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网络协议是什么
网络协议
1、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守的规则。
2、网络协议:计算机在网络中实现通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每个网络中至少要选择一种网络协议。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兼容性和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常接触的局域网中,一般使用NETBEUT、IPX/SPX和TCP/IP三种协议。
NETBEUI:是为IBM开发的非路由协议,用于携带NETBIOS通信。NETBEUI缺乏路由和网络层寻址功能,既是其最大的优点,也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它不需要附加的网络地址和网络层头尾,所以很快并很有效且适用于只有单个网络或整个环境都桥接起来的小工作组环境。
IPX/SPX:它是由Novell提出的用于客户/服务器相连的网络协议。使用IPX/SPX协议能运行通常需要NetBEUI支持的程序,通过IPX/SPX协议可以跨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于大型企业网。
TCP/IP:TCP/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和一些商业组织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即便遭到核攻击而破坏了大部分网络,TCP/IP仍然能够维持有效的通信。TCP/IP同时具备了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每种网络协议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只有TCP/IP允许与Internet完全的连接。TCP/IP的32位寻址功能方案不足以支持即将加入Internet的主机和网络数。因而可能代替当前实现的标准是IPv6。
⑵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哪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NetBEUI、IPX/SPX协议。
1、TCP/IP协议,是这三大协议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但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通信效率不高,使用它在浏览“网上邻居”中的计算机时,会出现不能正常浏览的现象。
2、NetBEUI,即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
3,、IPX/SPX协议,是Novell开发的专用于NetWare网络中的协议,但大部分可以联机的游戏都支持IPX/SPX协议。虽然这些游戏通过TCP/IP协议也能联机,但显然还是通过IPX/SPX协议更省事,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设置。
(2)网络协议怎么融合扩展阅读:
由于网络节点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在制定协议时,通常把复杂成分分解成一些简单成分,然后再将它们复合起来。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如下:
1、结构中的每一层都规定有明确的服务及接口标准。
2、把用户的应用程序作为最高层
3、除了最高层外,中间的每一层都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又是下一层的用户。
⑶ 5什么是网络协议它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与规则(时序)
网络协议(Protocol)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计算机网络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机制。网络协议的本质是规则,即各种硬件和软件必须遵循的共同守则。网络协议并不是一套单独的软件,它融合于其他所有的软件系统中,因此可以说,协议在网络中无所不在。网络协议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个层次,从我们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需要关心太多的底层通信协议,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实际管理中,底层通信协议一般会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但是对于第三层以上的协议,就经常需要人工干预了,比如TCP/IP协议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
局域网常用的三种通信协议分别是TCP/IP协议、NetBEUI协议和IPX/SPX协议。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这三大协议中最重要的一个,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过TCP/IP协议也是这三大协议中配置起来最麻烦的一个,单机上网还好,而通过局域网访问互联网的话,就要详细设置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DNS服务器等参数。
TCP/IP协议族中包括上百个互为关联的协议,不同功能的协议分布在不同的协议层, 几个常用协议如下:
1、Telnet(Remote Login):提供远程登录功能,一台计算机用户可以登录到远程的另一台计算机上,如同在远程主机上直接操作一样。
2、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远程文件传输协议,允许用户将远程主机上的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3、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政传输协议,用于传输电子邮件。
4、NFS(Network File Server):网络文件服务器,可使多台计算机透明地访问彼此的目录。
5、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它和TCP一样位于传输层,和IP协议配合使用,在传输数据时省去包头,但它不能提供数据包的重传,所以适合传输较短的文件。
HTTP协议简介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规范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而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议已经提出。
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
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4.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⑷ 什么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Protocol)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计算机网络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机制。网络协议的本质是规则,即各种硬件和软件必须遵循的共同守则。网络协议并不是一套单独的软件,它融合于其他所有的软件系统中,因此可以说,协议在网络中无所不在。网络协议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个层次,从我们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需要关心太多的底层通信协议,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实际管理中,底层通信协议一般会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但是对于第三层以上的协议,就经常需要人工干预了,比如TCP/IP协议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
说的通俗点的话:就是在网络传输中的一项规则,只有遵循规则,网络才能实现通讯。就像是交通规则一样,什么时候汽车走,什么时候汽车停。在网络中是来规范网络数据包的传输与暂停!
