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网络的
1994年4月20日中国教育科研网(NCFC)与美国NCFnet直接联网,这一天是中国被国际承认为开始有网际网路的时间。
在20世纪九十年代才真正显露峥嵘的网际网路,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向着资讯时代发展所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它的历史作用已经超过了本世纪许多重大发明(如电子管、电视、雷达、半导体、电晶体、电脑、积体电路、微机以及人造卫星等)。网际网路从原来美国国防部冷战时期的内部试验网路Arpanet到美国教育科研机构的互联网路,走过了缓慢的过程;自从1993年WWW站点主页测览器发明以来,发展到现在的国际互联网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然而,其目前的规模和发展的速度却是令人始料不及的。1993年互联网的用户仅为几十万人,而现在是网际网路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拥有大约1.3亿个用户,连接在网际网路上的主机约为3000万台,PC机约为一亿台。更为惊人的是,其目前的发展势头和速度丝毫未减。据美国电脑工业年鉴公司公布的报告说:
全球网际网路使用者今年底估计将达2.59亿。据这家公司估计,1999年年底全球网际网路使用者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1.1亿)、日本(1800万)、英国(140万)、加拿大(1330万)、德国(1230万)、澳大利亚(683万)、巴西(680万)、中国(630万)、法国(569万)、韩国(568万)。所谓网际网路使用者是指那些在办公室和家庭每周都使用网际网路的成年人。预计到2000年其全世界的用户可超过3亿,届时会有将近一亿台主机和2.3亿台PC连接在网上。2002年全球网际网路使用者将上升到4.9亿,2005年可达7.65亿。
浩瀚的资讯资源、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以及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使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感受到网际网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及其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正是由于网际网路的飞速发展,才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建立真正的资讯高速公路??高速、宽带资讯网路以满足用户对通信通道带宽和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网际网路的现有格局
中国电脑互联网已形成骨干网、大区网和省市地区网的三层体系结构。中国骨干网是由5家经政府批准成立,拥有独立国际通道,各自在全国平行建一级网的“一级互联网服务商”(ISP)。它们是:
1.中国公用电脑互联网(CHINANET)。
2.金桥网即吉通通信(CHINAGBN),已形成一个以卫星为主干的互联网,有四个独立国际出口,在全国已建I00多个卫星小站,有300多家非个人用户。
3.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联网的国内高校已 100多所,已建成用64kbPA、DDN专线连接全国八个大区网路中心的主干网。
4.中国科技网(CSTNET),是面向科技用户、科技管理及其他有关政府管理部门的全国性主干网路。
5.联通公用电脑互联网(UNINET),面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和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至1998年12月底,骨干网已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网路节点遍布全国230个城市。
各省、市正在根据本地用户的需求和计画,加快省网、市网建设,全国已有20个省市的省、市网开通向用户提供服务,其他省。市均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国务院及各部委局办、各省市均已成立了资讯中心,建成各类资料库1038个,gov.cn的政府功能变数名称1470个,其中720个政府部门以WWW服务器向社会提供服务。
中国网际网路用户及带宽容量情况
据中国互联网资讯中心(CNNIC)公布,截至1999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电脑数共146万台,上网用户达到400万人,分别是1998年统计数量的1.95、1.90倍。CN功能变数名称共29045个,是1998年统计数量的1.58倍,其中北京10661个,占总数的36.71%,继续位居首位,广东。上海分别占14.97%、7.73%,居第二。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政府城名(.gov)已达1663个,较功能变数名称的平均增长率58%高出11个百分点,达69%,这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府上网工程”的收效。我国WWW站点数约9906个,是1998年统计数量的1.89倍。据美国电脑工业年鉴公司估计,今年底全球线民数我国排位第八(630万人)。
目前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带宽容量是241M,是1998年统计数量的1.68倍,其中中国公用电脑互联网 CHINANET为 195M。中金桥资讯网CHINAGBN为18M、中国联通互联网为12M、中国科技网 CSTNET为8M、中国教育和科研电脑网 CERNET为8M,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有连接。
ISP和ICP的情况
中国直接从事互联网资讯服务的从业者已达数万人,加上原有资讯采集、资料库人员已近百万。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的注册用户有53万,中国电信的公用电脑互联网(163)的注册用户为98万。
中国现在共有160余家民营ISP,基本上是从一级服务商租用线路来经营网际网路的接入服务,但目前以ISP、ICP两种业务混做的居多。比较知名的中文网站主要有搜狐、新浪、网易、国中网。上海热线、瀛海威、悠游、Chinabyte等等。
1998年12月,四通利方公司并购海外最大的华人中文互联网“华渊资讯(Sina Net)”,首开通过国际并购寻求快速发展的先例。并购后,四通利方形成在中国、中国台湾、美国三地的三个网站、一个集团的经营模式。同年,中文搜索引擎“搜狐”网站的总裁张朝阳被评为全球500位元数字精英之一。今年4月6日,根海威与北京电报局签约联合发展,中国电信提供线路资源和网路平台,瀛海威发展用户与资讯资源。在全行业人气大升即将扭亏为盈的背景下,4月8日前述8家ISP宣布了结盟。
我国网际网路的发展前景
如果网际网路流量每半年翻一番,我国到2000年底网际网路上网用户将达到近3000万户,如果速度为每年翻一番则将于2002年达到3000万户。这个数目与今天移动电话和VCD用户数目相近。届时网际网路将对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有3000万户的用户群,网际网路将成为有重大影响的新的媒体。由于它是双向交换式媒体,在某些方面它的作用将会超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单向媒体。网上广告,购物,电子商务将会飞快发展,网际网路将成为政府和民众沟通的重要渠道。网际网路虚拟专网(VPN)将取代租用专线DDN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连网的主要手段。远端教育,远端医疗将非常方便——这将形成一个每年几千亿元的市场。网际网路的发展将带动从基础网路建设到内容制作,资料库建设的整个资讯化建设以及新一代网路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前几年被认为最宽带综合数位业务网(B-ISDN)的基本技术SDH和ATM,目前受到了基于互联网协定(IP协定)的宽带分组交换网路(宽带IP网)的强烈挑战。