己成为谣言的下一个传播者。
在各类信息的面前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这不仅仅是灾难面前我们应有的品质,这更应该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一个人坚守的道德底线。
让更多真实的声音传出来。李总理抵达现场时说“权威发布跟不上,流言就会满天飞”打击虚假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我们没有全面掌握动态的能力,却能用自己所了解的那部分事实抵挡不实的流言、失实的报道。
用属于我们自己的正能量去驱散网络中弥漫的负能量,积少成多、积善成流我们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网络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份正能量。
(2)为什么坚守网络的道德底线扩展阅读
伴随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公共精神匮乏带来的深刻影响,公共道德底线滑坡已严重侵蚀社会健康运行的基础。公共道德底线危机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多方关联的复杂社会问题,它是国人内在信仰失落,价值判断偏误,制度约束乏力等现实因素的深刻映射。
基于此,亟须努力加强公共道德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教育守护公共道德的底线功能,并通过制度的完善与约束,实现公共道德秩序的良性重构。
Ⅲ 网络的利与弊
网络利弊之我见 兼谈论坛
在人们为网络出现的利弊争论不休的时候,我最初也有自己的立场:网络是个虚幻的、遥不可及的世界,在这里,有的最多的是离开伦理道德规制的肆无忌惮、野性展露的凄凄怨怨、以及空口无凭的若即若离,而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心灵家园。但是,在有了几年的网龄后,我对此也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网络是第二社会,在这里,我们也能找到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东西,如良心、道德、公平、正义,而且这些东西在这里似乎贯彻的比现实社会更好,因为这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不必考虑功利、权衡利弊,完全由我们的良心来决定一切,而在这个程度来说,我们其实在网络中活得比现实中还真实,其实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为了摆脱尘世的繁杂、浮躁,古时候的人往往选择隐居来图个耳根清静,从而固执的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在这个角度是来说,古代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在我们这个科技、交通手段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那里还有属于我们的山野草原呢?那里还有属于我们的野外空间呢?没有。那我们的心灵出口又在那里,难道真的只有在依稀梦里吗?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空间里?而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有的人为什么快乐的赴死了!不过这的确显得太极端了,然而也太无奈。
现在我们有了网络后,我们心里的困惑与无奈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我们也可以奔放狂言,而无所忌惮,而不管我们说的是对、是错;是高雅、是通俗;是正式、是随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感谢网络,因为在这里我可以生活亦隐士。
然而,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网络中可以找到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东西,而除了我刚才提到的属于真善美的一切外,我们也可以在这里发现属于假恶丑的地盘,而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就如一个人性的贩卖场,一切的人都可以在这里粉墨登场,他们可以换着马甲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不为人知,如果人性本善到是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有的人心怀不轨,而有的人又少不更事的话,那就麻烦了,那就可能出现很多的陷阱,很多的谎言,很多的悲剧……此时,网络就完全成了一块网络这块遮羞布,在这个遮羞布后面,一切东西都显得那么的扑朔迷离。因此,那些无耻的人可以肆意的颠倒黑白、搬弄是非、为非作歹,而他们在从事这些可耻勾当的时候,完全可以给自己本来就丑陋、肮脏的灵魂披上圣洁的外衣,于是,本来就不可测的人心,在这里变得更加的不可期了。此时,网络无疑扮演了一个助纣为虐的角色了,这可能就是有的人对网络避之惟恐不及的原因吧!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本来无所谓好坏的,其是斩妖除魔,还是为虎作伥,完全取决于用他的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断然去否决他、去排斥他,而是要想怎么利用它,怎么维护他,从而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心灵空间。说到这里,为了规范网络空间,上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网站都有自己的规章以及执行这些东西的人员,所以,大体上,网络还是让我们看到希望。说到国家的网络管理,似乎离我们太远,而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各式各样的论坛。
其实论坛就是我们网络社会的一个缩影,他是整个网络社会基本的构成单位,而我们一般都在这里进行交流。他麻雀虽小却四五脏俱全,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应有尽有。因此,这里就是整个网络社会的晴雨表,他将网络社会的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网络社会好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他阴暗的地方。
在论坛里,每一个ID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鲜明的个性和不辩忠奸的灵魂。因此,在论坛里,你可以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在这里,你可以和这里的人倾心交流而不必担心背叛,你可以和这里的人取长补短饿而不去计较地位等闲,你也可以横眉冷对千夫所指来捍卫自己的观点,你还可以对别人横加指点从而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而别人对你也是如此。但正如刚才说所,这一切都出自自己的良心,所以逛论坛的过程是对良心的展示和审判的过程,而这个审判是公开的,甚至有说是公正的,因为在这个世界里,虽然我们的心灵之间没有距离,但是我们的肉体却是相隔万水千山,这样,我们就不存在来自现实的威胁,所以我们可以直抒胸臆。但是我们做这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遵守论坛的规章,遵守游戏规则,否则人神共愤,封号了事。当然这是实在可见的惩罚,更关键的时候,你将失去一群可以分担共享喜怒哀乐的朋友,而这是最难得的,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网络里。所以大多数人都还是想好好的维护自己所喜欢的论坛,因为这里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的家——心灵
Ⅳ 坚持道德底线的意义是什么
坚持道德底线的意义如下:
坚持道德底线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是坚守社会公平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具有重要意义。
人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关键在道德坚守程度。有的人在一天天平凡坚守中,走向道德高地,在关键时刻展现伟大的人性之光;而有的人,在一点点的迷失中沉沦,最终一溃千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境,恪守道德底线、坚守职业操守,都应该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Ⅳ 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1000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第二重身份:网民。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拥有网民这一身份,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游戏进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缺乏道德伦理的现状。譬如,网络谩骂、网络乱伦、网络人肉搜索、网络犯罪等不道德的行为,当前对于这些行为还没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控制,而且法律法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目前网络秩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道德这种具有自律性的行为来约束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言行。本文试图从内因外因两个层面,即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观与整体社会的道德氛围两个角度出发,探索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的内外措施。
一、什么是网络道德观
