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数据库》1、什么是事务日志,事务日志包括什么内容 2、了解SQL的GRANT 和REVOKE语句
事务日志是一个与数据库文件分开的文件。它存储对数据库进行的所有更改,并全部记录插入、更新、删除、提交、回退和数据库模式变化。事务日志还称作前滚日志或重做日志。
事务日志是备份和恢复的重要组件,也是使用 SQL Remote 或 [复制代理] 复制数据所必需的。
在缺省情况下,所有数据库都使用事务日志。事务日志的使用是可选的,但是,除非您因特殊原因而不使用,否则您应始终使用它。运行带有事务日志的数据库可提供更强的故障保护功能、更好的性能以及数据复制功能。
每个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都有事务日志,用以记录所有事务和每个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记录事务及其修改有三个作用:
恢复个别的事务。
如果应用程序发出 ROLLBACK 语句,或者 SQL Server 检测到错误(例如失去与客户端的通讯),就使用日志记录回滚未完成的事务所做的修改。
SQL Server 启动时恢复所有未完成的事务。
当运行 SQL Server 的服务器发生故障时,数据库可能处于这样的状态:还没有将修改从高速缓冲存储器写入数据文件,在数据文件内有未完成的事务所做的修改。当启动 SQL Server 的复本时,它对每个数据库执行恢复操作。前滚日志中记录的、可能尚未写入数据文件的每个修改。然后回滚在事务日志中找到的每个未完成的事务,以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
将还原的数据库前滚到故障点。
丢失数据库(在没有 RAID 驱动器的服务器上,硬盘驱动器出现故障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后,可以将数据库还原到故障点。首先还原上一次的完整数据库备份或差异数据库备份,然后将事务日志备份序列还原到故障点。当还原每个日志备份时,SQL Server 重新应用日志中记录的所有修改以前滚所有事务。当最后的日志备份还原后,SQL Server 将使用日志信息回滚到该点未完成的所有事务。
SQL Server 2000 事务日志的特点是:
事务日志不是作为一个表实现,而是作为单独的文件或数据库内的一组文件实现。日志高速缓存与数据页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分开管理,从而使数据库引擎内的编码更简单、更快速和更可靠。
日志记录和页的格式不必遵守数据页的格式。
事务日志可以在几个文件上实现。可以根据需要定义这些文件为自动增长。这样可减少事务日志内空间不足的可能性,同时减少管理开销。
截断日志中未用部分的机制速度快且对事务吞吐量影响最小。
GRANT是授予权限
REVOKE是撤销权限
GRANT
名称
GRANT — 赋予一个用户,一个组或所有用户访问权限
语法
GRANT privilege [, ...] ON object [, ...]
TO { PUBLIC | GROUP group | username }
输入
privilege
可能的权限有:
SELECT
访问声明的表/视图的所有列/字段.
INSERT
向声明的表中插入所有列字段.
UPDATE
更新声明的表所有列/字段.
DELETE
从声明的表中删除所有行.
RULE
在表/视图上定义规则 (参见 CREATE RULE 语句).
ALL
赋予所有权限.
object
赋予权限的对象名.可能的对象是:
table
view
sequence
PUBLIC
代表是所有用户的简写.
GROUP group
将要赋予权限的组 group .
username
将要赋予权限的用户名.PUBLIC 是代表所有用户的简写.
输出
CHANGE
如果成功,返回此信息.
ERROR: ChangeAcl: class "object" not found
如果所声明的对象不可用或不可能对声明的组或用户赋予权限.
描述
GRANT 允许对象的创建者给某用户或某组或所有用户(PUBLIC)某些特定的权限.对象创建后,除了创建者外,除非创建者赋予(GRANT)权限,其他人没有访问对象的权限.
一旦用户有某对象的权限,他就可以使用那个特权.不需要给创建者赋予(GRANT)对象的权限,创建者自动拥有对象的所有权限,包括删除它的权限.
注意
目前,要想在 Postgres 里面只赋予几列权限,你必须创建一个包含那几列的视图(view),然后把权限赋予那几个视图。
使用 psql \z 命令获取关于现存对象权限的更多信息:
Database = lusitania
+------------------+---------------------------------------------+
| Relation | Grant/Revoke Permissions |
+------------------+---------------------------------------------+
| mytable | {"=rw","miriam=arwR","group todos=rw"} |
+------------------+---------------------------------------------+
Legend:
uname=arwR -- privileges granted to a user
group gname=arwR -- privileges granted to a GROUP
=arwR -- privileges granted to PUBLIC
r -- SELECT
w -- UPDATE/DELETE
a -- INSERT
R -- RULE
arwR -- ALL
参考 REVOKE 语句废除访问权限.
