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区别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而《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3、《岳阳楼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如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以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观感,这是叙事。第3、4段,把岳阳楼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抒情。最后,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点明中心,这是议论。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写又有力的衬托了下文的议论。而《醉翁亭记》中只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没有抒情。4、《岳》中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阴景和晴景做对比等等,但《醉》中就没有这样做;5、两文的主题深度有别。《醉》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总结一下,两篇文章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也正是这些独特的地方,使得两篇文章都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⑵ 醉翁亭,岳阳楼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哪些是有局限的。
醉翁亭,岳阳楼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哪些是有局限的。
所以他们的抱负是无法实现的,那么他们的抱负就能够实现,只心怀着伟大抱负。即使他们自己心怀伟大抱负、渴望得到赏识。如果他们能够号召别人跟他们做同样的事我想局限性跟《水浒》中的宋江是一样的吧,却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但是却没想过自己去争取
醉翁亭,岳阳楼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哪些是有局限的。我想局限性跟《水浒》中的宋江是一样的吧,只心怀着伟大抱负、渴望得到赏识,但是却没想过自己去争取。即使他们自己心怀伟大抱负
醉翁亭,岳阳楼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中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方面是值得...
我想局限性跟《水浒》中的宋江是一样的吧,只心怀着伟大抱负、渴望得到赏识,但是却没想过自己去争龋即使他们自己心怀伟大抱负,却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所以他们的抱负是无法实现的。如果他们能够号召别人跟他们做同样的事,那么他们的抱负...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 《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文中写了几种人的思想感情?作者属于...
范仲淹自己的文章,自然只写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是他的观点. 《岳阳楼记》你可以不会背,这两句话楼主还是最好能记住.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结合两者的写作背景来看 醉翁亭记:作者描绘的是一番欣欣向荣的山水之乐,当时作者在当地治理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主要基调都很快乐昂扬。 登岳阳楼记:作者为了劝慰受到政治挫折的朋友滕子京,这时候联想到自己的仕途坎坷,难免有很多沉...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这两篇都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不同点:《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此规劝滕...
根据醉翁亭记对出下联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一、词语。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于:在)4、饮少辄醉(辄: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水之乐...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三个表达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体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思想。 醉翁亭记,体现的是基情于山水的超然意境。 一个是属于儒家思想一个属于道家思想。 (是初二的语文课文吧。当时挺喜欢学的。美好的回忆,谢谢你) (望采纳)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这两篇都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的是:《岳阳...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
《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中表达的"乐"有什么异...
差异:醉翁亭记》欧阳修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岳阳楼记》范仲淹是胸怀天下,先忧后乐 相同:都是以民为本 因为,抒发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与生活态度,与友人共勉的情怀。
⑶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的 解释 帮我找一下
桃 花 源 记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岳阳楼记
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⑷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的区别
不同点:①结构技巧有别。《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地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有时似乎文章已经写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洋洋洒洒铺陈的,却非要旨,但也并非闲笔;郑重感慨议论的,貌似正确,却又予以否定,最后才引出正论,精辟入理,一鸣惊人。《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②语言表述有别。《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③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