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觉做微商被骗了怎么办
如果被骗的金额大于2000,且有骗子的联系方式的话,可以报警。被骗的金额小于2000的话,派出所不会立案,只能通过私人途径去处理。微商其实也算是网络传销,正真能够赚到钱的只有总代理的那么几个人。她们的产品一般都是三无的。网络与电商还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辩识的。
2. 被微商坑去了200块,我该怎么办
第一个原因: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智能手机太发达、互联网络太发达,信息大爆炸,导致很多人更迷茫,更容易被洗脑;
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激愤)气氛下,很多普通大众都被种草了(被洗脑了),从思想上有了创业的无限冲动。
2、改革开放几十年,在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大机遇下,很多人白手起家成功了,成了创业的经典教程。
可以说,很多老辈创业成功的,至今没有搞懂,他们为什么会创业成功,还以为是自己很厉害,创业就成功了;
用老套的思想,鼓励着他们的后辈去盲目创业(我接触过一个创业者的父亲,这个创业者3年亏损几百万,这个老父亲,不是帮他儿子寻找亏损原因,而是轻描淡写的,只重复一句话:亏损是本事不够,继续努力创业,练好本事就成,我真是无语)。
3、智能手机太发达,互联网络太发达,(重复和虚假)信息大爆炸,将很多人的思维眼界变窄了,形成了大批宅男、宅女,习惯了有事找网络,有事搜一搜的习惯。
当他们打开朋友圈,看到的多数是刷屏类微商广告,(当然是成交、提车、提房类显耀成功的微商广告);
当他们打开互联网搜索,看到的是很多成功案例,是很多微商产品广告、微商团队广告,宣传的就是4个字:成功躺赚!
包括他们加入的微商群、QQ群,全是一群托每天在显耀成功躺赚;
(本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搜索)
绝大多数普通大众:
整天泡在这样的(虚假成功)创业范围中,就像掉进入污泥水之中,天天被洗脑,不做微商才怪!
举个例子:
传销天天洗脑,所于很多人深陷传销而不悟,直接被洗脑成了传销难民;
直销天天洗脑,所于很多人深陷直销而不悟,直接被洗脑成了直销难民;
会销天天洗脑,很多中老年人深陷其中而不悟,直接被洗脑成了会销难民;
很多普通大众,没有慧眼,没有悟性,天天被朋友圈、被互联网、被微信群,甚至被身边的亲戚朋友天天洗脑,思维被严重洗脑(种草)了,不成微商难民才怪!
可以说:洗脑是造成很多微商入坑,成为微商难民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绝大多数普通大众,缺少创业机会和项目
在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的现代,很多创业机会和项目,需要有背景、需要有学历,需要有技术,需要有经验,更需要有资本等等,就算有这些条件,创业也还不一定能成功。
3. 微信被微商骗钱怎么办
1:收拾好被骗的打款资料,和骗取财物的人的谈天记录,付出宝账号姓名,去警局报案,把具体的事情状况奉告警察,警察这边先立案(钱数比较大的事情状况下报警是比较有用的,假如钱数比较小警察这边处置是不到位的)所以无论钱数大半大家都要先去报案。
2:付出宝投诉!打电话到付出宝客服核心,把被骗的事情的真实情况事情状况奉告客服,凭证必须要先准备足,投诉他(骗取财物的人)的人比较多的话,付出宝核心便会迅即冷冻他的付出宝账号及上头的全部钱数(你可以发动你合家人一块儿去投诉) 这时骗取财物的人会主动结合你要退你钱。
3:微信红包!假如你是微信红包转账的话,你也可以同上头第二条同样处置!
4. 被微商骗钱了怎么办
遇到微商诈骗的处理
1、及时报警
遇到微信诈骗,当事人应当保留相关聊天记录及所了解到的对方的相关信息,及时到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报警。
2、如有对方的详细信息,可以到人民法院去起诉维权
起诉时注意需要有确定的被告信息,个人需要对方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单位需要有企业名称、企业所在地、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等。
3、立案与报警
一些当事人被骗金额可能相对较少,比如200元,那么警方立不了案,当事人是否还有必要去报警?