用法
给所有用户向表 films 插入记录的权限:
GRANT INSERT ON films TO PUBLIC;
赋予用户 manuel 操作视图 kinds 的所有权限:
GRANT ALL ON kinds TO manuel;
兼容性
SQL92
SQL92 GRANT 语法允许对表中的某单独列/字段设置权限,并且允许设置一权限以赋予别人相同权限:
GRANT privilege [, ...]
ON object [ ( column [, ...] ) ] [, ...]
TO { PUBLIC | username [, ...] } [ WITH GRANT OPTION ]
这些字段与 Postgres 实现是兼容的,除了下面一些例外:
privilege
SQL92 允许声明附加的权限:
SELECT
REFERENCES
允许在一个声明的表的完整性约束中使用某些或全部列/字段.
USAGE
允许使用一个域,字符集,集合或事务.如果声明的对象不是表/视图, privilege 只能声明为 USAGE.
object
[ TABLE ] table
SQL92 允许一个附加的非功能性关键字 TABLE.
CHARACTER SET
允许使用声明的字符集.
COLLATION
允许使用声明的集合序列.
TRANSLATION
允许使用声明的字符集转换.
DOMAIN
允许使用声明的域.
WITH GRANT OPTION
允许向别人赋予同样权限.
B. 事务日志 是什么意思
事务日志文件Transaction Log File是用来记录数据库更新情况的文件,扩展名为ldf。在 SQL Server 7.0 和 SQL Server 2000 中,如果设置了自动增长功能,事务日志文件将会自动扩展。一般情况下,在能够容纳两次事务日志截断之间发生的最大数量的事务时,事务日志的大小是稳定的,事务日志截断由检查点或者事务日志备份触发。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事务日志可能会变得非常大,以致用尽空间或变满。
C. 什么是网络日志
网络日志,顾名思义,网络即互联网,日志即时间,日期的意思,更直接的可以说成是网络日记。网络日记在网上写的日记,你有权把它公开让人看,有权不公开不让人看仅仅是自己看。就是在键盘上敲字发到网上,和“博客”,MSN博客是一个意思。就是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空间写日记。
载体不是日记本了,而变成了网络,写日记的不再是笔,而是键盘
时髦点的说法是blog,博客,是个人在网络上的一个发布平台,采用交互形式,是原BBS系统或论坛系统的升级产品。
相近的概念,web1.0和web2.0,web1.0突出的是信息接收,比如新浪啊,搜狐,网易,以前我都是看他们编辑好的信息为主,很少能在这些平台上浏览者可以发表自己杂七杂八的看法想法的地方,而web2.0强调可以浏览别人事先编辑好的网页,更突出个人可以写出说出自己想法看法,并发布在网页上,供他人来看,点评等等,说不定,浏览的人多,比如最近的徐静蕾的博客登上了世界个人博客之最,那就可以做广告了,可以赚钱了,名利双收。
D. 事务日志文件的作用
出于性能上的考虑,SQL Server将用户的改动存入缓存中,这些改变会立即写入事务日志,但不会立即写入数据文件。事物日志会通过一个标记点来确定某个事物是否已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数据文件。当SQL Server重启后,它会查看日志中最新的标记点,并将这个标记点后面的事物记录抹去,因为这些事物记录并没有真正的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数据文件。这可以防止那些中断的交易修改数据文件。
E. 事务日志是什么
事务日志文件Transaction Log File是用来记录数据库更新情况的文件,扩展名为ldf。在 SQL Server 7.0 和 SQL Server 2000 中,如果设置了自动增长功能,事务日志文件将会自动扩展。一般情况下,在能够容纳两次事务日志截断之间发生的最大数量的事务时,事务日志的大小是稳定的,事务日志截断由检查点或者事务日志备份触发。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事务日志可能会变得非常大,以致用尽空间或变满。通常,在事务日志文件占尽可用磁盘空间且不能再扩展时,您将收到如下错误消息:
Error:9002, Severity:17, State:2
The log file for database ’%.*ls’ is full.