⑸ 什么是网络协议 它包括那些因素 列举自然语言中相对应的要素
网络协议(Protocol)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计算机网络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机制。网络协议的本质是规则,即各种硬件和软件必须遵循的共同守则。网络协议并不是一套单独的软件,它融合于其他所有的软件系统中,因此可以说,协议在网络中无所不在。网络协议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个层次,从我们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需要关心太多的底层通信协议,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实际管理中,底层通信协议一般会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但是对于第三层以上的协议,就经常需要人工干预了,比如TCP/IP协议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 说的通俗点的话:就是在网络传输中的一项规则,只有遵循规则,网络才能实现通讯。就像是交通规则一样,什么时候汽车走,什么时候汽车停。在网络中是来规范网络数据包的传输与暂停!
⑹ 请问:什么是TCP\IP协议什么是SPX/IPX协议
网络协议(Protocol)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计算机网络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机制。网络协议的本质是规则,即各种硬件和软件必须遵循的共同守则。网络协议并不是一套单独的软件,它融合于其他所有的软件系统中,因此可以说,协议在网络中无所不在。网络协议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个层次,从我们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对于普通用户而
言,不需要关心太多的底层通信协议,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实际管理中,底层通信协议一般会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但是对于第三层以上的协议,就经常需要人工干预了,比如TCP/IP协议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
局域网常用的三种通信协议分别是TCP/IP协议、NetBEUI协议和IPX/SPX协议。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这三大协议中最重要的一个,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过TCP/IP协议也是这三大协议中配置起来最麻烦的一个,单机上网还好,而通过局域网访问互联网的话,就要详细设置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DNS服务器等参数。
TCP/IP尽管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协议,但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通信效率并不高,使用它在浏览“网上邻居”中的计算机时,经常会出现不能正常浏览的现象。此时安装NetBEUI协议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特别适合于在“网络邻居”传送数据。所以建议除了TCP/IP协议之外,小型局域网的计算机也可以安上NetBEUI协议。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98机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须安装NetBEUI协议。
IPX/SPX协议本来就是Novell开发的专用于NetWare网络中的协议,但是现在也非常常用--大部分可以联机的游戏都支持IPX/SPX协议,比如星际争霸,反恐精英等等。虽然这些游戏通过TCP/IP协议也能联机,但显然还是通过IPX/SPX协议更省事,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设置。除此之外,IPX/SPX协议在局域网络中的用途似乎并不是很大,如果确定不在局域网中联机玩游戏,那么这个协议可有可无。
⑺ 网络协议有几种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在数据传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有两个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传递的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TCP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的信息,再将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发送上网。在接受端,一个TCP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的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TCP将会要求重发。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几乎可以无差错地传送数据。 对普通用户来说,并不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整个结构,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与世界各地进行网络通信。
IPX/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它们都是由novell公司开发出来应用于局域网的一种高速协议。它和TCP/IP的一个显着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 地址,而是使用网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实际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么设置,装上就可以使用了。由于其在网络普及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厂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现在很多软件和硬件也均支持这种协议。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总之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特别适合于在“网络邻居”传送数据。所以建议除了TCP/IP协议之外,局域网的计算机最好也安上NetBEUI协议。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98机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须安装NetBEUI协议。
⑻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语意和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与规则(时序)
网络协议(Protocol)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计算机网络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机制。网络协议的本质是规则,即各种硬件和软件必须遵循的共同守则。网络协议并不是一套单独的软件,它融合于其他所有的软件系统中,因此可以说,协议在网络中无所不在。网络协议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个层次,从我们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需要关心太多的底层通信协议,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实际管理中,底层通信协议一般会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但是对于第三层以上的协议,就经常需要人工干预了,比如TCP/IP协议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
⑼ 求教IMS网络协议规划
一、 IMS引入的驱动力
作为多媒体业务控制平台和网络融合平台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其在未来电信业务和网络运营中的作用,已经为业界共识。那么究竟什么是引入IMS的驱动力呢?
