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网络套取个人信息怎么防范

网络套取个人信息怎么防范

发布时间:2022-09-14 05:19:23

‘壹’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措施有哪些

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装,下载免费软件时应该去官方网站。这样以免一些携带木马程序以及设有后门的盗版软件截获个人电脑中的信息。其次,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因为用户修改了这些信息,别人也可以通过此路径对你手机上的信息进行修改,从而截获个人信息。

最后对于身份证号、手机号这些敏感信息,平时上网时要格外注意,不要在网上随便参加活动,比如注册信息取得赠品等。如果想要网购,要选择比较正规的大型购物网站。

(1)网络套取个人信息怎么防范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电脑定期杀毒,定期修改并使用安全强度高的密码

妥善保管个人隐私信息、账号及密码,谨慎发布个人信息。

到知名正规的网站购物,不轻易向对方付款或提供银行卡密码。

文明、绿色、健康上网,浏览正规的网站和栏目。

远离网络上的暴力渲染、色情诱惑、钱财赌博、灰色游戏等内容。

‘贰’ 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信息泄露

现在网络上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了常见之事,为了防止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被泄露,也成为了许多人想要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可以避免的办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少去注册一些没必要用的APP,第二,也不要因为一些推广软件可以赚钱,从而参加其中的推广活动,因为这样会加速你的个人信息泄露。第三,经常保持手机的干净度,不去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里面很可能有一些人植入的病毒,侵入你的手机,从而窃取你的个人信息。

还有一些求职APP,有的职位上挂着相应的职务,实则则是套取其他人的个人信息,因为你必须要提交申请才可以接受他人的审核,因为你特别的相信这个东西,所以你就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都给发送过去,这样一来的话,骗子拿到你的信息简直如易如反掌,而你还傻乎乎的等待着他来通知你,就现在有很多都是钓鱼网站,让你陷入其中,申请并且填写个人信息,这样一来,你无意间就透露了很多东西。

其实像这样的软件APP也不在少数,其实只要你加入互联网这个大集体,你的个人隐私,乃至个人信息,其实早就暴露了很多,只要是有人愿意去查的话,必定会查到你所有的相关信息,都是十分恐怖的,而这些都是你无意间暴露的,就算你想找到谁暴露的,你也无从下手,他就像幕后的一个黑客一样。

‘叁’ 个人信息很容易被盗,有什么防范的办法吗

个人信息容易被盗,防范的方法当然也有,直接说就是尽量避免留下网络上的痕迹,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贪小便宜,不在一些不正规的网站上做身份的实名认证,尽可能地保留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纸质上,不要在电子媒介里面。

不要在不正规的软件上做身份证的实名认证信息,他可能告诉你,你绑定个银行卡你做个实名认证信息我给你10块钱优惠券,给你20块钱优惠券,你可以免费领一些商品或者说充个话费之类的,你贪小便宜你就充了,然后你的信息就没了,到时候你的个人信息就包括你的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甚至说家庭住址,生活的这个消费数据之类的,都会出现在黑产业链里面,会被几千条几十块钱的这个价格出售。

‘肆’ 被别人套取了个人信息怎么办

法律分析: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时间换账号。由于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信息泄露之后如果不换账号,那么在这个账号下登陆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因此,一旦发现了泄露的源头,就要立刻终止使用这个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现在的人离不开网络,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涉及面非常广。尤其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伍’ 小王扫陌生人二维码被敲诈22万,如何才能防止个人信息被套取

相信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则让人非常震惊的消息,那就是有一名男子在用手机扫了对方的二维码之后,没有想到被对方获取了自己身份的信息,因此而来去敲诈自己22万元,当小编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害怕,所以我们该如何去避免被对方套路,身份信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些诈骗分子,往往会利用人们的友好心理来去博取人们的同情,因此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不要去过多的去关心和过多的同情,当对方提出目的性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果断的拒绝,不能够去满足任何对方想要的一切,只有这样子才能够去拒绝,才能够去保护好自己。

‘陆’ 信息泄露现象如此严重,该如何提高警惕

网络在飞速的发展,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网上购物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走在大街上随便抓一把人从十几岁到六十几岁,基本上都使用过网上购物平台。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圆通快递有出现内鬼,四十多万客户的信息被泄露出去,虽然在警方的排查下很快把内鬼揪出来了,但是泄露出去的公民信息无法挽回,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圆通快递事件之后,另外一个快递公司也被曝光出,有快递员售卖客户信息。接二连三的信息被泄露事件,让大家对网络安全感到担忧。要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只有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警惕。

三、在平日里注意防范,提高警惕。

在平时自己也应该提高警惕做好相关的防范,比如在家里有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垃圾,一定要经过处理以后再扔掉。在街头有扫码送礼的商家,也不要轻易扫码,因为这些扫码可能会套取个人信息。个人信息被泄露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涉及到个人的财产以及生活、工作等,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

