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内卷是什么梗
“内卷”是近几年来中文网络上特别流行的一个词,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激烈的内部竞争。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说白了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了,生活越来越累了,但大家的生活质量却没有变好,获益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其余的人只能不断自我重复、自我消耗......
内卷被通俗解释为:“剧场效应”。在一个剧场里,每个人都坐在座位上看戏。忽然有一个前排观众站起来看,后排的人为了不被前排的挡住,为了能看清楚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接着后排的、再后排的、直到最后一排的,全场观众都站着看戏了。
但其实最后所有人站着看到的效果,和原本坐着看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每个人都更累了。但没有人会选择坐下来,因为谁坐下谁就看不到舞台了。所有人都付出了更多的劳累,得到的却是和以前一样甚至更差的效果,这就是内卷。
Ⅱ 内卷这个词最近很火,具体含义是什么
“内卷”是网上诞生了一个新词,这个词不仅成为网络流行语,甚至还收到很多语言学者的认可。内卷本身是个艰难晦涩的社会学专用名词,今天之所以能成为热搜,都是因为今天内卷是很多人今天可以亲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
所有人都会焦虑,焦虑自己不能阶层跃迁,成为“人上人”,所有人都会恐惧,恐惧有一天阶层会跌落,失去已经拥有的一切,成为“下等人”。所以大家都拼命努力。
Ⅲ 网络用语内卷是什么意思
内卷本身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经常能看到,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网络流行词,常用来形容一种社会现象,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表达的是一种消耗
Ⅳ 内卷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当微博热搜发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时,其中内卷这个词很多小伙伴们都没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内卷这个网络用语到底是什么梗呢?其实,内卷就是一个人非常努力,却没有任何实质的进步,像陀螺一样在原地高速空转的状态,具体可以看看本站提供的介绍。
通俗地说,内卷就是内部竞争。
内卷(involution)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大意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现在很多高校学生用内卷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类似于养蛊、互相倾轧之意。
例如:国际形势不好导致很多本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无法成行,因此考研/保研竞争更加激烈,就是一种内卷;中小学生上补习班也是一种内卷。具有负面意义,强调竞争的不必要、不理性、对人精神的打击和摧残。
内卷的主要原因包括: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优质资源有限等等(所以资源都到哪里去了呢)
就是内部恶性竞争,互相内耗呗。提到内卷不得不提996,我们天天批判996,但其实不见得是资本家要求996,也有可能是年轻人主动996的。今天马云招人,别说996了007都有的是人去。你拿个喇叭去阿里门口喊大家团结起来不加班,人家会像看傻子一样看你的。还记得之前华为阿里员工跳槽到微软天天加班遭抵制的新闻吗?就是内卷最好的证明,虽然当事方后来否认了,但是这样的事情只多不少。
社会的道德底线无限拉低,进而导致人的基本体面和道德感丧失,沦为两脚行走的动物,封闭系统中的熵不断增加,直到超过一个临界值,导致残酷的战争进而大比例的人口灭绝。
技术无法形成长期的积累,甚至会出现技术退化。
Ⅳ 内卷是什么意思 这个梗是怎么火的
内卷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图片是这样的: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有的人甚至边骑车边端着电脑写论文。
“内卷化”是近几年来中文网络上特别流行一个词,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
内卷,英文叫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
哪些情况是内卷
1、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
2、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
3、为了免责,被动地应付工作是内卷;
4、与预期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
5、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
6、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
7、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地挖掘、研究同样是内卷。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个小镇。小镇上有很多鞋店,这些鞋店每天上午10点开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午休,下午2点到晚上6点继续营业;每周一至周五营业5天,周末休息。
夏天最热的那几天,鞋店老板们会纷纷把店关掉,去南方的海边度假;冬天最冷的那几天,鞋店老板们也会纷纷把店关掉,去北方的山里滑雪。
多年以来,小镇上的常住人口没有什么变化,鞋的品质一直优秀,供货也稳定,所以,小镇上的鞋的供需关系一直处于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状态。
后来有一天,一户人家出于不明原因从大城市搬来小镇上,并且也开了一家鞋店。小镇虽然小,但也算具有一定规模,鞋的供需平衡还不至于因为新增一家鞋店而被打破。
但是,那座大城市的人民以勤奋、能吃苦着称。果然,这户来自大城市的人家也具备这些特点。他们家的鞋店每天早晨7点就开门了,中午也不午休,晚上直到11点才关门;周末他们也正常营业,夏天和冬天他们也从不去度假。
渐渐地,他们的“勤奋”得到了回报,他们鞋店的生意明显好于小镇上的其他鞋店。以前小镇人民吃完晚饭后是无法买鞋的,但现在,他们几乎随时可以去大城市人的鞋店买鞋,也就没什么必要光顾其他鞋店了。
但小镇老板们也不服输,他们纷纷效仿大城市人民的作息时间,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时。他们的“勤奋”也得到了“回报”:他们的营业收入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