除了出现此错误消息之外,SQL Server 还可能因为缺少事务日志扩展空间而将数据库标记为 SUSPECT。有关如何从此情形中恢复的其他信息,请参见 SQL Server 联机帮助中的“磁盘空间不足”主题。
另外,事务日志扩展可能导致下列情形:
· 非常大的事务日志文件。
· 事务可能会失败并可能开始回滚。
· 事务可能会用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 可能发生性能问题。
· 可能发生阻塞现象。
事务日志扩展可能由于以下原因或情形而发生:
· 未提交的事务
· 非常大的事务
· 操作:DBCC DBREINDEX 和 CREATE INDEX
· 在从事务日志备份还原时
· 客户端应用程序不处理所有结果
· 查询在事务日志完成扩展之前超时,您收到假的“Log Full”错误消息
· 未复制的事务
解决方法 日志文件满而造成SQL数据库无法写入文件时,可用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清空日志。
1.打开查询分析器,输入命令DUMP TRANSACTION 数据库名 WITH NO_LOG
2.再打开企业管理器--右键你要压缩的数据库--所有任务--收缩数据库--收缩文件--选择日志文件--在收缩方式里选择收缩至XXM,这里会给出一个允许收缩到的最小M数,直接输入这个数,确定就可以了。
另一种方法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SQL SERVER的日志文件不是即时写入数据库主文件的,如处理不当,会造成数据的损失。
1: 删除LOG.分离数据库 企业管理器->服务器->数据库->右键->分离数据库
2:删除LOG文件.附加数据库 企业管理器->服务器->数据库->右键->附加数据库
此法生成新的LOG,大小只有500多K。
注意:建议使用第一种方法。
如果以后,不想要它变大。 SQL2000下使用:在数据库上点右键->属性->选项->故障恢复-模型-选择-简单模型。
或用SQL语句: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set recovery simple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检查当数据库文件或日志文件的未用空间超过其大小的25%时,系统将会自动缩减文件使其未用空间等于25% 当文件大小没有超过其建立时的初始大小时不会缩减文件缩减后的文件也必须大于或等于其初始大小对事务日志文件的缩减只有在对其作备份时或将 Truncate log on checkpoint 选项设为True 时才能进行。
注意:一般建立的数据库默认属性已设好,但碰到意外情况使数据库属性被更改,请用户清空日志后,检查数据库的以上属性,以防事务日志再次充满
F. 简述数据库系统事务日志文件的作用。
SQL
Server使用各数据库的事务日志来恢复事务。
事务日志是数据库中已发生的所有修改和执行每次修改的事务的一连串记录。事务日志记录每个事务的开始。它记录了在每个事务期间,对数据的更改及撤消所做更改(以后如有必要)所需的足够信息。
主要是恢复时用到数据,所以对日志文件不能轻易删除!
G. 什么是网络日志
网络日志
“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中。
博客的历史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这个名称。但是在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却屈指可数。那时,Infosift的编辑Jesse J.Garrett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艰难的搜索。
终于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网站的名单。他把这份名单发给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觉得这份名单非常有用,就将它在Camworld网站上公布于众。其它的博客站点维护者发现此举后,也纷纷把自己的网址和网站名称、主要特色都发了过来,这个名单也就日渐丰富。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点”名单所列的站点已达23个。
由于Cameron与Jesse共同维护的博客站点列表既有趣又易于阅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Peter Merholz宣称:“这个新鲜事物必将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作为未来的一个常用词语,web-blog将不可避免地被简称为blog,而那些编写网络日志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blogger——博客”。这代表着博客被正式命名。
随着博客数量的增多,每个博客网站上编写的网络日志的内容也混杂起来,以至把每一个新出的站点主要内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Cameron后来就只在网站上登载熟悉的博客站点了。时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个名叫“Eaton网络门户”的博客站点名单,并且提出应该以日期为基础组织内容。这也建立了blog分类排列的一大标准。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出来。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同年的8月份,Pyra发布了Blogger网站,Groksoup也投入运营,使用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1999年末,软件研发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荐Edit This Page网站,Jeff A. Campbell发布了Velocinews网站。所有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让更多的人成为博客,来网上发表意见和见解。
博客带来了什么
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媒体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
比如,以美联社为例,有近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2000万字的内容,每天发布在8500多种报纸、杂志和广播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一样。这种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导了整个媒体世界。这时,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作者、内容和读者三大层次,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并同时在道德规范、运作机制和经济规律等层次,将逐步完成体制层面的真正开放,使未来媒体世界完成从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转变。
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界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分众化,小众化)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3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H. 什么是日志文件为什么要设立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是用于记录系统操作事件的记录文件或文件集合,可分为事件日志和消息日志。具有处理历史数据、诊断问题的追踪以及理解系统的活动等重要作用。
在计算机中,日志文件是记录在操作系统或其他软件运行中发生的事件或在通信软件的不同用户之间的消息的文件。记录是保持日志的行为。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消息被写入单个日志文件。
(8)什么是网络事务日志及其作用扩展阅读:
日志文件还可以用于组合来自多个源的日志文件条目。 这种方法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可以产生不同服务器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事件之间的相关性。 其他解决方案采用网络范围的查询和报告。
许多操作系统,软件框架和程序包括日志系统。广泛使用的日志记录标准是在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RFC5424中定义的syslog。 syslog标准使专用的标准化子系统能够生成,过滤,记录和分析日志消息。