1. 业务驱动
IMS的引入是由业务驱动的。随着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语音电话业务,而是追求多元的通信手段和个性化的多媒体通信体验。能够有效提高ARPU值的多媒体业务将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运营商提供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将决定其未来的收益能力和在通信市场的竞争力。
2. 成本驱动
IMS的引入又是由成本驱动的。运营商多媒体业务提供能力包括建设和发展多媒体业务平台和IMS网络。在多媒体业务发展的初期,运营商会对市场需求明确的多媒体业务,采用专有业务平台,快速投入并获得收益,避开对IMS网络的建设要求,节约投资。随着多种业务的开展,这种规避IMS网络建设带来的业务平台累计投资成本及业务网络管理成本将不断增长并超过原本需要的IMS网络建设成本。而且,由于专有平台的限制,多种多媒体业务之间共性的功能将不能得到共享,如此存在重复投资的浪费,并且这种重复投资在将来新业务开展中仍然存在,不可避免。
由此而言,采用专有业务平台只能是市场迫切需求的权益之计,基于IMS网络的多媒体业务平台才是长远之策。
3. 融合驱动
IMS的引入也是由融合驱动的。业界公认IMS作为固定移动融合网络的控制平台,可以为运营商提供全业务的网络运营能力,规避多个业务网络的运维成本。IMS融合的优势吸引了国际和国内的运营商考虑研究和储备IMS技术,分析演进和融合策略。ISPAN/ITU-T等标准组织都在致力于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标准的制定。
二、 网络演进策略
IMS网络演进策略涵盖网络演进线路、演进成本分析、演进驱动力分析等内容。本文仅限于对网络演进线路进行分析讨论。
下面我们假设某运营商是一个固网移动全业务运营商,拥有一个GSM网络和一个局部区域已经应用软交换技术的PSTN网络。整个基于IMS的网络演进分为4个阶段。
1. 网络演进第一阶段
如图1所示。GSM网络、PSTN网络和SS网络分别有其电信管理系统。这样一个运营商,正处于网络IP化改造的初始阶段,并已经实施了SS改造策略,将传统的PSTN业务采用基于IP和SIP的SS技术服务。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顺应了网络IP化的趋势。
图1 网络融合中的演进阶段
2. 网络演进第二阶段
为了达到固网和移动融合的目标,仅仅采用SS技术还不能满足要求。中兴通讯建议演进的第二阶段是:
● 继续深入地建设IP骨干网络;
● 继续PSTN网络的SS改造;
● 统一多个网络的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面向固网移动融合的TMN;
● 以3GPP R4演进2G的GSM网络,建立UMTS网络,其中可以采用先核心网演进,再无线接入网演进的策略。
在Phase 2阶段结束之时,我们将拥有一个全IP的核心网络,一个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TMN,一个能够提供宽带无线数据业务的UMTS网络。
我们知道3GPP R4的一个弊端就是没有能够引入新的业务和业务模式,为此,我们需要利用IMS技术,满足新业务的需求。IMS为UMTS网络创建了一个多媒体业务控制平台,也是一个公认的固网移动融合的平台,所以,Phase 3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网络整体情况引入IMS技术。
3. 网络演进第三阶段
中兴通讯建议演进的第三阶段是:
● 基于UMTS网络有步骤地引入IMS技术,建立业务控制平台和业务平台;
● 分离并迁移软交换网络中用户数据到统一的用户数据库HSS系统;
● 基于软交换网络有步骤地引入IMS技术,分割软交换功能体,实现固定接入特有的IMS体系(可能需要非标准技术)。
在Phase 3阶段结束之时,我们将拥有一个基于UMTS IMS的统一的业务控制台和业务平台,一个统一的用户数据库系统HSS,一个具有非标准成分的IMS-SS网络。
这个阶段是迈向固网和移动融合的关键阶段,所以我们将在下文展开阐述。
从运营商角度考虑,引入IMS技术还不能算是完成了固网和移动的融合,IMS-SS网络可能存在非标准成分。在第四阶段将是一个基于TISPAN和3GPP标准的IMS网络融合阶段。
4. 网络演进第四阶段
中兴通讯建议演进的第四阶段是:
● 优化网络,以标准TISPAN和3GPP架构及协议演化IMS核心网;
● 优化接入网络,逐步减少和淘汰传统终端,完善宽带智能接入。
可见,四个阶段完成不同的演变任务,符合总体的向基于IMS的融合网络目标演进的策略,最终,中兴通讯可以帮助该运营商实现网络融合的愿望,提供全业务的网络体系架构,为应对现在和未来的行业竞争提供利器。
三、 网络演进方案
