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流星雨是怎么形成的
流星雨(每小时一颗的流量就可以称为流星雨)是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迸发出来,并附落下来的特殊天象。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彗星的破碎。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
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颗粒会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于母体。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流星雨活动性为彗星周期。
(1)网络词流星雨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流星雨的活动周期:
由于行星的引力摄动作用,长周期彗星的流星体群可能与母彗星相差甚远。在母彗星不在近日点时也有可能发生流星雨,这种流星雨便是远彗星型流星雨。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
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它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星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等。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
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中"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而有时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同一个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我们称其为"流星暴"。
⑵ 流星是什么意思
流星
【词语】:流星
【注音】:liú xīng
【释义】:流星1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热和光,这种现象叫流星.通常所说的流星指这种短时间发光的流星体.俗称贼星. 流星2 [liúxīng]①古代兵器,在铁链的两端各系一个铁锤.②杂技的一种,在长绳的两端拴上盛着水的碗或火球,用手摆动绳子,使水碗或火球在空中飞舞.
详解:
流星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天空,叫做流星现象.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在地面上,叫做陨星.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雨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出来,并坠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行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称为“流星暴”.
流星雨的发现和历史记载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我国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我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我国古记录也很精彩.试举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记录作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而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时的情景,从古记录上看来,也令人难以忘怀.请看:唐玄宗“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新唐书·天文志》)开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我国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沈括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里就写着:“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着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
在欧洲直到1803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留部分.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⑶ 说到流星雨时,"ZHR"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专业名词。首先说一下HR。HR的专业的解释,就是“极限星等为6.5等且辐射点在天顶时观测者每小时看到的流星数”,对于非专业人士大概就是一头雾水了。别急,一步一步来吧。首先解释什么是“极限星等为6.5等”,简单的说,就是当天空中有3000颗以上的星的时候
,但这好像不好估计,一般而言,离开大城市200公里以上,极限星等就差不多是6.5等。一般城市里面的极限星等只有1-2等(等数越小,看到的星就越少),距离城市50公里处的极限星等大约3-4等。这个解释足够了吧?那么什么是“辐射点”?这个下面会解释。现在在掉过头来说ZHR,ZHR就是“流星雨极大”时候的HR值。如果你问什么是极大,那么就记住流星最多的时候就是流星雨的极大,这个简单的解释就足够了。一般的ZHR很不好说,中等的流星雨一般ZHR是20(想你也会惊叫:“这么少!”),ZHR有50-60算高了。P.S.有时候媒体为了产生爆炸效果,常常把“ZHR多少多少”直接说成了“每小时多少多少颗流星”,这种说法是非常不科学的。据我的经验,即使是最好情况下,每小时所看到的流星数也小于ZHR值,当然特殊情况除
⑷ 一起去看流星雨剧名含义
含义....问得不错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意思是我们去看流星雨,虽然流星雨很短暂,但是我们可以去欣赏... 流星雨这个词很美的
⑸ 什么是流星雨流星雨有多少种它们是怎么行成的
流星雨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颗粒将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与母体。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我们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
流星雨活动周期: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五云被称为"流星群体"。
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划的。由于大行星引力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目前,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
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每年地球都穿过许多彗星的轨道。如果轨道上存在流星体颗粒,边会发生周期性流星雨。当只有母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才发生的流星雨,称为近彗星流星雨。这说明流星体群仍在彗星附近。周期在几百年以内的彗星所形成的流星雨多为该类型。由于行星的引力摄动作用,长周期彗星的流星体群可能与母彗星相差甚远。在母彗星不在近日点时也有可能发生流星雨,这种流星雨便是远彗星型流星雨。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
更具体的,你可以查看 网络 流星雨词条
http://ke..com/view/5563.html?wtp=tt
⑹ 流星的含义是什么
词语】:流星
【注音】:liú xīng
【释义】: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叫流星。(如果没有燃尽就是陨星)。通常所说的流星指这种短时间发光的流星体。俗称贼星。 流星2 [liúxīng]①古代兵器,在铁链的两端各系一个铁锤。②杂技的一种,在长绳的两端拴上盛着水的碗或火球,用手摆动绳子,使水碗或火球在空中飞舞。大约92.8% 的流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岩石),5.7% 是铁和镍,其他的流星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详解:
流星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⑺ 星星掉下来更好看网络用语是什么意思
美丽的流星雨。
⑻ 语文“给“流星雨”下定义
主干:流星雨是自然现象
产生原因:流星群与地球相遇
特点:发光,如下雨般
发光原因:受大气摩擦
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并受大气摩擦而发出光亮的如下雨般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