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tk是什么
RTK(Real -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卫星定位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1)什么是rtk网络版扩展阅读:
原理
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实时动态相对定位的技术。其原理是将位于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观测的卫星数据,通过数据通信链(无线电台)实时发送出去,而位于附近的移动站GPS接收机在对卫星观测的同时,也接收来自基准站的电台信号,通过对所收到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给出移动站的三维坐标,并估“其精度。
利用RTK测量时,至少配备两台GPS接收机,一台固定安放在基准站上,另外一台作为移动站进行点位测量。在两台接收机之间还需要数据通信链,实时将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发送给流动站。对流动站接收到的数据(卫星信号和基准站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还需要RTK软件,其主要完成双差模糊度的求解、基线向量的解算、坐标的转换。
RTK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广泛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工程测量及地形测量等领域。但RTK也有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需要架设本地参考站,误差随移动站到基准站距离的增加而变大。
2. 网络rtk的实现方法
所谓网络RTk,也就是用网络信号传输方式代替传统的数字传输电台方式 传输差分信号,这样在仪器使用寿命,传输距离,以及抗干扰性上有很大的提高。
现在实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建成的CORS网发布传输信号,另外一种是自建基站发送差分电文。
CORS-Continuing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System,即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
集成了GNSS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CORS实现了GNSS基准站集中化、自动化、规范化管理;
新一代CORS中引入了网络RTK算法模型——VRS/FKP/MAC,提供网络RTK差分数据服务;
详细信息可以查询词条 CORS
里面你会了解更多
3. 网络RTK的作用
RTK的工作原理决定了RTK测量至少需要两台仪器,一台基准站,≥1台流动站;基准站对卫星进行观测,并实时将数据通过数据链传输给流动站,流动站结合基准站的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厘米级的定位坐标。传统RTK模式中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通过电台传输数据,在不同的时段信号都相对稳定。但每次作业换址或基站被意外移动,都需要重新架设基站,并且误差随着流动站的距离累积,作业距离受到限制。网络RTK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距离受限和基准站多次架设的问题。
在网络RTK中,有多个基准站,用户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基准站,用户与基准站的距离可以扩展到上百公里。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稀疏地、较均匀地布设多个基准站, 构成一个基准站网, 那么我们就能借鉴广域差分GPS和具有多个基准站的局域差分GPS 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设法消除或削弱各种系统误差的影响, 获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网络RTK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和数据通信线路组成,基准站网实时采集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通信链将数据传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中心根据流动站的近似坐标判断流动站所在区域,然后将系统误差信息播发给流动站,流动站根据收到的误差信息修正观测数据,从而得到精确的观测数据。
以往传统模式RTK工作至少需要两台接收机,外业工作中搬来搬去很是麻烦,而网络RTK只需要一台带有GPRS模块的接收机,通过连接软件登入当地cors系统,即可获取厘米级定位坐标,大大减轻了外业工作的劳动强度。
4. 什么是网络RTK
RTK的工作原理决定了RTK测量至少需要两台仪器,一台基准站,≥1台流动站;基准站对卫星进行观测,并实时将数据通过数据链传输给流动站,流动站结合基准站的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厘米级的定位坐标。传统RTK模式中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通过电台传输数据,在不同的时段信号都相对稳定。但每次作业换址或基站被意外移动,都需要重新架设基站,并且误差随着流动站的距离累积,作业距离受到限制。网络RTK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距离受限和基准站多次架设的问题。
在网络RTK中,有多个基准站,用户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基准站,用户与基准站的距离可以扩展到上百公里。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稀疏地、较均匀地布设多个基准站, 构成一个基准站网, 那么我们就能借鉴广域差分GPS和具有多个基准站的局域差分GPS 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设法消除或削弱各种系统误差的影响, 获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网络RTK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和数据通信线路组成,基准站网实时采集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通信链将数据传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中心根据流动站的近似坐标判断流动站所在区域,然后将系统误差信息播发给流动站,流动站根据收到的误差信息修正观测数据,从而得到精确的观测数据。
以往传统模式RTK工作至少需要两台接收机,外业工作中搬来搬去很是麻烦,而网络RTK只需要一台带有GPRS模块的接收机,通过连接软件登入当地cors系统,即可获取厘米级定位坐标,大大减轻了外业工作的劳动强度。
5. RTK及网络RTK的应用
(一)RTK和网络RTK的基本原理
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 TK 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timekinematic)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矿业权实地核查等各种控制测量提供了便利,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 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 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采集GPS观测数据,还要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RTK 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 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数据量比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这在无线电上不难实现。R TK 是在自己建立控制网以后可以使用,而网络RTK则不需要自己建立控制网。