1. UMTS R4向IMS演进
UMTS网络R4阶段是3G网络向软交换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MSC Server/MGW软交换的控制/承载分离模式在IMS域中也可以利用,例如MRFC/MRFP和MGCF/MGW。在综合考虑IMS网络演进过程中,我们将利用软交换模式的共性,研究平滑演进的可能线路。
2. 互联互通
图2描述了R4网络CS域与IMS域互联互通的关系。通常我们在引入新网络时,总考虑要将对现有网络的影响降低至最小。所以在建设初期,采用先局部地区尝试,后全网拓展的策略。在互联互通方面,也希望首先独立建设互通网关,避免对原有网络的改造。那么,在IMS网络试点成熟之后,我们将考虑如何简化业务网络。
图2 IMS与R4 CS互联互通
图3 GMSC Server/MGCF/MGW 综合关口局
3. 综合关口局
我们知道,GMSC Server/MGW和MGCF/IM-MGW都完成网关功能,而且都采用软交换的控制模式,两者之间有极大的共性。在一个运营商内部维护两个具有共性的网关,是不利于网络优化和发展的。所以,将GMSC Server/MGW或MGCF/IM-MGW升级成为综合关口局,同时包容两者的网关功能,是合理的选择(图3)。从与外网客观存在连接的GMSC Server/MGW升级,影响面相对更小一些。
4. CS域设备重用
业务是驱动网络演进的一个主要推动力,以IMS业务模式替代CS域业务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IMS网络融合阶段将以SIP应用服务模式提供传统CS域的呼叫业务和补充业务。在网络融合阶段,随着业务量从CS域逐渐转移到IMS/PS域,原有的MSC Server/MGW需要更新安置处理。从技术的可行性看,MSC Server/MGW的更新安置可以向传统业务服务器/媒体服务器演进(图4)。
图4 MSC Server/MGW演变成传统业务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
传统业务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之间遵循软交换的控制模式,这点和MSC Server/MGW是一致的。而且,MSC Server/MGW中已经存在有关CS域业务的处理逻辑和相应的网络资源,相应的设备供应商具有CS业务实现的经验和技术力量。综合而言,将MSC Server/MGW演变成传统业务/媒体服务器可以较充分地重用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对于Iu口的ATM设备资源,可以转移至PS域SGSN,实现重用。
需要说明,目前如何在IMS域模拟或仿真CS域业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业务实现方式局限于设备供应商私有方案。对于增值业务而言,私有方案不会影响业务的实现和全网业务的放送。但对于CS域基本/补充呼叫业务,由于存在设备改造演进问题,需要结合运营商及设备供应商的力量,考虑一个标准实现方案,以利于网络演进。
还有另外一条途径重新安置MSC Server/MGW,即升级改造为MGCF/IM-MGW,如同GMSC Server/MGW升级成为综合关口局。这里就不重复说明。需要指出,在CS域改造完毕之后,综合关口局的GMSC Server功能将无需存在。
5. 软交换SS向IMS演进
本节主要阐述软交换体系向IMS的演变。需要声明,中兴通讯UMTS产品系列和SS产品系列均构建于中兴通讯自主创新的下一代宽带IP通用平台之上,天生的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和低成本演进的特点。中兴通讯建议的无缝演进线路非常适合中兴通讯产品方案,但不一定适用于其他设备供应商的产品。
6. 统一IP承载
在演进的Phase2阶段(图5),运营商拥有一个全IP的核心承载网路,为UMTS和SS提供统一的IP核心。在这个网络中,UMTS负责向移动用户提供语音电话、短消息、宽带视频电话、Internet接入、信息浏览、Clip观赏等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而SS则负责向固定用户提供相关的业务。该阶段是构建于同一个IP网络的两个逻辑分离的业务网络,UMTS和SS之间采用互通网关完成互联互通。
图5 UMTS与软交换SS网络并存,共享一个骨干IP网络
7. 引入UMTS IMS、用户数据剥离
在引入IMS技术阶段Phase 3,为了便于网络运营和管理,避免由于技术引入带来的业务质量的波动,中兴通讯建议充分利用UMTS和SS的特点,分步骤分别向IMS演进。
首先,Phase3-1阶段(图6),考虑引入基于3GPP标准的IMS,叠加在UMTS PS域之上,完成IP多媒体业务的控制。升级HLR系统成为支持IMS的HSS系统。在SS域,采用中兴通讯专有的SHLR技术,分离SS中用户数据。该技术可以提供集中数据管理,方便地实现固定用户的游牧功能。