‘柒’ 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滥用

短视频类APP,却一定要读取我的地理位置、通讯录,否则就不能使用。类似这样的APP“霸王条款”,在草案中被明令禁止。

草案第17条提出,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其对个人信息处理的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处理个人信息属于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

专家认为,相较于一年多前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类似条款,草案的权威性更高。“如果是跟APP核心功能无关的权限,草案明确规定,如果用户不同意,你是不能以用户不授权为由拒绝为其提供服务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草案保障用户使用APP时充分的知情选择权,APP强制索权在法理层面将成为历史。

何延哲建议,对于部分APP厂商所提出的“用户个人信息授权与账户安全相关”的诉求,有关部门也需加快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有的APP为了保障用户账户安全,可能只需要三个信息要素,有的可能需要五个,这些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公共场所随意采集人脸信息?不再允许!

在人脸识别技术日渐普及的当下,部分企业将人脸作为新的利益增长点,街巷、商场甚至小卖部中,都有他们安装的人脸信息采集设备。

草案提出,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着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草案对于在公共场所采集人脸等身份特征信息做了进一步的规范,也就是说未来在公共场所,只要不是出于公共安全目的,任何机构不得随意采集人脸信息。”何延哲说,“个人图像”和“个人身份特征信息”是两个不同维度的个人信息,“个人图像”是不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等其他关联信息的图像,但也存在识别出个人的可能。这意味着机构如非公共安全必需,即便是无意中采集了个人图像也不能用于识别个人身份,同时也要保证信息安全,不能对外提供和公开,以免他人用于识别个人身份。

个人信息授权可随时撤回,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草案提出,基于个人同意而进行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

“就像我们平时做出一个决定可以反悔一样,哪怕你是合规收集处理我的信息,但是现在我突然不想被你收集信息了,你就不能再继续收集了。”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认为,这一条款的设立与第17条相辅相成,进一步明确用户在撤回个人信息授权后使用产品和服务的权利。

同时,草案相关条款还提出,当个人撤回同意后,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删除个人信息。也就是说,当用户“撤回同意”后,相关机构不仅丧失了继续收集该用户个人信息的权限,同时也应根据草案的有关要求,适时删除其数据库中所留存的该用户的原始个人信息。

此外,草案还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处理个人信息却无法及时向个人告知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在紧急情况消除后予以告知。“这一规定较好地平衡了各方面的权利。例如,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有时需要收集或调取个人信息,可能来不及告知个人信息主体,但相关机构在处置完毕后应当告知个人信息被收集人。”左晓栋说。

滥用个人信息企业还能“自罚三杯”吗?草案大大提高处罚标准

‘捌’ 在网上,该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手机,并且开始网上进行一定的活动,聊天、游戏,甚至是购买服装、知道一个人的近况,什么都可以通过网络传递来轻松达到。但是网络的流行并不是仅仅带给人方便和益处,有的时候也无形的造成了人们的弊端,类似于信息的泄露,就会造成很多人的困扰。那人们在进行网络活动的时候,该如何提高警惕,防止自己的信息泄露,使自己上当受骗呢?

不要图一些小便宜

人们都是有欲望的,而网络诈骗也是通过也是这种心理,从而取用一些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意义。因此人们进行网络活动的时候,不要轻易相信一些链接,或者是打着使我们能轻松获利招牌的广告,从而诱使我们点进去,使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中毒,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甚至是金钱的流失。最近在一些社交软件上经常会蹦出一些链接和邮件,然后打着一些比较信人的题目或者是文字,引诱人点进去,其实只要人的鼠标一动,就会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给自己的手机或者是支付设置一些较为复杂的密码,定时的给手机进行清理或者杀毒,设置所下载软件的一些权限。通过这些来保护自身的信息不会泄露,从而维护自身的权益。

与网络套取个人信息怎么防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宾馆网络异常导致认证失败 浏览:639
家里安装5g网络一年多少钱 浏览:900
企业微信电脑版登录显示网络连接错误 浏览:581
小区无线网络设备 浏览:129
网络连接谷歌浏览器打不开 浏览:255
绿岸网络醉逍遥手机版 浏览:7
一拖6的网络需要什么设备 浏览:945
苹果8p系统自动关闭软件网络 浏览:921
网络电视猫在哪里下载 浏览:481
办公室的网络怎么连接电脑 浏览:80
如何防止中小企业网络踩雷 浏览:136
网络只有拨号没有wifi 浏览:269
呼市智能门锁如何连接网络 浏览:506
实训室电脑用什么网络 浏览:529
有线电视改无线wifi网络电视 浏览:507
网络教育自考本科什么时候考 浏览:338
如何判断网络即将有网络风暴 浏览:338
光纤盒没有网络光信号红灯 浏览:483
电脑共享显示正在还原网络连接是什么原因 浏览:928
台式电脑无线网络40kb 浏览:24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