那么,此时的小镇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由于小镇人口并没有增加,鞋的需求量保持恒定,跟以前一样,所以每家鞋店最终的营业收入没什么变化,并不会增长。
但营业时间从原来的每周5天,每天6小时变成了每周7天,每天16小时。
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时间变长了,但收入却没有增加。
这就是传说中的内卷(involution)。同时,这也是传说中的囚徒困境。
Ⅵ 内卷是什么梗
“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Ⅶ 内卷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内卷又称“内卷化”,译自英语involution,本是社会学术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
“内卷”这个词,最近相当流行。这个词最早由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然而,最近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热议,“内卷”这个词也早已偏离了它的本意。
据说,“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有学生在深夜不熄灯的清华图书馆埋头苦读的;有边骑自行车边抱着不关机的笔记本电脑写论文的;有桌上堆着高过头顶的学习资料的…这些关注度极高的图片,网络上广为流传,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我认为,“内卷”这个词,本身并不应该存在贬义褒义,它是对现象的一种描述和概括,然而目前大学生中竞争压力大、相互攀比拼命学习、重量不重质地考取各种证书等现象,使得这个词慢慢带了贬义的色彩,而本质上在贩卖焦虑,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升并无意义。
作为大学生,最应该做的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不能别人考什么证我也考什么,为了超越身边潜在的“竞争对手”,相互攀比。这样得到的往往是没有太多的有效提升。应该注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不是时间和数量。
同时,社会和职场的风气也引人深思。学习内卷、学历内卷,那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内卷的呢?当我们不停地超前拼命奔跑的时候,早已忘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头条上有人讨论:为什么要移民?有个回答我觉得特别好:国外生活的人,未必看重的一定是环境和教育,也不是为了到国外挣钱,而是追求生活的宁静与精神的安宁。这应该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吧。
Ⅷ 内卷是什么意思网络上的解释不是很好懂
内卷其实是个社会学名词,现在成为一个网络热词了。就是大家都在努力,你不努力的话只能被别人碾压,所以只有一直较劲,最终互相倾轧,但实际上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大家在一个球场看球赛,一开始大家都是坐着的,可是中间某个精彩瞬间,引得部分人站了起来,他们一站起来,坐他们身后的人就看不见了,不得不也站起来,结果最后大家都站了起来,而这个时候,每个人的视野与开始坐着时的视野是一样的,他们的获得并没有增加,但是付出的成本增大了太多:他们都不得不站着。这就是内卷,最后的获得并没有增加。正如那些拼命上补习班的孩子们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优质机会,但是却不得不加入这场无谓的付出大战,因为不这样,他们会失去现有的机会。结果是,除了培训机构获益之外,家长和孩子们有可能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我认为作为普通人,很难做到改变社会内卷现状,但可以做到的,是改变自己,不让自己人从众。
首先,第一个是明确目标,储备知识
比如你可以找一张纸,在纸上写下:
你的兴趣爱好,想到的可以都写上;有哪些工作是我可以无师自通,学起来得心应手,干起来乐在其中的?抛开现实经济的压力,如果我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所有的事情,我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到底想在哪里工作?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以上梳理出来的我的初步目标中,有哪些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未来最有前景的?你现在拥有的资源,可以是人脉,可以是朋友给到的支持,也可以是你自己积累下的东西。
围绕目标,建立知识储备,以职场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撰写简历,坚持投递,总有希望开花结果!
其次是放宽标准,习惯焦虑
在选择就业方向的时候,需要有更多的灵活性,不能一味的去盲从,不能一味的去追求跟自己的专业非常符合的行业或者是工作岗位。把就业标准放宽,把目光从一线城市转向中西部城市,从热门岗位转向一些冷门岗位,那么就业的选择将更多。
最后是打破“行规”,寻找合伙式就业机会
现在有很多公司逐渐在从雇佣式就业向合伙式就业转化,所谓的雇佣制就是员工给老板干活,老板给员工报酬;而寻伙科技的找合伙就是指公司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伙模式,员工从“打工仔”变为“合伙人”,公司给员工不仅提供正常的薪酬福利,也同时提供实惠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虚拟股票、现金计划、福利计划等形式),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职场的历练很有好处。
Ⅸ 大学生们说的“内卷”是什么意思内卷一词是咋火起来的
内卷说白了就是内部竞争的意思。内卷是从内卷化演变出来的。内卷化是一个社会学属于,是用来描述农业问题的,值得是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但是现在被很多大学生内涵了,用来代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举个例子来说,就有点类似于养蛊、互相倾轧之意。
三、内卷的主要原因。内院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优质资源有限等等。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争夺有限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个体的“收益努力比”下降这样的一种现象。也可以看做是努力的“通货膨胀”。如果想避免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就要走科技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