美国政府下一代网际网路计画(NGI)和正在实施的第二代网际网路(Internet2)计画,已经确定把宽带IP网作为基础。加拿大去年底也开始实施基于这一技术的全国先进光学网路计画CANET3。这一技术的特点是,基础传输网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全光网,基于IP协议的分组交换技术取代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和目前的技术相比,它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数十 Gbps至数千 Gbps,即每秒数百亿位至数万亿位),而又成十倍地降低资料传输成本,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网路技术。由中国国际网路通信有限公司负责的“中国高速互联骨干网——宽带IP网示范工程”已进人实质性运作阶段,其基本内容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广电总局。铁道部、上海市共同联合,利用广播电视、铁道等部门已经铺设的光缆网路,连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建设我国先导示范性的宽带IP网路中国高速互联网路(CAINET)骨干网。此项目预计建设期为1~1.5年,试验运行期1.5~2年。这一专案将建成一个高速率、低价位的资料通信示范骨干网。
B. 中国网络是哪一年普及
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网络,应当说从94年开始发展的。中国互联网已经发生了三次大浪潮。分别是1994年到2000年,2001年到2008年,2009到如今。
C. 中国的网络和电脑手机哪年就开始有了
带鼠标的电脑大概是在1996年开始出现,在这之前的没有鼠标,dos系统,用键盘操作。
手机也大概是这个时间,网络大概是99年左右,最早的是新浪聊天室,后来出了OICQ,也就是QQ
至于科研单位或者其他比较早的,我不清楚,大众普及的时候就是96年前后了。,说错了别见怪。满意情采纳。
D. 中国是何时接入互联网的
1、1994年4月20日,在国务院的明确支持下,经过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努力,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
2、cn是国别代码,是由ICANN分配给中国的管理机构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
(4)全国网络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政府支持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中国政府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机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科学规划互联网发展,明确互联网阶段性发展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为中国互联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年来,政府一直在强化对电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即使在边远地区,电信基础设施也达到较高的覆盖率,这成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高并超过全球平均普及率的物质前提。
发扬“开放、协作、共享、创新”的互联网精神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不竭动力。互联网开创了人类跨越地域和物理边界,进行群体协同创新,聚集智慧和知识的新时代。
E.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时间
1994年4月20日。
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标志着我国正式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
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16年,也是中国开启互联网时代的元年。自此,中国成为第77个正式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从1994年中国首次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到2017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我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飞跃式发展。
时至今日,我国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加速推进,国际互联网及国内骨干网络大幅扩容,宽带和4G网络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显着提升。
(5)全国网络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1990年11月28日,中国顶级域名.CN完成注册,从此,中国在国际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联接,中国.CN顶级域名的服务器只能寄设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
直到199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的服务器设置,才结束了中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寄存在国外的历史。中国互联网,几经周折,终于蹒跚起步。
1995年,邮电部电信总局也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接入美国网络的64K专线,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开启了面向大众提供商用互联网服务的时代。
一年后,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开通,对于普通家庭用户而言,只要拥有电脑、Modem和电话线,上网“冲浪”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F.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网络,什么时候开始上互联网的
…… 1993年,当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络——中关村示范网实现互联的时候,当时的创建人钱华林也许没有想到,短短十年间,中国互联网事业发展竟然如此迅猛。 …… 虽然1994年4月中国首次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完全连接,但中关村示范网互联网的意义依然重大——这是中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张互联网。 …… 所以,中国应该是1993年开始有网络;1994年4月开始上互联网。 参考文献: 互联网十年之钱华林:互联网步入平稳期