网络道德观不外是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即虚拟的社会空间里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是现实生活中道德观念在信息化时代的延生,是新时期所特有的道德观,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观。网络道德观的缺失,跟互联网的虚拟性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因为在网络上大家彼此看不见对方,只有电脑显示器上冷冰冰的网名或IP地址,即使在生活中言行符合道德观念的人,譬如大学生群体,也会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体现出不符合道德观的言行,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可以说,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体现出了他们在道德观念上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部分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
的人格表现不完全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是好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却可能扮演着“光明破坏神”的角色。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产生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网络道德观的现状
对于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现状,可以大致概括如下: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网络道德观,但也有部分学生有所觉悟。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缺失主要体现在网络越位、网络犯罪、网络上瘾这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 网络越位
部分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充当“仲裁者”的身份,以光明使者自居,动辄在网络上对某些事、某些人予以谩骂、羞辱,甚至人肉对方的隐私,将对方的私人信息公开,给当事人带来无穷的麻烦。这样的行为,是自以为是的行为,更是缺乏网络道德观的网络越位行为。这些大学生在代替法律用舆论惩罚他们认为错误或不公不正的事件的同时,把网络虚拟社会也弄的污浊不堪,污言秽语充斥网络,他们的行为才是真正应该受到道义谴责和法律制裁的。但是部分充斥着“正义感”的大学生频繁做着这种网络越位行为而不疲,把应该由政府和法律来惩治的行为当做自己的有权利、有义务进行“惩治”的行为,是当前网络道德观却是导致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网络犯罪
出于政治、经济、民族等利益诉求,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提供虚假信息和进行宣传民族仇恨、宣传色情、宣传和反对国家的政治活动,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盗用信用卡等不法行为,谋取私利构成网络犯罪。由于网络自身结构松散和信息交流自由,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无序性,网络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当前9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乏社会阅历,不但自我控制能力弱,而且自我防护意识和防卫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不仅可能成为网络犯罪的实施者,也可能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网络道德观缺失导致的网络犯罪,使得大学生既成为实施者,更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危害大、范围广,需要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高校的重视。
(三)网络上瘾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被色情网站、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信息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有此引发的社会恶性案件屡有发生。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网络的特殊性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进行交流,把交往空间从现实社会扩大到虚拟的网络社会,把人与人的现实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对计算机的依赖关系所取代。然而,情感的维系是以人与人的现实交往为基础的,这种新的交往方式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流,影响了人与人的情感互动,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谈,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接受他人的情感表达,使个体对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降低。网络道德观的缺失,也是导致学生之间关系冷漠,学生与教师、父母之间关系淡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从内外因角度树立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对策
(一)内因
“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学生树立网络道德观,还需要大学生自发、自觉地采取行动,将符合道德观的言行体现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高校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应当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网络道德观方面的讲座、书籍、课件等材料,大学辅导员的言传身教更是可以感染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只有大学生从内心觉悟到必须在网络虚拟空间遵守符合社会期待的道德观念,才能实现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的目的。
(二)外因
当前社会的浮躁与社会道德观念的滑坡,整体的社会道德氛围也时刻影响着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决定了大学生是不是效仿社会中缺乏道德观的行为,将之延伸到网络空间。因此,加强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观念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对社会道德底线的支撑,形成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道德氛围,必将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甚至决定了大学生会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的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实施细则》、《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我国有关部门还应该注意借鉴国外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制定出更具科学性、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以便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道德观,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只有严格的法律支撑,道德才不会滑坡,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道德观念才会受到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总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道德观念的提升,也需要社会道德氛围的熏陶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撑。只有这种内因、外因形成合力,才能尽快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青年。
Ⅵ 媒体如何坚守道德底线
大多数媒体还是有道德底线的,但新闻媒体作为行业组织整体时不时还是有人会突破底线,没有道德底线的媒体国家自然会让他关门。
道德底线是指做人不可逾越的最低道德戒线,是规范人的言行的最低道德要求。
1、两种错误说法
①“道德底线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基本要求,高尚品德是较高要求,道德底线是最低要求。
②“道德底线是法律条文”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逾越道德底线的行为并非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都应受到社会的谴责。
2、两条道德底线
①不要损人利己。你可以“只扫门前雪”,但不能把雪堆在邻居门口。
②不要损公肥私。你可以“不锦上添花”,但不能把公园的花摘回家。
Ⅶ 互联网 时代我们如何坚守公共道德底线论文1800
随便浏览一些网站不难发现留言板里灌水、论坛里骂人、聊天室里互相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某些人还把这种不文明带到了现实生活当中,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那些被欺骗的“网友”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和不少网站被“黑”的经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看到这些不禁让我深深发出感叹:我们的网络文明呢?