网络R TK 集GPS、无线通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管理等高新技术于一身,在测绘技术方面正在显示着巨大优越性。整个系统由若干个GPS连续运行站CORS(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和一个控制中心组成。一个CORS站的成本50万左右,一个省级系统一般由40~70个基站组成。整个网络系统由固定参考站系统、网络控制中心、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发播系统和用户系统五部分组成,固定参考站负责采集卫星数据,传输给控制中心;参考站与控制中心的数据链接可以通过光缆、Inter网络、或普通电话线路;控制中心由VR 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虚拟参考站管理软件、计算机和通讯系统组成,接收固定参考站发来的数据,也接收用户发来的概略坐标。根据用户所在位置计算机算出一组最佳数据,改正卫星轨道误差,电离层、对流层以及大气折射所带来的误差,将高精度的差分信号传给用户,这样就等于在流动站(用户)几十米附近建立了一个虚拟参考站,解决了传统RTK 作业距离问题,使用户可以得到稳定的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
与传统的RTK相比,网络RTK具有明显的优势。双星系统(GPS+GLO NASS双系统导航定位)是GPS RTK发展的热点,它可接收14~20颗卫星左右,是常规RTK所无法比拟的,该技术使GPS设备具备最短时间达到厘米级精度的能力与最强的抗干扰遮挡能力;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虚拟参考站)正在改善着RTK 定位的质量和距离,增强RTK的可靠性,并减少初始化的时间,VRS技术可以在50千米左右时使RTK定位平面位置精度为1~2厘米,并无需设立自己的基准站;传统的RTK必须每次架设自己的基准站,网络R TK 避免了因多次架站造成精度不均和架站产生误差;经济上节省人力、物力,只要在管理部门登记,缴纳费用开通后随时可以得到理想结果。
(二)网络R TK的应用
本次矿业权实地核查,对于能够收到长期GPS运行站点信号的测区可以不进行地面控制测量,直接用快速静态定位和网络R TK 获取控制点信息。有网络R TK的地区,可以优先考虑使用网络R TK 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网络R TK 使用的前提条件是:测区内有通过验收的网络R TK 基准站,接收机能持续稳定的接收到良好的卫星信号和网络信号。数据转换交由网络RTK管理部门处理。
网络R TK使用的记录格式见附录G。
一般规定网络R TK是不能做控制点的。根据本次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精度要求,允许在矿区引入控制点的工作。校准差是指在已知点上几个测回平均值与已知点较差的结果。
6. RTK是什么,RTK技术简介
RTK(Real -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卫星定位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
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6)什么是rtk网络版扩展阅读
RTK技术优点:
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可胜任各种测绘内、外业。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使辅助测量工作极大减少,减少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天基本通视。
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难通视地区,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轻松地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业。
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不同于全站仪等仪器,全站仪在多次搬站后,都存在误差累积的状况,搬的越多,累积越大,而RTK则没有,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完10km半径左右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坐标,作业速度快,劳动强度低,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测量效率。
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南方测绘RTK的基准站无需任何设置,移动站就可以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坐标或进行坐标放样。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快捷地与计算机、其它测量仪器通信。
7. CORS 与 网络RTK 是一样的意思 还是CORS是网络RTK的一种升级
简单地说,CORS就是固定的永不断电的基站,优点就是作用距离远,作业方便,缺点是费电,维护费用高,局限某个地区;RTK就是可移动的基站作业,优点是机动性强、可以跨地区工作,缺点是做点校正繁琐。
他们的联系就是,RTK是实时动态定位,而CORS是网络RTK的一种应用。
8. RTK是什么,RTK技术简介
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9. 网络rtk,单基站,rtk的区别
GPS和RTK区别在于:二者指代不同、二者作用不同、二者原理不同。
1、二者指代不同:
RTK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
2、二者作用不同:
RTK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3、二者原理不同:
RTK:基准站建在已知或未知点上;基准站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无线通信网实时发给用户;用户接收机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收到基准站信号实时联合解算,求得基准站和流动站间坐标增量,站间距30公里,平面精度1-2厘米;
GPS: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记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
(9)什么是rtk网络版扩展阅读:
RTK系统组成
RTK系统由基准站子系统、管理控制中心子系统、数据通信子系统、用户数据中心子系统、用户应用子系统组成。
基准站子系统是网络RTK系统的数据源,该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基准站子系统的功能及特性有:
①基准站为无人值守型,设备少,连接可靠,分布均匀,稳定。
②基准站具有数据保存能力,GNSS接收机内存可保留最近7天的原始观测数据。
③断电情况下,基准站可依靠自身的UPS支持运行72h以上,并向中心报警。
④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将GNSS观测数据等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管理中心。
⑤具备设备完好性检测功能,定时自动对设备进行轮检,出现问题时向管理中心报告。
⑥有雷电及电涌自动防护的功能。
⑦管理中心通过远程方式,设定、控制、检测基准站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