G.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1、在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5年目标: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2、在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3、在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4、在199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CERNET示范网工程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5、在1994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6、在1994年, 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7、在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让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8、在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9、在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10、在2001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11、在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12、在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7)全国网络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大阶段
1、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2、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3、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4、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H. 中国网络互联网是什么时候开启使用的
世界第一个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当时的网络只用于军事方面,当时主要是将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做的也就是简单通信了。
中国是从1986年开始的,当时中国的科学研究者从北京向瑞士发出了第一封邮件,网络在中国开始小规模使用是在1994-1995年,当时的网络就是用来看新闻,发邮件,聊天室之类的。
国网趣事,说不清!
参考 互联网网络 中国互联网网络。
I.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互联网
Internet是怎样诞生的
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Internet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Internet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发展成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商业用途。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由于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人们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电脑领域的发展。到了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性组织、大学,都有了由美国新兴电脑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电脑设备。电脑中心互联以共享数据的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 ARPA -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 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联接起来。当初,ARPAnet只联结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 的通讯协议,在5 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那时,ARPAnet 的军用部分已脱离母网,建立自己的网络--Milnet。ARPAnet --网络之父,逐步被NSFnet所替代。到1990年, ARPAnet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1989年,由CERN开发成功WWW,为Internet 实现广域超媒体信息截取/检索奠定了基础。
到了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中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由于NSFnet是由政府出资,因此,当时Internet最大的老板还是美国政府,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一些私人小老板。 Internet在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质的某些改变。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电脑专业人员。 新的使用者发觉, 加入 Internet 除了可共享NSFnet的巨型机外,还能进行相互间的通讯,而这种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 于是, 他们逐步把Internet 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 而不仅仅是共享NSFnet巨型机的运算能力。
在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与学术领域。商业性机构进入Internet一直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法规或传统问题的困扰。事实上,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曾经出资建造Internet的政府机构对Internet上的商业活动并不感兴趣。
1991年,美国的三家公司分别经营着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 网络,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户提供Internet联网服务。他们组成了"商用Internet协会"(CIEA),宣布用户可以把它们的Internet子网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Internet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使工商企业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Internet 。 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的世界就发现了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其势一发不可收拾。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 Internet , 带来Internet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
Internet目前已经联系着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4万多个子网、500多万台电脑主机,直接的用户超过4000万,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电脑公共网络。Internet被认为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国产操作系统中标麒麟
参考资料: http://www.jswl.cn/course/A1013/wljczs/index0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