作为学生的我们,当看到网络刚刚兴起时,我们曾站在潮头,以十分激动的心情迎接它的到来,以如饥似渴的态度学习它的知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它的应用,以只争朝夕的作为促进它的发展;当它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脚踏实地,以清醒的头脑关注它的走向,以满腔的热诚呼唤它的文明。
Ⅷ 6.“互联网 ”时代,我们应如何坚守公共道德底线 2021.6.1,北京青少年法律援
道德底线是指做人不可逾越的最低道德戒线,是规范人的言行的最低道德要求。
1、两种错误说法
①“道德底线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基本要求,高尚品德是较高要求,道德底线是最低要求。
②“道德底线是法律条文”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逾越道德底线的行为并非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都应受到社会的谴责。
2、两条道德底线
①不要损人利己。你可以“只扫门前雪”,但不能把雪堆在邻居门口。
②不要损公肥私。你可以“不锦上添花”,但不能把公园的花摘回家。
Ⅸ 你认为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坚守哪些道德底线
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首页
文明成都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道德模范
未成年人
文明面面观
核心价值观
专题集锦
文明视讯
高层动态
魅力蓉城
工作园地
成都要闻
区县动态
道德讲堂
成都榜样
公益广告
美德少年
精彩博文
我们的节日
文明监督
网传活动
时政要闻
文化惠民
部长文集
首页 > 文明面面观
自媒体时代必须守住道德底线
发表时间:2019-12-18 16:0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近日,有媒体刊发的一篇题为《透视自媒体乱象,避开“人人皆为记者”的陷阱》的文章,读来发人深省。文章提到,社交网络的兴起,将我们带入了“人人皆为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但一些由自媒体引发的,诸如制造爆款、炒作名人、传播谣言及剽窃内容等乱象,却不得不引起重视。(央广网)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似乎社会进入了人人都可以做记者传播自己观点的局面,这有利于大众的观点表达和利益诉求,但是,却也随之衍生出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真实性难以确定、信息来源不可靠、文章错别字病句满天飞等,这些问题无疑不利于良好媒体环境的塑造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媒体人不重视道德修养,不具备专业能力,对真相不关注。要想杜绝这些问题,就必须督促自媒体人加强道德修养。自媒体时代必须守住道德底线,做好信息的“把关人”,对读者观众负责。
自媒体时代需要专业知识,提高准入门槛。新闻对于社会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是民众了解世界的窗口,因此必须保证新闻的质量,生产新闻需要专业的素质培训和资格认证。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义,在新媒体时代也不能够被抛弃,做自媒体首先要确保新闻的准确性,不能为了博人眼球而造谣,要对发表的信息负责。自媒体时代给了大众话语权,似乎人人都能够做记者。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对媒体的职业素养要求下降,相反,要做好自媒体就必须加强专业能力。
自媒体时代应当做好信息的“把关人”。目前,自媒体行业受到大众非议的一大原因就是信息来源不可靠,很多都是道
Ⅹ 坚持道德底线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现在评论当今的一代人们,虽然改革开放经济上去了,对比解放前条件虽然比以前富裕了,但是对于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还不如七零后以及六零后一代。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是以利益为主,以金钱至上的观点,大家都在不断的打破道德的底线。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坚守一个道德底线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需要坚守一个道德的底线,人不能没有道德,即使道德不是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但是道德在我们心中也是有一把标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