不管是否能够达到立案标准,只要遇到微信诈骗,您都应当第一时间去报警处理,及时报警才能尽快帮您追回被骗的财物,并不是只有立案才能帮大家找回被骗的财物。
关于诈骗罪的处罚规定
诈骗罪依据诈骗公私财物的金额不同而做出了不同的处罚规定: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注: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属“数额较大”,30000元以上属“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属“数额特别巨大”,因各地区经济差异,在立案标准上会有稍微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部分规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四条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
未取得相关行政许可从事经营活动,或者销售、提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服务,或者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信息提供义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采取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或者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六条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中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一)未在首页显着位置公示营业执照信息、行政许可信息、属于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情形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的;
(二)未在首页显着位置持续公示终止电子商务的有关信息的;
(三)未明示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的方式、程序,或者对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设置不合理条件的。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违反前款规定的平台内经营者未采取必要措施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七条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提供搜索结果,或者违反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搭售商品、服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八条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向消费者明示押金退还的方式、程序,对押金退还设置不合理条件,或者不及时退还押金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九条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或者不履行本法第三十条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网络安全保障义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八十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核验、登记义务的;
(二)不按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部门报送有关信息的;
(三)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对违法情形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或者未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的;
(四)不履行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交易信息保存义务的。
法律、行政法规对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八十一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在首页显着位置持续公示平台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的;
(二)修改交易规则未在首页显着位置公开征求意见,未按照规定的时间提前公示修改内容,或者阻止平台内经营者退出的;
(三)未以显着方式区分标记自营业务和平台内经营者开展的业务的;
(四)未为消费者提供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的途径,或者擅自删除消费者的评价的。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四十条规定,对竞价排名的商品或者服务未显着标明“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第八十二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或者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费用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三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对平台内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或者对平台内经营者未尽到资质资格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四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五条规定,对平台内经营者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未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的,由有关知识产权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五条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实施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者实施侵犯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处罚。
第八十六条电子商务经营者有本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记入信用档案,并予以公示。
第八十七条依法负有电子商务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在履行职责中所知悉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 如何处理微商诈骗
遇到微商诈骗,请收集好证据,并积极报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5)陷入网络微商怎么办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6. 微信里遇到一个微商骗子怎么办
一、微商骗钱,数额巨大的,直接拨打110,让警方协助。
二、直接将对方举报,官方会处理。
1.点击头像进入好友资料界面。
2.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
3.选择“举报”。
4.提供相应资料:聊天截图等。点击提交即可。
7. 被微商骗了应该怎么报警
被骗了,应直接拨打110报警电话向公安机关报案。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7)陷入网络微商怎么办扩展阅读
严厉打击微商诈骗 避免网络传销泛滥
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智能系统功能日趋强大,微商作为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微商的独特优势带来了无限商机,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微商火爆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隐患,出现了严重侵害用户权益,甚至使部分商家步入犯罪的不良现象。微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微商欺诈现象络绎不绝。微商本应是网络商业行为的一部分,但因其高流动的特点使得政府监管不易实现,而APP运营方又有心无力,导致微商从诞生之日起就有诸多隐患。
2、微商易沦为传销陷阱。一部分违法商家将一款低成本的商品(或服务)稍加包装,通过层层代理分销,逐层加价后,以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售出,并且每一层级代理商均需向上一层级交代理费,其代理费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3、各层级代理商不再通过商品销售盈利,而是转向代理费的收取。很多人即使在了解微商真相后,却因利益驱使而难以自拔,越陷越深,最终误入传销深渊。
4、微商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流通渠道。一方面,在微商平台上,各种“高仿”“A货”商品明目张胆、大肆盛行,违背国家知识产权法律,致使合法商家权益受损。
5、另一方面,因大部分微商企业采取了多层级代理分销制,为维持各层级分销利润,迫使生产企业不断压低生产成本,使得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更有部分违法商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干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和“三无”产品,坑骗消费者。
6、上述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让部分违法商家有恃无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微商平台提供方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让部分违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为此建议政府采取以下举措予以治理。
7、对微商征税。统一全国微商税负,要求所有在微商平台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取得合法经营手续,办理税务登记,照章纳税。此举有利于减少偷税漏税,利于彻查假冒伪劣商品源头,并有效防止不法商家的诈骗行为。
8、健全与微商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微商特点,出台微商从业者管理办法,明确在微商经营过程中平台运营方、商品提供方及微商代理人各自的法律责任。要求微商平台运营方升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对微商行为进行监管,制止并惩处违规商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