图5 UMTS与软交换SS网络并存,共享一个骨干IP网络
图6 引入UMTS IMS和从SS剥离用户数据(Phase 3-1)
8. 统一数据管理、开放SS业务接口
下一步,Phase3-2阶段将实现SS业务接口的开放和业务移植(图7)。参考IMS体系中ISC接口的规范,中兴通讯建议以ISC接口的方式开放SS体系,并考虑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将部分业务功能转移到SIP应用服务器实现,减轻SS的业务负荷,实现向IMS技术的一个质的迈进。在该阶段,我们还将SHLR归并入HSS体系,实现固定和移动用户数据的统一管理。
图7 统一用户数据管理和开放SS业务接口(Phase 3-2)
完成了Phase3-2以后,SS体系已经具备IMS的雏形,实现了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和开放的业务接口。下一步,将考虑实现IMS核心和IMS边缘的分离。
9. SS实体分裂为IMS功能实体
Phase3-3阶段将SS分离成为一个负责完成SIP路由和控制,提供开放业务接口的CSCF(IMS核心),一个P-CSCF负责完成宽带SIP终端的接入控制和一个AGCF负责完成哑终端及智能终端接入(图8)。需要指出,AGCF除了完成接入控制,还将配合CSCF和SIP AS完成TISPAN所定义的PSTN/ISDN仿真业务PES的实现。为了简化表述,在TISPAN规定的一些网络功能体,有部分融入到AGCF、P-CSCF、IAD、AG和MSP中实现,还有部分未在图示中显现。
图8 UMTS IMS与分布的SS并存(Phase 3-3)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Phase3阶段各步骤并不是必须严格遵照实施,具体实施可以进行调整修订。但从网络可持续性发展和网络运维的角度考虑,按照上述步骤实施有其合理的一面。
在Phase 3阶段结束之后,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应用了IMS技术的固定和移动初步融合的网络,实现了用户意义上的融合,业务平台的融合,IMS控制面的融合(如果UMTS IMS和IMS-SS均采用中兴通讯方案)和网络管理的融和。
四、 中兴通讯解决方案特点
IMS解决方案是目前所有移动解决方案中涉及领域最广的,中兴通讯IMS的主要特点如下:
● 基于下一代IP统一宽带平台
● 基于ETSI/3GPP/3GPP2/TISPAN/ITU-T/OMA等国际标准
● 提供IMS全系列网元功能
● 支持R4网络平滑演进
● 提供全业务解决能力
● 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能力
● 提供USPP完成用户数据融合和ZXUP10完成业务融合
IMS顺应了通信网络发展的趋势,确定了其在未来的全IP移动通信网的重要地位。在IMS之上可以开发丰富的IP多媒体应用。可以说,IMS是未来移动核心网发展的核心,是部署新业务的基石。中兴通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上市通信设备供应商,充分考虑运营商实际情况,能提供不同阶段平滑演进的组网策略,有信心也有实力为客户提供完美的IMS解决方案。
⑽ 请简述网络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Protocol)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计算机网络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机制。网络协议的本质是规则,即各种硬件和软件必须遵循的共同守则。网络协议并不是一套单独的软件,它融合于其他所有的软件系统中,因此可以说,协议在网络中无所不在。网络协议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个层次,从我们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需要关心太多的底层通信协议,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实际管理中,底层通信协议一般会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但是对于第三层以上的协议,就经常需要人工干预了,比如TCP/IP协议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
忘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